一个反直觉、反常识的结论:群体的属性是由其中的少数派主导的。
塔勒布在他的《非对称风险》中写到:一个群体的行动和表现,是由群体中最极端、最顽固和最不宽容的人来主导的,他给这个现象起名为“少数派主导”。
而到底多大规模的少数派能够主导群体的行为呢,2018年6月8日《科学》杂志刊登的《The 25% Revolution—How Big Does a Minority Have to Be to Reshape Society?》(百分之25%的革命,重塑社会需要多大的群体规模?)中将这个比例确定为25%。
也就是说只要一个群体中对某个观念认同比例达到了25%以上,且这些人更极端、更坚定、更不宽容(也可能是更满足当权者的喜好),那么整个群体对该观念的认同程度将被这四分之一的少数派主导。
而被主导后的群体属性会进一步渗透,强化这一属性,会致使群体中认同这一属性比例继续上升。
回到问题中,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话语权结构,也改变了权力对于舆论的塑造方式,更多的普通民众从舆论的受众变为参与者,可惜的是,独立思考、理智冷静、科学客观本就是稀有的,诉诸情绪、非黑即白的判断方式才是主流,所以:
当“极端自由主义”倾向的人占比达到25%时,整个网络似乎就是“公知当道”;
当“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的人占比达到25%时,整个网络似乎就是“反美浪潮”;
当“初中政治课本词汇爱好者”倾向的人占比达到25%时,整个网络就是“资本家无耻”和“入关入关”;
25%是一个基础,极端且不宽容是核心,当代年轻人丧失思考能力了吗?原来有思考能力的还有,但更多没有太多思考能力的进入了视线,他们极端、顽固又不宽容,塑造了现在年轻人的集体特征,同时进一步挤压了空间造成有思考能力的选择不发声。
以上
并没有。互联网的特点的同类集聚。小圈子抱得更紧密,因为互相验证,而充满理论自信。
圈子外的人则很少能看到他们。
如果你看到了大量庞杂的信息,那么是大数据尚未定义清楚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