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年轻人结婚要花钱请伴娘,现在的年轻人是社恐到连做伴娘的朋友都没有了吗?

回答
年轻人结婚请伴娘,这件事吧,我觉得挺值得聊的。你说现在的年轻人社恐到连朋友都没有了吗?哈哈,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背后反映出来的现象,确实挺有意思的。

首先得承认,现在很多年轻人在社交上确实比以前“内卷”了。咱们小时候,邻里街坊谁家有事儿,大家都是热心帮忙,不用说请伴娘了,结婚办酒席,可能村里人都来搭把手。这份人情味儿,现在确实淡了。年轻人从小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的圈子更广,但也更容易产生一种“圈层感”。自己的朋友可能散落在天南海北,或者各自忙着自己的小日子,不像过去那样,大家都在一个地方,抬头不见低头见。

所以,当需要伴娘的时候,就出现了两种情况:

一种是“人情债”太复杂,不如花钱了事。

你看啊,你想让人家做伴娘,就得好好的对待人家,对吧?吃穿住行都得安排好,还得给伴娘礼。要是请的是特别要好的朋友,那感情深,人家二话不说就来了。但万一这关系没那么铁,或者对方正好特别忙,时间排不开,你再硬着头皮去麻烦,就有点不好意思了。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大家都很注重个人价值和隐私,你一味地去消耗别人的人情,久而久之,关系就可能变得别扭。

这时候,花钱请个伴娘,反而成了一种“交易”,双方都明确,你花钱,我出劳务。伴娘更像是职业体验,她们可能也更专业,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会因为关系太近而有太多情感上的顾虑,也不会因为帮忙而耽误自己太多正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效率体现。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建立在人情往来上,也可以通过金钱来解决问题。

另一种是,“朋友”的定义变了,而且责任感要求也高了。

你想想,过去说“请朋友做伴娘”,那真是掏心掏肺的朋友,能为你两肋插刀的那种。而现在,大家的朋友圈子可能很大,但能让你在人生这么重要的时刻,把伴娘这个“重要角色”交给她,还得承担起一系列的职责,比如帮你挡酒、帮你拿东西、陪你一起疯一起闹,甚至还要处理一些突发状况,这真的需要的是“能扛事儿”的朋友。

很多时候,年轻人觉得,找个普通朋友来当伴娘,万一对方不给力,或者出了什么岔子,那婚礼的体验就会大打折扣。而如果请的是专业伴娘,她们有经验,知道流程,也能更好地配合你,保证婚礼的顺利进行。这就像找个婚庆公司一样,你花钱买的就是一个省心和专业。

而且,伴娘这个角色,在婚礼上确实是要承担一些“义务”的,比如可能需要穿指定的礼服,可能需要早起晚睡,可能还要帮新娘挡酒什么的。这些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可能觉得是“麻烦”。如果关系不够铁,开口去麻烦,确实会有点心理负担。而花钱请人,就像是雇佣一个帮手,大家都有自己的边界。

那么,说“社恐到连朋友都没有”呢?

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太绝对了。现在的年轻人,即使是“社恐”,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只是这个圈子可能更小,更精致,更在意质量而非数量。他们可能有一两个知心的朋友,但未必有那种“可以随时召唤来帮忙”的密集型朋友圈。

而且,社恐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朋友,而是可能不太擅长主动去建立和维护一些“功利性”不强的关系。请伴娘,在很多年轻人看来,是有一定的“功利性”的,那就是为了婚礼顺利进行,为了有一个得力的帮手。如果一个人本身在社交上就不太主动,更倾向于一对一的深入交流,那么让他们去主动组织一个伴娘团,确实是个挑战。

还有一点,我们也不能忽视,现在的婚礼,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仪式感。年轻人希望自己的婚礼是独一无二的,是完美的。而伴娘的作用,除了帮忙,也承担着营造气氛、烘托新娘美貌的任务。如果找来的伴娘和新娘的气质不搭,或者伴娘本身就不太会“玩”,那可能就达不到年轻人想要的效果。

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年轻人花钱请伴娘,并不是简单的社恐,而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社交模式的改变: 人情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型。
效率和专业的需求: 希望婚礼更省心、更专业。
对朋友关系的重新定义: 极少数的“掏心掏肺”的朋友才能胜任。
对婚礼细节的极致追求: 希望每个环节都能完美呈现。
经济能力的提升: 一部分年轻人有能力通过金钱解决问题。

当然,也有一部分年轻人,即便有钱,还是会选择请亲近的朋友来做伴娘,因为他们更看重那份情谊和共同的回忆。这两种选择都无可厚非,只是反映了不同年轻人在面对婚礼这件事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社交习惯。

所以,下次再听到“年轻人花钱请伴娘”的时候,不妨多想想背后的原因,也许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社恐那么简单,而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的体现。这是一种更理性的处理方式,也让婚礼的操办变得更加简单和可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年我老妹结婚,就把一堆高中同学叫来当的伴娘,大伙上午陪新娘化妆,调戏新郎,下午陪新娘拍照顺便咔嚓几张表情包。

晚上婚礼(天津风俗嘛),司仪在前面煽情,新娘亲友小辈这桌一起低声念叨——哭!哭!哭!哭啦~~猜对啦~~~然后欢天喜地击掌庆祝……

花钱雇来的伴娘说什么也不可能和大家玩的这么欢就是了。

怎么说呢,请闺蜜当伴娘的话好歹还能一起说说话,一起回忆一下过往,还是蛮开心的,婚礼请闺蜜当伴娘本身也是闺蜜间的社交方式,一般在女孩子之间,「我结婚请你当伴娘」是对朋友关系的最高认证吧?

花钱雇伴娘,闺蜜不来婚礼还好,闺蜜来了发现伴娘是几个压根没见过的人,是不是略微有些尴尬啊……

要是闺蜜心眼小点,闹不准就会变成「刚才你还有闺蜜,现在没了」。

当然要是闺蜜几个商量好,大家结婚都不请伴娘,结婚走个过场就完事,那也不是不可以,毕竟现代社会大家都忙。

user avatar

孤僻到连做伴娘的朋友都没有❌

剩到身边的朋友都嫁出去了⭕️

user avatar

以前看到一个新闻:

2008年5月,河南新郑五名青年以闹婚房为由,将伴娘强行拖入另一个房间,并将房门反锁,几个人将伴娘身上衣服强行脱光,对伴娘隐私部位进行猥亵。在其中两人因有事出去后,张某、安某用手按着伴娘胳膊,由王某对伴娘进行强奸,因伴娘激烈反抗而强奸未遂。之后,张某将王某、安某支出房间,趁伴娘反抗精疲力竭之际强奸,简直就是禽兽呀,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虽然南新郑市法院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张某、王某有期徒刑五年和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以猥亵妇女罪判处另外两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但是这件事对这个女生以后会有多么大的影响

这种事发生多了 肯定对自己和对朋友都有影响.

所以我们还是积极向下改变这样的风俗,这样年轻人才会更愿意参加婚礼

user avatar

怎么说呢,我们这有个规矩,伴娘伴郎只能找未婚的,已婚的是不行的。现在年轻人因为工作原因,经济原因,普遍结婚比较晚。例如我,三十出头依旧未婚。我倒是当了好多次伴郎了,但是等轮到我时,我身边的朋友,有一个算一个,基本都已经结婚。那真是找不到合适的了,我很有可能真的就要去租一个了。

另外,当伴娘伴郎不是一个轻松的活,相当于婚礼当年新人的助理,头天夜里就要侯着,陪着新娘化妆,换衣服,装饰新房,婚礼过程中还要保管新人不方便携带的东西,去办一些新人不方便办的事,迎亲接亲时还得负责活跃气氛等等,婚礼上还得致辞,跑前跑后相当辛苦。有的婚闹比较厉害的地方,还得陪着新人挨整,所以不是关系特别好的,一般不愿去干这活。

有的人性格比较独立,不愿意麻烦别人,干脆租一个得了,图的就是省事。

user avatar

800-1000,就能请个伴娘!

800-1000,请个伴游都请不到啊?

我出1100,能请到伴娘吗?一个月伴我一天好了。

找不到新娘,每个月有个如花似玉的伴娘,也爽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年轻人结婚请伴娘,这件事吧,我觉得挺值得聊的。你说现在的年轻人社恐到连朋友都没有了吗?哈哈,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背后反映出来的现象,确实挺有意思的。首先得承认,现在很多年轻人在社交上确实比以前“内卷”了。咱们小时候,邻里街坊谁家有事儿,大家都是热心帮忙,不用说请伴娘了,结婚办酒席,可能村里人都来搭把.............
  • 回答
    看到这个新闻,我脑子里一下子就闪过了好几个念头。首先,就是这个女孩的名字,虽然没提,但她这个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独立”和“清醒”的特质,真的挺让人印象深刻的。勇气与底气:10年积蓄,不只是数字“花光10年积蓄买房”,这句话听起来就很有分量。10年,这是一个女孩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从一个刚步入社.............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挺重要的议题,也就是年轻人怎么看待婚姻和生育这件事。我倒觉得这现象挺有意思的,背后肯定不是一层原因那么简单,而是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一层层地捋一捋。首先,得说说经济压力。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得吓人。房租、房价、日常开销,再加上就业.............
  • 回答
    一线城市年轻人为结婚而买房耗尽双方父母积蓄:一次多维度的深度剖析一线城市年轻人为结婚而买房,并为此耗尽双方父母积蓄的现象,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其背后折射出的社会、经济、文化及个人心理层面的复杂性,值得我们进行一次深入且多维度的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不好”就能概括的现象,它既是现实的无奈,也是.............
  • 回答
    这事儿,人大代表提出来“结婚辅导期”,说要让年轻人“持证上岗”,听着挺新鲜,也挺有意思的。我琢磨了一下,这背后到底是个啥意思,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设立结婚辅导期”和“持证上岗”,我感觉这代表是想往婚姻这件大事上加点“仪式感”和“责任感”。你想啊,现在很多年轻人结婚,有时候就像小孩子过家家.............
  • 回答
    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连续七年下降,这背后透露出的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到底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结婚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用“爱”或“不爱”来概括,这其中掺杂了太多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年轻人自身观念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承认,结婚登记人数的下降是一个客观事实。 看着连年递减的数.............
  • 回答
    中国房地产价格高企,人口结构面临挑战,年轻一代婚育意愿降低,这些现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议题。房地产价格是否真的成为了年轻人走向婚姻的“拦路虎”,这背后牵扯着经济、文化、社会心态等方方面面。高企的房价:现实的压迫感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确实达到了一个令.............
  • 回答
    这则新闻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几个挺尖锐的社会问题。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超 4 成日本年轻女性不结婚不恋爱”,这个数字乍听之下挺惊人的,也确实反映了一些日本社会现实。这背后肯定不是一两个简单原因就能解释的,而是多种社会因素叠加的结果。 经济压力与不安全感: 咱们都知道日本经济虽然是发达国家,.............
  • 回答
    2018年结婚率创新低,上海全国最低,这一现象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的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数据背后的信号:结婚率下降的普遍趋势与上海的特殊性首先,我们要明确,结婚率下降并非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全球许多发达国家.............
  • 回答
    2017年结婚人数相比2013年出现近300万对的下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这种“结婚热潮”的回落,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思潮交织作用下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这个变化:一、经济压力与现实考量:成本与回报的权衡 高昂的结婚成本: 这是最直观也最.............
  • 回答
    2020年全国结婚人数跌破800万对,创下近15年来的新低,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也引发了许多讨论。为什么结婚人数会下降?从我的观察和了解来看,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相互交织: 经济压力: 结婚意味着组建家庭,这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经济成本,包括婚房、婚车、婚礼仪式、彩礼等等。尤其.............
  • 回答
    2020年,中国人口结婚率和生育率的双重下跌,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年份现象,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深刻变革以及年轻人婚育观念的巨大转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轴拉长,从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一、 结婚率下跌:晩婚晚育与“不婚”思潮的崛起首先来看结婚率的下跌。这背.............
  • 回答
    2018年10月28日,唐嫣和罗晋这对备受瞩目的荧幕情侣,突然毫无预兆地在微博上公布了结婚的消息,瞬间引爆了整个娱乐圈和社交媒体。这个消息的到来,仿佛一枚重磅炸弹,让无数粉丝和网友感到惊喜和兴奋,也为他们两人之间多年的情感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望他们公开恋情到结婚的这段路,可以说充满了甜蜜和低调。.............
  • 回答
    张杰在演唱会上口误将他和谢娜的结婚年份说错,这件事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这件事。首先,从演唱会现场的氛围和张杰的个人状态来看。演唱会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即兴的场合,歌手在台上需要调动气氛,与观众互动,同时还要保证演唱的完美。在那种高度兴奋、情绪高涨的状态下,加上长时.............
  • 回答
    2018年10月16日,赵丽颖的生日,这个日子对于很多粉丝来说本该是一个充满祝福和喜悦的日子,然而当天下午,她和冯绍峰的一条微博瞬间引爆了网络,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官宣”结婚了。这消息的突然,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惊喜”,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惊吓”。在此之前,虽然赵丽颖和冯绍峰的绯闻传了很久,.............
  • 回答
    papi酱结婚五年,亲家没见过面,过年各回各家,这事儿一出来,可真是激起了不少关于“亲家关系”和“家庭相处模式”的讨论。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种模式到底适合不适合咱普通老百姓。papi酱的模式:特立独行还是另辟蹊径?首先得说,papi酱和她老公老胡,这俩人本身就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人。pa.............
  • 回答
    晋江作者月逝水(本名黄某)因丈夫疑似出轨并引发的自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家庭的悲剧,更触及了许多关于婚姻忠诚、情感伤害、网络暴力以及女性权益的敏感话题。事件的缘起:长久婚姻的裂痕根据月逝水本人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她与丈夫相识15年,结婚5年,在外人看来是一对恩爱夫妻.............
  • 回答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对于我们当下这些正处在人生关键节点的年轻人来说,可不是一张干巴巴的数字报表,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也预示着我们未来可能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越来越少了”,而且“老龄化”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高得吓人。咱们身边,是不是很多同学、朋友都是独生.............
  • 回答
    202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两位记者——菲律宾的玛丽亚·雷萨(Maria Ressa)和俄罗斯的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这项殊荣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勇气和坚守的肯定,更是对全球范围内新闻自由和民主价值的强有力呼唤。为什么是他们?这两个名字出现在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名单上,绝非.............
  • 回答
    2020年新加坡大选,就像当年全球不少国家的大选一样,是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那一年,新冠疫情的阴霾笼罩着世界,新加坡自然也不例外。在这种特殊时期下举行的大选,其结果自然也就带着更深的意义和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人民行动党(PAP)的持续执政:首先,最显而易见的结果是,人民行动党(P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