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结果?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202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两位记者——菲律宾的玛丽亚·雷萨(Maria Ressa)和俄罗斯的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这项殊荣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勇气和坚守的肯定,更是对全球范围内新闻自由和民主价值的强有力呼唤。

为什么是他们?

这两个名字出现在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名单上,绝非偶然,而是对当前世界局势下,独立、公正新闻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的深刻认知。

玛丽亚·雷萨(Maria Ressa): 她是菲律宾最大的媒体Rappler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揭露腐败、滥用权力和侵犯人权的行为,尤其是在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任期内。她所在的Rappler平台,尽管面临政府的巨大压力,包括关闭网站、吊销记者证以及一系列法律诉讼,但雷萨和她的团队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她个人的遭遇也成为了许多记者在艰难环境中工作的缩影——他们的工作不仅是信息传递,更是一种对抗压迫、维护真相的斗争。诺贝尔委员会特别提到,她的斗争是为了“捍卫言论自由,这是和平与民主的先决条件”。

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 他是俄罗斯独立报纸《新报》(Novaya Gazeta)的联合创始人和主编。自1993年创刊以来,《新报》就以其对社会不公、政府腐败和侵犯人权行为的深入报道而闻名。穆拉托夫本人以及他的同事们,为了报道真相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报》已经有六名记者在工作中遇害,其中包括著名的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尽管面临持续的骚扰、威胁和政治压力,穆拉托夫和他的团队依然顽强地维持着这份刊物的运营,成为了俄罗斯少数仍然敢于挑战权威的媒体之一。诺贝尔委员会表彰他“为捍卫言论自由所做的努力”,以及“揭露权力滥用、战争罪行和人权侵犯”。

这项决定传递了什么信息?

2021年的和平奖结果,可以说是对全球范围内媒体自由受到严重挤压的严峻现实发出的一个清晰信号。它告诉我们:

1. 新闻自由是和平的基石: 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颁发给记者,明确地将新闻自由与和平直接联系起来。没有独立、不受审查的新闻报道,就没有公众知情的权利,也就无法有效地监督权力,揭露不公,从而阻止冲突的发生和蔓延。当真相被掩盖,当异见被压制,社会矛盾就容易激化,最终可能走向暴力。

2. 对抗虚假信息和宣传的重要性: 在“后真相”时代,虚假信息和有组织的宣传几乎无处不在,它们常常被用来煽动仇恨、制造分裂、操纵民意,甚至为冲突制造借口。雷萨和穆拉托夫的工作,正是对这种负面力量的直接对抗,他们用事实和证据,努力撕破谎言的画皮。

3. 对全球记者困境的关注: 获奖者个人的经历,也折射出全世界无数记者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威胁、恐吓、骚扰、监禁,甚至生命危险。这份荣誉,是对他们不畏强权、坚守岗位精神的致敬,也是对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发出的呼吁,要求他们采取更积极的行动,保护记者的安全和工作环境。

4. 民主制度的脆弱性与韧性: 菲律宾和俄罗斯,都是媒体自由面临严峻考验的国家。《新报》和Rappler的艰难生存,以及雷萨和穆拉托夫的坚守,展现了即使在压制环境下,仍有力量在为民主价值和公民权利而战。这份和平奖,是对这种韧性的肯定,也是对那些仍在坚持的人们的鼓舞。

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除了对两位获奖者的直接肯定,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媒体的经济困境: 尽管诺贝尔和平奖肯定了新闻业的重要性,但现实是,全球许多独立媒体,特别是调查性新闻机构,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数字化的冲击、广告收入的下降,以及政治上的打压,都让它们举步维艰。如何在保障新闻自由的同时,确保媒体的可持续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交媒体与信息传播: 如今,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算法的偏见、信息茧房的形成、以及虚假信息的快速传播。两位获奖者虽然都在传统媒体领域深耕,但他们的工作成果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触达公众。如何平衡社交媒体的传播效率与信息的可信度,是信息时代媒体人面临的另一大课题。

国家安全叙事下的压制: 在不少国家,政府常常以“国家安全”或“打击虚假信息”为名,收紧对媒体的管控,限制记者采访,甚至直接打压异见声音。雷萨和穆拉托夫的遭遇,正是这种压制手段的体现。我们应该警惕这种以安全为借口,实质上剥夺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做法。

公民记者的角色与挑战: 除了专业记者,越来越多公民参与到信息报道和监督中来。他们在某些情况下能更直接地反映基层声音,但也面临着专业性、客观性以及安全保障等多方面的挑战。理解和支持公民记者的努力,同时引导其健康发展,也是未来媒体生态建设的一部分。

国际社会的支持机制: 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无疑会引起国际社会对新闻自由问题的更大关注。这是否会促使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建立更有效的机制,来支持和保护受压迫的记者和媒体?例如,提供法律援助、资金支持、以及建立国际性的记者安全网络等。

总而言之,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两位记者,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财富之一——真相与自由——最有力、最及时的颂扬。它提醒我们,那些在黑暗中点亮烛光的人,值得我们最深的尊敬和最坚定的支持。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珍惜和捍卫新闻自由,就是捍卫我们自身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及最终维护世界和平的权利。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就很难在我们这个时代成功地促进国家间的友爱、裁军和更美好的世界秩序。因此,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牢固地植根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中。
来源: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新闻稿

按照这个逻辑,我很好奇:

1、世界上军费超过2-10名之和、几乎每一年都有战争的美国,有没有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

2、促进信息和言论自由的斯诺登和阿桑奇,为何没有获得和平奖?

user avatar

媒体这玩意,一开始是toC 的,面向消费者。后来发现,可以toB ,面向广告商。

但这些其实已经过时了,现在时兴的,是toU模式——

办媒体,其实可以无视消费者和广告商的,他们消费能力也没那么强,扣扣索索的。不如让USA来买单,USA印钞机想印多少印多少,给的可大方多了……还能给你个诺贝尔和平奖,岂不美哉?

user avatar

说一说Maria Ressa吧,在菲律宾工作时和她见过几面,更多的是从菲律宾同行那里听到她的各种“事迹”。

看到她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啥?!她也能得奖?何德何能,她身上的槽点简直不要太多。

首先,媒体都说他是菲律宾媒体人,但其实Maria Ressa拥有菲美双重国籍。

她出生在菲律宾,10岁就随母亲移民到了美国,之后也获得了美国国籍。

根据菲律宾法律,只有菲律宾公民才能在该国建立、拥有、经营大众传播机构。

但Maria Ressa2012年创建了菲律宾Rappler新闻网并一直任CEO,她的国籍问题一直在国内饱受争议。

其次,她的职业经历存在造假和夸大情况。

Maria Ressa一直宣称自己从业早期在美国媒体任“战地记者”,在接受CBS“60分钟”专访时主持人还说她“战地记者”的从业经历长达三十年。

但实际上她1988年进入CNN马尼拉分社工作,之后转到CNN雅加达分社,2001年被调到美国负责CNN的反恐和东南亚新闻报道,直到2005年离开CNN。在17年中,她虽然做了不少关于恐怖主义特别是东南亚恐怖主义问题的报道,但她自己根本没有去过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这样真正的战地。

如果说在美国坐坐办公室,菲律宾和印尼一些恐袭现场采访过就算是战地记者的话,那全球的战地记者不要太多。

而且Maria Ressa在一线做记者的时间在20年左右,2005年她回到菲律宾就从事媒体经营管理工作了,所以根本不存在做“战地记者”做了三十年。

最重要的是,她一手创办的Rappler新闻网有长期依赖美国金钱援助的嫌疑。

早在2019年就已经有菲律宾媒体爆料,在2016年杜特尔特当上菲律宾总统后Rappler新闻网曾经拿过美国民主基金會100万人民币的援助,目的是为了“帮助菲律宾更好地应对假新闻带来的冲击”。美国民主基金會是什么货色大家都清楚吧,就是CIA的白手套。同时Rappler新闻网又从两家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互联网媒体公司陆陆续续拿到了总计2400万人民币的“投资”。这还只是披露出来的,桌面下的交易有多少,恐怕更加难以想象。

靠着美国人的钱,Rappler新闻网在菲律宾高薪雇佣了一批记者和编辑,报道及时、内容丰富、形势新颖,而这样的新媒体报道是十分烧钱的,菲律宾媒体曾报道过,如果没有美国人的钱,Rappler连一个星期都活不下去。

这些年菲律宾媒体普遍盈利状况不好甚至亏损,美国的投入让Rappler能够不计代价在短短几年内脱颖而出,迅速蹿红。

而拿了美国人的钱的Rappler在新闻报道上就处处和美国人一个鼻孔出气,不停找机会和杜特尔特,和中国过不去,成为菲律宾国内最反华反杜的媒体之一。而且这个标榜专业主义的媒体自己就好几次被抓包,被同行发现在攻击杜特尔特扫毒问题上制造假新闻,成倍夸大警方击毙的毒贩数量。

至于Maria Ressa,拿了美国人那么多钱,公司财务上不用想都知道有多不干净了。2018年11月Maria Ressa因涉嫌逃税被捕,但很快就取保候审,1个月后美国的《时代》杂志就将其评选为年度人物。之后这个女人频繁接受西方媒体专访,出席各种会议论坛,大谈自己在菲律宾国内受到的压迫,但同时她的网站仍在不停地攻击菲律宾政府和总统。

直到这次诺贝尔和平奖。

Maria Ressa为什么拿诺贝尔和平奖,为什么是这个时候拿?

如今Maria Ressa在西方世界中俨然是一个反抗政府压迫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士,而她面对的就是现任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一个不太听美国话的菲律宾总统。

其实所谓“打压媒体”只是西方给杜特尔特贴上的一个抹黑标签而已,目的就是为了教训这个不太听话的菲律宾政客,Maria Ressa正好成了一个最好的注脚。

明年5月菲律宾大选就要到了,杜特尔特正在争取让自己的阵营中有人可以继续拿到政权。在这个时候Maria Ressa获评诺贝尔和平奖,没有那么简单。像菲律宾这种亲西方的小国,一个人拿到诺奖给这个国家带来的震动,给获奖者带来的荣耀是无法想象的。

Maria Ressa已经再次成为整个菲律宾讨论的焦点,甚至成为一大部分人的偶像。未来无论她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获得巨大的关注度,这会给她个人、她代表的团体以及她背后的势力带来更大的声量,大到也许可以影响半年后的选举。

这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一下,这就是一个在美国媒体工作了小半辈子的美国人,拿了美国人的钱在菲律宾办媒体,当反对派,然后还拿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故事。

user avatar

本届诺贝尔和平奖分别颁发给了菲律宾和俄罗斯的罗昌平,总结完毕。

玛丽亚•雷沙 (反对菲律宾杀毒贩)

她是菲律宾裔美籍记者,菲律宾新闻机构Rappler的CEO与行政总编,最有名的是报道杜特尔特的铁血禁毒与执法(骂他暴君之类)。她出过纪录片,大意就是老杜太坏了,乱杀毒贩,反抗老杜就靠我们媒体人了嘤嘤嘤,老杜则直接回怼她的机构是CIA资助,是美国人持有的,还涉嫌诽谤、逃税。

德米特里•穆拉托夫(反对叙利亚杀叛军)

他是俄罗斯全国性报纸《新报》的主编,《新报》被称为“自由派”媒体,以对政府的批评而著称,它的股东之一你们应该都听说过(戈尔巴乔夫)。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保持了自己的水平与一贯原则,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就是为了别的国家(除西方)不和平,你不出卖自己的祖国,真的很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user avatar

恭喜苏献帝戈尔巴乔夫成为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最大赢家。

美国人民的好儿子、老布什的忠实朋友、经验丰富的解体政治家、苏献帝戈尔巴乔夫亡者归来,时隔31年,戈氏门徒德米特里·穆拉托夫再次因对西方的杰出贡献,荣膺诺贝尔和平奖。

这一波,戈尔巴乔夫做到了“赢两次”,已经“赢麻了”。

他向世界证明了,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路径完全是可复制、可移植的。

只要你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地卖国,只要你持之以恒、夜以继日地当西方的舔狗,总有一天,你也能站在诺贝尔和平奖的领奖台上。

好了,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2021年诺奖获得者德米特里·穆拉托夫身上,看看他是如何走上这条“成功”之路的。

作为红旗下长大的青年,德米特里·穆拉托夫1961年10月30日出生于古比雪夫,其后在古比雪夫州州立大学文学系就读。在大学里,他对新闻产生了兴趣,并开始了新闻兼职。大学毕业之后,他于1983年至1985年在苏联陆军服役。

至此,穆拉托夫的人生轨迹与普通苏联青年没什么不同,然而命运的转机很快就来了——他和戈尔巴乔夫一样在苏联共青团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正如戈尔巴乔夫政治事业的崛起始于斯塔夫罗波尔市共青团部门,穆拉托夫新闻事业的崛起同样始于共青团部门。

1987年,穆拉托夫开始在《共青团报》担任通讯员。随后,他被任命为苏联共青团中央机关报《共青团真理报》青年部领导,后来又晋升为新闻编辑。

1988年穆拉托夫离开了《共青团真理报》,但是1993年,穆拉托夫和来自《共青团真理报》的50多名前同事共同创建了《新报》。他们声称创建报纸的目标是为俄罗斯公民创建一个“诚实、独立、丰富”的信息来源。该报的使命是对人权问题、腐败和滥用权力进行深入调查。

《新报》创立之初条件恶劣,新闻编辑部只有两台电脑,两个房间,一个打印机,员工没有工资。但是“英雄吸英雄”,这样一份散发着“目田”气息的报纸,很快就引来了“命中注定”的恩主,苏献帝戈尔巴乔夫“慧眼识英”,慷慨地捐赠了部分诺贝尔和平奖奖金,用于支付该报社员工的薪水和设备费用,《新报》得以生存发展。

《新报》活下来了,穆拉托夫作为创立功臣,被任命为副新闻编辑。由此,穆拉托夫开始走上了事业发展的高速时期。1995年,他成为编辑委员会主席,直到2017年,他说他不会竞选连任。2019年,穆拉托夫竞选并再次当选《新报》编辑委员会主席。

穆拉托夫经常报道侵犯人权、政府高层腐败和滥用权力等敏感话题。1997年,穆拉托夫主持了ORTV的新闻俱乐部节目,从1998年至1999年,他主持了NTV的“法院开庭”节目。 他与TV-6 Moscow频道的“每周丑闻”节目合作。[1]

2004年,该报刊登了专栏作家罗日诺夫的七篇文章,指控谢尔盖•基里扬科在1998年担任俄罗斯总理期间挪用了48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资金该报的指控基于一封据称是写给科林·鲍威尔的信,信上有美国国会议员菲利普·克兰、迈克·彭斯、查理·诺伍德、丹·伯顿和亨利·博尼拉的签名,并发布在美国国防委员会的网站上。该报称,基里延科用部分侵吞的资金在美国购买了房地产。后来有人声称,这封信是“流亡者”编造的恶作剧,作为回应,《新报》被基里扬科告上法庭,法院勒令《新报》收回所有指责基里延科的出版物并“只刊登经官方证实过有关基里延科的信息”。[2]

很显然,“上蹿下跳”给俄罗斯政府找麻烦的穆拉托夫很受苏献帝青睐,2006年,戈尔巴乔夫和商人A.列别捷夫成为《新报》的共同所有人:苏献帝占股份10%,列别捷夫占39%,报社团队获得了51%。此外,他们建议穆拉托夫创建一家股份公司,其中包括几份报纸,广播电台,社会服务和互联网资源。 2008年,穆拉托夫成立了新媒体控股公司。

2018年10月,《新报》刊登了记者丹尼斯•科罗特科夫对俄罗斯商人叶夫根尼•普里戈津的调查报告。(叶夫根尼•普里戈津被俄罗斯的媒体戏称为是“普京的厨子”,因为他经常为普京以及俄罗斯的其他高官提供宴席和酒会,美国联邦调查局指控他通过资助互联网研究机构“阴谋欺骗美国”,干涉美国选举。)之后,丹尼斯•科罗特科夫和《新报》总编成为威胁的目标,有人威胁要向报社办公室送去一颗砍下的羊头和葬礼花束。这一威胁的风格与与克里姆林宫有关联的叶夫根尼·普里戈津的其他威胁相似。[3]

2017年《新报》报道了车臣发生的反同性恋清洗运动,据称有3名男子被杀,数十人被拘留和恐吓。发表后,车臣政府否认在该共和国存在迫害。[4]

当然,作为苏献帝的门徒,穆拉托夫自然也有政治上的野心。自2004年以来,穆拉托夫一直是俄罗斯统一民主党“亚博卢”(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объединённая 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的成员。

俄罗斯统一民主党“亚博卢”可以说是“戈味”十足,奉行自由市场,主张“公民自由”、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以加入欧盟,同时该党自创立就坚定反对苏献帝的死敌叶利钦的政策。

可是,穆拉托夫显然没有继承戈尔巴乔夫的“政治细菌”, 尽管2011年他进入了该党的选举名单,可在政坛上却没有混出什么名堂。

不过,西方爸爸们显然没有忘记穆拉托夫。尽管比起苏献帝戈尔巴乔夫的“丰功伟绩”差距甚远,但他们还是给自己的忠实舔狗挂上了名为诺贝尔和平奖的“狗牌”。

参考

  1. ^穆拉托夫:新闻与传记 https://chi.agromassidayu.com/dmitrij-muratov-biografiya-i-zhurnalistskaya-deyatelnost-page-916060
  2. ^Dmitry Muratov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mitry_Muratov
  3. ^Dmitry Muratov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mitry_Muratov
  4. ^Dmitry Muratov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mitry_Muratov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两位记者——菲律宾的玛丽亚·雷萨(Maria Ressa)和俄罗斯的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这项殊荣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勇气和坚守的肯定,更是对全球范围内新闻自由和民主价值的强有力呼唤。为什么是他们?这两个名字出现在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名单上,绝非.............
  • 回答
    普京被俄罗斯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提名 2021 年诺贝尔和平奖,这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复杂反应的事件。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提名者本身及其动机: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是谁? 她是俄罗斯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对俄罗斯历史和社会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性.............
  • 回答
    特朗普被挪威议员提名 2021 年诺贝尔和平奖,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如何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提名本身: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门槛并不高。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规定,有资格提名的人数非常庞大,包括各国议会议员、政府成员、大学校长、前任诺贝尔和.............
  • 回答
    看到《王者荣耀》世界冠军奖金约是诺贝尔奖三倍这个数字,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但也忍不住会想很多。首先,这确实是个很能引起大家注意的对比。一方面,诺贝尔奖是人类智慧、科学探索和和平事业的最高荣誉之一,它的奖金代表着对这些领域杰出贡献的认可和鼓励。另一方面,《王者荣耀》作为一款电子竞技游戏.............
  • 回答
    2021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技术、经济、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未来趋势: 一、事件背景与数据1. 接单量数据 根据国际船舶供应协会(IHS Markit)等机构的统计,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接.............
  • 回答
    2021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部分优秀毕业生放弃留学、选择在本校读硕博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背景、原因和深层动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象背景与数据真实性1. 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该现象的传播主要来源于社交媒体、高校内部信息以及媒体报道,但具体数据.............
  • 回答
    2021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M2增长背景: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1. 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
  • 回答
    2021年浙江大学“求是杯”获奖感言事件,是当年校园内乃至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起事件。要详细理解它,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 “求是杯”的性质: “求是杯”是浙江大学一项重要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旨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获奖通常意味着项目.............
  • 回答
    2021年9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一种显著的“冷热不均”的现象,具体体现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回落,猪肉价格大幅下降,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上涨10.7%。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解读。一、 CPI涨幅回落与猪肉价格.............
  • 回答
    2021年清华美院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通常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或其他相关设计专业的毕业展)上的模特妆容引发“眯眯眼”质疑的事件,是一个涉及文化理解、审美表达、社会舆论和身份认同的复杂话题。为了详细地梳理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与过程:1. 发布会与作品展示: 清华美院作.............
  • 回答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一场充满韧性的“稳健开局”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实现了强劲的复苏和稳健的开局。然而,理解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构性特征以及可能面临的.............
  • 回答
    关于“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这个数据,以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如何看待“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数据通常来源于一些社会调研机构的估算,并非官方统计数.............
  • 回答
    如何看待2021年全国净人口增长48万?—— 一份详细的解读2021年,中国公布的全国净人口增长数据为48万人,这个数字远低于往年,甚至接近零增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更全面地看待它所代表的意义和潜在影响。一、 数据本身及其历史对比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2021年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普遍不及市场预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行业表现以及可能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数据概览(7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7月份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它们为何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工业增加值: 7月份工业增.............
  • 回答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34‰,这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的重要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数据的历史维度:中国人口发展的转折点 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 1062万人这个数字,相较于前几年,是.............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2021年8月18日“乘客称乘坐网约车被挟持,监控显示因女乘客要求司机逆行被拒而发生争执”的事件,这是一个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例。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力求详细和全面:事件梗概:根据当时的报道和网络信息,事件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乘客(女性)方的描述: 在行程进行中,女乘.............
  • 回答
    2021 年 1 月 1 日起点月票规则更新是起点中文网在那个时间点对读者投票机制进行的一次重要调整。理解这次更新需要从起点月票制度的本质、更新的具体内容、更新的目的以及对各方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起点月票制度的本质回顾在深入分析更新内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起点月票制度的核心作用: 激.............
  • 回答
    2021年9月起实施的中国大陆“防沉迷新规”是针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进行严格限制的一系列措施,旨在解决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这项规定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的落地执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看待这项规定:一、 主要内容和核心措施: .............
  • 回答
    2021 年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这是一场融合了知识付费、个人成长、宏观趋势判断以及对当下中国社会情绪的回应的综合性演讲。核心主旨与主题演变: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系列演讲一贯的核心是连接个体命运与时代趋势,并提供一套方法论帮助个体在不确定的时代中找到确定性,实.............
  • 回答
    对于2021年8月7日微博上流传的“浙江当局拒绝救助带病船只”的消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尚未被官方证实或详细披露的单方面信息来源。在分析此类信息时,保持审慎和多角度的观察至关重要。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消息的来源和可信度。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交媒体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但也容易出现未经核实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