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是时候给广大(自)媒体朋友们普及一下「结婚率」这个概念了。
结婚率是指某地区当年结婚对数占该地区年平均人口的比重,通常用千分比表示。其公式为:结婚率=(当年结婚登记对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现在问一个简单的问题:
A地区常住居民的一半以上是外来年轻人口。
B地区常住居民的一半以上已经退休养老。
这时候,我们去对比这两个地区的结婚率,有意义吗?
显然没啥意义,因为A地区人口正是适婚年龄,而B地区基本上都已经结婚了,A地区的结婚率当然比B地区高得多啊!
那我们想象下,年轻的A地区过了几十年变成了B地区,结婚率也随之下降了,然后自媒体写了无数文章论证:
结婚率下降,是因为房价太贵了。
结婚率下降,是因为自己过比两个人过更爽。
结婚率下降,是因为一个白领家庭很难生产出同等质量和数量的下一代劳动力了。
这都写的啥???
那么,在结婚率下降的过程中,适龄人口下降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我们现在做一个简单的研究,把「每个地区有多少人适龄结婚」这个变量算出来。
首先,我们根据2015年人口普查,确定每个地区的平均初婚年龄,比如「截至2015年,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30.3岁和28.4岁」。
其次,把每个地区的年龄上下2岁,总共5个年龄段,按照下式加权,其中 为当地平均初婚年龄:
最后,用加权适婚年龄人口除以当年总人口,得到一个「适婚年龄人口占比」。这个比值,说明了这个城市有多少人进入了结婚年龄窗口。
我们把这组数据和历年结婚率放在一起,以题目中「全国最低」的上海为例,有下图:
再看明细数据,从2008年到2018年,上海的结婚率是从76‰下降到44‰,下降幅度是43%,而加权的适婚年龄占比是从2.9%下降到1.2%,下降幅度是57%。
结婚率的下降速度,比加权适龄人口的占比下降速度要更慢!
结婚率的下降,已经完全可以由适婚年龄人口的下降来解释,现在你想把房价放进去,很好,我们看看上海市从2008年到2018年的房价变化:
从2012到2013年,房价大幅度上升了。
从2013到2014年,房价上升速度减缓。
从2015到2016年年底,房价再次大幅度上升。
从2016年底到现在,房价上升速度再次大幅度下降,去年甚至有所下跌。
再去看上面那张图,请问,这些变化解释了啥呀?
对这种拟合度在95%以上两组数据,什么房价高一个人过得爽劳动再生产,到底在解释个:
啥呀?
啥呀??
啥呀???
为什么适龄人口下降会如此之快呢?原因当然是1990年之后出生人口下降。这个下降带来了一系列结果,包括1990年后出生人口的平均教育程度急剧上升,目前的结婚率大幅下降,以及出生人口的逐年下降。到目前为止,这些人口上的变化,基本都是人口机械变化的结果,我在这个回答下也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比较一个可比的结婚率呢?
最标准的办法,是对每一个年龄出生的人口队列进行生存分析,去看每一年出生的人口,到每一岁的结婚概率。比如,一个1980年出生,2005年25岁未婚的人口,在当年结婚的概率;一个1990年出生,2015年25岁未婚的人口,在当年结婚的概率,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这也是公共卫生里比较发病率、死亡率的算法,年龄结构不一样放在一起比,毫无意义。
我们用CFPS数据可以做这样的研究。由于CFPS最高只到2016年,我们选择两个出生年份进行比较,1980年、1985年和1990年,看他们在26岁之前的结婚生存曲线:
从上图看,1980年、1985年和1990年出生的男性与女性,他们的结婚概率有什么差别吗?1990年的生存曲线,有显著高于1980年的生存曲线吗?(生存曲线越高代表同样的年龄结婚概率越低)
1990年出生的男性比起1980年出生的男性,未婚生存曲线在25岁之后确实变得平滑一些了,但25岁之前基本没有差异。
1990年出生的女性比起1980年出生的女性……基本上是重合的。
综上所述,目前为止的结婚率下降,基本完全是由于出生人口降低导致适婚人口的占比降低导致的。
因此,目前为止所有的关于结婚率下降却没有看人口结构变化的讨论,基本上都是:
自己给自己加戏。
我不说的大的,就说几个很具体的事情:
幼儿园的学费大家可以去了解下当地的行情,不用我多说。
上公立幼儿园的各显神通,大家也可以去了解一下当地的行情,也不用我多说。
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的接送时间都是一坨屎。
幼儿园、学校的产生就是为了降低教育和抚育的社会成本,把一群小孩集中起来教育,先让比一个小孩配一个老师的教育方式,效率要高。
最重要的是给了不同出身的小孩同等教育的机会。比如小孩A的父母是工人,小孩B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如果都只能接受家庭教育,显然小孩B大概率是拼不过小孩A的。
可是幼儿园在我们这个沿海省会城市是,下午是4点半放学的。小学一年级是下午3点半放学的。
试问哪个公司,那个企事业单位的人可以在这个点下班去接娃。
无非就是3招:家里老人帮忙,请保姆,请托管。保姆和托管的费用大家了解一下,看看工薪阶层怎么hold的住,hold住了也是比较吃力的。
目前我居住的沿海省会城市,普通白领的工资在5000左右,住家包吃住的保姆薪酬也在5000左右,托管班的价格在1200(只包中午),1800(中午晚上都包,晚上到家长下班)左右。
2.素质教育就是另外一坨屎,而且这坨比不合理的接送时间还要更大。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拼学校外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了时间,金钱,还有你能不能找到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家境很好的小孩4点半小学放学,是可以请一个司机接送小孩到兴趣班A、B、C、D,然后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本城市的兴趣班最便宜的一个小时100元左右了解一下。可是你让家境普通的工薪阶层小孩怎么办?如果没有老人帮忙带,请个保姆,托管加上培训班,对了还有房贷。那日子过的,真是酸爽。
So,那些选择不结婚的青年,我很理解你们。毕竟现在毕业的90后面对的是比80后,70后恐怖的多的多的房价。
因为央妈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
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很多人觉得上海发展的越来越好,但其实依我来看,上海已经不是我喜欢的那个城市。
这里的人,越来越为”钱“而活。
前几年我去某公证处办事情(出生公证,忍不住吐槽下这种“要证明我手上的官方材料是真的”这种套利机制),一连去了3次:咨询材料、办理、取报告。这3次我都”恰巧“看到公证处里其他家庭的激烈争吵,比如老人还坐在轮椅上,几个子女在讨论遗产怎么分;以后住谁家照顾;结婚财产怎么安排(还没结婚就想到离婚)等等等等。
我想,如果有人去拍公证处大厅的那些故事,肯定精彩极了。
人们爱钱,却又不信任钱。
现在但凡有人把钱存在银行利买个定期,一定会遭到别人的耻笑说:放在银行连物价都跑不赢,存多久亏多久。
话是事实。
所以,我才说,央妈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它通过08年之后的天量放水,推高了资产价格,现在轮到了物价。
而价格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是,我们都不再信任本币的信用。
贬值、贬值、贬值,只有不停的投资(被割韭菜)、不停的赚钱(出卖自己的时间)才能看似减轻这种焦虑。
爱情美好吗?当然,结婚是爱情的一纸证书。
但你有车有房吗?没有,对不起,爱情经不起现实的打击。而所谓现实,说穿了就是一种价值观,最后的操纵者:
就是那个放水促使本币信用受损继而贬值的人——央妈。
它让每个人都焦虑起来,名义却是为了大家好的“经济发展需要”。
所以,每个人都该关心经济,那才是影响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始作俑者。
1
最近民政部公布的2018年结婚大数据曝光,瞬间在网络上激起了一阵浪潮。
数据来源:民政部
上图为结婚人数统计表,2018年上半年中国结婚人数为539.68万对,全年1010.8万对。连续五年不断传新低。
数据来源:民政部
上图为离婚人数统计表,2018年中国离婚人数为380万人,占2018年结婚人数的三分之一,如果不考虑18年之前结婚的离婚,离婚比例约为3:1,每结婚3对就有1对离婚。
高居不下的离婚率。幸福婚姻变成了稀罕的事。这肯定是目前我们不想看到的情况,为什么?
男生大多已经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大环境对所有男生的提前透支,房子车子票子成了结婚的标配,一旦结婚,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男人的肩上,沉重如山,负重前行。
如果运气好点娶一个贤妻良母还好,可以帮忙分担点。如果运气不好,就等着天天吵架闹离婚吧。
部分女生还是认为,不能给我想要的安全感,我为什么要和你结婚。这两者观念互相矛盾,只要这个矛盾不解决,就不可能具备结婚的条件。
不管怎么说,现在都是9102年了,大清都亡了近百年了,这种传统的思想还是根固蒂深的烙在中国人脑海里。
古代那时候女人没有社会地位,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不能出去工作,不能抛头露面,裹着小脚只能在家织织布做作家务,所以那时候结婚一定要求男方家里要有住的,有吃的,免得女儿嫁过去都不能满足基本生存条件。
现在大家都一样,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出来的,都是毕业后同一起跑线进入职场的开始工作的,天天喊着男女平等凭什么一到关键时刻把这个包袱就甩给男人。
结婚的意义是两个人脱离原生家庭组建一个新家庭,互相扶持,一起承担经济,生活上的压力,而不是让一个人去面对生活中所有的苦难,都是爹生妈养的,受伤了都会疼,喝醉了都会难受。
2
前几天在一个聊天群里看了一个抖音。
女:你有房吗?
男:有,全款。
女:有车吗?
男:有,雅阁。
女:月薪多少?
男:不多,15k。
女:那,还凑合吧。
男:那你有车有房吗?
女:没。
男:你月薪多少?
女:3K…可是我漂亮啊。
男:…………
虽然是抖音在骗流量,但现实中这种社会现象还真不少,很多女生拿着自己都不一定能养的活的工资,然后听着那些月入三四万的博主大V教他们如何做有品位的精致猪猪女,收入三四万的告诉收入三四千的如何去优雅的生活,然后这些菇凉美名其曰的为了提升自己月月透支着信用卡花呗的买买买逛逛逛。
闲暇时间不是抱着手机刷抖音逛微博,看综艺追剧,就是打王者,吃鸡。一个个都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公主,理所当然要享尽世间荣华富贵,一味地高标准要求别人,总想靠婚姻实现阶层的跨越,一边高喊男女平等,一边又把自己当成弱势群体。
每天朋友圈转发着那些女权公众号的文章,什么男人赚钱养家,女人貌美如花,他月薪一万却不愿意给你买8千的包包,他肯定不爱你……女人都开始不想结婚了,男人却还在想着娶个免费的保姆!你要么给我爱情,要么给我money,要么就给我滚!就是要作,我要是成熟就是不爱你了等等。
这些标题里,无不理直气壮的充斥着对于男人的指责,打压男性,吹捧女性,鼓吹男性无条件付出,鼓励女性无条件享受被爱。为了钱和流量,毫无廉耻和底线。
今天的这部分女性的价值观完完全全的堕落为享乐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其实俞敏洪说的没有错,女性的堕落的确会引起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堕落,不知道一群人为什么追着骂他。
戈培尔说过,真理是不重要的,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整个社会给这些思想未完全成熟的女生天天灌输着这些扭曲的价值观,麻木着她们的神经,让他们沉迷在这些女权大V构建的幻想世界里无法自拔,他们很容易相信,他们生来就是要做公主,要做女王的,男人就应该是他们的奴隶。
3
我有个女性朋友,三本毕业,脾气很臭,工资三千多,经常换工作,换个工作做几个月就辞职,天天出去各种浪,家里给介绍了好多相亲对象,他都看不上,要不闲人家房不是全款,以后还要还肯定降低生活质量,要不嫌人家工作不好收入太低,要不就嫌人家长的不帅等。但是她觉得自己长得很不错,一心想嫁给那种电视剧里面的高富帅,觉得凡人都配不上她这个小仙女,觉得别的女生长得都丑,所以现在还单着。
我心想如果我是一个高富帅,只能娶这个女生的话,我宁愿选择单身一辈子。
现实就是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女生,琴棋书画样样不会,洗衣做饭又嫌太累。自己一无所有,要求一箩筐。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旅游消费,然后把所有的责任推给男生卖单!80、90后女生普遍丢掉了上一辈传统女性的贤惠淑德的特质,却鼓吹自己是新时代的独立女性。
而现在这社会越来越多的男生意识到自己穷,这是真的,当今的社会,太过于物质化。
古话说的好: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这个赚钱的能力,结了婚说白了是害人害己。谁不希望能有一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但现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会不断让你去认清现实就是现实,社会就是社会。没有物质滋养的爱情,没有光泽,更没有保鲜期。
男人肯定还是想结婚的,但结婚后如果不能照顾好妻子孩子父母的话,他们就会恨自己,觉得自己做为男人没有用,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也挺恐惧结婚的。
4
很多男生还是相信爱情,渴望平凡的爱情,但已经不太相信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结婚不难,难的是面对没有感情的人如何度过这漫长的一生。
曾经的他们每个人,本来都是想做一个感情专一的好男人的。
曾经的他们每个人,本来都是风度翩翩的白衣少年。
曾经的他们每个人,本来都是渴望爱一个人一直到永远的。
曾经的他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简单的生活,每天下班只要看到她,无论多累都会很开心的。
只是,对男生来说,最无能为力是,在最没有物质能力的年纪,却想照顾一个姑娘的一生。
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能跟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人结婚是一种奇迹。现在细细想来、确实是一种奇迹!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男人不想结婚了?我想大概是因为对这个社会有太多的失望吧!
来源:读心文摘 作者:koala
玄处之前聊留守儿童的时候说,按照劳动法,劳动者每天工作八小时,完全是可以照顾自家孩子的。然而现实情况是,每天工作八小时根本维持不了一家人在大城市的生活。所以乡下遍地留守儿童,城里全靠老人发挥余热带孩子。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已经普遍高到无法维持最基本的劳动力再生产的程度了。城市的白领阶级以为自己赚的是劳动所得,实际上是劳动力的折旧费,因为一个白领家庭很难生产出同等质量和数量的下一代劳动力了。
从个人角度看如此,从更大的社会角度看亦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