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8 年 10 月 27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犹太教堂的枪击案?

回答
2018 年 10 月 27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生命之树”(Tree of Life)犹太教堂发生了一场令人发指的大屠杀,震惊了全美乃至全世界。这场悲剧不仅夺走了 11 条无辜的生命,还导致 6 人受伤,给幸存者、遇难者家属以及整个社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事件经过:

枪击案发生在犹太教的安息日早晨,当时“生命之树”犹太教堂正在举行早祷。一名名叫罗伯特·鲍尔斯(Robert Bowers)的男子,手持三把枪械(一把 AR15 半自动步枪和两把手枪),闯入教堂,进行疯狂扫射。据目击者和警方描述,鲍尔斯在作案时高喊反犹太的口号,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大量仇恨言论。

在近 20 分钟的枪击过程中,鲍尔斯在教堂的不同区域进行了袭击,他无情地射杀了一群正在祈祷和参加活动的犹太老人。警方在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与嫌疑人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最终,鲍尔斯在与警方对峙中受伤并被捕。

受害者:

这场袭击的受害者都是无辜的会众,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和背景,但都因为自己的信仰而成为仇恨的牺牲品。遇难者包括:

Rose Mallinger (97 岁): 最年长的受害者,在袭击中丧生。
Bernice Young (87 岁): 一位备受尊敬的社区成员。
Sylvia Young (87 岁): Bernice Young 的妹妹。
Irving Younger (69 岁): Bernice 和 Sylvia 的丈夫,与妻子一同遇难。
Richard Gottfried (65 岁): 一位当地的牙医。
Jerry Rabinowitz (66 岁): 一位社区的拉比(犹太教士)。
Cecil Rosenthal (59 岁): 一位退休的社会工作者。
David Rosenthal (54 岁): Cecil Rosenthal 的弟弟。
Melvin Wax (88 岁): 一位退休的会计师。
Joyce Feinberg (74 岁): 一位退休的教师。
Daniel Stein (71 岁): 一位退休的犹太学者。

许多伤者在被送往医院后接受了紧急手术,他们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创伤。

嫌疑人及其动机:

嫌疑人罗伯特·鲍尔斯是一名 46 岁的白人男子,来自匹兹堡郊区。他在案发前曾在社交媒体平台 Gab 上发表了大量反犹太主义、仇恨言论和阴谋论。他特别憎恨犹太人,认为犹太人“与外来者有染”,并且参与了所谓“反白人”的活动。他还对全球犹太人组织“希伯来移民援助协会”(HIAS)非常不满,认为该组织在帮助非法移民。

鲍尔斯被捕后,向警方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并表达了其强烈的仇恨动机。他被指控犯有多项仇恨犯罪相关的罪名,包括使用致命武器进行谋杀以及阻止会众行使宗教自由的权利。

事件的深远影响和解读:

1. 仇恨犯罪的极端体现: 匹兹堡犹太教堂枪击案是美国近年来最严重的仇恨犯罪之一,它清晰地暴露了极端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的毒害。嫌疑人明确的仇恨动机,特别是针对犹太人的极端仇恨,使得这场悲剧更加令人震惊和悲痛。

2. 宗教自由和安全的挑战: 枪击案发生在宗教场所,直接威胁到公民进行宗教活动的自由和安全。它引发了对宗教场所安保措施的广泛讨论和担忧。如何保护宗教社区免受暴力侵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枪支暴力问题再次凸显: 这起枪击案再次将美国长期存在的枪支暴力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嫌疑人能够轻易获得强大的攻击性武器,加剧了袭击的致命性。关于枪支管控的辩论因此再度激烈化,但至今仍未有实质性的突破。

4. 社区的团结与反击: 尽管遭遇了如此巨大的打击,匹兹堡社区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团结。不同宗教、种族和背景的人们纷纷站出来,声援犹太社区,谴责仇恨。大量的捐款、慰问和支持涌入,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许多非犹太社区成员也参与了悼念活动,表达了对仇恨的共同反对。

5. 社交媒体的责任: 嫌疑人广泛使用社交媒体传播仇恨信息,也引发了对社交媒体平台在打击极端主义内容方面的责任的讨论。如何有效监测和移除仇恨言论,防止其成为煽动暴力的温床,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6. 反犹主义的复苏: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反犹主义的抬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匹兹堡枪击案是这一趋势的一个极端案例,它提醒人们反犹主义的危险性从未消失,并且可能在某些极端分子手中转化为暴力行动。

7. 法律的制裁: 罗伯特·鲍尔斯最终被判处死刑。虽然这一判决给予了正义一丝慰藉,但对于遇难者家属和幸存者来说,失去亲人和朋友的痛苦将是永恒的。

总结:

匹兹堡犹太教堂枪击案是一场由极端仇恨引发的惨无人道的悲剧,它暴露了美国社会在枪支暴力、仇恨犯罪和极端主义方面存在的严峻挑战。这场悲剧不仅是犹太社区的伤痛,更是整个美国社会的警钟。它呼吁人们更加关注仇恨言论的传播,加强对宗教场所的安保,并就枪支管控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对话,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这场事件也激励着人们去拥抱包容、理解和团结,共同对抗一切形式的仇恨和歧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法国革命刚发生时,玛丽·安东尼特皇后感叹说:“天啊,那些穷人又暴动了。”

一位近侍回答:“陛下,这不是暴动,这是革命。”

今天美国的极左和极右冲突可以用相反的说法,这些没一个是革命,都是暴动


21世纪以来,美国社会运动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就是其背后不再有一本书、一个学派、一个思想者。而只有一个利益共同体。

独立运动背后有John Locke,南北战争背后有《汤姆叔叔的小屋》,工会运动背后有《资本论》,反越战有鲍勃·迪伦和他的小伙伴,连黑豹党背后都有马尔科姆·X。

这些作品都是思想先于运动,由一个人几乎是闭门造车写出一个愿景,作者本人甚至以为这是很个人的表达,根本没指望被全社会接受。结果因为说得有道理,竟然获得全民影响力(无论人们同意还是不同意,都受到其影响,参与讨论,比如废奴运动),进而启蒙出一个运动。

21世纪以后呢?往往是运动先于思想。

两年后就被遗忘的“茶党”,毫无目标和建树的“占领华尔街”,自言自语的Black Lives Matters,政治目的远大于民权诉求的第四波女权,口径都无法统一的多元文化运动,头疼医头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缺乏灵感,必须在希特勒身上找创意的民族主义者。

用中国的说法,这些东西就是“没有文人参与的农民起义”。是太平天国的水平。

只不过是对现实困境的刺激反射,刺激到哪,反射到哪,没有哪怕多一步的计划。

缺乏文人参与、没有愿景,使得这些社会运动被目光狭隘的人把持,变成“既要又要还要”的巨婴式啼哭。而且无一不被短板所累,经常要由全体承担一些思想底层的神操作。

这是因为群体里最高段的人也高不到哪里去,没有哪个人声音特别大,于是喊叫最卖力的人吸引到最多注目。然后是掏出高音喇叭的人被注目、抢别人喇叭的人受注目、掏出枪的的人受注目……变成比烂大赛。

没有指导思想,个体随意喊出自己想要什么,偶尔还能去大户家抢,这就是暴动。


1938年11月9日夜,德国有7000间犹太人商店、29间犹太百货公司、1574间犹太教堂遭到暴徒打砸抢。由于玻璃碎了一地,被称为“水晶之夜”。

这起行动是纳粹策划,由冲锋队、党卫队,和部分起哄的民众执行。

纳粹高层的计划是,利用当时一个犹太人的刺杀行动为借口,制造民间自发排犹的假象,把犹太人从德国赶出去。最佳结果是,犹太人卷铺盖连夜逃走,留下他们的财产充公,让纳粹政府发一笔横财。

希特勒让纳粹党员便服上街。结果部分冲锋队员听说可以抢商店,太过兴奋,穿着队服就去砸玻璃。不但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抓个正着,而且造成大量无意义的财产损失,减少了纳粹党的收入。

因为这件事,纳粹沾了一屁股屎,遭到世界各国谴责,美国撤回大使。

——暴动一旦发生,连希特勒都控制不住。它是没有逻辑的,甚至是自残的。这就是暴动。


极右攻击犹太人,在中国人眼里,简直是世界上最没有逻辑的事情。

身为一个极右,在这个年代,你明明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反对,黑绿墨俄华、LGBTQ,总能找出一个看不顺眼的吧?

和这些相比,犹太人基本上就是白人,不是吗?

Black Life Matters 瞎胡闹,一些人举行反游行,这也没什么。非要拿出一个标志物,使用南北战争时南方军旗,似乎也在言论自由的范畴内……

可是,为什么一拐弯就拐到德国纳粹家了?

除了都是战败方,这两个东西有什么联系吗?

持旗者的观点是,这些都是白人至上主义标志。然而以今天的角度来看,南北战争的北方也是白人至上主义。放在历史情境中,南北战争也不是纠结于白人至上……纳粹也不能说是白人至上,是民族国家主义……

总之这是一锅浆糊。

白人和黑人对抗,最后竟然烧到犹太人。

非要给歧视黑人找理由,说他们又穷又懒吧。

歧视同性恋,因为他们不生孩子。

歧视其他宗教,因为他们孩子生太多。

歧视移民,说他们占据资源。

歧视华人,因为抢工作机会。

然而历史证明,犹太人穷也不是,富也不是,种地也不是,经商也不是,当外国人也不是,当国民也不是,想逃走也不行,得留下买路钱。

犹太人不穷不懒,孩子不多不少,不少创造社会价值,开辟新技术领域,制造工作机会,有自嘲精神,盛产喜剧演员,占据媒体话语权。

然后,每次都被台风尾扫到……

左派要反锡安主义,反资本家;右派相信犹太世界阴谋论,还要仇富,还仅仅出于归属感的需要,必须继承希特勒遗志。

为什么还有人不明白,打的就是你,哪需要找理由?

暴动一旦开始,谁管你移民和难民的101种区别?谁管你文件合法还是非法?谁管你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你以为在法庭上呢?

暴动一旦开始,希特勒的口才跟他自己的打手都解释不清楚,就凭你?

所以必须禁锢种族主义的怪兽,毕竟你打也打不赢,选也选不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 年 10 月 27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生命之树”(Tree of Life)犹太教堂发生了一场令人发指的大屠杀,震惊了全美乃至全世界。这场悲剧不仅夺走了 11 条无辜的生命,还导致 6 人受伤,给幸存者、遇难者家属以及整个社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事件经过:枪击案发生在犹太教的.............
  • 回答
    2018年10月12日,德国城际列车ICE3在科隆附近(具体为布吕尔站附近)发生的一场起火事故,无疑是德国铁路公司(Deutsche Bahn,简称DB)一次令人心惊的事件。当时,这趟列车正从多特蒙德开往科隆,突如其来的火焰让乘客和铁路运营方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事故概况:根据当时报道,火势在列车的动力.............
  • 回答
    2018年10月发布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无疑是那个时期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其核心目标在于优化货物运输的“车、船、路、港”等各个环节,旨在减少公路货运量,大力发展铁路和水路货运,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输效率的目的。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
  • 回答
    锤子科技成都分公司解散的消息,在2018年10月那个时间点确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当时整个科技圈都弥漫着一种“寒冬”的论调,而锤子科技本身,又是一个自带流量、话题性十足的品牌,所以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的关注度瞬间就高了起来。要说当时的情况,得从锤子科技整体的境况说起。2018年对于锤子来说,其实是充满.............
  • 回答
    2018年10月28日,唐嫣和罗晋这对备受瞩目的荧幕情侣,突然毫无预兆地在微博上公布了结婚的消息,瞬间引爆了整个娱乐圈和社交媒体。这个消息的到来,仿佛一枚重磅炸弹,让无数粉丝和网友感到惊喜和兴奋,也为他们两人之间多年的情感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望他们公开恋情到结婚的这段路,可以说充满了甜蜜和低调。.............
  • 回答
    2018年10月16日,赵丽颖的生日,这个日子对于很多粉丝来说本该是一个充满祝福和喜悦的日子,然而当天下午,她和冯绍峰的一条微博瞬间引爆了网络,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官宣”结婚了。这消息的突然,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惊喜”,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惊吓”。在此之前,虽然赵丽颖和冯绍峰的绯闻传了很久,.............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8年10月15日那次降准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那次央行一次性下调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可不是一个小动作,对当时和往后的经济形势都带来了不小的涟漪。首先,直接效果是“放水”,增加市场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RRR)你可以理解成银行必须存在央行那里的“保证金”。降准1个百.............
  • 回答
    2018年10月,上证指数跌破2500点,触及2498这个令人心惊肉跳的整数关口,无疑是那个时期中国股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之一。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跌宕,更是对他们信心和财富的严峻考验。回看那个节点,市场弥漫着一种普遍的悲观情绪。这种悲观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
  • 回答
    要深入理解六小龄童在2018年10月对网民的表态,我们得把时间线拉长一些,回顾他当时所处的舆论环境和他本人的一些行为。那段时间,围绕着《西游记》IP的各种开发,尤其是商业化行为,已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六小龄童作为孙悟空的扮演者,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焦点人物。当时的大背景:IP热潮与争议2018年,正值.............
  • 回答
    提起深圳市体育馆,很多深圳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熟悉的画面:曾经在那儿挥洒汗水,观看精彩赛事,或是单纯感受那份属于体育的热烈氛围。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这座承载了深圳几代人记忆的建筑,最终还是迎来了它命运的转折点。2018年8月10日,深圳市体育馆正式开始推倒重建,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一个.............
  • 回答
    2018年,乌克兰首都基辅的独立广场,十万乌克兰民众汇聚于此,用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会,向世界展现着他们坚定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当雄壮激昂的乌克兰国歌《乌克兰仍未灭亡》响彻广场上空时,那歌声中蕴含的不仅是旋律,更是无数乌克兰人心底深处对故土深沉的爱与不屈的精神。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合唱,而是十万人心.............
  • 回答
    201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外管局)出台了一项新规,规定个人在境外使用银行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取现的年度累计金额不得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这项规定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不少人也因此调整了自己海外用卡的习惯。要理解这项新规,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为什么会.............
  • 回答
    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打响,是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其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发酵。要详细看待这场贸易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爆发的背景与导火索: 长期的贸易失衡与结构性矛盾: 美国视角: 美国长期以来对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感到不满。美国认为中国.............
  • 回答
    2018年结婚率创新低,上海全国最低,这一现象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的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数据背后的信号:结婚率下降的普遍趋势与上海的特殊性首先,我们要明确,结婚率下降并非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全球许多发达国家.............
  • 回答
    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水平排行榜中,前5专业有3个是“知乎劝退专业”,这一现象确实引人深思,也反映了就业市场与公众认知之间存在的某种错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排行榜的维度与局限性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薪酬水平排行榜”是基于什么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通常这类排行榜会基于.............
  • 回答
    如何看待 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科技在香港上市?上市对小米意味着什么?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科技(Xiaomi Corporation)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1810.HK。这次上市是当年全球最受瞩目的 IPO 之一,也标志着小米这家以“为发烧而生”而闻名的.............
  • 回答
    2018年11月25日的刻赤海峡事件,可以说是一场在黑海地区冷战后最紧张的军事对峙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次海上冲突,更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多年来地缘政治博弈的又一次集中爆发。要理解这场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事件的起因和经过:简单来说,事件发生在俄罗斯控制的刻赤海峡,这是连接黑海和亚速海的唯一通.............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这个数字,它比2017年少了整整200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去了。首先,我们得承认,200万的跌幅确实很惊人。2017年那会儿,因为“全面二孩”政策的红利,生育潮有所回升,许多家庭抓紧时间生了第二个孩子,所以出生人口到了1723万。.............
  • 回答
    2018年4月19日,中国国内的航空出行无疑经历了一场“黑色星期四”。那天,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大小小的机场都笼罩在一片延误的阴影之下。无数航班被推迟,数万旅客滞留在候机大厅,行程被打乱,抱怨和焦虑的情绪弥漫开来。这次大面积延误的发生,绝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系列复杂原因交织碰撞的产物。要深.............
  • 回答
    这事儿啊,得好好说道说道。2018年A站的那个春晚节目,我印象挺深的。当时看完,心里边儿挺复杂的,五味杂陈的。怎么说呢,这节目嘛,算是挺大胆的,用了不少时下流行的梗,特别是拿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剧情片段来“二次创作”,还专门瞄准了B站的站娘,来了一出“恶搞”。首先得说,A站在那个时间点做这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