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8 年 10 月 27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犹太教堂的枪击案?

回答
2018 年 10 月 27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生命之树”(Tree of Life)犹太教堂发生了一场令人发指的大屠杀,震惊了全美乃至全世界。这场悲剧不仅夺走了 11 条无辜的生命,还导致 6 人受伤,给幸存者、遇难者家属以及整个社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事件经过:

枪击案发生在犹太教的安息日早晨,当时“生命之树”犹太教堂正在举行早祷。一名名叫罗伯特·鲍尔斯(Robert Bowers)的男子,手持三把枪械(一把 AR15 半自动步枪和两把手枪),闯入教堂,进行疯狂扫射。据目击者和警方描述,鲍尔斯在作案时高喊反犹太的口号,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大量仇恨言论。

在近 20 分钟的枪击过程中,鲍尔斯在教堂的不同区域进行了袭击,他无情地射杀了一群正在祈祷和参加活动的犹太老人。警方在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与嫌疑人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最终,鲍尔斯在与警方对峙中受伤并被捕。

受害者:

这场袭击的受害者都是无辜的会众,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和背景,但都因为自己的信仰而成为仇恨的牺牲品。遇难者包括:

Rose Mallinger (97 岁): 最年长的受害者,在袭击中丧生。
Bernice Young (87 岁): 一位备受尊敬的社区成员。
Sylvia Young (87 岁): Bernice Young 的妹妹。
Irving Younger (69 岁): Bernice 和 Sylvia 的丈夫,与妻子一同遇难。
Richard Gottfried (65 岁): 一位当地的牙医。
Jerry Rabinowitz (66 岁): 一位社区的拉比(犹太教士)。
Cecil Rosenthal (59 岁): 一位退休的社会工作者。
David Rosenthal (54 岁): Cecil Rosenthal 的弟弟。
Melvin Wax (88 岁): 一位退休的会计师。
Joyce Feinberg (74 岁): 一位退休的教师。
Daniel Stein (71 岁): 一位退休的犹太学者。

许多伤者在被送往医院后接受了紧急手术,他们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创伤。

嫌疑人及其动机:

嫌疑人罗伯特·鲍尔斯是一名 46 岁的白人男子,来自匹兹堡郊区。他在案发前曾在社交媒体平台 Gab 上发表了大量反犹太主义、仇恨言论和阴谋论。他特别憎恨犹太人,认为犹太人“与外来者有染”,并且参与了所谓“反白人”的活动。他还对全球犹太人组织“希伯来移民援助协会”(HIAS)非常不满,认为该组织在帮助非法移民。

鲍尔斯被捕后,向警方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并表达了其强烈的仇恨动机。他被指控犯有多项仇恨犯罪相关的罪名,包括使用致命武器进行谋杀以及阻止会众行使宗教自由的权利。

事件的深远影响和解读:

1. 仇恨犯罪的极端体现: 匹兹堡犹太教堂枪击案是美国近年来最严重的仇恨犯罪之一,它清晰地暴露了极端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的毒害。嫌疑人明确的仇恨动机,特别是针对犹太人的极端仇恨,使得这场悲剧更加令人震惊和悲痛。

2. 宗教自由和安全的挑战: 枪击案发生在宗教场所,直接威胁到公民进行宗教活动的自由和安全。它引发了对宗教场所安保措施的广泛讨论和担忧。如何保护宗教社区免受暴力侵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枪支暴力问题再次凸显: 这起枪击案再次将美国长期存在的枪支暴力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嫌疑人能够轻易获得强大的攻击性武器,加剧了袭击的致命性。关于枪支管控的辩论因此再度激烈化,但至今仍未有实质性的突破。

4. 社区的团结与反击: 尽管遭遇了如此巨大的打击,匹兹堡社区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团结。不同宗教、种族和背景的人们纷纷站出来,声援犹太社区,谴责仇恨。大量的捐款、慰问和支持涌入,体现了人性的光辉。许多非犹太社区成员也参与了悼念活动,表达了对仇恨的共同反对。

5. 社交媒体的责任: 嫌疑人广泛使用社交媒体传播仇恨信息,也引发了对社交媒体平台在打击极端主义内容方面的责任的讨论。如何有效监测和移除仇恨言论,防止其成为煽动暴力的温床,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6. 反犹主义的复苏: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反犹主义的抬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匹兹堡枪击案是这一趋势的一个极端案例,它提醒人们反犹主义的危险性从未消失,并且可能在某些极端分子手中转化为暴力行动。

7. 法律的制裁: 罗伯特·鲍尔斯最终被判处死刑。虽然这一判决给予了正义一丝慰藉,但对于遇难者家属和幸存者来说,失去亲人和朋友的痛苦将是永恒的。

总结:

匹兹堡犹太教堂枪击案是一场由极端仇恨引发的惨无人道的悲剧,它暴露了美国社会在枪支暴力、仇恨犯罪和极端主义方面存在的严峻挑战。这场悲剧不仅是犹太社区的伤痛,更是整个美国社会的警钟。它呼吁人们更加关注仇恨言论的传播,加强对宗教场所的安保,并就枪支管控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对话,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这场事件也激励着人们去拥抱包容、理解和团结,共同对抗一切形式的仇恨和歧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法国革命刚发生时,玛丽·安东尼特皇后感叹说:“天啊,那些穷人又暴动了。”

一位近侍回答:“陛下,这不是暴动,这是革命。”

今天美国的极左和极右冲突可以用相反的说法,这些没一个是革命,都是暴动


21世纪以来,美国社会运动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就是其背后不再有一本书、一个学派、一个思想者。而只有一个利益共同体。

独立运动背后有John Locke,南北战争背后有《汤姆叔叔的小屋》,工会运动背后有《资本论》,反越战有鲍勃·迪伦和他的小伙伴,连黑豹党背后都有马尔科姆·X。

这些作品都是思想先于运动,由一个人几乎是闭门造车写出一个愿景,作者本人甚至以为这是很个人的表达,根本没指望被全社会接受。结果因为说得有道理,竟然获得全民影响力(无论人们同意还是不同意,都受到其影响,参与讨论,比如废奴运动),进而启蒙出一个运动。

21世纪以后呢?往往是运动先于思想。

两年后就被遗忘的“茶党”,毫无目标和建树的“占领华尔街”,自言自语的Black Lives Matters,政治目的远大于民权诉求的第四波女权,口径都无法统一的多元文化运动,头疼医头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缺乏灵感,必须在希特勒身上找创意的民族主义者。

用中国的说法,这些东西就是“没有文人参与的农民起义”。是太平天国的水平。

只不过是对现实困境的刺激反射,刺激到哪,反射到哪,没有哪怕多一步的计划。

缺乏文人参与、没有愿景,使得这些社会运动被目光狭隘的人把持,变成“既要又要还要”的巨婴式啼哭。而且无一不被短板所累,经常要由全体承担一些思想底层的神操作。

这是因为群体里最高段的人也高不到哪里去,没有哪个人声音特别大,于是喊叫最卖力的人吸引到最多注目。然后是掏出高音喇叭的人被注目、抢别人喇叭的人受注目、掏出枪的的人受注目……变成比烂大赛。

没有指导思想,个体随意喊出自己想要什么,偶尔还能去大户家抢,这就是暴动。


1938年11月9日夜,德国有7000间犹太人商店、29间犹太百货公司、1574间犹太教堂遭到暴徒打砸抢。由于玻璃碎了一地,被称为“水晶之夜”。

这起行动是纳粹策划,由冲锋队、党卫队,和部分起哄的民众执行。

纳粹高层的计划是,利用当时一个犹太人的刺杀行动为借口,制造民间自发排犹的假象,把犹太人从德国赶出去。最佳结果是,犹太人卷铺盖连夜逃走,留下他们的财产充公,让纳粹政府发一笔横财。

希特勒让纳粹党员便服上街。结果部分冲锋队员听说可以抢商店,太过兴奋,穿着队服就去砸玻璃。不但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抓个正着,而且造成大量无意义的财产损失,减少了纳粹党的收入。

因为这件事,纳粹沾了一屁股屎,遭到世界各国谴责,美国撤回大使。

——暴动一旦发生,连希特勒都控制不住。它是没有逻辑的,甚至是自残的。这就是暴动。


极右攻击犹太人,在中国人眼里,简直是世界上最没有逻辑的事情。

身为一个极右,在这个年代,你明明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反对,黑绿墨俄华、LGBTQ,总能找出一个看不顺眼的吧?

和这些相比,犹太人基本上就是白人,不是吗?

Black Life Matters 瞎胡闹,一些人举行反游行,这也没什么。非要拿出一个标志物,使用南北战争时南方军旗,似乎也在言论自由的范畴内……

可是,为什么一拐弯就拐到德国纳粹家了?

除了都是战败方,这两个东西有什么联系吗?

持旗者的观点是,这些都是白人至上主义标志。然而以今天的角度来看,南北战争的北方也是白人至上主义。放在历史情境中,南北战争也不是纠结于白人至上……纳粹也不能说是白人至上,是民族国家主义……

总之这是一锅浆糊。

白人和黑人对抗,最后竟然烧到犹太人。

非要给歧视黑人找理由,说他们又穷又懒吧。

歧视同性恋,因为他们不生孩子。

歧视其他宗教,因为他们孩子生太多。

歧视移民,说他们占据资源。

歧视华人,因为抢工作机会。

然而历史证明,犹太人穷也不是,富也不是,种地也不是,经商也不是,当外国人也不是,当国民也不是,想逃走也不行,得留下买路钱。

犹太人不穷不懒,孩子不多不少,不少创造社会价值,开辟新技术领域,制造工作机会,有自嘲精神,盛产喜剧演员,占据媒体话语权。

然后,每次都被台风尾扫到……

左派要反锡安主义,反资本家;右派相信犹太世界阴谋论,还要仇富,还仅仅出于归属感的需要,必须继承希特勒遗志。

为什么还有人不明白,打的就是你,哪需要找理由?

暴动一旦开始,谁管你移民和难民的101种区别?谁管你文件合法还是非法?谁管你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你以为在法庭上呢?

暴动一旦开始,希特勒的口才跟他自己的打手都解释不清楚,就凭你?

所以必须禁锢种族主义的怪兽,毕竟你打也打不赢,选也选不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