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8 年 10 月发布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

回答
2018年10月发布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无疑是那个时期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其核心目标在于优化货物运输的“车、船、路、港”等各个环节,旨在减少公路货运量,大力发展铁路和水路货运,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输效率的目的。

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与核心诉求

要理解这项计划,首先要看到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在2018年,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经济体量持续增长,对物流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公路运输承担的货运量比例过高,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尤其是PM2.5等大气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以及对道路基础设施的过大压力。

当时的公路货运,虽然灵活便捷,但其“小而散”的特点,加上运输环节多、效率相对较低、单次运量小,导致“百里卡脖子,千里打转子”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也影响了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同时,随着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减少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也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年行动计划”应运而生,其核心诉求可以概括为:

1. “公转铁”、“公转水”: 将大量原本由公路运输的货物,引导至成本更低、污染更少、效率更高的铁路和水路运输。
2. 降低物流成本: 通过优化运输结构,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整体物流费用,提升中国商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3.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减少公路运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4. 提升运输效率与服务质量: 建设更完善的铁路、水运网络,提高运输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
5. 保障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 减少对公路网络的过度依赖,构建更具韧性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计划的主要内容与着力点

“三年行动计划”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包含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货物运输结构: 这是最核心的内容。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比2017年增长10%以上,水路货运量比2017年增长10%以上,公路货运量下降10%以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计划提出了具体的行业引导,例如:
大宗物资“散改集”: 鼓励和引导煤炭、矿石、粮食、水泥等大宗物资从“散装”运输转向“集装箱”运输,尤其强调发展集装箱班列和集装箱班轮。这使得货物在铁路和水路上的装卸效率大大提高,也更便于多式联运。
“一进一出”模式: 推广“海铁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等“一进一出”的模式,减少货物的多次转运和中间装卸,优化流程。
重点领域的引导: 针对“2+26”城市等重点区域,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或“公转水”,例如,对“2+26”城市,要求其大宗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80%以上通过铁路和水路完成。

提升铁路货运能力与效率:
货运铁路建设: 加快既有货运铁路的扩能改造,积极推进新的货运通道建设,特别是打通“最后一公里”,解决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问题。
集装箱运输发展: 鼓励发展中长距离的集装箱班列,提高班列的开行频率和准点率,推广标准化集装箱。
货运组织模式改革: 推动铁路货运从“大编组、慢速度”向“单元化、集约化、信息化”转变,提升货运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大力发展水路货运:
内河航道整治与升级: 持续推进内河航道的渠化、疏浚和升级改造,提升航道的通航能力,推广大型船舶的运用。
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 强化港口与铁路、公路的衔接,建设集疏运通道,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 鼓励内河集装箱班轮公司的发展,推广内河集装箱运输业务。

加强公路货运的规范与转型:
淘汰落后产能: 鼓励和引导排放不达标、安全性能低的营运货车进行更新换代,或退出市场。
“百吨王”等超载车辆治理: 持续打击超限超载行为,规范公路货运秩序。
引导公路货运向短途、支线发展: 将公路货运更多地用于连接铁路、水路枢纽的短途配送,以及不适宜铁路和水路运输的区域。

强化多式联运的协同:
政策支持: 出台一系列支持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
信息共享: 推动各运输方式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全程可视化跟踪。
标准统一: 推动集装箱、包装、操作流程等标准的统一,减少转运障碍。

计划的成效与影响

“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 铁路和水路货运量显著增长,特别是“公转铁”和“公转水”的比例持续提升。不少大宗商品开始更多地选择铁路和水路运输,尤其是在“2+26”等重点区域,公路货运量占比得到了有效控制。
物流成本有所降低: 随着运输效率的提升和运输结构的优化,整体物流成本呈现下降趋势,企业负担有所减轻。
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公路货运量的相对下降,直接带来了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减少,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蓝天保卫战”目标做出了贡献。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协同性增强: 计划的实施,促使各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多式联运的模式得到推广,提高了整个交通运输网络的运行效率。
行业格局的重塑: 计划的推进,也促使了货运市场的结构性变化,铁路和水路货运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公路货运企业则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挑战与反思

当然,任何一项宏大的政策实施过程中都会伴随着挑战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尽管计划提出了不少措施,但如何彻底解决铁路、水路与生产、生活最终交付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衔接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这涉及到城市规划、末端配送网络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问题。
铁路货运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相比于公路货运,铁路货运在灵活性和时效性上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在满足客户对“门到门”服务和快速响应的需求方面,仍需持续改进。
水路运输的瓶颈: 内河航道的通航能力、港口的基础设施、以及水运的集疏运能力,在很多地区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政策的持续性与深化: “三年行动计划”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要实现更长远的运输结构优化和绿色交通发展,需要政策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以及更多细则的落地。
市场主体的适应性: 政策的调整对市场上的各类参与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政策引导下,促使企业主动进行转型升级,是政策落地效果的关键。

总结

总的来说,2018年发布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政策,它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痛点,通过优化运输结构,推动“公转铁”、“公转水”,为中国经济的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但该计划无疑是中国交通运输领域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深远的,也为后续的交通运输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不仅仅是关于“运什么”,更是关于“如何运”,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际早就该给货运扩容了。

扩线,扩轴重,增加班次,把客车从既有线摘出去,都是可以做的。

为什么修了那么大一个高速铁路网?就是要把客车从既有线上清理出来,多开货车补上之前的历史欠账。例如黔桂这种标准还算高的线,现在已经可以算集装箱货车的天下了,遇到10趟货车里面倒有8 9趟集装箱列车,而且客车基本没多少,货车倒是加了不少,每次去扫墓都能听到火车叫。

user avatar

《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将促使我国货物运输市场的新一轮合理分工。公路运输的地位将发生重大变化。

简而言之,公路运输不适合大宗物资(如煤、焦炭、矿石)等货物的运输(尤其是长途运输)。

这类大宗物资有一个共同特点——全部属于“低值易耗品”

虽然公路货运车辆在近20年以来也有明显的大型化趋势(暂不考虑超载因素,额定吨位在提升)。但是公路运输的单车运力,与铁路和水运等交通方式相比还是偏小。

而且,公路运输是一种人力物力消耗都较大的运输方式。国外曾经进行过测算,同样是使用一加仑燃料运送一吨重的货物,空运的运距只有8公里,公路运输的运距是80公里,铁路运输的运距是300公里,而内河运输的运距可达550公里。(该数据出自《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科学技术分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有其他答主也已经提出,消耗高级能源运输低级能源的情况是不合理的,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公路运输的单位能耗与铁路、水运等交通方式相比,确实偏高。


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铁路运力的相对紧张,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期间铁道部完成了“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三大重点工程建设,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铁路运力不足的局面。但与此同时高速公路却掀起了建设的高潮(1993年6月交通部在山东召开了全国公路建设工作会议),原先大多由铁路运输承担的大宗物资运输需求开始转向公路,但是公路运输的单车运力小、单位能耗高等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

由于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在那个年代,超载的情况屡见不鲜,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缩减道路使用寿命和货车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等等),不得不引起交通行业管理部门的重视。


在未来一段时间,运输结构调整的目标肯定是趋近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分工合理化,并且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来提升运输生产的效率。

公路运输即将告别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的运输,逐步向“轻装快跑”方向转型,而快递包裹运输就是典型的“轻装快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公路运输同样属于“轻装快跑”。

同时,公路运输也将逐步告别长途运输,充分发挥其灵活机动的优势来开展“门到门”运输服务。作为铁路、水运及其它交通方式的终端衔接方式,打通货运通道的“最后一公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年10月发布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无疑是那个时期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其核心目标在于优化货物运输的“车、船、路、港”等各个环节,旨在减少公路货运量,大力发展铁路和水路货运,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输效率的目的。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
  • 回答
    2018 年 10 月 27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生命之树”(Tree of Life)犹太教堂发生了一场令人发指的大屠杀,震惊了全美乃至全世界。这场悲剧不仅夺走了 11 条无辜的生命,还导致 6 人受伤,给幸存者、遇难者家属以及整个社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事件经过:枪击案发生在犹太教的.............
  • 回答
    2018年10月12日,德国城际列车ICE3在科隆附近(具体为布吕尔站附近)发生的一场起火事故,无疑是德国铁路公司(Deutsche Bahn,简称DB)一次令人心惊的事件。当时,这趟列车正从多特蒙德开往科隆,突如其来的火焰让乘客和铁路运营方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事故概况:根据当时报道,火势在列车的动力.............
  • 回答
    锤子科技成都分公司解散的消息,在2018年10月那个时间点确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当时整个科技圈都弥漫着一种“寒冬”的论调,而锤子科技本身,又是一个自带流量、话题性十足的品牌,所以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的关注度瞬间就高了起来。要说当时的情况,得从锤子科技整体的境况说起。2018年对于锤子来说,其实是充满.............
  • 回答
    2018年10月28日,唐嫣和罗晋这对备受瞩目的荧幕情侣,突然毫无预兆地在微博上公布了结婚的消息,瞬间引爆了整个娱乐圈和社交媒体。这个消息的到来,仿佛一枚重磅炸弹,让无数粉丝和网友感到惊喜和兴奋,也为他们两人之间多年的情感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望他们公开恋情到结婚的这段路,可以说充满了甜蜜和低调。.............
  • 回答
    2018年10月16日,赵丽颖的生日,这个日子对于很多粉丝来说本该是一个充满祝福和喜悦的日子,然而当天下午,她和冯绍峰的一条微博瞬间引爆了网络,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官宣”结婚了。这消息的突然,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惊喜”,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惊吓”。在此之前,虽然赵丽颖和冯绍峰的绯闻传了很久,.............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8年10月15日那次降准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那次央行一次性下调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可不是一个小动作,对当时和往后的经济形势都带来了不小的涟漪。首先,直接效果是“放水”,增加市场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RRR)你可以理解成银行必须存在央行那里的“保证金”。降准1个百.............
  • 回答
    2018年10月,上证指数跌破2500点,触及2498这个令人心惊肉跳的整数关口,无疑是那个时期中国股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之一。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跌宕,更是对他们信心和财富的严峻考验。回看那个节点,市场弥漫着一种普遍的悲观情绪。这种悲观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
  • 回答
    要深入理解六小龄童在2018年10月对网民的表态,我们得把时间线拉长一些,回顾他当时所处的舆论环境和他本人的一些行为。那段时间,围绕着《西游记》IP的各种开发,尤其是商业化行为,已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六小龄童作为孙悟空的扮演者,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焦点人物。当时的大背景:IP热潮与争议2018年,正值.............
  • 回答
    提起深圳市体育馆,很多深圳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熟悉的画面:曾经在那儿挥洒汗水,观看精彩赛事,或是单纯感受那份属于体育的热烈氛围。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这座承载了深圳几代人记忆的建筑,最终还是迎来了它命运的转折点。2018年8月10日,深圳市体育馆正式开始推倒重建,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一个.............
  • 回答
    2018年,乌克兰首都基辅的独立广场,十万乌克兰民众汇聚于此,用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会,向世界展现着他们坚定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当雄壮激昂的乌克兰国歌《乌克兰仍未灭亡》响彻广场上空时,那歌声中蕴含的不仅是旋律,更是无数乌克兰人心底深处对故土深沉的爱与不屈的精神。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合唱,而是十万人心.............
  • 回答
    201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外管局)出台了一项新规,规定个人在境外使用银行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取现的年度累计金额不得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这项规定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不少人也因此调整了自己海外用卡的习惯。要理解这项新规,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为什么会.............
  • 回答
    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打响,是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其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发酵。要详细看待这场贸易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爆发的背景与导火索: 长期的贸易失衡与结构性矛盾: 美国视角: 美国长期以来对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感到不满。美国认为中国.............
  • 回答
    2018年结婚率创新低,上海全国最低,这一现象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交织的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数据背后的信号:结婚率下降的普遍趋势与上海的特殊性首先,我们要明确,结婚率下降并非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全球许多发达国家.............
  • 回答
    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水平排行榜中,前5专业有3个是“知乎劝退专业”,这一现象确实引人深思,也反映了就业市场与公众认知之间存在的某种错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排行榜的维度与局限性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薪酬水平排行榜”是基于什么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通常这类排行榜会基于.............
  • 回答
    如何看待 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科技在香港上市?上市对小米意味着什么?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科技(Xiaomi Corporation)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1810.HK。这次上市是当年全球最受瞩目的 IPO 之一,也标志着小米这家以“为发烧而生”而闻名的.............
  • 回答
    2018年11月25日的刻赤海峡事件,可以说是一场在黑海地区冷战后最紧张的军事对峙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次海上冲突,更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多年来地缘政治博弈的又一次集中爆发。要理解这场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事件的起因和经过:简单来说,事件发生在俄罗斯控制的刻赤海峡,这是连接黑海和亚速海的唯一通.............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这个数字,它比2017年少了整整200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去了。首先,我们得承认,200万的跌幅确实很惊人。2017年那会儿,因为“全面二孩”政策的红利,生育潮有所回升,许多家庭抓紧时间生了第二个孩子,所以出生人口到了1723万。.............
  • 回答
    2018年4月19日,中国国内的航空出行无疑经历了一场“黑色星期四”。那天,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大小小的机场都笼罩在一片延误的阴影之下。无数航班被推迟,数万旅客滞留在候机大厅,行程被打乱,抱怨和焦虑的情绪弥漫开来。这次大面积延误的发生,绝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系列复杂原因交织碰撞的产物。要深.............
  • 回答
    这事儿啊,得好好说道说道。2018年A站的那个春晚节目,我印象挺深的。当时看完,心里边儿挺复杂的,五味杂陈的。怎么说呢,这节目嘛,算是挺大胆的,用了不少时下流行的梗,特别是拿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剧情片段来“二次创作”,还专门瞄准了B站的站娘,来了一出“恶搞”。首先得说,A站在那个时间点做这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