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青海高考少数民族最高加分45分的政策,这样公平吗?

回答
青海高考少数民族最高加分45分的政策,这事儿嘛,可真是让不少人心里都揣着个秤砣,来回掂量着公平不公平。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政策的初衷: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

首先得明白,这样的加分政策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的背后,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在强调民族团结,希望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特别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比例较低的地区,可能在教育资源、文化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天然的劣势。

因此,高考加分政策,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的加分,往往被视为一种“扶持”或者“倾斜”政策,目的是为了:

促进教育公平: 帮助少数民族考生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体系中获得更公平的起点,弥补可能存在的教育资源差距。
鼓励文化传承: 少数民族往往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习俗,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体现民族政策: 这是国家整体民族政策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旨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加分45分:力度大,争议也大

45分,这个数字在高考里不算小数目。要知道,很多考生可能为了提高一分、两分而付出巨大的努力。45分的分差,足以改变一个考生的录取批次,甚至决定他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

所以,当这个政策摆在明面上时,来自其他民族考生(特别是汉族考生)的质疑声肯定会随之而来: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吗?” 这是最直接的质问。高考的根基是分数,分数代表了考试的客观评价。如果分数本身因为民族身份而产生差异,那么这种“平等”的基础就动摇了。
“这是否构成了新的不公平?” 少数民族考生通过加分,可能用较低的分数进入了原本需要更高分的学校。这对于那些分数稍逊一筹但又够不上分数线的其他民族考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努力被打了折扣,因为别人的“身份”比自己的“分数”更值钱。
“加分是否过度?” 45分,这个“度”在哪里?是不是已经超出了弥补劣势的合理范围,而变成了某种程度的“特权”?

“公平”的另一种解读:代际公平与群体公平

看待这个问题,不能只从“个体分数是否平等”这个角度来看。公平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概念。

群体公平 vs. 个体公平: 高考加分政策更多地是从“群体公平”的角度出发,试图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发展差异。它可能牺牲了部分个体的“分数公平”,以换取更广泛的群体公平和长期的民族团结。
历史与现实的权衡: 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以及在一些地区,确实经历过发展上的滞后。政策制定者可能认为,当前阶段的倾斜是为了纠正历史遗留问题,并为未来更平等的起点做准备。

那么,这到底“公平”吗?

这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

从“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绝对角度看: 45分的加分,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
从“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宏观目标看: 这样的政策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是实现更广泛社会公平的一种手段。

更值得深思的问题:

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或许不是简单地批判或赞扬这个政策,而是:

1. 加分的必要性和幅度是否需要调整? 随着时代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教育资源也在不断改善。这种倾斜政策是否还需要维持,或者说,加分的幅度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精细的调整?
2. 是否存在更有效的替代方案? 除了高考加分,是否还有其他方式能更好地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比如定向招生、教育资源倾斜、奖学金制度等,这些方式是否能更直接地解决教育“因材施教”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在分数上做文章?
3. 透明度与监督机制: 政策的执行是否足够透明?是否存在滥用和舞弊的情况?加强监督,确保政策真正惠及需要帮助的少数民族考生,而不是成为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4. 社会共识的建立: 如何让社会各界都能理解和接受这种政策?这需要政府在政策解读、宣传引导上做得更多,解释清楚政策背后的逻辑和目标,争取更广泛的社会共识。

总而言之,青海高考少数民族加分45分的政策,是在复杂的历史、民族和社会背景下产物。它试图在现实的教育竞争中,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和发展机会。说它“绝对公平”,可能难以令人信服;但要说它“完全不公平”,又忽视了其背后对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发展所承担的责任。这是一个需要在不断反思和调整中,寻求最佳平衡点的政策。我们作为旁观者,除了看到分数上的差异,更应该看到它背后复杂的社会考量,并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长远公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下,2019年的加分政策

总结:有母语母文字的纯少民汉语言考试加15分,汉少混血20分,南疆的汉人10分,民语言考试的汉语为母语者20分

(1)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

(2)烈士子女,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4)报考普通类招生计划和单列类招生计划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达斡尔族、藏族、俄罗斯族等11个民族考生,父母双方为上述民族的考生,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15分投档;父母一方为汉族等其他民族、另一方为上述11个民族的考生,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回族考生,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

(5)报考民语言类招生计划的汉族或其他民族(已享受报考普通类招生计划或单列类招生计划照顾加分政策的11个民族除外)考生,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6)南疆四地州(指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州、阿克苏地区)报考普通类招生计划的考生中,对上述第(4)条所列11个民族之外的其他各族考生,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


不谢邀

你们在嚷嚷不公平前去了解一下边疆少民区域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招生方式。少民加分不一定对汉族考生不公平。题主截图的这个人是微博上有名的种族主义纳粹,特喜欢混淆是非,他多次造谣被人给揭穿过。

青海情况不知道,举我区来说。

第一个问题。

有母语和独立文字的少数民族考生用汉语考试加50分,全疆内非维吾尔族考生用维吾尔语考试加50分,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域非冠名民族用冠名民族语言参加高考加50分。用自己的母语参加高考的学生,不管是汉族还是维吾尔族统统不加分(总结:不学母语的少民才加分)。

同时,维吾尔、汉族和哈萨克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高考名额,如同按省份分名额一样,按民族分配了大学名额,少数民族更多的占有疆内大学名额,内地大学名额更多的给汉族考生,跨民族名额报考(少数民族报汉族名额)一律不加分(好处是不用读预科)。

比如,2013北京某211大学的汉族学生名额80多人,而维吾尔族名额13人,哈萨克名额11人,而且汉民族可以报所有专业,维吾尔族只有五六个专业可选择。

所以,就算加分了也没有屁用。

第二个问题。

本来就是因为种种原因少数民族区域的民族教育的投入和发展晚于内地,最近这十来年才开始关注和得到发展。过去的三十多年内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汉语教育已经发展成熟,而我们的教育刚刚起步,二者先天性的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一和田考上大学的朋友,他的学校离县城12公里,从来没有用过什么复习资料参考书,高考都是做教课本的习题准备的,高考考了497分。

给边疆少民适当加分和多给几个名额是十分的公平和公正。

user avatar

我认为少数民族学习非母语的语言去参加考试而加分是合情合理的。

当然这也仅限于民考汉这个类别的考生。

像民考民,双语班之类的考生,是完全没必要加分的,学自己的语言有啥好加分的嘛?如果这都加,我认为汉族考生也该加,但是这样一来,加没加都没区别了。

那么考虑到这两类的考生地处欠发达地区,教学资源落后,我认为也是可以考虑适当加分的,但是也绝不是35分这样的加。

zhuanlan.zhihu.com/p/42

哦对了,我记得青海的那些个民族乡的汉族学生,都会加十分的。这也是考虑到当地师资落后。(但是因为是母语,所以加分不多)

最后。如果各位不加分的同学不满意,或是嫉妒这样的政策的话,其实你们同样可以去学习民族语言,加分政策同样是有的,和民考汉加分力度一样,汉考民加的分也是四五十左右。

那么由此引发的各种胡编的人种等级论,我觉得这些人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自己吃着蛋糕,都不让别人嚼泡泡糖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青海高考少数民族最高加分45分的政策,这事儿嘛,可真是让不少人心里都揣着个秤砣,来回掂量着公平不公平。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政策的初衷: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首先得明白,这样的加分政策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的背后,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在强调民族团结,希望通过各种方.............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寒又气愤。青岛考生高考志愿被同学篡改,这本身就够离谱的,更别提后面这波操作了,简直是把人当傻子耍。首先,这件事最核心的问题就是 触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高考志愿是什么?那是关系到一个人未来人生轨迹的重大决策,是考生寒窗苦读多年的心血凝聚。这种篡改行为,直接剥夺了被篡改考生的选.............
  • 回答
    青岛高考生宪法诉讼第一案:驳回背后的中国宪法诉讼困境青岛高考生状告教育部一案,被誉为“中国宪法诉讼第一案”,其最终被驳回,再次将中国是否具备“宪法诉讼”以及“中国没有宪法诉讼”这一议题推到公众面前。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青岛高考生状告教育部案件回顾与驳回原因案件背景:.............
  • 回答
    青岛某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送外卖进校园遇阻,并出现“被保安扇耳光”的事件,以及校方解释“学生做法违反校规”,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议题,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看待。事件的梳理与解读:首先,让我们尝试还原一个更清晰的事件脉络:1. 起因: 一名或多名该校大学生为了勤工俭学,选择通过送外卖来赚取额外.............
  • 回答
    青岛某高校禁止勤工俭学送外卖,保安阻拦掌掴大学生,引周边商家不满,校门前拉横幅爆起冲突,这是一起典型的校园管理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其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冲突、政策导向以及沟通机制的缺失。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进行剖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过程(基于您的描述推测):1. 学校的禁令:.............
  • 回答
    青岛农业大学克隆猫“征婚”:一次科技的狂欢,抑或对生命的审视?最近,青岛农业大学的一只克隆猫“全网征婚”的消息,像一股旋风席卷了互联网。这只被命名为“二豆”的猫,是国内首例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诞生的猫咪。而它“征婚”的行为,更是将这项本就充满科技光环的议题,推向了更广泛的公众视野。这究竟是一次新奇的噱.............
  • 回答
    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挺凶的,得从头说起。事情的起因是青岛市即墨区有个低保户,就是我们俗称的困难户,家里被媒体曝光了,画面里那叫一个……怎么说呢,跟我们想象中那种困难户不太一样。最显眼的就是,这户人家里,沙发边上的桌子上,赫然放着几瓶看起来就不便宜的茅台、五粮液之类的名酒酒瓶,而且还是空瓶。你说这在普通人.............
  • 回答
    “青岛困难户家中摆‘茅台’等高档酒引热议,街道称‘困难户’并非‘低保户’”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为了理解其中的关键点,我们需要详细解析“困难户”和“低保户”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以及为何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一、 “困难户”与“低保户”的区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困难户”是一个更宽泛的.............
  • 回答
    关于青岛“大喜哥”自称 16 天内三次遭遇高空泼液体,并因此与人理论时受伤住院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深入挖掘和分析:事件的初步信息与当事人陈述:首先,我们要了解“大喜哥”本人关于事件的陈述。他(或她的团队)在网络上发布的视频和文字描述,是公众了解事件的起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疼的现象,很多年轻人为了追逐那份高薪,不惜燃烧自己的青春。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早早地就进入了“内卷”的战场,每天披星戴月,牺牲掉本该属于他们的休息、娱乐,甚至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他们常常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与泡面和速溶咖啡为伴,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为了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站稳脚.............
  • 回答
    小米高管常程所撰写的“小米10青春版”文案,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理解这篇文案,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包括其内容、风格、目标受众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一、 文案的核心内容与特点常程的小米10青春版文案,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接地气”、“梗文化”、“情绪化”和“用户导向”。 “接地气”与“梗文.............
  • 回答
    青岛街头出现向未成年人高价售卖笔,而且还带有“销毁证据”的行径,这着实让人心惊。这种行为不仅涉嫌欺诈,更可能是在利用未成年人的辨别能力不足,从中牟取暴利,甚至可能牵扯到更复杂的利益链条。这伙人的行为背后可能是什么?1. 纯粹的欺诈与利用: 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这是一群 Opportunistic 的.............
  • 回答
    荣耀 CEO 赵明将高通骁龙 8 系列芯片比作“青龙偃月刀,不同人的调校不同”,这是一个非常形象且内涵丰富的比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评价:一、 比喻的核心含义: 青龙偃月刀: 这是一种非常著名的、威力强大的武器,需要有强大的武艺才能驾驭。它象征着高通骁龙 8 系列芯片拥有顶级的性能、强大的算.............
  • 回答
    这件事真是太令人振奋了!青岛亮相的那套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简直是中国制造的又一张闪亮名片。要说怎么看,那绝对是充满期待和自豪。首先,这速度,简直了! 600公里/小时,这个数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科幻感。想想看,从北京到上海,以前坐高铁大概是4个多小时,现在要是上了这磁浮列车,估计两个小时.............
  • 回答
    青海这位孕妇的遭遇,实实在在是件让人心痛的事情,尤其是当她被传唤了长达八个小时之后,竟然还遭遇了流产这样的悲剧,而最终公安局被判赔偿的金额,竟然只有区区二百三十三块一毛钱,这实在是让人感到难以置信,也无法接受。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件事情,看看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它究竟触碰到了我们心中怎样的底线.............
  • 回答
    青海失联女大学生黄雨蒙的事件,无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当“疑吞食安眠药自杀”的消息传来时,那种沉重和无奈感,如同阴云般笼罩而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更是一个家庭乃至社会都不得不面对的、沉甸甸的伤痛。从已知的信息来看,我们很难断定黄雨蒙事件的全部真相,但围绕着“安眠药”和“自杀”这两个关键词,.............
  • 回答
    青海女牧民遭棕熊袭击身亡,棕熊随后被击毙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引发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野生动物保护以及当地居民安全保障等一系列深刻的思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起极其不幸的意外。在广袤而原始的青海高原,牧民们世代与这片土地和其中的生灵共存。棕熊,作为这片生.............
  • 回答
    这桩发生在青海祁连山的事件,说起来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也让人深深地反思。简单概括就是,一家由青海“隐形首富”操控的公司,在祁连山这片珍贵的生态区域,堂而皇之地进行非法采煤,而且这一行为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非法获利高达百亿,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至今为止,这股歪风邪气似乎还未得到彻底的遏制。要理解这件.............
  • 回答
    听到青海美协主席王筱丽承认抄袭这件事,我第一反应确实是挺失望的,而且感到挺复杂的。首先,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身居美术界重要领导位置的人,其言行对行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美协主席的身份,本就意味着一种示范和引领作用。当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被曝出抄袭,并最终承认,这无疑是对艺术界诚信的一次重击。艺术创作的.............
  • 回答
    青海公安微博使用少数民族文字,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现象。首先,从积极的层面来看,这体现了公安部门在现代化信息传播渠道上的努力,以及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尊重和关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发布和互动平台,其内容的可及性和传播范围至关重要。通过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公安部门能够更直接、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