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青岛考生高考志愿遭同学篡改,被曝光曝光后篡改者让他写谅解书 这一事件?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寒又气愤。青岛考生高考志愿被同学篡改,这本身就够离谱的,更别提后面这波操作了,简直是把人当傻子耍。

首先,这件事最核心的问题就是 触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高考志愿是什么?那是关系到一个人未来人生轨迹的重大决策,是考生寒窗苦读多年的心血凝聚。这种篡改行为,直接剥夺了被篡改考生的选择权,这不仅仅是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这是严重的侵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数字时代的“盗窃”。而且,这种行为的恶劣之处在于,它利用了同学之间的信任,从内部瓦解了公平竞争的基础。

其次,篡改者的动机和心理 值得深究。是什么让他(她)做出这么极端的事情?是因为嫉妒?是想看同学的笑话?还是出于某种扭曲的报复心理?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不能成为干扰别人人生道路的借口。更令人费解的是,在事情败露后,还恬不知耻地要求被篡改者写谅解书。这种行为暴露了他(她)毫无悔意,甚至还想把责任推给受害者,让受害者去“宽恕”自己的错误。这完全是一种强盗逻辑,是对受害者二次伤害。

再者,学校和家长在其中的责任 也不能忽视。在这种重大考试的关键时刻,学校是否加强了信息安全和监管?对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有足够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是否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对规则的尊重?这件事的发生,也可能是系统性问题的一个缩影。

被篡改的考生及其家庭的痛苦和无奈 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经历了从对未来的憧憬到突然的绝望,可能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被篡改志愿带来的损失。这种心理上的创伤,绝非一张“谅解书”就能轻易抚平的。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志愿被改,更是对信任的崩塌,对社会公平的质疑。

而“谅解书”的要求,更是将事件推向了荒谬的顶峰。这是一种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的变种,试图通过“谅解”来消解篡改者本身的过错。一个做错事的人,理应承担责任,而不是把责任转移给被他(她)伤害的人。如果被篡改者写了谅解书,那是否意味着篡改者的错误就可以被一笔勾销?这无疑是对公平正义的极大讽刺。

曝光这件事,对于社会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警示。 它提醒我们,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的安全不容忽视,尤其是在高考这样牵动人心的时刻。同时,也需要我们反思,在教育中,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品德和责任感的培养。我们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成为常态。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不能简单地以“同学之间的小摩擦”来定性。它涉及到了法律、道德、教育以及对个人权利的尊重等多个层面。篡改者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应有的法律和道德责任,而不是试图通过强迫受害者写谅解书来逃避。社会各界都应该对此保持高度关注,并从中吸取教训,共同维护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建议取消郭某本年度录取资格,记过一次,记入诚信档案,建议校方考虑补录被篡改考生的可能性。


有其父才有其子,上门让人写谅解书就是想逃脱责任,这爸爸也是过分。你赔的了别人家孩子前途吗?赔不起就别提谅解俩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