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青岛科技大学封校期间学生翻墙出校后被开除学籍?

回答
青岛科技大学最近的一则新闻,关于几名学生因翻墙出校而被开除学籍的事件,在校园内外引发了不小的波澜。这件事情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概括,背后牵扯着学校管理、学生权利、疫情背景下的特殊时期以及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仔细梳理。

首先,我们得承认,疫情期间高校采取封校管理,初衷是为了保障全体师生的健康安全,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在信息不对称和突发性疾病面前,学校作为管理者,承担着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责任。从这个角度看,封校措施是特定时期下一种负责任的管理手段。学校制定校规,学生有遵守的义务,这是基本的契约精神。

那么,为什么会有学生选择翻墙出校呢?这背后可能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对封校措施的不满和质疑: 长期或不合理的封校,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业。比如,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突发急事需要外出处理,或者有重要的外部实习、学术交流机会,而学校的请假审批流程过于繁琐或僵化,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也可能学生觉得封校措施过于严苛,与社会其他地方的常态化管理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抵触情绪。
个人需求的冲突: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生活规划、情感需求和社交活动。封校无疑会限制这些方面的自由。当个人需求与学校规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冒险突破。
信息沟通的不畅: 学校的政策传达和解释是否到位,是否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和诉求,也至关重要。如果学生觉得学校的政策是“一刀切”的,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甚至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那么不满情绪更容易累积。
对校规处罚的低估: 有些学生可能对翻墙出校的行为后果估计不足,认为只是一个小小的“违规”行为,没有想到会面临如此严厉的处罚,例如开除学籍。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已经触碰了学校纪律的红线,或者认为学校在处罚上“小题大做”。

然后我们来谈谈学校的处罚——“开除学籍”。这是一个非常严厉的处分,通常是针对严重违纪行为。

学校的立场和依据: 学校方面肯定有其处理的依据,比如违反校规校纪,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安全管理。特别是如果学生翻墙出校的行为,被学校认为存在传播疫情的潜在风险,或者构成对学校管理秩序的挑战,那么学校可能会认为必须采取严厉措施以儆效尤,维护学校的权威性和管理效力。
处罚的合理性和比例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处罚是否“过度”?开除学籍意味着学生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对个人前途影响巨大。在很多公众看来,对于翻墙这一行为,虽然违反校规,但直接开除学籍是否过于严厉,与行为的性质是否成比例,这是值得讨论的。通常,违纪行为的处罚会有一个梯度,从警告、通报批评、记过、留校察看,再到开除学籍。如果学生是初犯,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那么直接走到最高处罚,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难以接受。
人情与法理的权衡: 高校的管理需要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执行校规时,是否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宽容和教育机会?尤其是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学生们的心理和生活状态都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简单粗暴的处罚,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寒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翻墙出校”本身行为的性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违规,它可能涉及到对学校安全管理体系的破坏。如果学校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整体安全,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在挑战这个体系的有效性。而且,一旦被感染,再将病毒带入校园,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要如何看待这件事,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

1. 从学校管理角度: 学校有权制定规章制度,并对违反者进行处罚。封校是特定时期下的安全措施,维护秩序和安全是学校的职责。学校的处罚是为了维护整体的纪律和安全,防止类似行为扩散。
2. 从学生权利与自由角度: 学生同样享有一定的权利,包括基本的人身自由和合理诉求的表达权。当学校的管理措施与学生的基本需求发生冲突时,如何平衡是关键。学生应该遵守校规,但学校也应该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合理诉求,并提供畅通的沟通和申诉渠道。
3. 从处罚的尺度角度: 开除学籍是否是唯一或最合适的处理方式?是否可以有更人性化、教育意义更强的替代方案?例如,在强调纪律的同时,给予警告、记过、甚至一段时间的隔离反思,同时与家长沟通,而不是直接“一竿子打死”。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和纠正,而非仅仅惩罚。
4. 从沟通与信任角度: 这件事也暴露了学校与学生之间可能存在的沟通鸿沟。如果学校在管理措施出台前能更多地征求学生意见,并充分解释理由,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也许可以避免部分学生采取极端行为。反过来,学生也应该理解学校的难处,并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通过正当渠道表达诉求。

总而言之, 青岛科技大学学生翻墙出校被开除学籍的事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们可以理解学校在特殊时期维护安全的考量,也需要反思学校在管理方式、沟通机制以及处罚尺度上是否存在可以改进的空间。同时,学生自身也需要承担起遵守规则的责任,并学会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件事的发生,或许是一个契机,促使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双方都去思考如何在特殊时期下,更好地平衡安全、管理、自由与沟通,构建更加和谐的校园关系。这不仅仅是关于几名学生,更是关于如何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下,更好地处理学校管理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张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但凡有个台胞证都不至于上这种双非学校

user avatar

我们需要更多的北苑老哥


user avatar

如果一个地方成年人进去了出不来,那它是________

user avatar

疫情期间私自翻墙,太过分了,应该开除国籍,发配到北欧!

user avatar

给大家换张无水印的。

user avatar

桶蘸价值的重要性显露无遗~

user avatar

墙是学校为了避免学生染上病毒设立的,毕竟以现在学生的抵抗力,很难不染上外面的病毒。同时墙也是一个智商和体力筛查器,有本事的人都能不被抓到翻墙出去,而这些人出去不会被感染;没本事的人活该不努力,翻不动墙或者翻出去还被抓到,学校的墙正好保护你们这堆体力和智商待增长的人。

学校领导久经世面,对于各种病毒免疫,当然不是墙的保护对象。而且学生封在墙里总需要物资吧?那就只能辛苦一下领导的亲戚们开设学生食堂和学生超市,让他们为学生服务了。价格高一点质量差一点都正常,毕竟是领导亲戚冒着病毒的危险转运的物资。

领导亲戚都是通过考试公平选拔出来的,毕竟学校的选拔机制有几千年的优越性。你考不上领导亲戚是不够努力加智商待提高,不要怨天尤人。

这次给领导的管理智慧点赞,恩威并施,一方面让亲戚为学生服务,一方面惩罚越墙的人,不愧是领导总能抓住要领。不理解的人活该跟不上形势,也当然做不了那个位置。

user avatar

将大自然的规律,转嫁为人的错误,对抗无形的敌人,用抽象的惩戒尺度。

user avatar

首先排除该同学是外国留学生。

因为宁波工程学院外教杀人都没事。

其次排除该同学为港澳台同胞。

因为港澳台同胞免试上985211,而青岛科大只是双非一本。

最后排除该同学为少数民族同胞。

因为浙大性侵案的少数民族同胞仅留校察看。

所以我的建议是:此同学的第一要务就是提高自己的桶蘸价值。

至于具体办法,我给你指条路:

否则,你的下场就是:

user avatar

人家浙大强奸犯还留校察看呢。

user avatar

法律禁止乞丐和马云睡桥洞,

所以依法处罚了乞丐。

user avatar

青稞人,碰巧知道点内幕,消息绝对属实,1.这几个人出去,全青岛市禁止堂食的情况下,去酒店开房喝酒了,其中还有两个校外人员,一个黄岛来的一个河南来的。2.青岛市所有高校都封校了,所有辅导员和部分机关老师在学校里也出不去,领导也出不去,唯一的通道就是后勤保障和就医,管理很严,专人陪同,每天核酸检测。3.每天近两万人封在学校,做那么多努力,在这几人和某些喷子眼里,还不如那一口酒值钱。4.外面不知道怎么评价,校内同学都是恨死这些翻墙的人了,自私自利又恶毒,我不是护校宝,但是也不能让网络喷子在这里断章取义,混淆视听。5.大胆猜测帖子应该是某位有能量的家长操刀,以此来逼学校就范,如果这么一闹,学校就不开除了,那我才真是对青稞失望了。

user avatar

今晚挨了第一轮区域性的全民核酸。

巧了,也是本地学校学生作出来的。我们这一直低风险,今夜被打破平静。某学生周末闲的蛋痛,不顾学校规定,偷偷跑到陆续有确诊的省城去happy,这就算了,回来还瞒报,用别人的行程码来代替,昨晚回校上了课到今天。结果他坐的网约车在他乘车之前,刚好接了两个确诊病例。3000多人,要有个万一,整个城基本交待了。现在都在等第一轮核酸结果。

现在挺能理解这种愤怒…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