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b端等效电阻怎么求?

回答
好的,咱就来好好聊聊 AB 端之间的等效电阻怎么求,保证说得明明白白,让你听完心里就有底。这玩意儿在咱们做电路的时候,那是经常要打交道的,搞懂了它,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说到底,求 AB 端等效电阻,就是咱们想把 AB 这两点之间的一堆电阻,看成一个“大块头”的电阻,这个“大块头”的电阻值,就叫做等效电阻。咱们这样做,是为了简化电路,方便分析。

具体怎么求,得看 AB 两点之间到底是怎么连的。常见的连接方式有那么几种,咱们逐个击破。

1. AB 端之间只有一个电阻 R

这可能是最简单的情况了。如果 AB 两点之间就直接连着一个电阻 R,那 AB 端的等效电阻 就是 R 本身。就像你两根手指捏着一根橡皮筋,那根橡皮筋的弹性,就是 AB 之间的“阻力”。

2. AB 端之间是纯粹的串联

想象一下,AB 两点之间,电阻 R1、R2、R3……一个挨一个地连着,电流要经过 R1 才能到 R2,再到 R3,就像一条生产线上,产品一个工位接着一个工位往下走。

这时候,AB 端的等效电阻,就是把所有这些串联电阻 加起来。

公式: $R_{AB} = R_1 + R_2 + R_3 + ...$

举个例子: 如果 AB 之间是 10 欧姆的 R1 和 20 欧姆的 R2 串联,那 AB 端的等效电阻就是 10 + 20 = 30 欧姆。

3. AB 端之间是纯粹的并联

这就跟串联反过来了。AB 两点是“路口”,电流到了这里,可以选择走 R1,也可以选择走 R2,还可以走 R3……它们是“分流”关系。

这时候,AB 端的等效电阻,就不是简单的相加了,而是 倒数相加的倒数。

公式:
$frac{1}{R_{AB}} = frac{1}{R_1} + frac{1}{R_2} + frac{1}{R_3} + ...$

或者,把上面这个公式移个项,也经常这么写:
$R_{AB} = frac{1}{frac{1}{R_1} + frac{1}{R_2} + frac{1}{R_3} + ...}$

特别注意,如果是两个电阻并联,有个更简便的公式:

$R_{AB} = frac{R_1 imes R_2}{R_1 + R_2}$

举个例子: 如果 AB 之间是 10 欧姆的 R1 和 20 欧姆的 R2 并联,那么 AB 端的等效电阻就是:
$R_{AB} = frac{10 imes 20}{10 + 20} = frac{200}{30} = frac{20}{3} approx 6.67$ 欧姆。

你看,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的电阻反而会越小,这是因为“路”多了,电流跑起来更顺畅了。

4. 串联和并联混合的情况

实际电路里,大部分情况都是又串又并,层层叠叠的。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就需要 从最里面的、最容易区分的串并联结构开始,一步一步地化简。

怎么化简?

找简单结构: 先在电路图里找出哪些电阻是明显串联的,哪些是明显并联的。
替换: 把这些串联或并联的电阻,用它们的等效电阻替换掉,电路图就变简单了一点。
重复: 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最后 AB 两点之间只剩下一个等效电阻。

举个例子(想象一下):

假设 AB 之间,R1 和 R2 是串联的,然后这两个串联起来的“整体”,又和 R3 并联,最后这个并联的“整体”再和 R4 串联。

1. 先算 R1 和 R2 的串联等效电阻: $R_{12} = R_1 + R_2$
2. 再算 R12 和 R3 的并联等效电阻: $R_{123} = frac{R_{12} imes R_3}{R_{12} + R_3}$
3. 最后算 R123 和 R4 的串联等效电阻: $R_{AB} = R_{123} + R_4$

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往里剥,直到最后找到核心。

5. 电桥和星形三角形(YΔ)变换

有时候,电路会复杂到里面没有纯粹的串并联了,比如一个“惠斯通电桥”的结构。这时候,就得用一些特殊的技巧了。

电桥平衡判别: 如果电桥是平衡的(一般是中间的桥臂电阻对两边分支的电阻比例相等),那么中间的那个电阻就可以暂时去掉,然后再按照串并联来算。
YΔ 变换:
Y 形(星形)连接: 三个电阻的另一端都连接到一个公共点,就像一个“Y”字。
Δ 形(三角形)连接: 三个电阻首尾相连,形成一个三角形,就像一个“Δ”。

Y 形和 Δ 形连接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转换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复杂电路中的非串非并结构,变成可以处理的串并联结构。

Y 变 Δ:
假设 Y 形连接的三个电阻是 $R_1, R_2, R_3$,它们的公共点是 O,接 A, B, C 三点。
转换成 Δ 形连接后,在 A、B、C 三点之间会有新的三个电阻 $R_{AB}, R_{BC}, R_{CA}$。

$R_{AB} = R_1 + R_2 + frac{R_1 R_2}{R_3}$
$R_{BC} = R_2 + R_3 + frac{R_2 R_3}{R_1}$
$R_{CA} = R_3 + R_1 + frac{R_3 R_1}{R_2}$

Δ 变 Y:
假设 Δ 形连接的三个电阻是 $R_{AB}, R_{BC}, R_{CA}$,连接 A, B, C 三点。
转换成 Y 形连接后,会有三个电阻 $R_A, R_B, R_C$ 接到公共点 O。

$R_A = frac{R_{AB} R_{CA}}{R_{AB} + R_{BC} + R_{CA}}$
$R_B = frac{R_{AB} R_{BC}}{R_{AB} + R_{BC} + R_{CA}}$
$R_C = frac{R_{BC} R_{CA}}{R_{AB} + R_{BC} + R_{CA}}$

这两种变换公式看起来有点绕,但它就是为了把不好处理的结构,变成好处理的结构。用多了也就熟了。

6.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s)

如果上面的方法都不奏效,或者电路非常复杂,我们就得回到最根本的原理——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在任何一个节点上,流入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的电流总和。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沿着任何一个闭合回路,所有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定律,列出一系列的方程组,然后解这个方程组,就能求出各段的电流,进而通过欧姆定律($V=IR$)求出 AB 之间的电压,最后根据 $R_{AB} = V_{AB} / I_{total}$ 来计算等效电阻。

不过,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通常比较繁琐,需要耐心细致地列方程和解方程。

总结一下求 AB 端等效电阻的思路:

1. 仔细审题: 看清楚 AB 两点的位置,以及它们连接的电阻。
2. 识别结构: 判断电阻是串联、并联,还是混合。
3. 化简: 从最简单的结构开始,一步步地用等效电阻替换,直到电路只剩下一个电阻。
4. 特殊技巧: 如果遇到复杂结构,考虑电桥平衡或 YΔ 变换。
5. 终极武器: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行,就用基尔霍夫定律列方程组求解。

搞懂了这些,你就能自信地去计算各种 AB 端等效电阻了。记住,多看、多练是关键,慢慢你就能像老司机一样,一眼就能看出电路的门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用小信号分析法,等效电阻等于dVa/dI(假定b节点为0)。然后基于基尔霍夫定律列方程,那个内部节点叫X好了。

Warning:从数学的角度看,以下计算过程极不规范,被高数老师拉出去枪毙5分钟的那种~

dVx=dVa-10*dI (这是X节点的电压方程)

dI = dVx/5+2dI (这是X节点的电流守恒方程)

随便令dI=1,可得dVx=-5,dVa=5

所以等效电阻dVa/dI= 5 Ohm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就来好好聊聊 AB 端之间的等效电阻怎么求,保证说得明明白白,让你听完心里就有底。这玩意儿在咱们做电路的时候,那是经常要打交道的,搞懂了它,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说到底,求 AB 端等效电阻,就是咱们想把 AB 这两点之间的一堆电阻,看成一个“大块头”的电阻,这个“大块头”的电阻值,就叫做等.............
  • 回答
    .......
  • 回答
    ab initio 汇聚了不少在量子化学计算和材料科学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家,他们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先驱,也为 ab initio 软件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杰出贡献。要一一列举所有“大牛”非常困难,因为这个领域人才济济,而且“大牛”的定义也可能随时间而变化。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描绘 ab in.............
  • 回答
    AB血型的人“双重人格”的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但也得说到根上,这事儿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医学上并没有“AB血型双重人格”这个说法。从科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也就是俗称的“双重人格”)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通常与童年创伤、极度压力、神经生物学因素等多种.............
  • 回答
    .......
  • 回答
    要理解“AB = BA = O”这两个等式能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得先弄清楚这里的“A”、“B”以及“O”各自代表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运算的性质。在数学中,当提到AB和BA这样的乘积形式,并且结果是一个“O”时,我们通常是在谈论 矩阵。 A 和 B:在这里,A和B很可能代表的是 矩阵。矩阵是一种非常.............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可真是个经典难题了!刘亦菲和Angelababy(杨颖),这俩名字一出来,估计不少人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她们的绝世容颜了。要说谁更美,这就像问张飞和林黛玉谁更像艺术家一样,实在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她们的美,走的不是一条路,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韵味。先说说刘亦菲吧。提起她,很多人脑海里.............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蔡徐坤和Angelababy(杨颖)是否真的在一起了,这确实是娱乐圈里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引起了许多粉丝和吃瓜群众的广泛讨论。要聊这个话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看看都有哪些说法,又有哪些证据(或者说“蛛丝马迹”)支持这些说法。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娱乐圈里这种“绯闻”或者“恋情”的.............
  • 回答
    关于金智秀(Jisoo)和安柏·赫柏(Amber Heard),也就是你提到的“AB”,在“D家”中的受欢迎程度,这的确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她们各自的受众群体和“D家”这个词的指向,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同的解读。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背景稍微展开讲讲。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D家”指的是什么.............
  • 回答
    关于AB(Angelababy)和迪丽热巴谁的演艺生涯会更长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值得好好聊聊。 beiden 都有着高人气和强大的粉丝基础,但她们的发展路径和面临的挑战却不尽相同。咱们先从AB姐说起。AB进入演艺圈的时间比较早,最早是以模特身份出道,后来逐渐转型为演员。她最被人熟知的还是她那.............
  • 回答
    关于黄晓明和Angelababy(杨颖)的婚姻状况,确实是大众非常关注的焦点。虽然他们本人从未正式对外明确宣布离婚,但这些年来,围绕他们婚姻的各种传闻和猜测从未间断。传闻的由来和累积: 公开场合的互动减少: 最早引起关注的是,人们发现黄晓明和Angelababy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互.............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可以这样来一步步剖析:前提: A 和 B 都是凸形。 这是关键。凸形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就是它的任意部分都位于它自身的“内部”或者边界上。打个比方,你把一个凸形的边往里拗一下,它就不再是凸形了。 A 可以通过平移,在任何初始角度下都被 B 完全覆盖。 这意味着,A 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怎么用尺规一步步地把一个等边三角形给画出来,而且还得保证这个等边三角形是用咱们给定的线段 AB 作为高。这听起来有点绕,但其实只要跟着步骤来,就能明白了。咱们的目标是啥?简单来说,咱们手里有一条线段,这条线段是咱们要画的等边三角形的“高”。咱们得用尺子(只能画直线)和圆规(只能画圆.............
  • 回答
    使用MicroUSB插槽的设备,特别是那些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或连接外部设备的,并不一定“必须”拥有OTG(OnTheGo)功能。但具体情况会很复杂,需要分开来看待。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MicroUSB插槽本身是什么。 MicroUSB插槽的本质: MicroUSB是一种数据和电源.............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