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反电信诈骗为什么不推广电子支付大额二次确认制度?

回答
提起反电信诈骗,很多人脑海里可能马上会闪过“验证码”、“短信提示”之类的词汇。但如果仔细想想,为什么在电子支付日益普及、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的当下,我们不更大力度地推广一个听起来很有效的措施——电子支付的大额二次确认制度呢?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技术、人性、成本以及效率等多个层面。

首先,从技术可行性上说,给大额交易增加一个二次确认步骤,听起来很简单。就像我们在网上购物,支付超过一定金额时,除了密码,还会要求人脸识别或者额外的短信验证。理论上,这似乎能给骗子设一道坎,给受害者一个思考和反应的机会。然而,现实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

我们首先要明白,电信诈骗最核心的特点之一就是“快”和“骗”。骗子们往往利用人们的恐慌、贪婪或者急切心理,诱导受害者在短时间内完成转账。一旦转账发生,资金的流转速度极快,想要追回难度极大。如果增加二次确认,理论上可以延长这个“思考时间”。

但是,问题在于“大额”这个定义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一个人来说的大额,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并不算什么。而且,如果简单地设定一个固定金额的二次确认,比如超过一万元就二次确认,那么骗子们可能就会巧妙地将诈骗金额拆分成多次小额转账,避开这个限制。这就好比你想用一道门禁来阻止小偷,但如果小偷能把钥匙复制了,或者找到另一条路,这道门禁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再者,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电信诈骗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并且能够快速地将受害者从正常思维模式中拉出来。骗子们会扮演各种角色——警察、亲友、客服,用各种理由逼迫受害者立即转账。在这种高压和诱导下,即使有二次确认,受害者可能因为极度恐慌或被蒙蔽,仍然会按照骗子指示完成操作。二次确认的提示,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被骗子解释为“这是例行程序”,进一步打消受害者的疑虑。

更关键的是,推广大额二次确认制度,也意味着要考虑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是成本和效率。

对于支付平台而言,实现和维护这样一套额外的验证机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每一次交易的二次确认,都会增加系统的负担,延长交易处理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追求的是便捷和高效,如果每一次大额支付都要多走一个流程,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不耐烦。尤其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比如需要快速支付医疗费用,这种延迟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困扰。

而且,这种制度的设计本身也需要非常精巧,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如果二次确认的流程过于简单,很容易被骗子绕过。如果过于复杂,又会影响用户体验,甚至被用户本身视为一种累赘。

当然,这并不是说电子支付领域完全没有针对大额交易的风险控制措施。事实上,各大支付平台一直在不断升级他们的风控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异常交易识别等方式来防范风险。例如,当你的账户出现异常的、非惯常交易行为时,平台可能会主动联系你进行核实。这些都是在幕后默默进行的,旨在平衡安全与便捷。

所以,与其说“为什么不推广”,不如说我们目前推行的和正在探索的,是更综合、更隐蔽、更具适应性的风控策略。简单粗暴的“大额二次确认”,可能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简单方案,但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需要的是一个多维度、不断进化的防线。它需要技术的进步,更需要对诈骗手段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用户行为模式的细致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寻找那个最合适的平衡点,既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的资金安全,又不至于让电子支付的使用体验变得过于繁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这个功能是用户自行设定的,那骗子找个理由让你解除不就行了?

如果这个功能是银行强行设定的,个人无法取消,那本质上已经侵犯了私有财产,我的余额居然还需要另一个人来做主?我的私有财产现在变成了“共同财产”?

而且信任是会传递的,你找来二次确认的人,必然和账户主人有某种关系。

举个例子,A和B是好朋友,A被骗了,很可能A就会自己去说服B,B信任A很容易被说服。

你可以看看大学生跑分那些,哪个不是一个寝室全参与了?一个学生掉进去,他回去三下两下就把其他人都说服了。没办法,大家都觉得同学不会骗自己。

所以,你这个办法根本不可行。

最后是牺牲了全社会的效率,却并没有多大用。

类似的荒唐观点,废除货币,今日共产,就没有诈骗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