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天国王朝》是一部反宗教的电影么?

回答
对于《天国王朝》这部电影是否“反宗教”,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而且答案也并非非黑即白。我认为,与其说是“反宗教”,不如说它对宗教的某种解读和呈现方式,触及了一些我们可能会觉得尖锐或者不安的议题。

首先,我们得明确,电影里展现的是一段历史时期,那个时期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绝对核心的角色。电影并没有去否认或攻击宗教本身是存在的,而是通过故事,试图去探讨宗教在不同人群身上的表现,以及在政治、战争背景下的复杂作用。

从一些角度来看,电影确实提出了对某些宗教行为的质疑:

宗教狂热与偏见: 电影里描绘的十字军,很多时候并不是出于纯粹的虔诚,而是混合了对土地的渴望、对财富的贪婪,以及对“异教徒”根深蒂固的敌意。影片中,一些十字军士兵表现出的残暴和不宽容,以及他们对耶路撒冷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屠杀,都让人看到宗教名义下可能滋生的极端和暴力。比如,戈弗雷死前对他的外甥巴里安说的话,强调的是骑士的精神,而不是盲目的宗教信仰。而后期,当耶路撒冷被萨拉丁攻占时,萨拉丁对城内居民的仁慈与之前十字军的血腥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本身就是一种评价。

宗教与政治的交织: 影片深入地展示了宗教如何被用来作为政治统治和战争的工具。耶路撒冷王国建立在对圣地的占领之上,而每一次的政治决策、每一次的扩张野心,几乎都披上了宗教的外衣。国王鲍德温四世虽然身患重病,但他在政治上的成熟和对和平的追求,与那些热衷于战争、利用宗教煽动仇恨的大臣们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可能暗示了,当宗教成为政治的挡箭牌时,它本身的力量也会被扭曲。

对“圣战”的思考: 萨拉丁作为一个伊斯兰教的领袖,他虽然也参与了战争,但他在电影中的形象,更多地被塑造成一个有原则、有远见、尊重人性的君主。他虽然是为了收复耶路撒冷而战,但他的“圣战”更多的是出于民族和国家的复兴,以及对神圣土地的守护,而不是那种纯粹基于仇恨的杀戮。这与一些十字军的“圣战”形成了对比,可能是在提醒观众,不同宗教对“圣战”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差异。

但是,要说电影是“反宗教”,可能也有失偏颇:

个体信仰的展现: 电影并没有否定个体虔诚的力量。戈弗雷男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虽然是虔诚的基督徒,但他的信仰更多地体现在他的骑士道精神、他的正直和他的责任感上。他对巴里安的教导,更多的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如何去保护弱者,这与宗教本身的核心教义并不冲突。巴里安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对信仰也产生了更深的思考,他的成长过程并非是对宗教的否定,而是对信仰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

对和平的呼唤: 很多时候,电影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宗教冲突的后果,实际上是在呼唤和平。影片并没有鼓吹任何一方的宗教优越性,反而通过展现不同文化和信仰群体之间的共存(比如在巴里安的领地里,穆斯林和基督徒都能相对和平地生活),以及对冲突的悲剧性呈现,来表达一种对和谐共处的期盼。萨拉丁对待战败者的仁慈,以及他在占领耶路撒冷后对基督教徒的宽容,都传递了一种超越宗教藩篱的善意。

历史的呈现: 电影是在尝试还原一段历史,而历史本身就是复杂的。十字军东征是一段充满了宗教狂热、政治斗争、民族冲突的历史,电影只是在选取其中的一些片段和人物进行艺术加工。它所展现的,可能是当时历史上存在过的某些现象,而这些现象,在今天看来,可能与我们对宗教的理想化理解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天国王朝》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在宗教和权力面前的挣扎”的电影。它没有简单地将宗教妖魔化,也没有为任何一方辩护。它通过展现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让我们去思考,当宗教的力量与人的欲望、政治的野心纠缠在一起时,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它所提出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信仰的纯粹性、宗教的实践以及如何避免因信仰而产生的极端行为。所以,与其说是“反宗教”,不如说它是一部引人深思,甚至带有一些批判色彩的关于宗教与历史的电影。它让我们看到,宗教本身可以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当它被滥用或与人性中的阴暗面结合时,就会变成另一番模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另一位答主安瑟尼更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这篇基本跑题,只能算流水账。


另补一句:王命或不可违,父命或不可背,但强权当前,人不可不问一己良知。

天国王朝海报~

大家可以从海报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把他当做战争史诗片来看,但是之后我才发现它和《勇敢的心》一样,并不是单纯的一部史诗。

==============================================================

首先说明下,这是我知乎第一答,并且我是一个基督徒,受了洗的,但是我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很虔诚的基督徒,我信耶稣和此片也有很大的关系。我将根据我的信仰结合影片浅显地为题主解答一二。

为了说的详细,可能有点长,有剧透~

==============================================================

首先回答下题主的问题,这部电影的确有那么一点反宗教的意味,它强调的是人性与信仰,宗教之间的关系,它更强调的是人与信仰的关系,而非人与宗教的关系。

首先,这部电影第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一个法国农村的铁匠,居然在自己的小店门头上写着“大丈夫当造福苍生”这句话,我心想:你一个钉马蹄的铁匠,谈什么造福苍生,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虽然她的妻子因丧子之痛在不久前自杀了,她被埋在十字路口意味着她无法找到灵魂的归宿,更妄谈上天堂了,基督徒绝对不允许自杀。

铁匠对爱妻的死万念俱灰


主角,也就是那个厚颜无耻的铁匠,他的堂哥应该属于祭司一类的神职人员,在偷了铁匠亡妻的项链后,将尸体斩首,从这里就开始黑宗教了,一个应当充满爱的神职人员,毫无怜悯,竟然对自己的堂弟妻子如此狠心,上帝的爱在哪?尽管基督徒不可自杀,但这样一个因丧子之痛无法自拔的人,不正是上帝应该拯救的吗?你还偷人项链?一切的根源是什么?显然就是钱,十字军东征的意义是什么?尽管表面意义是为了统一东西教会,夺回由穆斯林统治的圣城耶路撒冷,但究极意义还是钱!


此时,伊贝林的男爵,也就是主角的父亲来到这个法国小镇寻根,见到了已经长大成人并且玉树临风的儿子,虽百感交集,但也心中窃喜,毕竟我的种。

要说男爵大人有文化有底蕴,也没直接和人说我是你爸爸,而是说“我与你母亲有一段缘”,看看,什么叫水平。

男爵大人在看了看门楣上的那段话

(也不知是爸爸写的还是儿子写的,反正老子英雄儿好汉,谁写的都有可能),心想我儿子那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窝在这里打铁?于是对他说:我在耶路撒冷旁的伊贝林领兵一百,你与我同去可享荣华。

这一百人 是骑士,注意是骑士,中世纪的欧洲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叫骑士的,骑士需要册封,基本特征就是有信仰,有财富,有地位,领主之下就是骑士了。

总之臭铁匠翻身富二代,面对突如其来的安逸生活,我们的主角第一次显现出他高于常人的逼格,“不去”

男爵大人好说歹说,总之不去,铁匠回首与妻子的美好过往,实在不愿意离开这虽然贫瘠但是充满留恋的地方。

男爵大人一咬牙,好!蒜你吊,果然我的种,但是还是把路线告诉了铁匠巴里安,希望他能回心转意。

铁匠在思念亡妻

父亲走后,铁匠拿出妻儿遗物,丢在熔炉中,意味着他要坚强的活下去,命运虽然对他不公,仿佛上帝也抛弃了他,但是他并没有丢弃他的信仰,他始终坚信,上帝与他同在,他要重新开始新生活。

但是一个英雄的道路,终究是曲折的,他那贱皮堂哥又出现了,再次黑宗教了,堂哥说了一番大道理,但是潜台词就是:你为什么不跟着去啊?你虽然是野种,但是至少老子是个有钱人,你跟着他总好过在这里受苦啊,你走了,你的破铁匠铺我就勉为其难给你打理了,虽然变我的财产了,但你老子有钱,你不会在乎这点吧。(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是很有钱的,有钱人死后一般把钱,房子,地都捐给教会,所以神职人员也是盆满钵满)

就在这时,铁匠看见堂哥脖子里那原本属于他妻子的项链,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与世无争虔诚的他,终于出离的愤怒了!我去年买了个表,用烧红的铁剑刺穿了堂哥的胸膛,烧毁了铁匠铺,策马奔老子而去,要说上头有人有底气,我爸爸叫李双刚。

男爵大人一看儿子来了,还以为儿子想通了那句“我与你母亲有一段缘”来寻仇了。

铁匠巴里安告诉他,自己杀了人,犯了十诫,他想去耶路撒冷,寻求宽恕,同时想为亡妻祷告祈求宽恕,希望她能够上天堂。

男爵大人当即表示,不就杀个人么,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儿。

但是很快,两个贵族带着兵来抓巴里安回去伏法,但是男爵大人是在耶路撒冷混社会的,当时统治耶路撒冷的面具王鲍德温四世是男爵大人的学生,男爵大人非常礼貌的告诉对面:“如果不滚,今天很多人会死,包括你”,太霸气了~。

跟我要人?看见我后面那金毛的胳膊了吗?

接着就开打了,金毛死了,可惜,对方被全歼,男爵大人右边腋下中箭被折断伤及肋骨。

剩下的人带着伤重的男爵来到了通往圣城耶路撒冷的必经之地--朝圣之路墨西拿。

在去往墨西拿的路上在朝圣者营地遇到一个人,又黑宗教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圣殿骑士团的话事人---盖伊(24K纯傻逼)

这里插一句,圣殿骑士团是当时护教三大骑士团中战斗力最强的,资金最雄厚,受教皇直接管辖,不受国王与领主的统治,免除交税,领地上的十一奉献(基督徒要把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献给上帝)也归骑士团支配,特征就是白底红十字。见图:

最强时期2万人规模,骑士占比10%,曾拥有整个塞浦路斯。

所以这个盖伊当时是很有底气的,以至于耶路撒冷王鲍德温四世让自己妹妹和他联姻以图稳固耶路撒冷控制权。

也就是在墨西拿,男爵已经快不行了,他对巴里安说:在巴黎一贫如洗的人在圣城可以成为领主,反之亦然。男主表示:我只是去耶路撒冷寻求宽恕。

杀人不眨眼的男爵大人于是说了下面这段话:在那里你要效忠耶路撒冷王,建设仁义社会,人间天国,在那里基督徒与穆斯林可以和平共存,我们尽力,到那日停止十字军东征方可实现。看到这里,我理解了那句话“大丈夫当造福苍生”,我出生可以卑微,但是我的信仰让我伟大,我用我毕生所学,来造福身处乱世的贫苦大众,哪怕他是异教徒。是为大丈夫!

终于男爵大人GG了,临死前,他册封了他骑士兼伊贝林男爵头衔,并把佩剑赐予他告诫说:强敌当前,无畏无惧,果敢忠义,无愧上帝,耿正直言,宁死不诳,保护弱者,无怪天理。

按照指示新男爵将独自越过墨西拿海峡去往圣地,墨西拿海峡是地中海有名的畏途,暗礁和海中漩涡阻挡了不少朝圣者,传说被海巫控制。

家丁告诉他,此去路途凶险,如上帝选中你,必会佑你,我会稍后与你会和。


出海~! 船毁……团灭……主角带着光环从海滩醒来,佩剑都没丢,还留了匹马,你要说主角不是上帝选中的,我跟你急。

主角带着马走在沙漠中,遇到了撒拉逊骑士带着随从(其实这个随从才是主人),和主角说,你的马在我领地上,所以你的马是我的,主角不给,然后决斗,主角在客场干死了这个撒拉逊有名的骑士,俘虏了随从,随从带领新男爵进了耶路撒冷城,那迎面而来的中世纪中东建筑,教堂与清真寺分立而建,城中人声鼎沸,欣欣向荣,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和平相处使主角感慨良多,对耶路撒冷王的仁政心怀尊敬。

歇脚时,随从夸主角那匹马是好马,没想到主角一边把马相赠,并还随从自由,表示还会为死去的撒拉逊骑士祷告。

随从无言,临走之前对主角说:在敌人遇到你之前,你的美名会在他们之间传颂。

带着亡妻的项链,独自来到各各他山(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就立在各各他山)在耶稣的圣墓前,主角坐了一晚,清晨将项链埋在山上说:你一直活在我心里,怎会落入地狱。 泪奔~

独坐一晚,祷告了一晚的主角,并没有得到上帝的启示,并不知道他和他妻子是否得到了宽恕,心情又点郁闷,向他爸手下一个骑士诉苦,意思说感觉要失去信仰了。

那个骑士告诉他,我对信仰没什么信心,他说:我见过所谓教徒假借上帝之名,为非作歹,圣者,侠也,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锄强扶弱,神者,仁也,存乎一念之间,一心之隔,君子小人之分,在于决定平素从善或从恶

看到这里,就很能理解导演的意图了,信仰和宗教是分开的,他爱耶稣,但是他恨宗教。

在耶路撒冷洗漱完毕体验了人上人的巴里安,在这里遇到了王的妹妹,茜贝拉公主

面对如此尤物,巴里安继续在高逼格的路上越走越远,几乎不看她一眼,只是非常冷淡地对话,但是见此男人如此淡定,反倒使公主印象深刻.(PS:漂亮女孩子习惯了恭维,所以追高冷女神要另辟蹊径)

告别公主来到封地的伊贝林男爵并没有急着开始享受,他牢记他父亲的话,开始对这块封地进行改造,他第一件事就是找水,打井,让原本荒凉的小城恢复生机,公主来到伊贝林看望巴里安。

PS:电影里西贝拉的设定是15岁就许配给圣殿骑士团大团长盖伊为妻,后来自作主张和别人结婚育有一子,丈夫早逝,又被鲍德温四世再次许配给盖伊。

在伊贝林两个年轻人擦出来爱情的火花,孤独已久的两人情难自禁,缠绵悱恻


就在巴里安重建家园,赢了人生又赢了妹子的同时,我们的大团长盖伊在干什么呢?------打劫穆斯林商队。

你说这家伙这点出息,头发都绿了,还在这里赚零花钱,我TM也是醉了呀,这个家伙就是要和穆斯林过不去。其实他的目的就是要挑起十字军和穆斯林的战争。

好,就怕你不来事,穆斯林有个领袖叫萨拉丁人送外号沙漠雄主,拥兵20万就等着找个借口打回耶路撒冷了

萨拉丁此人非常有魅力,同学们可以百度,他是一位真正的领袖。

那就先把伊贝林拿下吧,听我徒弟说在伊贝林有个新男爵,人很NICE,我去见识见识。

大军如黑云,压城而来,城外百姓来不及进城,为了争取百姓进城时间,巴里安带着手下骑士出门迎战,面对压倒性优势的敌人,毫不胆怯,根本就不怂,手下骑士也是至死相随,全军突击。

大家都看到了,被GANK了~找个草丛都没地方。

大部分人被活捉了,之前被巴里安放走的随从出现了,他是萨拉丁的门生,他给予了巴里安尊重,此时他看见了巴里安身后由面具王鲍德温四世带领的大军,真的是大军~

人多了这架就茬不起来-------<阳光灿烂的日子>

打不起来就先谈,萨拉丁说你们的人抢我商队,还把我妹妹头巾掀开,骑脖子拉屎,还拉痢疾。

王说:要么你退兵,要么大家一起死。

结果:萨拉丁退兵。。。。。。

首先萨拉丁不是怂货,面具王在16岁的时候还没有得麻风病,那时候还不带面具,就率领 80 名圣殿骑士、375 名骑兵和6000步兵,大胆攻击阿拉伯萨拉丁的3万人军队,结果后者精锐的马穆鲁克近卫军几乎被全歼,共伤亡2万余人。萨拉丁带着1/10不到的残余部队逃回埃及。

出于对强敌的尊敬,又念及鲍德温重病缠身时日无多,实在无须冒险损兵折将,先退为敬。等你死后再来算账。

==看的人多了,我今天来更新,刚从教堂做好礼拜回来==

萨拉丁撤回大马士革,并表示会派御医去看望鲍德温,这就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协议与契约,虽是敌人,却惺惺相惜,萨拉丁的魅力也在这里,他是一个绝对信实的人。

他们好像不懂兵不厌诈,但是我却没办法嘲笑他们~

回到城内,有一个肥仔替盖伊背了黑锅,王命他亲吻自己已经溃烂的手,赏了几鞭子,送去天牢。

他肯背锅也是得到了盖伊的应许,等耶路撒冷王嗝屁,自己就是摄政王,到时候加官进爵,他们都在期待鲍德温的死,反而萨拉丁对他保留了尊重。

打完肥仔,王体力不支倒下,把第一次见面的巴里安叫到榻前,对他说:你若继续如此英勇,我定委以重任。

镜头一转,有人质问萨拉丁,为什么不进攻,为什么不围城,神已经不眷顾他们,神眷顾我们这边。

萨拉丁说:打仗的确需要神的眷顾,但是除了眷顾还需要备战,资源,健康,在我领导穆斯林之前,神眷顾你们打了多少胜仗?

有人要说了,哇你个小子亵渎神,应该被乱石砸死。

但是只有将自己谦卑下来,心存敬畏,在大好形势下不被欲望冲昏头脑,才配做一个领袖!

随后萨拉丁说:我不发动战争就永无宁日。

看似矛盾的话,《英雄》里的秦王嬴政也说过,我不能说他们是对的,只能说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他们是对的。

王在床上敷药,神父知道鲍德温时日无多,过来要他立遗嘱,并叫他忏悔,王对神父说,我见上帝了自会和他忏悔,不是向你忏悔。

神父很尴尬,毕竟神权大于王权的时代,这样不留面子,也实在是没办法,鲍德温太猛了~

鲍德温会见巴里安,在一旁还有看盖伊很不顺眼的医院骑士团团长

王和巴里安说:等我一死,盖伊一定会对穆斯林发起进攻,到那时候萨拉丁也不会再给面子,耶路撒冷的百姓恐怕没好日子过,我准备立遗嘱,解除茜贝拉和盖伊的婚约让茜贝拉嫁给你,到时候你就辅佐我的侄子,保护耶鲁撒冷的百姓。

===先感谢大家的赞,还有等我更新的朋友,我不是一直可以待在电脑前,在知乎也不敢随便太监,大家讨论也都很友好,我并不是很熟悉中世纪的历史,单纯的喜欢电影,也从百度的天国王朝吧学习了很多,我只想根据信仰教义,结合电影和大家说说,并不敢为人师,谢谢大家抬举==

对于鲍德温四世的器重,巴里安问:若我接受这些条件,盖伊会怎样?

一旁的医院骑士话事人说,他会被处死,他手下的骑士如果敢不效忠与你,一并处死。

一个英雄,都有软肋,或钱权或美色,但是巴里安体现出了一个人很难拥有的特质,那就是“无欲则刚”

他并不是不爱茜贝拉,他并不是没有能力管理好耶路撒冷,他并不是缺乏领导力,但当一切都摆在他面前的时候,没有虚伪的半推半就,没有叩首谢恩,他关心他敌人的下场。

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逼迫你的人祷告-------耶稣


骑士精神的完美诠释

当一个利欲熏心,毫无节操,毫无底线的人在台上作跳梁小丑,试图靠自己的厚颜无耻粉末登场的时候,大部分人或憎恶、或远离,或鄙视,这是正常反应,但内心真正强大的人,他会怜悯他,他会觉得他可怜,他会去帮他,这就是不卑不亢,无欲则刚的典范。

他依然拒绝了王的提议,保护百姓我义不容辞,权钱美色,我不需要,当医院骑士话事人告诉他,在耶路撒冷不需要骑士精神的时候,巴里安告诉他:如果耶路撒冷不是仁义之国,那这座城市就毫无意义。

当大家都在把李宗吾的厚黑学当处事宝典的时候,杜拉拉升职记当做职场教科书的时候,有的人选择了纯粹,这种纯粹的人,被定义为----不成熟。 多可悲~不搞阴谋算计就是不成熟,这种三观,我只想骂人。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怜悯他们。

其实这部片子到这里我才说了一半,并不是我想太监,只是我想大部分精髓都在主角这三次拒绝里了。

后面巴里安用坚守耶路撒冷为筹码,与萨拉丁谈判,使得城里大多数百姓可以活下来,也可以自己选择去留,他在正规军遭到萨拉丁几乎全歼的情况下,领导城里的老弱妇孺抵抗了萨拉丁10万大军数日的围攻。

处理尸体他选择了及时焚烧(应该要放三天,因为耶稣是死后三天复活的,所以那时候估计要等尸体放三天灵魂升天才可焚烧)。

萨拉丁破城之日,走进耶路撒冷的教堂,扶起了十字架,倒在地上的基督教圣物他也绕开,并没有踩,种种这些都反应了萨拉丁的为人,一个谦卑,信实的人。

这部片子其实并没有黑基督教很过分,只是将穆斯林讲得太好,以至于05年上映的时候很多人无法忘记911的事情,加上片子被剪辑得支离破碎,所以票房惨淡,但无论音乐,摄影,剧情还有深层含义上来说,都算得上一部好片子。


有对基督教好奇的朋友,可以留言问我,我也会知无不言,尽量核实后给你答复。

最后奉上一段主祷文,祝福大家~谢谢~!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门”!






==PS:今天去教会做礼拜,牧师说他当年决志要做牧师的时候别人都很诧异,因为提到牧师大家都会想到在一些红色电影中在教堂地下室的角落里一个牧师向美帝国主义拍电报的形象,哈哈哈真把我乐惨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天国王朝》这部电影是否“反宗教”,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而且答案也并非非黑即白。我认为,与其说是“反宗教”,不如说它对宗教的某种解读和呈现方式,触及了一些我们可能会觉得尖锐或者不安的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电影里展现的是一段历史时期,那个时期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
  • 回答
    在《天国王朝》这部史诗般的电影中,伊贝琳女王(Queen Isabella)给人的印象总是那般高贵而坚定,尤其是在她作为领导者和母亲的双重身份中,她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玩味。当人们提到女王手上戴着的东西时,最醒目的,往往是她无名指上的那枚婚戒。这枚婚戒并非是什么奇珍异宝,更不是什么象征权力的奢华饰品,.............
  • 回答
    《康熙王朝》片头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之所以选择“五百年”,并非一个随意确定的数字,而是与历史、文化、戏剧主题以及歌曲本身的寓意等多方面因素紧密结合,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析:一、 从历史角度看:朝代更迭与时间尺度 历史的循环与生命力: 五百年,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尺度。在中.............
  • 回答
    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说实话,我们几个“老司机”在王者峡谷里那可是十八般武艺、各种姿势都解锁了个遍,为了赢,也为了找乐子,真是豁出去了。首先,最经典的,也是我个人最常用的,就是那种 “葛优瘫”式 + 远距离精准打击。怎么个说法呢?就是我得把自己弄得特别放松,能舒服到什么程度呢?通常是往沙发里一陷,要么.............
  • 回答
    .......
  • 回答
    在浩瀚无垠的仙侠世界里,灵气充沛,宝物无数,但也因此滋生了无尽的纷争。有人视天材地宝为飞升捷径,有人视其为宗门振兴之基,更有甚者,将其视为与道侣结缘、或是为族人续命的唯一希望。然而,对于那些秉持“稳健才是王道”理念的修士来说,面对这些引发杀戮的诱惑,他们的选择和行动,注定与那些莽撞激进之辈截然不同。.............
  • 回答
    朱棣(明成祖)将明朝首都从南京(应天府)迁至北京(顺天府)的决策,是基于复杂的政治、军事、地理和战略考量,而非单纯的“衣锦还乡”个人荣耀。这一迁都行为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原因及背景: 一、靖难之役后的政治局势1. 权力更迭的必然性 朱棣在1402年通过“靖难之役.............
  • 回答
    当然,关于《王者天下》漫画与《史记》的关联,我可以非常详细地跟你聊聊。简而言之,答案是肯定的,《王者天下》的创作者原泰久在创作过程中,确实深度参考了司马迁的《史记》。这不仅是“参考”,更是《王者天下》得以构建出宏大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的基石。让我来为你详细剖析一下:1. 《史记》作为历史小说创作的“圣.............
  • 回答
    李定国,这位南明王朝末期最闪耀的军事将领,一生跌宕起伏,从初期的“两蹶名王,震动天下”的赫赫战功,到后期的节节败退,最终兵败磨盘山,其间的复杂原因绝非孙可望一人叛变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过程,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当时南明的政治生态、军事策略以及李定国自身面临的困境。初期的锐不可当:天时地利.............
  • 回答
    《天下收藏》节目中,王刚“砸宝”的事件在观众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关于被王刚砸烂的物品是否真的都是赝品,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涉及到节目制作、鉴定流程、个人观点以及观众解读的复杂层面。事情的起因和节目模式:《天下收藏》节目是中国一个以古董鉴赏和交易为主题的节目。其核心环节之一便是由专家(.............
  • 回答
    王嵋的这句话,说起来颇有争议,但背后确实触及了手机行业乃至消费品市场一个非常核心的商业逻辑——用户基数与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价格普惠”来撬动大众市场。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1. “屌丝”背后的定位:大众市场与性价比策略首先,要理解“屌丝”这个词,在当时的语境下,它并非单纯的贬义,而是.............
  • 回答
    谈及王八,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坚硬的龟壳、缓慢的步伐以及令人垂涎的美味。然而,若深入思考,你会发现这看似矛盾的组合——不够坚硬的壳、不甚灵活的泳姿,加上惹人垂涎的肉质——似乎并不能构成强大的生存优势。那么,这些水中的“慢吞吞”是如何在自然界严酷的竞争中繁衍生息,不至于被捕食殆尽的呢?答案并非单一.............
  • 回答
    作为洛丹伦人类的军事指挥官,我深知此刻的局势无比严峻。阿尔萨斯王子的堕落,以及由此引发的天灾军团的疯狂入侵,正将我们曾经辉煌的王国推向深渊。父王吉尔尼斯国王的逝去,更是让我们失去了指引和精神支柱。然而,身为人类的指挥官,我的职责是保护我的子民,誓死捍卫洛丹伦的土地!面对这样的绝境,我必须冷静、果断,.............
  • 回答
    《天国王朝》这个场景,确实让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男主角戈弗雷(Balian)最终选择将耶路撒冷城拱手让给萨拉丁,而城内的居民则在一旁,脸上洋溢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和一丝难以置信的喜悦。那一刻,我脑子里掠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之前的那些血与火,那些失去的生命,那些数不清的煎熬,究竟是为了什么?”这背后.............
  • 回答
    谈到《天国王朝》里的盖伊·德·卢塞(Guy de Lusignan),很多人都会觉得他挺“傻”的,甚至有点招人烦。要说他傻在哪儿,那可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首先,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那种盲目的自大和鲁莽。盖伊出身贵族,身上有贵族的骄傲,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他的骄傲一旦和权力欲望结合,就变成了一种令人窒息.............
  • 回答
    在《天国王朝》这部电影里,耶路撒冷对于萨拉丁而言,绝不仅仅是一座地理位置上的城市,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仰、一份历史的传承,以及一份对自身使命的深刻认知。首先,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之一,对于萨拉丁这样一位虔诚的穆斯林来说,它承载着神圣的宗教意义。这座城市是先知穆罕默德升天的地方,是无数穆斯林心中对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人物成败的关键。项羽、袁绍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虽然勇猛、有实力,但最终却无法笑到最后,而刘邦,一个被许多人认为“出身不高”、“不够霸气”的沛县小吏,却能从“百战百输”的窘境中崛起,最终开创了辉煌的大汉王朝。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一、 失败的定义.............
  • 回答
    古代王朝更迭,新政權的確立,往往伴隨著一連串複雜的因素。單純用「聲稱天下」和「唯我獨尊」來概括,我覺得有點過於簡略,但若從一個核心的、貫穿始終的邏輯來看,這兩點確實觸及了王朝正統性的關鍵。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聲稱天下」:這是對外展示合法性的基石。任何想要建立新王朝的勢力,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天下人都.............
  • 回答
    五胡乱华,800万胡人?这数字听着确实让人心惊胆战,仿佛一夜之间,中原就被无数的“胡人”浪潮淹没了。但要说西晋王朝对此熟视无睹,还在内耗,这背后可有着不少值得说道的门道,远不是“睡着安稳觉”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把“800万胡人”这个数字放到历史的尺度里好好看看。这个数字,虽然在一些史书中有所记载,.............
  • 回答
    天王府内没有太监和宫女,这绝对称得上是巨大的进步,而且其意义远不止于此,更是社会文明和人道主义的体现。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对“太监”制度的摒弃:人性的回归与尊严的确立过去,太监的存在是皇权体系下一种残酷而普遍的制度。年轻男子为了生计或被胁迫,不得不接受宫刑,失去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