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前小米集团王嵋「得屌丝者得天下」言论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回答
王嵋的这句话,说起来颇有争议,但背后确实触及了手机行业乃至消费品市场一个非常核心的商业逻辑——用户基数与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价格普惠”来撬动大众市场。

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

1. “屌丝”背后的定位:大众市场与性价比策略

首先,要理解“屌丝”这个词,在当时的语境下,它并非单纯的贬义,而是对一个庞大消费群体的代称。这个群体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价格敏感度高: 他们购买力相对有限,对产品的价格有着极强的关注度。性价比是他们购买决策的首要考量因素。
实用主义者: 他们更看重产品的实际功能和使用体验,而非品牌溢价、虚华的设计或过多的附加价值。他们需要的是“够用就好,甚至超越期待的够用”。
对新技术和新趋势的渴求: 尽管经济能力有限,但这个群体并不排斥新事物,反而常常是新技术和新体验的早期接受者,前提是价格在他们可承受范围内。他们希望通过科技产品来提升生活品质,但又不愿意为此付出过高的代价。

小米早期能迅速崛起,正是抓住了这个被传统手机巨头(如诺基亚、摩托罗拉,以及后来的三星、苹果)忽视或定价过高的大众市场。他们用远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提供了配置不俗、体验流畅的智能手机,一下子就吸引了大量被市场“冷落”的用户。

2. “得天下”的野心:用户基数是商业帝国的第一块砖

“得天下”是一种非常宏大的目标,放在商业语境下,意味着:

建立庞大的用户基础: 任何一个商业生态的建立,都需要海量的用户作为基石。用户基数越大,其对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就越强。
驱动规模效应: 当用户基数达到一定规模后,就能在生产、研发、营销等环节实现规模效应,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或者将利润空间回馈给用户,形成正向循环。
构建生态闭环: 小米不仅仅卖手机,它希望构建一个围绕手机的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品生态。而这个生态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手机这个核心产品能否吸引足够多的用户。有了足够多的用户,才能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和整个生态的运转。
抢占市场份额,形成品牌惯性: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早期快速获取大量用户和市场份额,能给竞争对手造成巨大的压力,并形成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和选择惯性。当用户习惯了某个品牌的产品和生态后,转换成本就会增加。

王嵋的这句话,本质上是在强调,先通过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低价高配)拿下最庞大的、对价格敏感的市场群体,建立起用户的忠诚度和规模优势,然后再以此为基础,逐步拓展到更高端的市场或者构建更丰富的生态。 这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只不过在科技产品领域,这个“农村”是指那些追求性价比的大众消费者。

3. 商业逻辑的核心:价值传递与用户关系

更深入地看,这句话背后的商业逻辑是:

极致的价值传递: 小米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向消费者传递了“你花更少的钱,就能买到质量不错、功能强大”的价值。这种价值传递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
降低用户决策门槛: 对于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或者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小米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他们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的门槛。他们不需要花费高昂的价格去尝试新技术,而是可以用一个相对较低的成本去体验和学习。
建立情感连接与社区认同: 小米通过一系列营销策略,如粉丝节、线上社区互动等,与“屌丝”用户建立了更紧密的情感连接。用户不仅仅是消费者,更是参与者和共创者。这种认同感进一步巩固了用户忠诚度。
风险控制与迭代: 通过先从大众市场切入,小米可以用相对较低的风险来验证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一旦产品和模式得到市场认可,再逐步向上延伸,去触碰更高端的用户群体,同时也能通过大规模用户的反馈来不断优化产品。

为什么会是“得屌丝者得天下”?

对比传统高端品牌,它们往往依靠品牌溢价、科技创新带来的独特性以及精准的营销来吸引特定消费群体。但这部分市场总量相对有限。而中国市场恰恰是一个体量巨大且消费分化严重的市场,“屌丝”群体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

如果一个品牌能够成功地满足这个最大群体的核心需求(即高性价比的产品),那么它就能获得巨大的用户基数和市场份额。而一旦在数量级上超越了其他品牌,哪怕每个用户的利润不高,整体的利润规模、品牌影响力、研发投入能力、生态构建能力,都会形成巨大的护城河,进而“得天下”。

当然,这句话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因为它带有一定的标签化色彩。但从纯粹的商业角度来看,它精准地描述了小米早期抓住大众市场、以性价比驱动增长,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生态的战略思路。这是一种对中国消费市场深刻洞察后,所采取的极具成效的市场策略。

用更现代的商业语言来说,这是一种“用户为王”的理念,只不过小米选择了一条从“底层用户”逆袭而上的道路。这条路,一旦成功,其带来的市场影响力是颠覆性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何为“自嘲”,

自嘲就是我可以用不那么好的词儿嘲笑自己

有种戏谑+谦虚的意味在里面。

“我穷嘛~买不起深圳湾一号”

“哦哟我又不帅,做不了年会主持~”

“我技术宅嘛,当然不天天正装出门”

这些,都是一些调节气氛、自我排解的调调。

就是那种“我可以骂千百遍,但你不能说一句”的评价。

好了,你一个想赚我钱的人,还直戳了当的说消费者是“屌丝”?

这就像说消费者是穷鬼,

这就像说消费者是丑宅,

这就像说消费者是这个那个。

再加上,真的把消费者当“狗儿”耍。

这事儿,就过不去了。


最后,

既想赚消费者的钱,又要居高临下的diss消费者,

那么不好意思,我不会选你的。

(雷军气的跺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