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十瓦或许有错,但这锅不能让他一人来背。小米在5G这一领域实在是有点着急了,一直都想着靠5G弯道超车,所以才有了All in 5G的做法。目前来看这个策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而这个责任也是决策层整体的。卢伟冰的责任只能说是一部分。
关于K30这款产品,整体上看它并不算差,而且的确也贴合了市场的需求。并且,在搭载765G芯片的手机里,Redmi可以说是最具性价比的。K30发布的时候,我个人的感觉是卢总吹了个大牛,K30的市场表现肯定不会如预期那么好。但很显然,今年K30以及K30 Pro的所谓“巨亏”,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源于疫情。而今年友商很多竞品的定位和定价,也是在K30探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毕竟K30是首款765G手机。在我个人看来,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K30会比今天的表现好得多。
但接下来的几句话就完全是在瞎扯了。所谓“未来市场份额的关键在千元机市场”,既搞笑又扯淡。一方面,华为、OV等品牌这几年越做越大,没谁是靠着在千元机市场混出来的;另一方面,5G技术之下对硬件更高性能的要求,也会导致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原来的百元机很可能升入千元档,而千元机则会升入2000元以上。忽视成本谈市场,无论如何都是不地道的。
(千元机的确是安卓机市场的主流,但对于小米来说,想要走高端,千元机就不能是主流。不理解这中间区别的,就别在这儿杠了。)
对于大多数人,秦涛任职小米时最知名的一件事就是,在郑州大学宣讲会上,小米负责人秦涛公开表示“英语,阿拉伯语可以来,日语专业的可以走了,并建议日语专业学生去从事电影事业”。
秦涛关于卢伟冰的言论有没有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过,卢伟冰 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言论实在是不少,这是否由于错误判断导致的,不得而知。这里举几个典型例子:
第一个,关于红米 K30 Pro 在发布两个多月后官方降价 700 元,卢总之前批友商产品降价言论如下,并强调Redmi 定价一步到位。估计他当时也没料到红米 K30 Pro 在发布两个多月后官方降价 700 元。现在看来,当时的言论似乎就是在预测红米 k30 Pro 的降价趋势:
第二个,卢伟冰一月中旬份发文称无库存一身轻,结果仅仅过了十几天就不得不因自家无库存而道歉。
我只能说Tony魏来的脾气是真的好,说话其实也挺委婉了,要我就直接让他秦涛哪凉快哪待着去,给公司造成重大恶性舆论压力仅仅是解雇了事他还不庆幸么?要是放有些企业不仅钱拿不到还得让你进去蹲一顿时间。
其次来说,秦涛的言论不仅是不合适,而且很大程度上就是空穴来风+危言耸听+污蔑造谣,这是非常恶劣的一种行为。秦涛个人有什么资格评论卢伟冰么?卢伟冰上台演讲的时候歧视日语专业的学生并带有某种暗示了?还在离开公司后不断污蔑,这种素质真的让人生厌。
最后,all in 5g战略错了么?没有,5g手机成本的增长并不只在于基带和射频天线部分,还有其他方面的成本增加,如前后摄像模组,屏幕材质升级,封装工艺升级,边框、后壳工艺升级,双层主板密度升级,这些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5g手机变贵了,但即使不用5g,不少5g手机也确实比4g手机有着更不错的体验。
而批判redmi 9则更说明这个人没有同情心,何不食肉糜,redmi 9这个价位的机器在国内市场往往被试做厂商可以随意割用户韭菜的机型,百元机,怎么做都可以被人接受,也仍有大量的购买需求,redmi在这个价位上了1080p的LCD屏幕,上了mtk g80 soc,上了四摄系统(广角+超广角+微距+人像景深)就这样了卖你799,说一句五星级入门手机有什么问题么?你秦涛会做这样的手机么?冷嘲热讽无非是看不起做redmi的团队和redmi背后的受众罢了,但是这样的受众在国内难道很少么?
这就是他秦涛一贯的歧视心态的真正展现罢了,我一点不奇怪,只是离职了以后还加入了友商还继续造谣中伤,人品之低下可见一斑,开除他还真是个让人觉得喜闻乐见的事,魏来所谓亲者痛仇者快真的是非常有涵养的回复了。
说几点吧。
第一,秦涛不算是小米前高管。
且不说高管有明确的定义(股市上“董监高”是要公示的,而且每家公司官方网站一般都会放上管理层)。
就算是广义的高管,也至少要是副总裁级别。秦涛似乎并没有得到过这样的 title。
至少在这点上不要随便“带节奏”,要实事求是。
第二,“近亲繁殖”这点,在外界看来,基本不可能是事实。
小米中国区四个集团级副总裁(也就是真正的高管),除了卢伟冰,还有前互娱负责人尚进,前有品负责人高自光,以及空降的杨柘。
另外,小米还有个负责组织部的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
如果这都能够“近亲繁殖”的话,只能说我十瓦真的强。
第三,“All in 5G” 这个锅跟卢伟冰基本上没什么关系。
卢伟冰是双向汇报,中国区向雷军汇报,Redmi 向林斌汇报。
“All in 5G”这个基本上是小米管理层的战略决策,卢伟冰有建议权,但决定权还是在雷军手里。
All in 5G 的策略,我倾向于是错误的。但是谁知道呢,毕竟有些战略可能要两三年才能看出来。
第四,K30 系列大幅降价是因为要促销,促销是因为没有其他出货量产品,没有其他出货量产品是因为“All in 5G”。
因为“All in 5G”,所以,note 系列新品 10X 系列推出较晚;市场上主力出货产品只有 k30 系列,6.18 大战只能拿 K30 系列作为出货量产品,只能大幅降价。这个锅归根结底还是在“all in 5g”上。
第五,“未来市场份额取决于千元机”,这个基本上悖离了小米当前决策所依据的判断。
且不说这个判断是否准确。就算它是对的,小米应该怎么办。小米什么都不用改,Redmi 不用独立,小米不用进军高端。什么都不用做,小米的竞争力就集中于千元机了。在过去几年,小米的市场份额就是因为这个被逐步压缩掉的。如果继续坚持这种策略,就应了马云那句话,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企业都死在明天。小米都被干掉了,坚持千元机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就相当于,未来一定是 6G 的天下,所以今天要 All in 6G。没等到 6G 就死掉了,知道 6G 是未来有什么用呢。
小米现在的判断不可能基于未来,而是现在,这两年,活下去。
另外,公允地评价下卢伟冰。
卢伟冰的确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快乐”,但从目前来看,卢伟冰并没有犯下特别明显的错误。
小米在中国区市场的失利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卢伟冰所承担的责任可能是最小的。
我之前提过一点,小米目前在售机型严重不足,小米手机三个系列,cc 系列目前基本没有销量,mix 系列 alpha 没开售,mix 3 应该下架了,Redmi 手机三个系列,数字系列才开售,为什么才开售,因为“all in 5g”;note 系列比以往更晚,为什么更晚,因为“all in 5g”。
也就是说,卢伟冰在今年上半年主卖的就两个系列,K30 系列和小米 10 系列。小米 10 系列的价格,大家都知道了。真正能够大量出货的也就 k30 系列。
即使我们说 Redmi 是卢伟冰负责,那小米呢?cc 9 系列这么失败,mix 4 难产,又是谁的锅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卢伟冰需要解决但无法解决的问题。
多说一嘴,卢伟冰接手的是林斌负责多年、汪凌鸣负责一年多、王川负责半年左右、雷军负责几个月的中国区。
卢伟冰的确没做出什么傲人的成绩,但就目前这个情况、这么长的时间,真也无法苛责卢伟冰更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