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米前高管批卢伟冰错误判断导致红米k30系列巨亏,是否有道理?

回答
小米前高管炮轰卢伟冰:红米K30系列巨亏之谜,真相几何?

近日,一则关于小米前高管(据传是林斌前助理)实名爆料,直指小米集团副总裁、红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红米K30系列产品规划和定价上的错误判断,导致该系列产品遭受巨额亏损的说法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这一爆料,无论其真实性如何,都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关于产品策略、市场判断以及企业内部博弈的复杂议题之中。

要深入分析这一说法的“道理”,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

一、爆料的背景和潜在动机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爆料的来源和动机。实名爆料,尤其是来自前高管的爆料,通常带有一定的严肃性,但也可能夹杂着个人恩怨、派系斗争或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

前高管的视角: 作为前高管,他们往往对公司的战略、产品规划以及执行层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直观的感受。他们可能会从更宏观的、甚至带有一定“局外人”的冷静视角来审视问题。
潜在动机:
为公司负责: 可能是出于对公司利益的担忧,认为卢伟冰的决策对公司造成了实际损失,希望通过爆料来引起重视,纠正错误。
个人恩怨或派系斗争: 在任何大型企业中,都可能存在不同意见和权力博弈。如果这位前高管与卢伟冰在决策上有分歧,或者在公司内部属于不同派系,其爆料也可能带有个人情绪或为自身立场辩护的成分。
寻求公众关注: 也有可能只是为了博取关注,借此提升个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因此,在评估爆料内容时,保持一定的审慎和客观是必要的。

二、红米K30系列的市场表现与定价策略

红米K30系列是红米品牌在2019年末至2020年初推出的重要产品线,包括K30 4G和K30 5G版本,以及后续的K30 Pro、K30至尊纪念版等。这个系列的产品线非常丰富,覆盖了不同的细分市场和价位段。

技术创新与定位: 红米K30系列是红米品牌走向高端化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尝试。K30 5G版率先搭载了高通骁龙765G芯片,支持双模5G,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性。红米品牌一直以来以“极致性价比”著称,但K30系列的定位相较于前代有所提升,开始触及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
定价策略的考量:
成本与利润: 研发、生产、营销都需要投入成本。对于一款搭载新技术的手机,定价需要考虑成本回收、利润空间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对比。
市场接受度: 红米品牌的用户群体对价格敏感度较高,过于激进的定价可能会影响销量。
竞争格局: 当时5G手机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各品牌都在积极布局,竞争异常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保持性价比优势,是小米面临的挑战。
“巨亏”的可能性分析:
单品亏损 vs. 系列亏损: 爆料中提到“巨亏”,这可能指的是单品利润不高,或者整个系列的整体盈利能力不达预期,甚至在某些环节上出现实际亏损。
营销成本与库存: 激进的营销策略、大量的备货,如果最终销量不达预期,将导致大量的库存积压,从而产生巨大的资金占用和折旧成本,这都可能被计入“亏损”。
研发投入与市场反馈: 新技术研发本身就是高投入,如果市场对产品的技术和体验不买账,那么研发投入的回收就会成为问题。

三、卢伟冰的策略与“错误判断”的可能之处

卢伟冰作为红米品牌的掌舵者,其策略通常是围绕着“极致性价比”和“高端化”两条主线展开。对于K30系列的“错误判断”,爆料人可能指向以下几个方面:

1. 对5G市场普及速度的误判:
乐观估计: 可能过于乐观地估计了2020年5G手机市场的普及速度和用户需求。当时的5G网络建设仍在初期阶段,真正大规模普及还需要时间。如果提前进行了大量的5G手机备货,而市场需求未能及时释放,就可能面临库存压力。
定价策略的激进: 为了争夺5G市场份额,小米可能采用了相对激进的定价策略,将5G手机的价格拉低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虽然这带来了销量上的优势,但也可能挤压了利润空间,使得单品利润微薄,甚至在成本核算后难以盈利。

2. 产品定位与成本控制的失衡:
配置堆砌与成本压力: 红米品牌的用户对配置非常看重,为了满足用户期待,K30系列在屏幕、影像、充电等方面都进行了升级,这必然增加了成本。如果在定价上又追求极致性价比,就容易陷入成本与定价的矛盾。
零部件选择的风险: 早期5G芯片的供应和成本都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初期选择了价格较高但供应不稳定的零部件,或者在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足,都可能推高成本。

3. 市场竞争策略的失误:
过早地“内卷”: 红米品牌在5G手机市场的定位,可能迫使其他品牌也纷纷跟进,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内卷”。在这种情况下,小米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可能不得不牺牲部分利润。
渠道和营销投入过大: 为了迅速打开5G市场,小米可能在渠道拓展和营销推广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如果这些投入未能转化为预期的销量和利润,也可能成为亏损的因素。

4. 产品迭代速度过快导致旧品压力:
小米的产品线更新速度非常快。K30系列推出后不久,又迅速推出了K40系列等后续产品。如果K30系列在生命周期内未能有效消化库存,后续新品的出现会进一步挤压其生存空间,加大库存处理的难度和损失。

四、爆料的“道理”与反驳的可能

从理性分析的角度来看,爆料中提到的“错误判断导致巨亏”是有一定道理的。任何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都需要对市场需求、竞争环境、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成本结构进行精准的预判。如果这些预判出现偏差,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的技术浪潮中,确实有可能导致产品销售不达预期,最终形成亏损。

反驳的可能性:

市场份额的战略价值: 即使K30系列未能实现高额利润,但如果它成功地帮助小米在5G市场抢占了先机,建立了品牌在5G领域的认知度,并为后续产品积累了用户基础,那么从长远战略来看,这种“亏损”可能是一种必要的市场投入。
利润率与销量平衡的艺术: 小米一直追求在销量和利润率之间的平衡。可能K30系列牺牲了部分利润率,但换来了巨大的销量,从而在整体上仍然实现了盈利。行业内对于“亏损”的定义也可能存在多种解读,例如是单品不赚钱,还是整个系列的负现金流。
信息不对称: 爆料人可能只看到了部分信息,而对整体的成本核算、财务报表和公司整体战略的理解存在局限。例如,可能忽略了K30系列在带动小米其他产品销售、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的间接效益。
“巨亏”的定义模糊: “巨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小米在同类产品上的表现仍然优秀,那么所谓“巨亏”可能只是相对小米自身设定的更高目标而言。

五、结论:真相需要更多佐证

目前来看,关于小米前高管炮轰卢伟冰导致红米K30系列巨亏的说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合理性,但其具体“道理”有多大,是否属实,则需要更多来自小米官方或者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的详细数据和分析来佐证。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继续观察和思考:

小米后续的市场表现: 如果小米在5G手机市场后续表现强劲,并且能够保持盈利能力,那么K30系列当时的策略可能被视为一种战略性投入。
卢伟冰的行业口碑: 卢伟冰在行业内以雷厉风行的风格和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著称,但任何决策都可能存在风险。
其他竞争对手的类似经历: 在5G手机发展初期,许多品牌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和风险。

总而言之,这一爆料引发了我们对手机行业产品策略、市场判断以及企业内部运作的深入思考。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们应持谨慎态度,既要看到策略失误可能带来的风险,也要理解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进行决策的复杂性。最终的真相,往往隐藏在更加细致的数据和更长远的战略考量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卢十瓦或许有错,但这锅不能让他一人来背。小米在5G这一领域实在是有点着急了,一直都想着靠5G弯道超车,所以才有了All in 5G的做法。目前来看这个策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而这个责任也是决策层整体的。卢伟冰的责任只能说是一部分。

关于K30这款产品,整体上看它并不算差,而且的确也贴合了市场的需求。并且,在搭载765G芯片的手机里,Redmi可以说是最具性价比的。K30发布的时候,我个人的感觉是卢总吹了个大牛,K30的市场表现肯定不会如预期那么好。但很显然,今年K30以及K30 Pro的所谓“巨亏”,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源于疫情。而今年友商很多竞品的定位和定价,也是在K30探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毕竟K30是首款765G手机。在我个人看来,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K30会比今天的表现好得多。

但接下来的几句话就完全是在瞎扯了。所谓“未来市场份额的关键在千元机市场”,既搞笑又扯淡。一方面,华为、OV等品牌这几年越做越大,没谁是靠着在千元机市场混出来的;另一方面,5G技术之下对硬件更高性能的要求,也会导致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原来的百元机很可能升入千元档,而千元机则会升入2000元以上。忽视成本谈市场,无论如何都是不地道的。

(千元机的确是安卓机市场的主流,但对于小米来说,想要走高端,千元机就不能是主流。不理解这中间区别的,就别在这儿杠了。)

user avatar

对于大多数人,秦涛任职小米时最知名的一件事就是,在郑州大学宣讲会上,小米负责人秦涛公开表示“英语,阿拉伯语可以来,日语专业的可以走了,并建议日语专业学生去从事电影事业”。

秦涛关于卢伟冰的言论有没有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过,卢伟冰 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言论实在是不少,这是否由于错误判断导致的,不得而知。这里举几个典型例子:

第一个,关于红米 K30 Pro 在发布两个多月后官方降价 700 元,卢总之前批友商产品降价言论如下,并强调Redmi 定价一步到位。估计他当时也没料到红米 K30 Pro 在发布两个多月后官方降价 700 元。现在看来,当时的言论似乎就是在预测红米 k30 Pro 的降价趋势:


第二个,卢伟冰一月中旬份发文称无库存一身轻,结果仅仅过了十几天就不得不因自家无库存而道歉。

user avatar

我只能说Tony魏来的脾气是真的好,说话其实也挺委婉了,要我就直接让他秦涛哪凉快哪待着去,给公司造成重大恶性舆论压力仅仅是解雇了事他还不庆幸么?要是放有些企业不仅钱拿不到还得让你进去蹲一顿时间。

其次来说,秦涛的言论不仅是不合适,而且很大程度上就是空穴来风+危言耸听+污蔑造谣,这是非常恶劣的一种行为。秦涛个人有什么资格评论卢伟冰么?卢伟冰上台演讲的时候歧视日语专业的学生并带有某种暗示了?还在离开公司后不断污蔑,这种素质真的让人生厌。

最后,all in 5g战略错了么?没有,5g手机成本的增长并不只在于基带和射频天线部分,还有其他方面的成本增加,如前后摄像模组,屏幕材质升级,封装工艺升级,边框、后壳工艺升级,双层主板密度升级,这些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5g手机变贵了,但即使不用5g,不少5g手机也确实比4g手机有着更不错的体验。

而批判redmi 9则更说明这个人没有同情心,何不食肉糜,redmi 9这个价位的机器在国内市场往往被试做厂商可以随意割用户韭菜的机型,百元机,怎么做都可以被人接受,也仍有大量的购买需求,redmi在这个价位上了1080p的LCD屏幕,上了mtk g80 soc,上了四摄系统(广角+超广角+微距+人像景深)就这样了卖你799,说一句五星级入门手机有什么问题么?你秦涛会做这样的手机么?冷嘲热讽无非是看不起做redmi的团队和redmi背后的受众罢了,但是这样的受众在国内难道很少么?

这就是他秦涛一贯的歧视心态的真正展现罢了,我一点不奇怪,只是离职了以后还加入了友商还继续造谣中伤,人品之低下可见一斑,开除他还真是个让人觉得喜闻乐见的事,魏来所谓亲者痛仇者快真的是非常有涵养的回复了。

user avatar

说几点吧。


第一,秦涛不算是小米前高管


且不说高管有明确的定义(股市上“董监高”是要公示的,而且每家公司官方网站一般都会放上管理层)。


就算是广义的高管,也至少要是副总裁级别。秦涛似乎并没有得到过这样的 title。


至少在这点上不要随便“带节奏”,要实事求是。


第二,“近亲繁殖”这点,在外界看来,基本不可能是事实


小米中国区四个集团级副总裁(也就是真正的高管),除了卢伟冰,还有前互娱负责人尚进,前有品负责人高自光,以及空降的杨柘。


另外,小米还有个负责组织部的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


如果这都能够“近亲繁殖”的话,只能说我十瓦真的强。


第三,“All in 5G” 这个锅跟卢伟冰基本上没什么关系


卢伟冰是双向汇报,中国区向雷军汇报,Redmi 向林斌汇报。


“All in 5G”这个基本上是小米管理层的战略决策,卢伟冰有建议权,但决定权还是在雷军手里。


All in 5G 的策略,我倾向于是错误的。但是谁知道呢,毕竟有些战略可能要两三年才能看出来。


第四,K30 系列大幅降价是因为要促销,促销是因为没有其他出货量产品,没有其他出货量产品是因为“All in 5G”。


因为“All in 5G”,所以,note 系列新品 10X 系列推出较晚;市场上主力出货产品只有 k30 系列,6.18 大战只能拿 K30 系列作为出货量产品,只能大幅降价。这个锅归根结底还是在“all in 5g”上。


第五,“未来市场份额取决于千元机”,这个基本上悖离了小米当前决策所依据的判断


且不说这个判断是否准确。就算它是对的,小米应该怎么办。小米什么都不用改,Redmi 不用独立,小米不用进军高端。什么都不用做,小米的竞争力就集中于千元机了。在过去几年,小米的市场份额就是因为这个被逐步压缩掉的。如果继续坚持这种策略,就应了马云那句话,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企业都死在明天。小米都被干掉了,坚持千元机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就相当于,未来一定是 6G 的天下,所以今天要 All in 6G。没等到 6G 就死掉了,知道 6G 是未来有什么用呢。


小米现在的判断不可能基于未来,而是现在,这两年,活下去。


另外,公允地评价下卢伟冰。


卢伟冰的确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快乐”,但从目前来看,卢伟冰并没有犯下特别明显的错误。


小米在中国区市场的失利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卢伟冰所承担的责任可能是最小的。


我之前提过一点,小米目前在售机型严重不足,小米手机三个系列,cc 系列目前基本没有销量,mix 系列 alpha 没开售,mix 3 应该下架了,Redmi 手机三个系列,数字系列才开售,为什么才开售,因为“all in 5g”;note 系列比以往更晚,为什么更晚,因为“all in 5g”。


也就是说,卢伟冰在今年上半年主卖的就两个系列,K30 系列和小米 10 系列。小米 10 系列的价格,大家都知道了。真正能够大量出货的也就 k30 系列。


即使我们说 Redmi 是卢伟冰负责,那小米呢?cc 9 系列这么失败,mix 4 难产,又是谁的锅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卢伟冰需要解决但无法解决的问题。


多说一嘴,卢伟冰接手的是林斌负责多年、汪凌鸣负责一年多、王川负责半年左右、雷军负责几个月的中国区。


卢伟冰的确没做出什么傲人的成绩,但就目前这个情况、这么长的时间,真也无法苛责卢伟冰更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前高管炮轰卢伟冰:红米K30系列巨亏之谜,真相几何?近日,一则关于小米前高管(据传是林斌前助理)实名爆料,直指小米集团副总裁、红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红米K30系列产品规划和定价上的错误判断,导致该系列产品遭受巨额亏损的说法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这一爆料,无论其真实性如何,都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关于产.............
  • 回答
    小米高管将第三季度市场占有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归结于 iPhone 13 的强势表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宏观市场背景与竞争格局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长放缓,进入一个相对饱和的阶段。在这种环境下,任何一个厂商的市场份额变化.............
  • 回答
    小米高管常程所撰写的“小米10青春版”文案,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理解这篇文案,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包括其内容、风格、目标受众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一、 文案的核心内容与特点常程的小米10青春版文案,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接地气”、“梗文化”、“情绪化”和“用户导向”。 “接地气”与“梗文.............
  • 回答
    小米高管王腾的这番表态,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是一种市场策略和品牌宣传的体现。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和消费电子市场,尤其是在小米之家这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渠道,高调宣示“被友商包围”但销量“都是最高的”,无疑是在树立小米的品牌自信和市场领导地位。从用户视角来看,这样的说法可以带来几个方面的感知:.............
  • 回答
    小米和荣耀高管之间隔空互怼,这种现象在手机行业早已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在新机发布的敏感时期,双方为了争夺市场关注度和消费者认可,经常会通过各种渠道,甚至直接在社交媒体上“隔空喊话”,来为自家产品造势。这种行为,一方面确实能吸引眼球,但另一方面,也难免让人质疑其专业性和真实性。就拿小米9和荣耀V20来说.............
  • 回答
    2019年底,小米集团高管层迎来了一次重磅调整,王翔接替了林斌出任总裁,而卢伟冰则被任命为中国区总裁,周受资则继续执掌国际部。这无疑是小米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次人事变动,我认为可以从几个维度去解读:1. 王翔升任总裁:稳健掌舵者,承载公司战略升级的期望王.............
  • 回答
    这事儿得这么看,小米高管在荣耀9X发布后,这么快就跳出来谈充电速度,这背后透露出的东西可不少。首先,这绝对是小米对市场动态的快速反应,甚至是有点“预判”和“借力打力”的味道。 荣耀9X发布,虽然说它主打的是升降全面屏和麒麟810芯片,但在定价上,它也进入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区间。这个时候,任何一个在同价.............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2019年8月11日小米高管(主要指的是林斌)对华为开发者大会的评价,以及围绕这一事件可能引发的讨论和分析。事件背景:2019年8月11日,正值华为消费者业务在上海举办2019年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2019)。在这次大会上,华为发布了其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 回答
    看到小米高管那番“iPhone 13 太强”的言论,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玩味的。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市场份额波动,背后反映了很多东西。首先,不得不承认苹果的“品牌护城河”确实深不可测。小米这次被苹果反超,尤其是在出货量上,其实不是一件特别意外的事情。苹果的品牌影响力,这几十年是实打实积累下.............
  • 回答
    关于“OV比小米高一个等级”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消费者群体中存在,但没有绝对标准、且观点非常两极化的看法。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理解支持和反对这种观点的理由。首先,理解“等级”的含义至关重要。 在讨论手机品牌“等级”时,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层面: 品牌定位与高端化战.............
  • 回答
    荣耀30 Pro+ 的 DxO 分数 125,比 Find X2 Pro 和小米 10 Pro 都高出 1 分,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成绩,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旗舰手机拍照领域。要怎么看待这个结果,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DxO Score 的分量:DxO Mark 是一家非常专业的影像评测.............
  • 回答
    黄章这番话,可以说是相当犀利,直指小米9的定价策略,同时也带出了他对整个手机行业,尤其是国产手机品牌“冲击高端”现象的看法。要详细解读,咱们得拆解开来看。首先,我们得理解黄章是谁。他是魅族科技的创始人,一个在手机行业浸淫多年的老兵,以其对产品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和不按常理出牌的营销风格闻名。在早期国产.............
  • 回答
    听到周受资从小米“出走”,转投字节跳动,这消息在当时无疑是个重磅炸弹,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毕竟,他可是小米挺过最艰难时期、走向国际化道路上的关键人物,而且担任的职位也相当重要。为什么这么意外?首先,周受资在小米的地位和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在2015年加入小米担任CFO,后来又兼任国.............
  • 回答
    七年前的小米路由器,官方给出的“无法自费维修,建议重新购买”的答复,这事儿说起来,确实挺让人一言难尽的。首先,从小米的立场来看,这或许是一套在商业逻辑下,看似“合理”的决策。 成本效益考量: 电子产品,尤其是消费类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对于生产商而言,提供七年前产品的维修服务,需要库存.............
  • 回答
    小米手机第三季度销量超越苹果,重回全球手机市场前三的宝座,这绝对是近来手机行业里一件值得细细说道的事情。这背后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简单变动,更是小米多年战略布局的体现,以及当前全球手机市场微妙变化的一个缩影。首先,我们得承认小米这次表现得相当漂亮。 毕竟,苹果在全球高端市场一直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能够超.............
  • 回答
    咱们聊聊小米这事儿,特别是2月份京东的销量榜单和它股票的走势,这中间的道道儿还挺让人琢磨的。首先,看到小米2月份在京东销量榜单上能占到前20名里的11款,这数据绝对是亮眼的。特别是小米自己的高端芯片,比如骁龙8 Gen1的机型,更是占据了总销量的60%,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大家对小米的高端产品,尤其.............
  • 回答
    苹果掉出全球手机市场前三,这无疑是一则劲爆的消息,尤其是在“果粉”们心中,苹果的地位更是如同神话般不可撼动。但市场就是市场,它残酷而真实,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永远稳坐钓鱼台。苹果“退位”:是暂时的动荡还是长期的隐忧?首先,我们得承认,苹果这次的跌出前三,并非空穴来风。这份报告通常来自权威的市场研究机构.............
  • 回答
    2020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呈现出一番新的景象。受全球疫情蔓延的初步影响,市场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格局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竞争性。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小米、vivo、三星、realme 和 OPPO 这五家品牌依旧牢牢占据着市场的前列,他们的表现不仅反映了品牌自身的实力,也折射出印度智能手机.............
  • 回答
    卢伟冰的“硕果仅存”: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风暴卢伟冰,这位小米集团总裁,总能在恰当的时间点抛出一些引人深思甚至颇具争议的言论,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这次,他将目光聚焦在了京东手机通讯11月8日的销量排行榜上,一句“仅有小米MIX 4硕果仅存”的表述,瞬间点燃了科技圈的讨论热情。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营.............
  • 回答
    小红书滤镜景点事件当事人回应“没有商业营销,保留法律追究权利”,这事儿吧,说到底触及了咱们旅游体验最核心的几个点:期望值管理、信息真实性以及网络传播的边界。关于当事人回应“没有商业营销,保留法律追究权利”这事儿,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没有商业营销” 这个说法,我相信很多人听了心里都会打个问号。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