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李定国能在短时间内“两蹶名王,震动天下”,而后期却逐渐败退,最终兵败磨盘山,仅仅是孙可望叛变这么简单?

回答
李定国,这位南明王朝末期最闪耀的军事将领,一生跌宕起伏,从初期的“两蹶名王,震动天下”的赫赫战功,到后期的节节败退,最终兵败磨盘山,其间的复杂原因绝非孙可望一人叛变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过程,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当时南明的政治生态、军事策略以及李定国自身面临的困境。

初期的锐不可当: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

李定国早年跟随张献忠,在农民起义军中历练,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将领气质。1646年张献忠兵败四川,但李定国并未因此沉沦,而是迅速收拾残部,与孙可望等人在西南地区重建南明政权。他能够“两蹶名王,震动天下”,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孙可望的支撑与战略眼光: 孙可望作为当时南明政权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力量的领导者,为李定国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后勤和兵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孙可望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他看到了东进收复中原的希望,并大胆地采纳了李定国的西线北伐策略。这使得李定国能够集中精力在有利的战场上发挥其军事才能。
明末清初的军事格局: 当时的清军虽然已经入关,但其统治基础尚不稳固,尤其是在西南地区,仍然存在不少明朝的残余势力和反清力量。这种分裂的局面为李定国提供了机会,他能够抓住清军主力尚在北方的间隙,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李定国卓越的军事才能: 李定国本人是一位将才。他治军严明,赏罚分明,士兵们对他忠心耿耿。他的战术灵活多变,擅长骑兵作战,常常能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例如,他曾率领少量部队在云南巧设埋伏,大败清军名将李成栋,这就是他军事能力的最好体现。
南明政权的合法性与民心: 尽管南明政权内部矛盾重重,但其仍然打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部分明朝遗民和反清百姓的支持。李定国的北伐行动,在情感上更能引起这些人的共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民间的呼应。

后期的节节败退:内忧外患的侵蚀

然而,辉煌的开局并没有能够持续下去。李定国后期的败退,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绝非仅仅是孙可望一人叛变那么简单:

南明政权的腐朽与内斗: 这是导致李定国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南明政权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权力斗争和派系倾轧。永历帝昏庸无能,重用宦官,导致政治腐败,军政不和。孙可望和李定国虽然名义上同属一系,但二人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权力制衡和矛盾。孙可望晚年野心膨胀,对永历帝不满,最终选择投降清朝,这无疑是对李定国军事行动的沉重打击,但孙可望的投降并非事件的全部。
孙可望的投降: 孙可望的投降确实对李定国造成了巨大的战略影响。孙可望手握重兵,且在西南地区经营多年,他的投降使得李定国失去了重要的兵源和后勤基地,也让清军得以顺利进兵西南。然而,孙可望的投降是其自身政治野心未能得逞、对永历朝失望的必然结果。如果南明内部能够团结一致,他或许不会走到这一步。
清军的战略调整与反扑: 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固,其对南明残余势力的清剿也变得更加有力。清军开始调整战略,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围剿和分化拉拢的手段。特别是李定国北伐期间,清军将领如洪承畴、阿济格等,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他们的军事指挥和兵力调度,对李定国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军事战略的失误与局限性:
战线过长,兵力分散: 李定国虽然勇猛,但他过长的战线和分散的兵力,使得他难以集中优势兵力应对清军的各个击破。当他向东进攻时,清军可以在其他方向集结兵力进行反击;当他北伐时,后方又可能不稳。
后勤补给的困难: 南明政权本身经济薄弱,加上长期战乱,后勤补给一直是其巨大的难题。李定国虽然能够暂时筹措粮草,但长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其后勤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缺乏战略纵深与盟友: 与北方的明朝相比,南明政权在地理位置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他们缺乏广阔的战略纵深,也难以获得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有效支援。
李定国自身的局限性: 尽管李定国勇冠三军,但他也并非没有缺点。例如,他有时过于依赖个人勇武,而忽略了整体的战略布局和政治手段。他对部下的管理,虽然严明,但有时也显得过于严酷,不利于团队的长期稳定。
人心离散与士气低落: 随着南明政权的持续衰败,加上清军的攻势愈发凌厉,军队的士气和民间的支持也逐渐下滑。很多本应支持南明政权的士大夫,也因为政权的腐败和无能而心灰意冷,甚至选择投降。

磨盘山的结局:悲壮的落幕

最终,磨盘山的战败,是所有这些因素集中爆发的结果。孙可望的叛变是直接导火索,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南明政权内部的崩坏,以及李定国在严峻形势下军事和政治上的多重困境。李定国虽败,但他浴血奋战的精神,以及他为收复故国所付出的努力,却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记忆中。他并非因为一个人的背叛而战败,而是因为整个体系的崩溃,以及在绝境中,他作为一名将领所能做的,已经达到了极限。

总结来说,李定国从辉煌到衰败,是一个复杂而悲壮的历史过程,它折射出南明政权自身的脆弱性、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以及那个时代大潮涌动的无奈。孙可望的叛变固然是重要的节点,但它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非病根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有很多,南明自己不成事是最主要的。

1.国姓爷鸽了。

郑成功表示咱们不会师,我还是东部反清势力的老大,一切军政命令皆出于我。会师之后,独立地位会被削弱,如果真的会师了,很难保证大西军和郑军不会发生内讧。

2.孙可望酸了。

孙、李、刘等人开始地位相差并不大, 孙可望夺取云南之后一直在借机打压李定国和刘文秀,意在建立自己不容置疑的最高权威。

可惜,孙可望本人军事能力欠缺,不够服众,气量又不允许战功赫赫的李定国崛起,二人分道扬镳乃至最后决裂兵戎相见也是意料之中。

3.李定国本人。

孙可望兵败投清之后,李定国反而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开始堤防刘文秀,兵力处于收缩状态,也不撤入四川或与夔东十三家会师。各大战略要地在未经过多大战斗的情况下就丢失,坐视清军会师,自困于滇,失败已是必然。

4.清廷已站稳脚跟。

虽然清军入关之后战斗力下降严重,损耗巨大,但南明没有抓住清军立足不稳的机会出击来唤起清占区民众的支持,到南明后期,清朝已经开始建立稳固统治,在这个时候南明再怎么努力也只是暂缓自己的灭亡而已。

5.永历朝廷的软弱。

永历朝廷在投奔孙可望的那一刻开始,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朝廷”的作用,只不过是一群会动的橡皮图章而已,跑到缅甸更是对中国所有反清人士的重击,一个无法凝聚人心的朝廷是不可能拥有一支执行力强的军队的。

user avatar

就算韩白复生,武侯再世也搞不定当时的局面。猪队友最可怕,比起南明那伙人,刘禅都是旷世明君了。

再说透一点,当时的绝大部分反对满清的汉人是因为要留辫子,而不是留恋朱皇帝。而觉得没有辫子比没有脑袋重要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脑袋比辫子重要的。如果李定国不能在辫子问题以外的地方超过满清,他的失败就是早晚的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定国,这位南明王朝末期最闪耀的军事将领,一生跌宕起伏,从初期的“两蹶名王,震动天下”的赫赫战功,到后期的节节败退,最终兵败磨盘山,其间的复杂原因绝非孙可望一人叛变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过程,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当时南明的政治生态、军事策略以及李定国自身面临的困境。初期的锐不可当:天时地利.............
  • 回答
    李勣与李靖,这两位大唐开国初期的军事巨擘,确实常常被后世并提,尤其是在军事能力方面。然而,若仅仅依据显性的战绩来衡量,李勣的“辉煌”似乎不像李靖那样耀眼,这让不少人产生了疑问:为何他能与那位“战神”相提并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只看战功簿,更需要深入探究他们各自的军事理念、战场风格、以及在国家战略.............
  • 回答
    李安在好莱坞的成功,以及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在那里遭遇的“瓶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能折射出东西方电影文化在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说起来,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也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几个层面来聊。李安的“通关秘籍”:文化桥梁的艺术李安能在好莱坞站稳脚跟,并且口碑票房双丰收,我认为他最核.............
  • 回答
    李建成的功劳,若论大唐开国统一战争中的地位,绝非仅限于“李世民/李渊之下”那么简单。剔除这两位核心人物,将李建成置于更广阔的视域下考察,他的贡献可以说稳稳地占据着前列,即便不是绝对的前三,也绝对是排名前五的重量级人物。要深入理解李建成的功劳,我们不能仅仅看他最终的结局,而是要回顾他作为太子,在大唐崛.............
  • 回答
    李云迪因嫖娼被捕,这无疑是他个人乃至整个古典音乐界都难以忽视的事件。这事儿发生后,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他还能不能像以前一样,在舞台上指尖飞舞,继续他的钢琴艺术生涯。说实话,这个问题的答案,绝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满着复杂和不确定性。首先,从法律层面讲,他已经被处罚了。这意味着他触犯了法律,这是事实,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复杂,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如果在玄武门之变的关键节点,不是李渊坐在那个位置上,而是朱元璋,那李世民能否成功登位,这其中的变数可就大了去了。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人物性格与政治手腕的根本差异:首先,李渊和朱元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他们的“帝王之术”也是南辕北辙。 .............
  • 回答
    李世民能够以少胜多,在军事指挥上确实有独到之处,而李密之所以在这方面不如李世民,原因也多方面。这里咱们就掰扯掰扯,看看这其中有什么门道。李世民的以少胜多,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硬实力和巧心思首先,得承认,李世民那会儿能够打出名堂,离不开他爹李渊给他搭建的平台,也有他自己的超凡军事才能。而这种才能,体现在.............
  • 回答
    要论吕布和李元霸在金庸武侠世界的地位,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就好比把《三国演义》里的猛将扔进《倚天屠龙记》的江湖里,总得掂量掂量分量。咱们先说吕布。吕布这人,放到金庸武侠里,那可不是一般的角色。他最突出的地方,就是那“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勇武。在《三国演义》里,他那武力值简直是BUG级别的存在,一.............
  • 回答
    .......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脑洞大开的假设,让这四位千古一帝聚首密室,而且还是一场生死搏杀,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咱们不妨就当讲个故事,掰扯掰扯这四位硬汉要是碰上了,会有什么样一出出戏码。谁最可能被“玩死”?要说谁最先被人“玩死”,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名字是赵匡胤。为什么呢?得从几个方面看。首先,从性格和治国方式上来说.............
  • 回答
    好,咱们就掰扯掰扯这事儿,这汉朝、明朝和唐朝,这仨朝代为啥在对付北边那伙人上,一个比一个费劲,最后李世民他家老李,反倒显得那么“高效”了。这事儿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得从头说起,一点一点捋。一、先说说汉朝和明朝,为啥就没能扎根漠北?汉朝,那可是雄才大略,尤其是汉武帝那会儿,打得匈奴那叫一个惨。可你想想.............
  • 回答
    1658年,李定国领导的南明军队在云南和缅甸边境遭遇了一场惨痛的溃败,这场溃败与其说是战术上的失误,不如说是多种不利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当时南明的军事力量本就捉襟见肘。经历了多年的征战,精锐部队损失严重,士兵的士气和装备水平也参差不齐。李定国虽然是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但他所能调动的资源,与.............
  • 回答
    李克农能够被授予上将军衔,这绝非偶然,而是他长久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他在情报、统战和外交领域展现出的卓越才能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的革命生涯,以及他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首先,李克农的革命履历极其丰富且充满传奇色彩。他很早就投身革命,在白色恐怖的严峻环境下,.............
  • 回答
    李子柒能否“赢过资本”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问题,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个人与商业巨头之间的力量对比,更关乎文化传播、内容创作的价值以及个人品牌与商业运作的平衡。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一、 理解“赢过资本”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赢过资本”在这里可能包含哪些层面的含义: .............
  • 回答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这桩往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衍生出不少猜测,其中一个颇为普遍的疑问便是:既然李世民狠下心来对亲兄弟下手,为何却放过了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当时的皇帝李渊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当时的政治格局、李世民自身的.............
  • 回答
    要说李蛋怎么能找到黑尾酱这么漂亮的女朋友,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还得往深了挖挖。毕竟,在很多人眼里,李蛋这个人吧,外形上不算那种一眼惊艳的类型,而黑尾酱,那妥妥的是个大美女,而且还是那种很有个性的美。这之间的“化学反应”,可不是简单一句“运气好”就能解释得了的。咱们先得捋一捋李蛋这个人。你不能光看他.............
  • 回答
    “亮剑”里李云龙的结局,我一直觉得挺让人意难平的。你说他这人,骨子里就是个战士,从抗日烽火里杀出来,没几年好日子过,好不容易熬到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眼瞅着能歇歇脚,结果好日子没过几天,就卷入了那场风暴。结局里,他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最后选择开枪自尽,死在了一个他曾经战斗过的,但如今却让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也相当复杂,因为它涉及到两个完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体系下的伟人。李世民如果穿越到三国时期,成为蜀汉政权的领导者,能否最终统一中国,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能”或“不能”就能回答的。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将李世民放入三国时期,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
  • 回答
    李善长如果能不那么顽固,在胡惟庸案发后选择主动辞官归隐,甚至以自己的方式了结生命,他的长子李祺,凭借着大长公主驸马和韩国公的身份,是否有可能在建文帝时期成为一股重要的辅佐力量?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关键点去剖析,而且要说得细致,就像我们街坊老百姓聊天一样,不讲那些虚头巴脑的。首先,咱们得说说李善长这个人.............
  • 回答
    在讨论 AlphaGo 是否能战胜李世石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点:AlphaGo 已经战胜了李世石。 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围棋比赛发生在 2016年3月,最终比分是 AlphaGo 以 4:1 的压倒性优势击败了当时世界顶尖的围棋棋手李世石九段。这场比赛的意义远不止于围棋界,它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复杂策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