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很多,南明自己不成事是最主要的。
1.国姓爷鸽了。
郑成功表示咱们不会师,我还是东部反清势力的老大,一切军政命令皆出于我。会师之后,独立地位会被削弱,如果真的会师了,很难保证大西军和郑军不会发生内讧。
2.孙可望酸了。
孙、李、刘等人开始地位相差并不大, 孙可望夺取云南之后一直在借机打压李定国和刘文秀,意在建立自己不容置疑的最高权威。
可惜,孙可望本人军事能力欠缺,不够服众,气量又不允许战功赫赫的李定国崛起,二人分道扬镳乃至最后决裂兵戎相见也是意料之中。
3.李定国本人。
孙可望兵败投清之后,李定国反而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开始堤防刘文秀,兵力处于收缩状态,也不撤入四川或与夔东十三家会师。各大战略要地在未经过多大战斗的情况下就丢失,坐视清军会师,自困于滇,失败已是必然。
4.清廷已站稳脚跟。
虽然清军入关之后战斗力下降严重,损耗巨大,但南明没有抓住清军立足不稳的机会出击来唤起清占区民众的支持,到南明后期,清朝已经开始建立稳固统治,在这个时候南明再怎么努力也只是暂缓自己的灭亡而已。
5.永历朝廷的软弱。
永历朝廷在投奔孙可望的那一刻开始,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朝廷”的作用,只不过是一群会动的橡皮图章而已,跑到缅甸更是对中国所有反清人士的重击,一个无法凝聚人心的朝廷是不可能拥有一支执行力强的军队的。
就算韩白复生,武侯再世也搞不定当时的局面。猪队友最可怕,比起南明那伙人,刘禅都是旷世明君了。
再说透一点,当时的绝大部分反对满清的汉人是因为要留辫子,而不是留恋朱皇帝。而觉得没有辫子比没有脑袋重要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脑袋比辫子重要的。如果李定国不能在辫子问题以外的地方超过满清,他的失败就是早晚的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