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和上海都待过,只能说台北比上海强。上海也就是城中心好看一点城郊结合部真的很差劲。
拿深圳和台湾比人均GDP的,是没心,是没肺,是自大且蠢。
反对一切拿一个经济体中的某一个富裕城市和另一个完整经济体相比人均GDP的现象。
深圳可以把奋斗逼们的青春剥光吸完了35岁裁员或者让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赶回内地去,台湾可以?
深圳生产(包括总部在深圳的企业)的所有商品在内地倾销没有关税,所有虚拟服务(如互联网)在内地使用不会被ban,台湾可以?
深圳可以吸14亿人中精选的优质的老实的高材生硕博社畜在关内的写字楼里996,可以吸14亿人中精选的肯干的农民工在关外的工厂996,然后不批住宅用地狂批产业用地,把房价炒的老高了变相逼贡献过青春的人到时候了死回内地不用给他们养老,台湾可以?
深圳的房价收入比可是比一条河对面的那座城市还要高哟。
根据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深圳的房价“自由度”是全国最离谱的,没有之一,超过京沪。深圳是中国大陆名符其实的内卷之都和奋斗逼之都。
(图片暂时不能添加,请查看同名公众号的原文,回复“深圳”)
你把好处(14亿中的精英便宜人力和14亿人的倾销免税市场)都占了,负担(常住非户籍人口约900万人的养老)都卸了,来计算什么人均GDP超过台湾了,有任何的意义?
另外!地区对比时,应把人均GDP视作为存量概念,而不是增量概念,你要比底蕴,素质,教育,审美,文化积蕴,请拿过去50年的总人均GDP(累积每一年人均数据)来对比分析。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为什么大陆的一些软性指标远不如人均GDP在2020年和它接近相仿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了,就知道有某些东西要超过可能还要再过一代人了。
再次强调,比较人均GDP时,还请视作存量概念作累积计算!不是现在刚刚接近靠拢了过去的差距就瞬间抹去了,不是这样的!别人富了40年的状态跟你今年刚刚在单年人均GDP指标上赶超,是截然不同的!
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文章(至少三分之一)已经被和谐了,最全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西洋鳗鱼”阅读,那里有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的更深度分析,如回复“上海”。
以前一直看到一些吹台湾收入高物价低的,我没调查过还有点信……
直到今天无聊看了眼世界房价前10,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台北北京上海首尔深圳旧金山这些在榜上,太正常了。
咦?东京呢?原来台北房价比北京上海还高啊……一平米平均10000多USD……
收入还不如北京上海……至少收入买得起房的那部分人(程序员之类)里,收入肯定不如北京上海。
果然论内卷没有人比中国更卷……大家都是一样的……
没想到有这么多网友给我点赞和回复,受宠若惊(作为从BBS时代过来的老人,好像是第一次有这么多人关注我写的内容),感谢大家!有些问题统一补充一下:
只是,我感觉一个社会无论如何,都应该对聪明的、善良的、努力的或者肯吃苦的人有一定的奖励,否则,如何激励人民去积极努力,如何让家长能有底气对孩子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就大陆而言,像华为、阿里那样年纪轻轻年薪百万的固然凤毛麟角,固然大多数人想在大城市扎根都比较累,但至少以我身边看到的例子而言,即使不是人中龙凤,一般人只要读书时够努力,或者工作够拼,还是有机会过上比以往更好的生活的。
就以我太太那边亲戚的几个晚辈来说吧:
她大姐是道道地地的农民,夫妻俩都没读过什么书。大姐的大女儿,高考上了个二本,也非热门科系(汽车修理...),毕业后在私企工作了8年,期间公司派去日本进修过,如今月薪过万,和另一半一起在武汉安定下来,也完全靠自己(家里也没钱可出)买了房。大姐的二女儿读书不太行,上了个大专纺织专业,毕业后在纺织企业工作,另一半也是厂里的,目前也买房了。大姐的小儿子读书最差,初中毕业就读不下去了,响应国家号召去从军,当了5年兵后回到村里,目前做到村里的副书记,也算是安定下来了,准备结婚。我想相对于父母那一辈,这几个孩子生活水平好歹有所提升了。而老家另外几个亲戚的小孩就不行了,好几个都是初中毕业不读书也不工作、完全不想改变现状,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我感觉她们大概率这辈子就这样了......
但台湾的情况呢?
好像,读不读书、努不努力,大概率是没有多大差别的。高中毕业出来随便找个工作3万,努力读书名校毕业出来也是3万,还平白少赚了几年钱,甚至还要背十几年的助学贷款,出国留学当然就更惨了...台湾许多大学近年招生越来越差,甚至很多大学出现“零新生”,我想不只是因为少子化,也跟学生和家长都觉得读书的价值没有那么大了,宁可让孩子做个基层工作有关。
我身边的朋友们,有好几个台大毕业发现找不到起薪3万以上的工作,赋闲在家十几年
有哈佛的博士,回台湾后发现几乎没有正式的教职缺,只有私立大学的短期约聘讲师可做,月薪5万台币,而且2年一聘...他就此赋闲在家,靠太太去做儿童美语教师养家。而其他还有数以千计的流浪博士,在为了一个月可能只有3-4万台币的兼职讲师工作四处奔波
还有以前的同事,工作几年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了硕士,回台后发现工资只涨了3000...甚至我还认识一些海归的硕士,因为觉得工资心理落差太大,而且一辈子可能也达不到自己父母那一辈的成就,成为啃老族...
在大陆,父母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用“邻家的孩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谁谁谁读了985现在月薪过万、你看谁谁谁做了公务员现在过得多好、你看谁谁谁在厂里面很努力几年工资涨了几倍...
但在台湾,我完全想象得出,孩子可以回怼父母“那个谁谁谁现在还在当流浪博士,那个谁谁谁出国花了几百万回来月薪3万多,我打工一个月拼一点就比他们多了!”
总之,我感觉台湾现在还算安逸、底层人民负担不大,但大多数年轻人真的看不到努不努力的差别、看不到奋斗的动机,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或许短期内看,台湾的贫富差距小、看病负担小还是令人称赞的,但长远来看,我真心觉得这样的氛围令我不寒而栗...
以下是原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一个在大陆十多年的台湾人,也来回答一下吧!
关于台湾的经济总量、人均GDP、物价、健保等等方面,很多大能已经回答过了。
但我想以一个2004年就到大陆,每年只回台湾几周,现在快搞不清楚自己是台湾还是大陆人
(确切地说是我回台湾时,所有人听我说话都问“你是大陆/中国来的吧?”,
但在大陆,似乎所有人都听得出我是台湾人...)的感性认识来说下。
很多人提到台湾起薪高,加油站/便利店的服务员随便都有2万多台币,
台湾健保很好,看病几乎不花钱,这些都没错,都是台湾目前有优势的部分。
但你们知道吗?台湾大多数人工资的上限也很低,
我当年是台湾文科排名第二的大学(地位大致跟大陆的人民大学类似)毕业,
我的同学怎么说都可以类比大陆985以上的高材生了吧?
然而我2004年到大陆,2008年起在广州工作,十多年间我的工资涨了差不多5倍,
但在台湾的同学们却好像被冻结在时间中一样,2004年拿多少工资,现在也差不多是那个数,
最基层的服务业起薪2万多,大学毕业生拿到3万不成问题,
但你一辈子很可能都突破不了这个数字的两倍,
我认识有台湾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因为接受不了找工作最高不超过3万,毕业后赋闲在家十几年,
有从小移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回台的,发现所在行业最高也就3万月薪,差点抑郁。
有大学毕业就到上海打拼的女生,在上海一家私企做到部门经理,年薪40万人民币,
后来因为父母老了希望女儿在身边,回到台湾后找到同产业的公司,老板也很重视,
给了经理的职位,但月薪只有5万台币...老板说公司总经理也就8万,
于是她一直不断地在“台湾工资太低—回上海”—“父母要求—回台湾”反复了好几年。
台湾税务部门有过统计,整个台湾地区的受薪阶层,年收入超过100万新台币的只占7%,
而这7%几乎都集中在医师、律师、机师等特殊岗位,或是台积电等高科技企业,
至于其他的行业,可以说最基层和最高层次的岗位,收入往往不超过3倍,
我的同学们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月薪都在3万多台币,
十几年过去了,还是差不多这个水平,大家也感觉很正常,
因为往往一家公司老板以下的最高管理层也就是月薪7-8万台币,
员工开车上班、经理骑摩托车、副总坐地铁上班,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我有同学是在台湾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做HR,他说看过集团副总的收入明细,
也不过300万台币,你没看错,世界500强的金融企业,副总的年收入也不过人民币70万不到,
放在大陆,我想随便一家互联网或金融业巨头的中层都超过这数字吧!
因此在台湾,公务员几乎是最吃香的行业,毕竟虽然工资也就4-5万台币,好歹不怕失业,
名校文科生几乎都以公务员为第一目标,公务员相亲也几乎在食物链顶端(当然,比不上富二代、医生、律师等,大致跟中小学老师同地位),是不是很像加强版的大陆县城?
也因此,台湾人努力的欲望和诱因越来越低,
因为不读大学去做个服务业月薪3万多,读完大学甚至硕士也是3-4万,花几百万出国读书回来也是3-4万,读书实现不了阶层跃迁,内卷严重;
我有学长读博士的时候,苦口婆心劝他那高中毕业没升学,在KTV做领班的弟弟要读书、要上进,
结果直接被弟弟怼:“我做KTV一个月3万,你读到30岁还是流浪博士,做博士后薪水还没我多,凭什么说我?”是的,既然读不读书、读好学校烂学校、努不努力结果都差不多,都买不起房子,那还努力做啥呢?
总结来说,台湾是一个发展几乎停滞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好处是底层人民的生活比较安逸,因为基本工资高、物价稳定、商品和服务质量比较有保障,还有实惠的健保。同时因为台湾少子化,一代比一代的人少,大多数年轻人都有望继承父辈的一套甚至多套房子,买房的欲望和需求也降到最低,大多数人安安心心过一生大概率没问题。
然而对于会读书的、有野心的或者初始资源较多的人来说就很无奈了,因为只要你依然想在台湾生根,你会发现不管你读多少书、闯过多少地方、看过多少世面,到头来你的收入和阶层,跟当初邻村那个没出过村子的翠花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我现在偶尔也有机会给台湾的硕博士后辈讲大陆的情况,基本上我都会告诉他们:如果你能够安于一辈子做差不多的事情、拿差不多的薪水,安安稳稳小确幸过一生,那么留在台湾还不错;但如果你还有冲劲和拼搏的欲望,都应该来大陆试试看。
今天听那边一个节目〈小董真心话〉。董智深上来一句话:今天雨很大,我刚骑摩托车过来啊。
挺有名的一个媒体人,骑着摩托车赶场!
那边没有汽车产业,但是周边地区汽车生产都极其旺盛啊,有钱进口啊,又不存在保护本土企业问题。可见,还是没钱。倒不是说一定是董自身的经济实力买不起汽车,这里面包含基础建设的投入不够充足,比如道路是否足够,停车场、地下停车位不充足,导致开车极不便利。再加上公共交通投入不足,也使得使用公共交通还不如骑个机车来的便捷。比如前年的8800亿所谓前瞻基础建设,吵来吵去,一是钱少,二是酬庸了民进党,钱不一定能用到实处。韩国瑜当初杀进高雄,就是指出高雄一场大雨路面出现5000个天坑。这种条件客观上阻碍了人们开车的意愿,无法形成汽车文化。
有人晒那边的吃吃喝喝,吃喝确实挺便宜,但这说明什么啊?说明消费水平低。如果大家都有钱,出手就是阔绰,至于消费水平低吗?
我以前讨论过那边的经济问题,我当时的核心观点是:对岸的经济活动是人为违背经济规律的。
怎么讲?
正常人的经济活动买卖肯定是找性价比最高的吧?然而对岸不是。
比如像汽车、高铁、轮船、施工机械、通讯设备、太阳能、风力发电,等等,对岸都不能制造。那进口呗,哪儿最便宜啊?我们这边啊。可是对岸坚决不用我们的。一定要用日本把拔的,美国把拔的,欧洲把拔的。结果日本老坑它,高铁出轨,建筑减震器造假。美国人坑它,欧洲坑它。它们不以为然,还脸上倍有光。
所以,对岸虽然从我们这边赚了很多外汇,转手就送还给日本美国了。根本没有充分转化为有效的资源。
原本,创汇企业有钱了,员工待遇好了,然后通过消费让本地人、本地经济受益。然而,对岸没有。比如,台积电每年赚很多钱,然而,台积电的股东一半多是美国资本。每年利润的大头并没有流入对岸,而是交给华尔街老爷了。
所以,你才会看到,虽然对岸的经济数据很好看,但是税收水平和财务支出与GDP严重不协调,连人均GDP在1万美元左右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如。
这次疫情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对岸的检测量很小。按人口比例算,检测量和非洲最落后国家差不多。然而,从对岸出去的人,在日本、泰国、比利时都有输出病例。然而对岸就是不检测。我看还是自己试剂搞不定,日本把拔又不能提供,美国、欧洲的天价。大陆的,坚决不用。
我看,对岸的经济水平并不乐观。
人在大陆,刚吃完茶叶蛋。
去过挺多次台湾,也有些台湾朋友,个人感觉,台湾富的地方,比大陆要差一些。但台湾穷的地方,比大陆穷的地方好太多了太多了。社会福利,医疗保障,房价物价等方面好太多,如果你是个普通人,做着普通的工作,那在台湾的幸福感会更强。因为台湾的普通服务员和大学生研究生的工资水平差不了多少。如果你想赚更多钱,那肯定是大陆更有可能。
我们总是关注哪里比哪里富,却自动忽视了哪里比哪里穷,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穷地方不应该更被关注吗?
没什么不能比较的,毕竟地理位置好,土地肥沃,自然资源好的穷地方多的是,像非洲。家底厚发展倒退的国家也不少,像南非委内瑞拉阿根廷等等。
比富的话,阿三都有孟买可以拿出来,说你看我们发展多好,很多人一边嘲笑着阿三无知,一边做着和阿三一样的行为,动不动就是北上广深东南沿海,盲目的自信就是自大,盲目的否认就是自卑。
国家这么大,这么快速发展到现在不容易,自豪的同时,也不要盲目忽视差距。毕竟自认为世界第二的国家多了去了。gdp超过别人,不代表就比别人强了,不看积累的吗? 狗蛋家一直很穷,平时一年就收入七八万,今年抓到机会赚了100万,旺财家今年赚了80万,但旺财家祖上三代都是富人,每年都赚七八十万,谁家有钱?谁家生活质量高?
我挺不喜欢那些说什么人均收入,gdp之类对比的答案的,这些人太明显是城市长大的,视角是城市出发的,但中国除了城市,更多的都是农村广阔天地啊。
为什么上网多了,会觉得国家特别富,那是因为在广大农村地区,使用知乎微博之类公众平台软件的人,极少罢了。
讲讲故事吧。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大陆地区穷的地方有多穷,很正常,没见过是想象不到的,就像我现在生活在苏州,周围朋友就是这样。
我有过三次支教经历,甘肃西藏青海,加起来两年半吧。我从小生活在江苏北部农村,干各种农活长大的,家离最近的县城坐车都要一个小时,高中前连县城都没怎么去过,就算是这样,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去甘肃陇南的一所希望小学支教,也穷的让我震惊了,才知道农村和农村的差距也可以特别大,那不是生活怎么样,或者社会保障怎么样,那里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水都是大问题。有一次桥塌了,送水车没来,我那几天喝水都不敢多喝两口。在青海支教时,突遇到山体滑坡埋了我们的学生,当时只有我和当地一个扶贫干部在,两个一米八的大男人,一边哭的嗷嗷叫,一边用手刨土堆石头,那种恐惧和绝望,键盘侠一只手就能打出十几种解决方案。
回想着回想着就有些心塞,个人改变不了什么,国家这么大,一时半会也顾不了这么全面,好像也跑题了,不写这些了,如果你有心,你会自己去了解的更多。
不说西部,中部地区也并不富,即使是江苏,社会福利,医疗,物价房价,也和台湾老百姓整体差的远,当然,苏南会好那么一些,最简单的对比就是,如果你家里人生了大病,要花几十万,普通的家庭有没有压力?
试想,如果你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也没有很好的学历,而你生活的地方,房价物价不高,工资水平还不低,看病基本不花什么钱。是不是挺幸福的。而台湾现在基本就是这样。他们反而是高学历,有本事的精英很不爽,因为工资远不如来大陆,或者去日本多。
国家发展还任重道远,现阶段比不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很正常,一点不丢人,现在发展成这样,已经很奇迹了,只能继续努力奋斗。
看到评论区有人说西北西南那些地方就不该住人,好吧,还把人都迁出来,您知道全国这样的地方有多少人吗?您给钱啊?我们国家有那么富吗?迁出来怎么安置就业和人家的生活啊?键盘一拍,把国家那么多努力,那么多扶贫干部,基层干部,志愿人士的奋斗,都否认了。给您点个赞,真棒。
还有人能把南非委内瑞拉阿根廷,理解成委内瑞拉阿根廷在南非,您的受教育水平是胎教吗? 真棒,也给您点个赞吧。
我是一個30年台灣人,
我來提供一些數據給大家看,
不含主觀意見,
大家可以那這些數據跟自己所在地方客觀比一比。
先上數據,這是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的數據,
109年,也就是西元2020年全年統計,
應該是最權威的數據了,
可以看到台灣大部分人的年收入落在35萬~65萬臺幣,
匯率4.38(今天)也就是 8萬~15萬人民幣/年
用pr值來看,
年收入6.62萬rmb ->pr10
年收入8.9萬rmb ->pr30
年收入11.4萬rmb ->pr50
也就是如果你年收入超過11.4萬rmb,
你就超過了一半台灣工作者的薪水
年收入15.75萬rmb ->pr70
年收入26.94萬rmb ->pr90
台灣有個詞叫年薪百萬->22.83萬rmb
算是收入不錯的代名詞。
多圖預警!
依據國際貨幣組織的資料,台灣2019年的GDP 總量是5千多億美金,以經濟規模而言,算是世界第21大經濟體,介於瑞士與波蘭之間。(國際貨幣組織雖然將台灣獨立於大陸計算GDP,但有特別標注其為中國一省)。
在中國各省排名當中,台灣被福建反超,於中國各省當中排名第九,算是中等偏上的水準。
以人均GDP而言,依據國際貨幣組織資料顯示,台灣2019年人均GDP約為24000美元。介於巴林與愛沙尼亞兩者之間,若將台灣視作經濟體來看,排位於世界排名35。
而台灣2300萬人口的平均收入,按照行政院主計處2019年資料,約為台幣34萬,台灣家庭平均收入則是台幣104萬,中位數88萬。
如果按照全體受僱員工(也就是不包括失業人口、退休人士、未工作學生、企業主單純統計上班族)來看,台灣平均月入大約五萬台幣。
上列資料依照目前新台幣與人民幣匯率換算(實在找不到2019年的匯率了,歡迎各位補充),可以計算出下列資料。
台灣人均收入約為:81237人民幣
台灣家庭平均收入約為:246100人民幣
台灣家庭收入中位數約為:210260人民幣
台灣全體受僱員工平均約收入約為:11946人民幣
另外依據勞動部統計資料,台灣大專學生生畢業起薪平均約為台幣29k台幣,專科26k台幣。
名校如台清交成政,起薪較平均多出一萬左右,相對的,私立學校則較平均減少數千。
以上資料來源:
國際貨幣組織、「行政院」主計處、「勞動部」統計資料。
…………
啦啦啦,補充物價時間到!
這是我隨手在路上早餐店拿的菜單,給大家參考一下,這就是一般普通早餐店的價位。地點是新北市,台北的早餐店可能會稍貴一些,不過大概價格就在這附近。
當然,如果是去比較昂貴的早餐店,像是麥味登之類的,價格可能會稍高一些,但大體上早餐店的價格基本上都是這樣。
然後這是是走在街上遇到的便當店宣傳單,這也是一般普通便當店的價位,如果是在大學學生餐廳吃的話,價格會更便宜。
當然,這裡的價格是路邊便當店的價格,如果是當地人知道的銅板美食,價格可能會更低,同時也更划算,但通常都是當地人才知道。
然後如果是去餐廳,像是什麼百八漁場又或是定食八之類的,價格會更高,普遍兩三百左右。如果是在更高一些的,例如吃到飽火鍋,或是快炒店四個人點七八道菜,一個人可能就要五六百。
大學生最常見去吃的高檔料理,其實是飯店的吃到飽,畢竟好吃雖然貴但吃到飽蠻划算的。但是人均消費就很不便宜了,像是我之前有跟同學去吃過晶華酒店柏麗廳晚餐,一個人就要一千四左右,這基本上是普通學生會去吃的最高等級了。(當然富二代除外)
這是食物的價格,當然這裡是新北市的物價,如果是台北市可能會稍高一些,但價格不會差太遠。至於南部的物價,可能會在更低,但我不太清楚 。
........
繼續更新物價,這次拿我剛跟同學吃的晚餐舉例。
這是一間吃到飽的義式餐廳,人均消費四百台幣左右。
會有一道主餐,這是整間餐廳裡唯一不能加點的,我點的是菌菇燉飯。
不過這家店跟一般吃到飽不太一樣,不是把各種餐點放在自助吧,而是餐廳服務員會隨時拿各式食物到餐桌旁詢問要不要這道菜,有披薩、薯條、炸雞等等。
披薩跟薯條。
這是甜不辣。
還有炸雞。
當然飲料爆米花還有冰淇淋是放在自助吧那邊,可以自行取用的。(吃的太開心忘記拍照了 )。
不是專業美食品嚐家,拍的不是很清晰,就當作補充說明吧。我待會兒去找房地產的價格資料,還有車子其他日常用品的物價,大家有什麼好奇的也可以在評論去問問看,我去找一下^_^
.......
車價更新時間到!
這是我在一個汽車銷售網找到的圖表,有各個廠牌類型的汽車售價,大家如果有好奇其他車款的可以在評論區問,我去找找看。
這是BMW(寶馬)的SUV和跑車價格。
這是賓士(奔馳)的跑車跟轎車價格。
接下來是平價汽車,這裡是豐田Toyota 轎車的價格。
新車的價格大概都是這樣,挺貴的,中古車會便宜蠻多的。
然後補充下台灣各種工作的薪資,這是在人力資源網站找的。
餐廳服務員正職薪資。
儲備幹部大多會升到三萬左右。
鼎泰豐的服務員需具備外語能力,所以薪水會比一般服務員高蠻多的。
普通的清潔人員大多是以最低薪資起算,台北的會高幾千。
如上圖。
然後這是律師的薪水,實習律師最近的薪水大多很低,跟餐廳服務員同樣等級的。不過成為正式律師後,大多會有五萬左右的月薪。
然後這是一些按照時薪計算薪資的工作。
有好奇其他工作薪資的也可以在評論區問問看喔。
.......
那麼現在來看看房價吧,先從最高等級的豪宅看起。說到台灣的豪宅,絕大部分的人想到的第一個豪宅絕對是,仁愛帝寶!雖然論起價格,有些新建案的單價高過於他,但總體而言,名氣最響亮,歷史最悠久,住戶陣容最強大的,絕對還是這間豪宅。
雖然不是沒有價格比他更高的,但要不是新建案還沒經過時間考驗,要不然就是並非住宅社區而是獨立的宮殿別墅。
那麼,來看看仁愛帝寶的房價吧!
台灣房地產的計算面積單位是坪,一坪約等於3.33平方公尺。而台灣最貴的豪宅社區仁愛帝寶,單坪房價大致在兩百多近三百萬左右。
好啦豪宅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實在太過遙遠,還是來看看「普通」的台北居民們,住的房價又大概是多少呢?
跟帝寶在同一區大安區的房子,單坪也大約在百萬台幣左右,也就是說,想要住大安區三十坪的房子,少說也有三千萬台幣。
以貸款房貸八成來說,自備款是六百萬,而能買到的基本上都是中古屋。想要住在新建案,價格還得翻倍,看來大安區真不愧其天龍國中的天龍國之名。
而與大安區齊名的信義計畫區,中古屋房價看過去倒是較為便宜,不過如果是新建案,單坪也是一百五十幾萬。
唉,想要住在台北核心區可真不容易呢,那麼來看看台北非核心區的房價吧!
哇喔,雖然同為天龍國,但是非核心區的房價馬上跌了不少呢。即使是新建案的價格,大致上也在單坪百萬以下,如果是中古屋,甚至有可能幾十萬左右。
看來同為天龍國,房價也是大不相同呢。那麼接下來,就是我們的新北市啦,雖然每次台北人在嘲諷南部人的時候,新北市大多都可以倖免於難,然而雖然與台北合稱雙北地區,新北的房價又是如何呢?
哎呀呀,看到這房價,作為新北市的居民,我實在不敢跟天龍人們一起被稱作北部人啊。可以看到,相較於台北市,新北市的房價又再降低了不少,新建案單坪幾十萬左右,而中古屋,單坪甚至二三十萬屢見不鮮。
好吧,看完北部的房價,接下來看看台北市的房租!
可以看到,如果想租幾十坪左右的房子,哪怕是中古屋,起碼也得月付上萬,天龍國之力,恐怖如斯。
那麼,一個月入五萬左右的人想要在台北租房又有什麼選擇呢?
答案就是,舊公寓的老套房!話雖如此,一個月租金也得上萬呢,唉,這還是台北市非核心區的租金。
那麼,假設不住台北市,而改選通勤時間一個小時左右的新北市呢?
emmmm,天差地別有沒有!
幾千元房租,就可以租到二三十坪的房子了,同樣是舊公寓,這差距...
好吧做個不準確的概括。
台北市豪宅單坪房價:兩百多萬接近三百萬,一房大多上百坪,也就是至少得花幾億元才能住在台北市豪宅。
台北市核心區房價:單坪一百幾十萬,一房大多幾十坪,也就是要花五六千萬才能在台北買一間三四十坪左右的新房。中古屋相同坪數可以打個五折,也就是住同樣坪數的舊公寓,也得花兩三千萬台幣。
台北市非核心區房價:新建案大多單坪百萬,價格大致相當於台北市核心區中古屋,而中古屋價格大概落在單坪四五十萬左右。
新北市房價:新建案一坪四五十萬左右,與台北市非核心區中古屋大致相同,而中古屋價格會到單坪二三十萬。
租金部分,想要在台北市住在新建案幾十坪房子,月租金可能要二三十萬台幣,相同坪數中古屋則是幾萬到十萬台幣左右。如果是舊公寓幾坪大的套房,月租金則大概上萬左右。
同樣的租金,新北市能夠租到二三十坪大小的舊公寓。如果是新建案,同樣大小大概要三四萬左右。
以上是雙北地區房價租金的價格,資訊都來自實價登錄591房屋網,各位有興趣可以自己上網去查查看台灣各地的房價。
順帶一提台北大眾運輸價格,公車的話,一節普通票是十五元,捷運從淡水到台北是五十元台幣。不過如果常常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可以選擇買定期票,一個月1280台幣,可以不限次數搭乘公車與捷運還有輕軌。
......
有空在更新台灣各個產業的收入,以及貧富差距基尼係數等各類問題,如果有其他疑問也可以在評論區問問看,我再去找找喔
......
更新各行各業年薪時間到,上一次介紹的是一些基礎服務勞動業的薪資,這一次更新的則是台灣各行各業的年薪以及級距分布圖。
首先是我們的金融保險業,以台灣全體受僱員工年薪六十萬來看,僅處於第二至第三分位數。也就是說,金融保險業的年薪,遠比台灣各行業的平均年薪還高出不少。
然後這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年薪,這行業的年薪甚至比金融保險業更高,台灣全體受僱員工的平均年薪於此行業當中僅屬於最底部的薪資。
而相對的,批發與零售業的薪資明顯較台灣全體受僱員工年薪來的低,顯現出批發零售業薪資不高的事實。
然後我們再以年齡及受教育程度來看看台灣各年齡層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的薪資。
若以25—29歲的年齡,以及大學教育程度來看,薪資中位數為近47萬,約等於月入將近四萬。
從這可以看出,台灣大學畢業生在工作三四年後,月薪大致可以加個一萬左右,薪資起伏不高。
若是中年人,同樣是教育程度,薪資中位數則達到78萬,比全體受僱員工的平均年薪六十萬還高了十幾萬。從這可以看出,台灣全體受僱員工平均五萬元的月收入,靠的是中老年人以較高收入來拉高的。
以上資訊都來自行政院的薪情平台,在該平台上可以用各種條件篩選(如行業、年齡、教育程度、公司規模等),來觀察薪資級距,算是一個想要了解自己收入在同等條件下的其他人相比出於什麼樣水平時,蠻方便使用的網站。
當然,以上資訊也有缺點,像是無法掌握企業主的收入,不能看出失業人士的影響,但單純以個人收入比較來看,算是相當不錯了。(如果好奇的,也可以上這個網站來看看)
看完收入數據後,我們來看看台灣的貧富差距問題。
2018年,台灣地區的吉尼係數是0.338。
而台灣地區前五分之一家庭的收入,是後五分之一家庭的6.09倍。
乍聽之下似乎不錯?
然而,這個數據等於是把年薪百萬的中產階級與郭台銘身價數十億美金的超級富豪,算作同一等級來計算的結果。
也就是說,六倍的差距,是基於主計處將大量中等偏上收入的中產階級,拉低了貧富差距的倍數。
事實上,如果以前5%家庭的收入對比後5%家庭的收入,原本乍看之下不錯的數據,瞬間會來到109倍!(這還是2015年的數據,自從這數據引發轟動後,後來就很難查到了,只能看到「國際主流的」五等分收入差距)。
還不夠轟動?沒關係,那我們來看看前1%與後1%的平均家庭所得差距是多少,來猜猜看吧?
答案是超過一千倍。
感謝某位寫了21世紀資本論的經濟學家,在他的著作引發轟動後,世界各大經濟體的頂尖收入群體的收入資訊才會開始被暴露在世界收入不平等這個網站上。一般群眾也才有那麼一絲機會去窺探,統治階級財富的冰山一角。
根據該網站資料記載,台灣2300萬人(也就是包括老人、小孩、失業人士)裡,進入前1%收入的門檻是年收入329萬,進入前0.01%收入的門檻是年收入3722萬。
全台灣2300萬人的平均收入是34萬台幣,與前1%門檻的差距是將近10倍,而前1%的門檻與前0.01%門檻的差距是超過10倍。
台灣前5%的人,收入佔了全台灣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平均的五倍。
而台灣前1%的人,佔了台灣的十分之一的收入,也就是他們的收入是平均的十倍。
以上還是統計得到的數據,台灣的海外資產按照瑞銀集團的統計,可是有整整五千億美金,世界各大經濟體排名第三,而這些數據,可是不會被台灣當局統計到的。
前面說的是收入,這張圖說的是資產,一樣都是按照世界收入不平等網站統計方式得出的數據。
按照中研院朱敬一院士的研究,越是富裕的群體,其收入中源自資本所得的比例越多。
這無疑代表了一件事情,在資本主義社會,真正能夠成為富豪的,絕大多數都是透過其資本剝削無產階級而得來的。
...
補充一下,最近發現幾張有趣的圖表。
這是全台灣地區2300萬人口(包括老人小孩無業人士與大資本家)的收入排序,可以蠻直觀的看出你的收入屬於哪個層級。
台湾今天的经济水平再差,也是咱统一后养不起的存在...今天的台湾不是换个蔡蔡子或小马就能解决的,享受特权维持现状才是真正的民意,从岛上政府、土著资本乃至普通民众,梧桐大概率会面临全岛反对。
上篇咱聊过,台湾军界学术界对两岸军力失衡也是心里有ABC数,蔡蔡子同样如此,别看她成天打卡台独花式叫嚣喵喵喵,但身体却很诚实,早已默默躺平人间清醒。
上台至今,蔡蔡子打着“文人治军”的旗号,悄咪咪将文职人员在台军中的占比从1%提到15%,下调体能考核标准并取消军培和退伍军官留用制度,硬是把国军喂成了三点饮茶、周五下班、被体罚还能投诉长官要赔偿的兵爷爷。
人家早想开了,反正打起来能撑一天不GG就是将帅用命+老天赏脸,那咱还养那么多草莓兵干啥,只求投降时队伍整齐别妨碍领导提桶跑路找美爹就行√
但躺平认命不等于放弃捞钱,不算特别预算和后期追加,台湾今年的军费已达4500亿占GDP的2.4%,刨去供养草莓兵的2500亿军饷和退休金,光零头都够蔡蔡子吃喝大半年。
所以湾湾们除了薅自家腋毛给美爹军工冲KPI外,也一直在走重振军工来刺激内需带动就业的路子,为此这几年着实砸了不少钱来打造以高雄为中心的造船产业、以台中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和以台北新竹为中心的信息安全产业集群。
事实上,台湾造船水很深,蔡蔡子在16年宣布要砸5000亿自造潜艇,并委托台船公司对外招标,包括欧美大厂在内共7家外企参与竞标,最后中标的却是一家直布罗陀的小公司Gavron Limited。
这家小公司也是几个月前刚注册的,连仅有的7名员工都是临时从智联招聘上找来的,别说潜艇了,怕是西湖赛艇都会晕船的那种,为啥这样的皮包公司都能夺标,别问,问就是军事机密:-)
反正越独两岸越紧张,岛民掏起钱来也就越爽快。蔡蔡子们打着“内振军工、外防梧桐”的旗号吃拿卡要暗箱操作,从拨款抽成到海外洗钱玩的比谁都溜,台独在他们手里硬是成了门好生意。
另一边,岛民们也是表面骂娘、端碗真香的主儿,蔡蔡子力推4年“新南向政策”,结果美欧日韩东盟的出口额连年下滑,对咱的出口依赖度反倒涨至46.1%,再怎么口头嫌弃,大陆也是湾湾免于经济崩盘的唯一救命稻草。
还有鹿港辜家、新光集团的吴家、国泰金控与富邦集团的蔡氏兄弟,台塑集团的王家,远东集团的徐家,这五大财团横跨保险纺织、百货房地产、银行证券、石化燃气、通信运输等诸多领域,是总资产6兆+、占台股三成以上的庞然大物。
台湾大半出口和投资都集中在大陆,而这其中,又有大半是上述家族的产业,若再加上林、何、陈、严、吴另外5家次等财团,可以说台湾土著资本早已绑在了大陆的战车上,蔡蔡子若真独了,最先砸掉的就是这些土豪的饭碗!
本着“被舔一时爽,一直被舔一直爽”的精神,岛民也好、土著财团也罢,都在利用蓝绿两党的更替来调整游戏进度,以保持两岸合理距离,促使舔狗福利和天龙人特权天长地久。
所以不管蔡蔡子为首的绿营如何组团忽悠,多数岛民也还是倾向于维持现状,平时喊喊台毒糊弄下就得了,真分手找谁定期上贡哦,大伙儿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蹭吃蹭喝他不香吗~
综上我认为,今天的台湾不是换一个蔡蔡子或小马就能解决的,享受特权维持现状才是真正的民意。
哪怕绣红旗国歌唱的比谁都溜的岛民,这里头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打着做好统派人设,提前找好萝卜坑以提升体制内议价能力的小算盘,真要夺了他们的福利去当顺民,再怎么右倾投降主义也会一夜间变得比谁都左,真正讲民族求统一的少之又少。
理解这个结论才容易接受一事实:统一并非湾湾民意,从岛上政府、土著资本乃至普通民众,梧桐大概率会面临全岛反对。
当然,以岛民的血性和觉悟,我不认为他们会如何反抗到最后一兵一卒,但大半世纪的皿煮熏陶,同样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罢工集会和游行抗议来表达诉求,特别HK暴动后,21世纪城市高位截瘫疗法已是众所周知,并在美欧诸国街头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当岛民发现大陆军队并非绿营口中那般野蛮残暴时,往日的傲慢与怨念便会再度显露,我大湾湾人均GDP超18.2万元,早是道上有名的发达经济体了,你既然要来统一,总得保证岛民生活品质和皿煮权利不受影响吧,甚至于,你总得让我们生活过得更好吧?
不然你凭什么统一?
说句杀人诛心的话:你民族大义、情怀使命,又与我岛民何干?
这种打着为岛民求生存、只谈经济不谈政治的软刀子,相比武力对抗要更让咱防不胜防。文明人动刀得先讲理,你总不能因为“岛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两岸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从百草园一路杀到三味书屋吧。
掌握了这一软肋,绿营遗老、行业巨鳄、土著财团、甚至是本来主张维持现状的温和派,这些魑魅魍魉或出于向Z央逼宫换取权力、或为了保留原本的政策红利、或要求保留原制继续当山大王、或从欧美爹爹那换个皿煮斗士的美名,都会迫不及待地蹦出来,怂恿岛民们罢工游街闹事,最好再开几枪死点人。
破岛越乱,池水越浑,才越方便摸鱼得利,血馒头,真香。
站咱的角度,面对这种必然中的可能,有两条路可走:招安或镇压。
招安很简单:马照跑、舞照跳、台湾繁荣不能少。
但在举国扩大开放、深度改革的情况下,台湾论国际贸易窗口比不上海南广东,论金融不如港沪深,论劳动成本更是拍马不及内陆,咱出于国安考虑也不会将科研重工等要害产业放岛上,连解除前线束缚的福建都能凭借联通粤沪台的地利倒吸资源实现腾飞,可唯独台湾将跌回合理位置,其经济衰退是必然的。
要打断这一历史进程去招安,唯一法子就是咱输血去维持湾湾的繁荣运转,也就是说,过去的惠台政策不但要继续,甚至还得层层加码,从商品流通、两岸贸易、行业限制、金融特权、教育加分、税收保留、财政补贴甚至司法保留,岛民的“基本需求”都得满足。
你猜,一个人均GDP刚过万美金的大陆,要花多大力气才能伺候好这人均近三倍于己的2300万天龙人呢?
得倒贴多少我数不清,但我知道某抬办及其省市县的小抬办们,都可以改名“惠台办”继续开门接客了。
那些个两岸研究中心、交流中心、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科技合作中心、出版交流中心、干部培训中心等等,也可以接着为国操劳终生了。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百万漕工衣食无忧前途无量,好耶!
如果不愿再供着这群爷,就只能走镇压路线了,就像越来越多人主张的那样:梧桐,军管,甚至留岛不留人!
但口嗨与死亡是两码事儿,咱人民子弟兵哪比得上面黑心狠的美帝雇佣军,不会也不能搞杀鸡屠狗战后清算那套,真活捉了蔡蔡子也只能来个无期黑屋啥的,原地枪决几无可能,更别说武力镇压一帮高举民生大旗的岛民了,只怕到时连咱自己人也会暗自嘀咕。
抹平地图+人口迁移听着固然爽,但落到实处,终究也是2300万条生命,真要动手见血去给人口做减法,我相信从军方到国人,都下不去这个手(P社玩家除外)。
至于拿老一套去对付湾湾,登岛后直接打土豪分田地,将土著资本臭老九挨个拉出来摁地上剁了,也不大现实。
毕竟小岛农业仅占总产值3.673%,工业和服务业才占大头,分田压根儿就起不到社会维稳或资源再分配的作用,唯一起效的法子是全台企业资本国有化,然后给岛民挨个发干股送红利。
但咱改革开放近半世纪,好不容易在国际上有了一定信誉和圈子,也让合法资本相信这个国家不会无视法律程序,今天笑脸相迎、明天抄家枪毙。一旦拿湾湾土著企业家去祭天,玩杀猪分肉的操作,必会令外资胆寒,甚至连身处大陆的资本都会兔死狐悲而组团外逃。
再说长期制裁。
相比梧桐的两难境地,其实对台长期制裁反倒是一种代价更小、后遗症更少、成本更低且经济打击效果更佳的法子。
特别对台贸易让利的ECFA协议,一旦终止协议并施压东盟严打“走私”,封死香港对台进出口的路子,再仿照萝有虫逼着岛民自己每日18斤内卷掉的操作,针对更多台湾商品实施禁运制裁,估计湾湾外贸得先砍掉四成,接着是大量商品积压和企业资金链断裂,股市直接雪崩砸到底,全岛经济一夜倒退个十年!
要再狠些,彻底停了对台出口砂石、煤炭、钢铁和矿物原料,并按图索骥对台湾电子半导体、粮食化工肉制品等产业中高度依赖进口的原材料及成品,进行价格哄抬,必能收到奇效√
说完好处,再讲弊端。
常凯申大队长出逃台湾后,美国资本自65年起就以政府援助和商业贷款的形式大批入台,高峰期里光美资就能占全台GDP的8%。
中美蜜月后,美国输台资本不减反增,像以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和第一花旗银行财团为首的东部财团,和以达拉斯国民银行为对台特别贷款人的南部财团,他们通过银行信贷、企业融资、技术授权等方式,早已掌握了岛上诸多重要产业。
像台积电这样的护台神器,看似是湾湾少有拿得出的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可实际上,台积电78.48%的外国持有股份中,有20.54%处于花旗银行的托管下。
别看岛民在台企股份和总资本额度上占优,但凭借海洋霸权的优势,美国早已实质性控制了台湾的进出口贸易、海上运输、银行汇兑、货币流通、金融融资等近乎所有领域。
不同于对付咱们,但凡岛民敢逆了美爹的意,都用不着航母编队,苹果高通联发科AMD等金主们掐了订单,再停了对台从软件系统到硬件维护等一切技术授权与友商服务,足不出户便能轻松让护台神器们原地报废。
按06年的数据统计,当时美国输台资本是全台前30家官企资产净值+百大财团资产净值的1.2倍,不少台资厂商再如何牛气哄哄,也不过是美资撒出来的卫星工厂或加工装配车间,真要出口商品,连海运船险都得走的英国保险公司,像台电台油这些民生命脉更是离不开美国银行的扶持。
近年的外资数据就真查不到了,湾湾已将“未经投审会批准的投资事业”剔出海外资本统计范围,而这恰恰是美国财团们最喜欢的一种秘密投资方式。也就是说,如今有多少台企被美国财团以多大程度捏在手心,咱很难辨别清楚。
这种情况下,一旦咱对台搞起长期封锁,都用不着拜爷爷动员盟友来搞事,美国几大财团都会第一时间蹦出来游说议员们对华反制,同样的,在台利益相关的日本财阀与欧洲银行们,也会基于同样的理由掺上一脚。
所以我一直反对“长期封锁制裁”这种拖泥带水拉长战线的路子,没法子,这技能只有掌控了海洋霸权、并对全球秩序说得上话的高级玩家才玩得转。
说句难听的,突破岛链与常态化控制是两个概念,咱到目前也只是在南海东盟圈周围打转,连中东都只能靠俄伊来C位输出,真没那本钱学美帝搞制裁。
否则强行上架,当欧美货轮打着贸易自由的旗号开进基隆港;当北欧的人权考察船开进台北;当援助疫苗和检测试纸的货机飞抵高雄,你拦还是不拦?
拦,拜爷爷在白宫笑开了花,欧美全境再度团结,反制措施信手拈来。
不拦,东盟墙头草扭头就跟美爹请安认错,日韩彻底放下身段撅起屁股,德黑兰们则派出信使去白宫求和,中美之争休矣。
所以蛮横如以色列,封锁加沙也得对埃及走私睁只眼闭只眼,像美帝这样靠着扣押伊朗油轮来零元购的事情,咱现在还真没那实力。
同理,这也是为什么台企国有化给全岛发福利不可行的重要原因,洋大人涉水太深,不分远近亲疏地砸饭碗,可就基本得罪全欧美了。
咱去年聊台湾梧桐,就一直强调要满足三个条件才能打出完美统一的结局:
①让台湾在最短时间内安静如鸡(防止背后捅刀);
②降低海洋威胁度(减小地区安全压力);
③分给朋友更多蛋糕(持续性封口与利益捆绑)。
话里话外求的就是一个既成事实,将欧美财阀组团干涉的成本快速拉满,并以南海稳定和浙闽台粤大经济区的联动开发作为诱饵,拉一派打一派,进而避免让“国内问题国际化”,使美国失去引导国际干预甚至封锁海路的最大借口。
综上我认为,长期封锁与梧桐后铁血镇压的法子都不可取,极容易游戏进度提前快进到中美拉边站队的冷战格局,对咱是极为不利的,而倒贴惠台更是下下之策,庙堂再傻也不会请两千万大爷回家给自己添堵(吧?)。
所以最理想的法子当然还是如前人遗策,把湾湾架小火上慢慢熬,哪天岛民经济彻底离不开咱了,土著财团子女身家都与大陆深度捆绑了,那可就“天下谁人不通共”了。
大道至简,以大局碾压平推过去,是最笨拙但也最无解的阳谋了。
可惜世界的发展总是动态变化的,美帝并没有如我们所愿继续坐视中国苟塔发育,德法对欧盟的影响并未大到足以带领欧洲疏离美爹的程度,逆全球化浪潮来得比预想中还要早,台湾岛民在某抬办的伺候下反倒坚定了带薪拉屎的决心...
这都是当年总设计师难以算到的变化,他老人家给出的上策固然无懈可击,却也很难再套用到现今局面上,与其指望大陆人均收入与台湾齐平后以理服人,或是湾湾高层集体上头签了卖身契,或是千万岛民系了红巾公投回家,不如想想怎样在梧桐下策里打出高分。
基于此,我们去年推演了如何在被迫梧桐的情况下打出低损结局,微操难度基本满星。今天最后一节,咱要接着聊聊梧桐的时机,以及梧桐后避免招安或镇压的治理模式。
即,历史从未设想的道路。
私底下我曾向友人提过一个“丧心病狂”的设想,反正湾湾核电都要停了收档,何不让它站好最后一班岗为祖国大业发挥余热,来个湾湾弱鸡版切尔诺贝利,凭岛上那点渔船和草莓兵,怕是连个水泥盖都砌不出来,只能躲海边“杰哥不要啊嘤嘤嘤”
这种情况下,美爹再傻也不可能拿自己人去填坑,当年福岛核电站,美爹的航母编队跑得可是比谁都快,国际援助再多再快也是无济于事,只有血浓于水的对岸能帮得上忙。
那既然咱去帮场子,核站周边海域总要清空戒严吧?全岛海域空域总要开放给排水降温和医疗救助的船只飞行器吧?全台金融秩序与市场物价总要统筹严管吧?岛上群聚活动与城市流通总要管理限制吧?抱个泳圈游去大陆的难民总要合理收容皈依我D吧?
甚至于,核站这么高危的单子一般人还真把握不住,大陆这边多派几个团的消防队、派出所户籍处职员、街道办事处大妈、城管、武装警察等帮忙抽水降温、看家护院、人口普查啥的,你总不能说我别有居心吧~
大难临头,蔡蔡子们没提桶跑路远程指挥就很有职业道德了,谁敢说个不字,怕是剩下没钱外逃的老百姓得排队取号去把人打死┓( ´∀` )┏
而当核危机得以控制时,只要某抬办不脑子抽抽来个“以理服人、原路撤退”的昏招,咱大可心安理得地打着废水治理与民生维稳的旗子站稳脚跟,慢慢蚕食渗透,隔三差五来个“疑似核机组不稳”的谣言吓吓岛民,直到完成实质性统一√
话糙理不糙,这脑洞本质就是通过天灾人祸将台湾彻底拉到民生与人权的谷底,再利用大陆国力与基建狂魔的优势,打着人权救灾的旗号来个飞龙骑脸,而一个从民众信心、军方战意、政府底气甚至社会秩序都跌到谷底的湾湾,也更适合咱搞后期运维。
此招不算梧桐,但胜似梧桐,文明的暴力更为致命。
虽然核电站不可控因素太多,脑洞终归也只能是脑洞(吧?),可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咱能否以此思路为突破口,找到梧桐的时机呢?
而虽然这次疫情很难成为突破口(除非新冠感染率与致死率能将湾湾逼到十室九空的地步),但也将成为全岛崩盘掉段的开始。
如今湾湾中小企业排着队倒闭,伴随供电与劳动力缺口的不断扩大,全岛迟早要陷入工业错峰停电、百姓民不聊电的窘境,而蔡蔡子除了放水发电饮鸩止渴来安抚民众外,也只能不断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来转移视线。
但再怎么绿自己,她也没法空手变出面包来,当岛上民生难以维系、社会秩序陆续崩盘、甚至各区各市自寻出路时,蔡蔡子的统治也就到头了,相对完美的梧桐时机也才随之到来。
所以我认为,抱回湾湾这事儿不着急,咱大可先帮湾湾将独立油门踩到底,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借着蔡蔡子的刀,将那些主张维持现状吃红利的土著财团、广大民众及温和政党再清上几轮,毕竟这些反过来也是咱统一后最有可能暗中捅刀立山头的人。
当然,社区温暖是必须送的,但与其在人家不知柴米贵时上门塞钱贴屁股,让岛民录什么“我是台湾人,我愿意打中国疫苗”的玄学视频,还不如等他寒冬冷灶时给碗热气腾腾的统一泡面来的效果拔群~
最后聊梧桐后避免招安或镇压的治理模式。
说白了还是打经济牌。
我认为,以“惠台办模式”跪舔湾湾虽然不妥,但咱可扩大范围,将台湾福建连为一体搞个“台闽海峡经济圈”,其中又设“桃园-平潭经济特区”。
具体而言,光速梧桐后以维稳为主,除少量驻军与治安部队外,继续沿用湾湾现有民刑商等法律制度、承认民众财产与土地资本所有权,仅对台湾当局所谓“国有资产”进行封存清算,并默许财团政客通过“战后复兴委员会”之类的分杯羹。
其次是以规划中福台线在两岸的落脚点为基础设立“桃园-平潭经济特区”,以跨海大桥、跨海高铁、海底隧道为核心大规模上马基建项目,再大手笔些,甚至可以在海峡中间填海造个新岛作为交通中段与工业新区,以此为试点,探索两岸在金融调控、企业税收、劳动用工、证券保险、市场准入等领域的互融互通。
且不说战后重建与两岸对接工程的大蛋糕,能让多少人吃到满嘴流油,光一个连接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区的台闽海峡经济区,就能让无数“国际友人”和土著买办眼珠发绿连夜绣红旗。
特别当跨海大桥全面贯通,“桃平经济特区”走向开放深海区,将更广袤的经济市场摆上餐桌时,哪怕那些外资大佬在湾湾民生崩盘与梧桐阴霾中提桶外逃损失惨重,也会不计前嫌跑回来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综上,先坐看湾湾烂岛降低民众的满意度阙值,再将蔡蔡子屠戮后幸存的土著财团政客与国际资本团结过来,让其从梧桐过程中必须顾忌的因素,反向感化成咱后期维稳的僚机与两岸融合的急先锋,是从梧桐到战后治理的核心逻辑。
虽然这“桃平经济特区”和“战后复兴委员会”,总有变相承认一国两制的味道,但我认为,“岛民治岛”是咱短期内维持台湾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现有官吏架构与司法体制不做大变动,让岛民们先适应了城头变幻大王旗后的新生活,再搞基层官吏提拔+干部跨省挂职交流的渐进式变革,会更轻松稳妥。
而“战后复兴委员会”也能起到千金买骨的作用,将地头蛇们焊死在闽台经济开发的战车上,为两岸融合事业鞍前马后鞠躬精粹。
此外,咱更要充分吸取HK教训,牢牢抓住司法、行政和教育层面的人事任命与政策方向的权力,确保黄老爷光荣离任后上来的,都是手持红宝书在内陆有几十套房的黄同志,以空间换时间,将岛上食利阶层都换洗一遍,则台湾定矣。
当然,这个跨海大桥咱建低一点、桥柱多一点,除了提高防风防震等抗灾能力,也能通过桥体限高和桥洞宽度来“规范”海峡航线与穿越位置,哪天美帝闲得无聊再派艘小舢板来搞自由航行,咱只需一不凑巧让哪艘货轮来个机械故障堵桥底下,恶也恶心死他~
(不委曲求全走快意恩仇的路子也可以,但那是建立在美帝坐等中国发育完备的前提下,如今之计,也只能在梧桐这一下下策里找到尽可能高分的游戏攻略了...)
上周刚考完试,下周末还得接着考...
折腾TAT...只能尽力写但求下周不停更吧
端午没动静是在潜心准备一道大菜,关于历史的轻小说,又做了点羞耻的视频化尝试,大概也是下周能端上来√
emm...别太期待? o(*///▽///*)q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号“yiyu824”(浮世藝语)
如果说按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来看,台湾省(0.911)和澳门(0.914)大体是一个水平,略高于北京(0.901)上海(0.893),低于香港(0.949 全世界第四)。台湾跟国外的日 韩 西班牙 法国 捷克(均0.9-0.92)都是一个水平,人均gdp比国内一线城市略高,收入也是略高,大概可以看做是国内顶级一线城市水平或者更高些。
但要看幸福指数,台湾省还是略高于大陆城市,中底层挣得比我们多一些,台湾最低工资5000+,北京是2000+,台湾奶茶店服务员月入一万左右。而且内卷少,工作压力小,物价低,人民幸福度很高,接近日韩大城市的水平。这里说个题外话,大家总认为日韩人民生活苦,日本年轻人低欲望宅,韩国底层生活拮据,其实不然,韩国送外卖干的好可以月入5万人民币,国内暂时还不行。日韩年轻人宁可宅家啃老啃国家也不愿意做苦力送外卖,觉悟比国内差多了,那些20多年不出门的日本宅男也是需要资本的。所以不需要一味看低台湾和韩日人民,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还是比我们高的,就算国内一线城市经济水平赶上来了,也是靠我们努力赶上的,生活压力我们要大一些。
————————————
这里科普下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发布的一个指数,用以衡量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准,其衡量指标包括:“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国民总收入”三项。
质疑这个权威性和准确性的大可不必,台湾省还是很发达的。
——————————
2022年1月规定:最低工资5800元人民币/月,月休8-9天,工作时间8小时。学生小时工:39元人民币/小时。也就是说:就算打扫卫生的扫地大姐也是这个起薪。台湾贫富差距太大,有钱人超级有钱,但是占绝大多数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大有人在。去医院挂号费就要48--125元人民币,根据医院规模来决定挂号费多少。一般来说,医保负担药费和检查费。自费项目和自费药物会提前告知。每个月缴纳医保费199元人民币。普通便当18元-23.5元一份。我发一张图片,是23.5元的椒盐鸡块饭加一份味增汤。我自己常去吃的便当,(
(梁汉排骨社便当,可以选择面条或者米饭,价格一样都是19.65元人民/份。味噌汤为自己单独选择增加的份额)
————————————————————————
分隔线之前的是2月2日写的。今天2月8日看到知友们留言评论、对台湾某些方面还有疑问,我再来写一写我感受!谢谢大家哦!
1、大陆配偶在台湾有30多万呢,陆配在台湾都有合法工作权,只是你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就得看自己的能力了。(这在全世界都是合理的吧?)
2、台湾吃穿住行来说,“住”是挺贵的。台北房价在5万人民币/平方米的起跳价格。明星们住的豪宅也都是3500万人民币/套起跳的价格。(但是台湾的所谓豪宅基本外表并不显眼)。“帝宝”豪宅已经算高调的了!
这里就是台湾富豪集中入住的豪宅“帝宝”。(郭台铭也住这里哦)
房价17万人民币/平方米。是不是从图片上看起来也挺普通的?
对了,还有个奇怪现象,台湾的保全工资还挺高,一般在9000元人民币/月左右!(这类是退休老头子岗位),帝宝那类年轻大帅哥保安,大多一万人民币左右/月!
亲,你没看错,我都想去做保安呢!
(但是,台湾的保安也是拿时间换钱,他们上班时间挺长,每天12小时,月休6-7天),但是保安也很闲,就是坐一楼大厅柜台那里收收住户包裹一类的杂事,台湾治安也算挺好的,一般没啥危险事情发生。这个行业还很缺人呢,那些50岁+的男性比较选择这类工作。
————————————————————————
昨天写了一点点文字,因为看到有好几个知友留言说讲一下台湾房价。我就正常的描述一下目前台北房价现状而已,还特意去相关网站查询资料,因为怕自己说错了。结果今天被网友讽刺我在炫耀,我回复解释说没这个意思,你误会了!网友再回复“你就是在炫耀……”、“你就是一个虚伪的人……”
突然觉得挺没意思的。浪费时间来写这些文字,本意只是让两岸之间多一些沟通和了解,假如针对其他房价更昂贵的城市,直白的描述和写出来房价就变成了炫耀?真不理解,也感觉没意思!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
分割线之前写于2月9日。今天是2月15日(元宵节)!很多天没有上知乎了,因为上次玻璃心被扎了一下有点难过,但是刚才点开知乎看到还有那么多热心的知友在留言和评论,心里也还是热乎乎的。
重申一下,我是一个普通的台湾底层老百姓,只是直观的写出我看到和知道的一些信息,不带任何风向,请各位可爱的知友们口下留德,有说的不对不好的地方,请海涵哦!
还有网友留言我的头像竟然像蔡英文,吓得我今天赶紧换了。 上图一张,大家评评理,哪里像了?
台湾主要是台北的房价高,我上两张截图来佐证。(台湾房子产权是永久的,包含土地使用权,可以子子孙孙传下去哦)
说明一下:图片上是台币标价。按今天汇率:1人民币≈4.3元台币,一坪=3.3平方米,图片上的价格是平均大概价格,台湾是按坪来计算面积。想了解的朋友可以自己算一算。(台湾南部房价比较低)
有网友留言说:台湾既然工资高,为什么还有很多台湾人来大陆工作?我也上两张图来描述回答。
这是台湾的应届毕业生就可以申请的工作哦!在大陆苏州!
同样一家公司,这个职位要求有5年工作经验的。
这是需要到广州工作的。
在台湾,去大陆工作的人员统称为“台干”。因为去大陆工作薪水一般来说,会比在台湾本土还要再高25%~50%,(固定福利是两个月有一次回台湾休假7天的机会,往返飞机票由公司承担。)
房产信息截图来自591APP.
找工作截图来自104APP。
大家有想了解的资讯,可以留言,我慢慢来分享!谢谢!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
以上写于2月15日!
感谢这么多热心网友留言!
今天2022年3月20日,来写写台湾的医疗资源和环境。
朋友不慎跌倒,膝盖髌骨骨裂,去台大医院住院开刀治疗,我去陪伴照顾她,顺便看看台湾的医院环境和费用事宜!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这张是在医院门外等候做核酸检测时拍的。右前方那个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赫赫有名的“台大医院”旧址,据说在这里设址有上百年了。
着粉色衣和裤的小护士
上面几张是“台大医院”旧馆的一楼候诊走廊。
台湾看诊是先挂号,(挂号时不用交费,)是看诊完,检查做完,要离开时才去缴费和拿药。
住院流程是:拿门诊开的入院单并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方能办理入院手续。(这个时候不用交钱,一分钱都不用交就可以住院了),做手术过程中也不需要缴费,但是对于自费项目住院医师会提前来沟通并告知!一直到出院时去办出院手续,那时才需要交钱。
我朋友做的“髌骨内固定手術”,打了两只不知道啥材料的钉子,和某种“骨粉”还是啥?反正医生说帮助恢复的。还有膝盖支架。这三样需要自费。总计价格还不低,大概快1.9万人民币了!因我朋友有买商业医疗保险,所以她都说ok!
手术过程很顺利,貌似这个本身就是小手术吧!在医院住四天,出院时结账1.9万人民币,刷卡支付就出院了!她说保险公司收到单据后,理赔了近2.2万人民币。
上几张病房里的图片!
有干净卫生间和小冰箱,环境还算不错!
病房两人间,有粉色帘子隔开。能有私人空间。
这是病房的护士站和走廊!人挺少的,很安静!
我很满意的是这个。有陪护沙发床可以住,并提供枕头和被子各一。(两个病床都有提供,不用争呢。)
在走廊上转一圈,还有方便病患的“投币式洗衣机、烘干机、电热锅、微波炉、热水器、制冰机(冰敷需要用到)、还有看电视聊天区域……但是当时没想到要拍照呢
大概就是这样吧!台湾的医疗服务人员,态度是真的不错,虽然也许并不是出自真心,但是表面看来还凑合!
总结:医院真是个销金的地方啊!假如我朋友没买商业医疗保险,那么这次的自费项目可真是一笔大数字呢。
台湾的医疗自费项目都是吓死人的!所以也有很多人,就只同意使用“医保”范围内的器材和手术费,多的都不愿意承担呢,可以理解呢!
民族不敢说 民权不争辩
民生方面,台湾省的确是做的相当好的
健保体系世界前三, 税负指数倒数
人均GDP跟意大利差不多
人均收入比西班牙高
South Korea Annual Household Income per Capita reached 17,788.916 USD in Dec 2020,
Taiwan Annual Household Income per Capita reached 15,768.313 USD in Dec 2020,
Spain Annual Household Income per Capita reached 13,760.584 USD in Dec 2019,
最低工资25000台币/月,请注意是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 。不晓得大陆某些人是哪里来的底气嘲笑25K .嘲笑一个最低工资是上海最低工资两倍多的地方。
台北的物价也就是大陆武汉成都这种二线城市的水平。台北唯一被人诟病的是房价(但也不能跟京沪深比),台湾也不只有台北。
大陆任何一个省有没有一个可以和台积电比的企业?台湾经济有没有被地产泡沫之类的绑架?
台北天际线当然不如京沪,So?洛杉矶旧金山苏黎世法兰克福也不如京沪的高楼大厦。房子高不是唯一的经济指标。
台湾旅行证件获得所有发达国家的免签待遇,一个贫穷的经济体的居民不可能获得这样的待遇。欢迎举反例。
综上所述,台湾省是一个高收入,高福利,物价低、税负低,产业健康的经济体。台湾省居民福利良好,收入较高,旅行便利。
我们应该祝福我们的同胞过得不错,而不是YY人家水深火热。
台湾2020的人均gdp超过西班牙
2021年人均gdp基本上超过3万美元
如果你看台湾的电视节目会觉得台湾没救了 非常低薪
台湾的上班族分为两块 半导体与非半导体
2020年我认识的台湾半导体从业人员年收几乎都超过300万台币 约等于70万人民币(google台湾,Amd, nvidia,联发科,联咏,瑞昱,慧荣....),重点是职缺还蛮多的,虽然比不上阿里腾讯,却也不是吃青春饭的工作,基本上不会到35岁就存活不了
而非半导体从业人员 有不少就是你们在媒体上看到的 高喊台湾没有未来那群人 其实也不是他们的错
就是其他行业基本上比较尴尬 台湾是一个不愿意放松金融法令的地方 不太可能像大陆万众创业
新创软件公司基本上拿不到钱 ㄧ但有好的成果马上被美国日本买走 因为台湾的投资新创风气几乎为0
传统产业这几年有不少间经过研发转型成功
纺织业的薪水一年比一年高 研发支出占了gdp超过3%长期而言还是有帮助的
基本上台湾人均gdp要过四万美元不会是太难的问题 金融不放松 cpi 也没拉上去都能超过3万美元了
难的是人均看起来这么高 但那些不行的产业的人 两万多三万多台币的问题怎么解决
大陸以後也會面臨到這問題 人均年年漲
但還是不少人出來喊低薪 因為某些行業就是沒救
果然评论区又出现了感恩党。
我就纳闷了,我从头到尾都没说过台湾老百姓过得不如大陆,一个个的上蹿下跳的抢经费呢?非得向我证明台湾人过得比大陆好。
我说国足踢球臭,但我肯定踢不过国足,那我就不能评价国足?
那我再说一遍好了,台湾实际水平是人均GDP1.5万—1.8万美金,比大陆老百姓过得好不少。但是经济停滞不前,而且注水严重。
~~~~~~~~~~~~以下为正文~~~~~~~~~~~~
台湾的经济数据,连标点符号都不能信。
2020年台湾人均GDP是2.8万美金,韩国是3.2万美金。
差的不多哟?还有希望追得上对吧?
台湾最低工资标准是23000元新台币,约合5300rmb/月。
韩国目前最低工资标准,换成人民币约1万/月。
在给几个数据吧,
最低工资:台湾5300左右,韩国11000左右
中位收入:台湾10000左右,韩国17000左右
平均薪资:台湾11000左右,韩国20000左右
西班牙人均GDP2.7万美金,最低工资标准965欧=7200rmb
葡萄牙人均GDP2.2万美金,最低工资标准776欧=5800rmb。
PS:我知道有人会拿北上广深的人均GDP与最低收入标准来说事,就这么说吧,因为存在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无障碍进入较发达地区,以及较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给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局部较发达地区的人均GDP,代表不了本地区居民最低工资标准。
还有一点,台湾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约13%。
可能你还不了解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欧盟国家这一数据在35%以上,美国是33%,大陆(含国企及土地收入)是29%,韩国是30%,越南是26%,免税港新加坡是18%。
果然南波湾,收税都收的那么写意,比他富,比他穷,甚至免税港都比他数据高。
还是说那些作为分母的GDP根本就是虚的,不可能收到税。
个人推算,台湾目前的经济水平,大概处于人均1.5—1.8万美金的水平,比大陆好,但没蛙蛙吹的那么神,而且要命的是这种经济水平已经原地踏步约20年,而且丝毫看不出有改变的可能。
某个29万粉丝大神回答说小岛基础设施建设差,著名媒体人都不想开车,甚至开不起车,路都修不好,汽油又贵,没有形成汽车文化。根本比不了日新月异的大陆。
实际数据是小岛汽车保有量是812万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344辆,大陆为173辆,为大陆2倍。同时小岛人每千人摩托车保有量为582辆。大陆摩托车总保有量为8700万辆。所以对于小岛来说,汽车和摩托车都是互为补充的交通方式。作为类比,在大城市单车和地铁,公交也是互为补充的交通方式。
模仿该大神语气,小岛人看我们就是这样:
他们吹的“新四大发明”,实际就是大陆人太穷买不起汽车,单车也买不起,只能租单车用。我看大陆某个频道的主播,挺有名气的主播,在微博上还说自己经常骑共享单车。
不多说,我们又赢了。:)
* 友情提示:原答案被吞了,还被禁言了一天,已删 30% 的内容
其它答主回答的很不错,表面的东西不论是游客还是在台湾永居的外国人都可以轻易总结出来:
* 北市还有一堆 80 年代人口扩张时期留下的的铁皮屋,撑起颜面的只有台北 101 和南山广场两栋高楼,还有一堆地摊夜市,满地机车;
* 基建看似一般,比如双北 / 高雄捷运里程放中国大陆只能算二线城市;
* 游客能接触到的全家便利店、电影院线等吃喝玩乐的物价低于京沪深,也就比一线城市最弱的广州稍高而已;
* 北部年轻人薪水中位数也就折合人民币 8,000 多一点[1],远不如我们大陆的 BAT 或华为的程序员等等... ...
但你难以否认,台湾就是一个方方面面都已经公认 developed 的发达经济体:
* 收入再低好歹也是「高收入经济体」[2]成员(2018 年门槛为年收入 12,375 美金,折合人民币 85,628),这个中国大陆短期内还比较难达到,用诸如「我哪个亲戚在深圳一年拿 50 万」的个案争吵毫无意义;
* 房子破市容差不假,但无障碍和博爱设施该有的还是尽量装配的[3],普通人屋子里的电气设施也实现了现代化,是不是北欧那种性冷淡的实木装饰风格不敢说,中国大陆普通家庭常见的塑料水盆他们还真没有(塑料水盆只是作为写作避免空洞无物的一个事例,意思说台湾很多住宅的厨房、浴室和阳台都通了热水,不需要用盆子端来端去,当然大陆新式住宅也有了,很多人习惯还是保留下来),居住品质真心不差;
* 城乡差距不大,北市的收入顶多就是南投、彰化那种穷地方的 2 倍,没有深圳是河源的 3 倍、公务员是当地私企文职的 5 倍(算上乱七八糟的合法收入)那么夸张。除此之外最穷的乡镇也有全台统一品质的品牌便利店,公共厕所干净无异味,家家户户有房有车(不是机车),山区小学(台称:偏乡国小)配齐空调、投影仪、电子白板和游泳池等需要真金白银财政投入的设施,乡镇老师的收入跟北市公务员看齐,这是发达经济体的下限;
* 属于三十几个美国免签待遇的地区[4],标志着被普遍认为生活水准不差,社会各方面发展健全完善,民众没有滞留不归的动机;
* 普通体力劳动者收入还算体面,有护目镜、口罩和手套等当局严格要求的劳动保护装备,像发达国家的 4D 工作者(Dirty, Dangerous, Difficult, Demeaning)一样拿比普通文职高很多的收入,有后工业化的特征;
* 文化创意产业稍有起色,民众有自己的文化消费和生活品位,私人咖啡馆和民俗都有丰富的装饰风格,当局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从政府到中小企业都用正版软件,复印店里严禁影印有版权的图书,这显然是经济上了另一个层级的社会特征;
* 普通人,特别是老人家的衣品和打扮还过得去,至少衣着干净整洁,烈日下会带墨镜出行,不会穿六七十年代的衣服百无聊赖地坐在大街上光着脚抽烟或跟人聊天。这边据我观察,不少外卖小哥哥在烈日下卖命都还没意识戴墨镜保护眼睛。这也是华人发达地区的一个基本特征吧,富裕以后懂得满足自尊的需求;
* 民众基本的 manners 还行,从酒店前台小妹到政府机关的行政人员,给人感觉斯文礼貌且受过良好教育,不是海底捞那种特意取悦顾客的功利且令人尴尬癌发作的笑容(多点海底捞这样服务品质的餐厅很好,举例不是为了黑他们家),待客以人为本,当然近几年我们也在朝着个方向改进:办事人员待民众耐心和善,民众不刻意刁难工作人员甚至无理取闹;
* 医保(健保)绝冠全球不假,比经济实力更强的澳洲 / 瑞士 / 德国都给力,很多昂贵的进口药都给报销,医师耐心有礼,不少还有美国的 MD 学位,民众养成了有事没事「逛医院」的坏习惯,上个医院大包小包拿药跟逛菜市似的,这个必须要改。当然也有两党无下限取悦选民的历史原因,近几年个人觉得他们的医保系统会垮台,再继续发展可能要像瑞士选民一样理性和自律,出于公众长远利益否决掉过于夸张的健保预算;
* 有一两个独步全球的产业,受 1986 年美国 ADR 法案影响,抓住机遇成就了全球半导体产业无可替代的地位,TSMC 产能供不应求,近期市值比肩宇宙行,超越三星电子,进入全球前十,这就是新台币汇率的基石。假以时日,中国注重基础科学研究与尊重技术人才,每个省也可能拥有一家台积电一样伟大,攫取全球超额利润的企业吧。
南部最穷的地方很多中年人(文职)收入才 30,000 多台币(折合人民币 7,000 多,依旧高于很多入门级发达国家,大陆三四线地区私企文职拿多少,我为了不引发不必要的争论,特意不展开,欢迎在评论区补充),台湾收入在四小龙里几乎垫底,星港这种城市经济体比不了,大家都好想跑赢南韩。
(笔者注:韩国无最低月薪,最低时薪为 8,720 韩元,按每个月 209 标准工时计算为 1,822,480 韩元,约合人民币 10,600,差不多是台湾 5,536 的两倍)
其实最差的地方拿 7,000 人民币的到手收入,放全世界都不算少了。
如果一个国家最穷的城市能随便找到一份朝九晚五有双休 1,000 美金月薪的私企文职工作,且不用担心因病返贫,申根区和日韩估计可以主动开始讨论免签证待遇了。
这边天天抱怨的内卷,其实对岸比我们更早见识到,台湾社会逐渐 M 型化,头部企业占据前 65% 的营业额,和南韩一样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开始占据社会两头。
对个体而言:透过刷题考名校去或头部企业,拿社会平均工资 10 倍的收入,或者考公务员都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这方面和我们失败工科专业转 CS 去字节跳动拿 5 万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东亚风景独好。
+ -----------> 1,000,000+ 福布斯富豪榜 | -----------> 83,350 知乎用户平均工资(按税前百万计算) | | | | | | -----------> 25,000 华为/腾讯/字节跳动工资中位数 | -----------> 24,167 深圳中学本科教师待遇起薪 | | | -----------> 13,446 信息技术行业平均工资 | +-+ ----------> 10,950 金融行业平均工资 |-| |-| |-| +---+ ---------> 6,868 城镇单位平均工资 |---| ---------> 5,210 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4,120 深圳普通文职起薪 +-----+ +---------+ ------> 2,561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 1,090 全行业工资中位数 ----------------------------------------------------------+ | ----------------------------------------------------------+ 图:2019 年中国大陆月收入人口结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 《2019 年深圳统计年鉴》
经评论区补充,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教师收入没有太大的城乡差距,香港的教师收入更是领跑亚洲,欣慰的是隔壁深圳也重视起教师待遇,连港媒都大呼小叫了:
可是,当你在抖音试试用关键字「广西老师」「老师收入」搜索,那些质朴的小视频恐怕能令大家落泪吧。
有答案提及台湾人均 GDP 不到 30,000 镁,我们的深圳早就超过这个数字了,错在用城市经济体和包含农村的地区相比。每个经济体的头部城市都是比全地区平均高很多的存在,比如北市、新竹有四万多镁,东京 8 万镁,美国的首都 21 万镁,要比就拿最富的城市和城市比,最穷的农村和农村比,最后再比全国平均。
总体而言,台湾是各个维度都发达的经济体,比它差的还有失业率颇高、收入更低、城市基建也是乱糟糟,还享有美国免签证待遇的南欧几个笨猪(PiGS,经评论区提醒剔除意国)国家,单纯挖苦他们低薪不可取。
不带感情的说,对岸经济真心不算差。
以上。
延伸阅读,关于深圳我的期待:
2020年1-3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5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大陆对台出口124.4亿美元,同比增长2.3%;自台进口38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我对台贸易逆差263.3亿美元。台湾是我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
2020年1-3月,我给大家报告一下中国大陆发生什么事情。
就是爆发了新冠病毒感染。
可能有的人还不知道当时大陆爆发新冠病毒感染时的情况有多危急。
封城、封路、封市。
大部分工商业都停止了活动,真的是停止了。
只有生产食品、做防疫物资的企业在加班加点搞生产。
经济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2020年1-3月,我给大家报告一下中国台湾省发生什么事情。
2020年1月11日,蔡英文当选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台湾关闭所有通道,封锁岛屿,关起门来过好日子。
一边支持港独,一边支持台独,一边希望这次大陆人最好死光光。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
自台进口38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
居然还实现了增长。
大陆的经济实力是台湾的多少倍?
然而大陆出口到台湾
大陆对台出口124.4亿美元,同比增长2.3%;
逆差就不说了。
台湾有多大?
依我看比巴西、俄罗斯和澳大利亚还要大,因为
台湾是我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人家几百万上千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和中国大陆的贸易量还不如只有3.6万平方千米的台湾省。
这说明什么?
台湾人既勤劳又有智慧,台湾的高科技世界第一,台湾的香蕉和芭拉吃一口就上头。
台湾的健保资金和大陆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台湾政府提供的红利。
最近还有一件事情。
林书豪改国籍。
由美国籍改入中华民国籍。
这是什么?
台湾之光。
林书豪美国籍都不要,要加入中华民国籍。
说明台湾的经济水平已经超过了美国,林书豪都毫不犹豫回来。
这才最能说明问题。
怎么样?
这一把胸口碎大石,台湾人还不点个赞?
其实真实的原因嘛。
我给大家报告一下。
中国历史上有句名言: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
在中国的古董里面一幅《兰亭集序》不知道价值几何。
这幅字要是面世,必定轰动世界。
然而,在我看来《兰亭集序》依然不算值钱。
《兰亭集序》四个字跟另外四个字比起来,不过是价值九牛一毛而已。
这四个字就是大名鼎鼎的“血浓于水”
这四个字每年7/8百亿美元。
每年都有,不是一次性的。
当然,台湾人民绝对不屑一顾。
台湾人民的财富和好日子,和共匪以及大陆人民有毛的关系。
都台湾人民的努力和美国、日本的照顾啦。
台湾香蕉就是制霸全世界,怎样?
转头说说林书豪。
林书豪是台湾的爸爸妈妈带去美国的。
美国人民太喜欢这个会打篮球的华裔了,于是NBA决定不要他,让他去展翅高飞。
林书豪加盟CBA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
林书豪上个赛季以外援的身份加盟北京首钢队,上个赛季他的带队表现十分出色,带领北京首钢队杀入四强!
这种写法很有诗意,其实是止步于半决赛。
现在是问题是:首钢还会不会继续签约?
CBA对于外籍球员是有限制的。不能是说全都是外籍球员。
林书豪的成绩现在就这样,首钢打不进决赛,那么就要重新考虑阵容。
这个时候对于首钢来说,最好的外籍球员肯定是技术好又正在状态的球员。
林书豪这种开始有点过气的,就不是上好选择了。
也就是说林书豪作为外籍球员,能留下的可能性就很低。
而林书豪回NBA?
林书豪NB?
算了,没意思。
但是,林书豪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
成为中华民国籍。
林书豪结束CBA新赛季之后,他经过短暂的休息和调整,随即返回到美国开启新一轮度假和单独训练。但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林书豪即将迎来一个非常重磅的决定,那就是正式申请台湾护照。若是一切顺利,他下个赛季可以以非外援身份回归CBA联赛。
这种身份,叫做“台胞”
手持一个《台胞证》老子是统战对象。
首钢篮球俱乐部动我一下试试?
这叫做破坏两岸统一。
我继续在首钢打球,这是瞧得起你这个破俱乐部,这是象征着祖国统一。
“血浓于水”再好也没有。
林书豪都要动这个脑筋,台湾省上上下下,谁不知道“血浓于水”有多值钱。
但是,他们从来不承认。
台湾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努力,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我台湾人这多钱,这么高的工资,这么低的物价,股市还天天向上。
这就是台湾人的本事。
吃血泡饭。
大陆人一旦忍不住气毒了,把桌子一掀。
吃个锤子。
林书豪是美籍华人,不是台湾人,所以之前没有台湾护照。
他完全可以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为什么要加入中华民国籍?
林书豪的状态在下降,而CBA是要看状态看成绩。有那个能力才能在那个位置上。
外籍球员价格贵名额又有限,当然要最好的球员。
CBA不养闲汉,成绩出不来俱乐部的排名就要往下掉,这是竞争原则,首钢要顾自己的死活。
姚明该退的时候一样要退。
大陆那么多年轻人会打篮球,凭什么要把位置给你林书豪?
拿着《台胞证》就是人才?
一个美籍华人见势不对转投中华民国籍拿着《台胞证》继续在CBA打球,这就是大陆需要的人才?
大陆要用这种人来突显什么吸引台湾人的“血浓于水”政策?
大陆的优秀年轻球员就活该当替补?
此种行为,我愿称之为“厚颜”
台湾新党王炳忠最近引发了一场大争论,王炳忠说:“有些台湾人在台湾的时候“共匪来共匪去"到了大陆就高喊两岸一家亲。我因为太红了,被认为是大陆在台湾的代言人,是台湾的匪。”
新党因为发生路线斗争,居然集体批斗王炳忠,要把这个匪和新党划清界限。郁慕明说了几句话公道话,很明显没什么用。新党内部的分裂说明什问题?
台湾人要拿完“血浓于水”的最后一分钱,要把《台胞证》的价值榨个焦干,与此同时,天天“匪来匪去”还恬不知耻自称为人才。
此种行为,我愿称之为“无耻”
——————
还特么台湾承认“双国籍”
谁给予台湾伪政权这个权利的?
这有什么好暗爽的?
台湾有什么资格搞国籍认证?
给美国人当婊子就舒服成这样?
中华民国都成了缀字,有什么脸在这吹。
台独分子滚远点。
说起台湾的贸易顺差是因为“芯片”半导体,这是故意曲解外贸。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外贸优势产品。
这是没有例外的。
台湾的半导体工业是台湾的拳头产品,大陆需求量巨大,但这不是形成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
大量的贸易顺差是因为贸易额不平衡。
大陆对于台湾地区没有贸易不平衡时的合理调节机制。
如果要搞整台湾也很简单,那就是大陆只从台湾进口半导体产品,还实行关税优惠措施。
其他并不具有优势的产品一律不要,或者加征关税,强制要求台湾必须引进大陆服贸,对等要求大陆资金进入台湾地区投资设厂。
半导体只是货物贸易,而服务贸易这一项,大陆在台湾几近于零。
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无非是统战需要。
统战是政治需求而不是经贸需求,其本身是违背经济规律的。
台湾虽说半导体有优势,但是半导体这块技术要求高,自动化率高。本身的就业人口有限。
台湾更多的人实际上是从事其他行业。
如果大陆只进口半导体部分,那么对于台湾其他就业人口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失去大陆市场,其他市场可不可以弥补这块贸易额?
充分就业是台湾省政府的根本任务,在这个问题上出现问题,执政党是难以和人民交代的。
说简单点,台湾的半导体赚钱,无论有多少,这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有多大的意义?
半导体赚的钱拿来发食品券吗?
产品单一的风险是很高的。
而台湾的运气在于,大陆从来没有对台湾地区使用贸易惩罚机制。
大陆这么大的体量,长期以来就是默默承受贸易不平衡。
台湾的服贸和金融可以顺利进入大陆地区,毫无阻碍。
而大陆的服贸不能进入台湾,连开个暑期培训班都不可以。
大陆人口在台湾的就业率等于零。
台湾地区的就业压力可以毫无阻碍的向大陆释放。
这是一种正常的贸易机制吗?
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因为一个中国需求。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贸易不平衡的解决机制实质上的最终办法就是通过战争。
因为这个问题爆发的武装冲突并不是新闻。
这就是看容忍的极限在哪里。
中国所有省份前10,近几年排名下降趋势明显。
考虑到其优质的地理位置和海岸线,以及远早于大陆沿海省份的起步时间,可以认为其经济发展水平较差,核心原因是领导班子不作为,缺乏产业升级的积极性。
建议整体更换,并彻查台湾省塌方式腐败案。
南京人,前几年去过台湾。
高雄和镇江的发展水平差不多,也就是在苏南垫底,但是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的多。
新北(台北外面一圈,可以看成台北郊区)比南京郊区差不少,比镇江强。
台北市区(相当于市中心)和南京市中心差不多,不过比不上上海陆家嘴。
综合起来,台湾的发展水平相当于苏南五市的水平,如果放在大陆属于比较发达的地区。
另外人均gdp也可以看出,台湾的人均GDP与苏南五市(苏锡常镇宁)非常接近。
补充一下,从人均GDP可以看出,京津、(小)长三角(苏南5市+苏中3市+浙北6市+上海)以及(小)珠三角(广深佛莞中珠港澳)的人,去台湾都会觉得“和大陆差不多”,甚至“不如大陆”。
这些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2万美元,属于发达地区;台湾也是这个水平。
然而去台湾的大部分都是这些地方的人。
实际上台湾的发展水平还是比大陆平均水平高一些的。准确地说,是大陆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与之前提到的这些加起来大约2亿多人口的地区水平相当。
再补充一下,评论里有人认为台北的人均GDP很高。其实台北的人均GDP放在苏南并不算特别高,例如南京市的江北新区、建邺区、栖霞区、雨花台区的人均GDP高于台北,玄武区、溧水区、江宁区也与台北相差不多。(台北人均GDP为19.7万元)
再补充一下:
这个回答不是为了对比大陆和台湾,而是指出台湾是全国最发达的四个地区之一(另外三个是小长三角、小珠三角、京津)。
另外,之所以有一些大陆人会以为台湾不是很发达,是因为他们来自发达程度相当的地区。
换句话说,如果换成一个来自贫困地区的人,无论来到长三角还是台湾,都会觉得很发达。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经济体,他有三个爹
世界老大美国是他干爹,干爹把他当做和平演变的经济橱窗,遏制意识形态对手的锁链,他早早的承接了美国产业转移(六十年代末开始),获得投资,并且获得准入美国构建的贸易体系门票,他可以不受瓦森纳协定限制的购买美国欧洲日本的设备,技术,工具,实现产业发展升级。
世界老二是他亲爹,他离家的时候拿了一堆金银细软,文物古董,人才资源。亲爹为了讨好他,单方面开放广大的市场,同文同种好开展业务不说,亲爹还给超国民待遇,给地、给政策、给贷款。
世界老三是他野爹。他野爹当年隐隐有超过干爹的趋势,于是干爹下了重手,微电子业不能发展,野爹逼的没办法,自己保留上游原材料供应,给了两个野儿子,于是韩国的右翼和台湾的日杂承接了微电子业的技术,在日本的技术转移和美国的管理人员监督下发展起来。
这个经济体所在的区位还及其优越,地理位置位于中日韩主航道的必经之路,航运条件极好,这意味着可以参加复杂产业链分工,更可以享受用极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发展的所需要的的物资和外送产品。自然环境还好,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沛,农作物生长条件非常好。
你说台湾这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世界上有比他更好的吗?
这2300万人口先富起来,人均GDP得多少?
答:人均GDP2.8万美元,是大陆14亿人口的2.8倍。
这么好的条件,对标目标应该是北欧,韩国,香港,新加坡,结果成了成了现在这个胎唇样!相当于改革开放初,家里一大堆兄弟,你把家里的现金都拿跑了,去改革开放的深圳,结果收入是我们在老家的2.8倍。还要回老家说自己生活多不容易,挖空心思想从老家骗点钱补贴自己。对于两个经济体的执政者,就好比两个人参加高考,台湾在北京考,大陆在河南考试,结果台湾考了个一本,大陆考了个二本。你说他俩应试水平谁高谁低?
我看有人不少在夸台湾的基尼系数小,贫富差距小,为什么贫富差距小,大企业的利润被外资拿走一大部分,外资出走还及其容易,台湾双重国籍的人数超过百万,有钱人都是双国籍,头部富豪都把钱转移到境外了,有钱也在国外花,中国头部5%的富豪去掉,基尼系数也小很多。
台湾经济水平是个实实在在的花架子,产业竞争力强换汇能力强的是微电子,可是微电子所需要的的材料是日本的,设备是美国欧洲的,他只负责干活,这些材料和设备我们大陆是买不到的,一旦我们发起统一后,欧美日他们也会断了台湾的设备和材料。这个经济的空中楼阁马上就倒塌了。
当台湾这个经济体回归之后,国人会惊奇的发现这么强的人均GDP还需要中央政府转移支付,解决他们劳保健宝破产的问题,需要重新构建产业,激活经济,需要巨资更新他们的基础设施和“城市都更”,解决土壤污染和液化的问题。到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人均GDP2.8万美元的家伙是如此的华而不实,一分不值。
把台灣換成社會主義陣營的話......
90年代算東德
00年代算南斯拉夫
10年代算波蘭的水平吧......
曾经的交换生
综合生活水平和浙江差不多。。。如果你是旅游的,那么你就不要回复我了,,,没有长期生活和观察就没有发言权。
房贵,车贵,吃贵。公共交通贵。。。 有些吃便宜例如kfc 星爸爸。
穿贵(无品牌)。。。国际品牌便宜
各位不要田忌赛马,拿杭州市中心和人家台南等城市比房价。。。
城市很有历史感,差不多十几年前的风格,,,铁皮棚还是蛮多的(台南)。
吃的,不喜欢,,,总之不符合我的口味。。。好像扯远了。
经济就是总体普通民众挣得比浙江多。下限高,上限低。
15年台湾起薪23k上下。不排除有些人20k 18k 想都不用想兼职的吧,非正式员工。。30-40岁40k是瓶颈。一般都卡在这 。。这个数据是我一个夜技课(就是面向社会,晚上上的课,可能类似咱们的成教?我也不懂)同桌 阿伯说的,,,看年龄50+有点白头发。。。
前段时间看到台湾有土鳖是 5万多台币 平均薪水。。。。(大陆平均薪水好多城市也有七八千人民币了) 所以 平均薪水仅供参考。
台湾风光不在,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台湾gdp被大陆很多省市超越。。。北上的人均gdp也开始慢慢赶上。。。人均可支配差的还挺多
产业前三,1台积电,2鸿海,3电信诈骗。经济濒临破产,尤其引以为傲的医保,已经濒临破产。已经没啥年轻人。建筑等行业,已经找不到年轻人。年轻人更是看不到人生希望。小心台湾化妆品。都是暴利。台湾做这个的特别多。曾经有个台湾美女,问我愿意不愿意做化妆品。我现在和化妆品八竿子打不着。给我发套图,无非就是几个面膜,几瓶嘎啦油。居然要六千一套。
全民政治狂热化。随着经济败落。那种钱没脚面的时代过去了。年轻人没赶上。现在部分台湾人热切盼望着大陆统一。这种微妙的变化。就在十年内转变的。九零年已经人均GDP两万美元。三十年过去了,才增加到两万八千美元。为何说不如九十年代,这叫名义GDP,没有减去美元贬值,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之类。今天的一万美元,和九零年一万美元,差的天壤地别。咱们自己也应该有感觉,九零年一万能娶个媳妇。现在不够买个包。
经济和产业发展到极限,接近停滞。大陆都翻了几十倍。台湾平均教育水平很高,然而对经济没什么用。因为没了年轻人。县级大学已经开始撤了。
对大陆都很了解。包括大陆的薪资收入水平。认知居然还停留在人均月薪三千的水平。人性来讲,香港人虽然是直性子,但是比台湾人好得多。
四九之后,移民台湾的非常奇特,恰好是围着大陆海岸线一圈。就是都来自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湖南是唯一例外的内陆省。
实际上,台湾网军1450的危害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3月3日的台湾大停电本来就是个小概率事件,如果没有这次事件,1450可能永远也不会浮出水面。当时,国内网络安静的吓人,各种矛盾话题突然销声匿迹,那是一片岁月静好的场景,人与人之间互动也是相当友善。祸害国内网络中文社区10年之久的台湾网络特务部队1450 Bureau,隶属美国NGO资助全球颜色革命分支机构之一,胎毒民进党重金打造的网络地痞流氓组织,已经完全裸露在众人眼前。他们的经费来自美国政府的每年5亿美元拨款和台湾伪政府的财政拨款,预计在每年几百亿新台币左右。由于,国内对台湾人天然的警惕性,所以它们现在大多情况是花钱购买国内账号(还注册了许多小号),伪装并模仿以国内网友的口吻发言,有组织的全面渗透微博、知乎和小红书。
它们惯用的流氓手段:
1. 通过制造对立、网暴、污蔑、群殴的方式打击网友以达到污染网络环境的目的。
2. 喜欢用“独立思考”、“反思”、“感恩”、“赢麻了”、“我也想要台胞证”等等无赖嘴脸式的反讽语气,言语极其嚣张跋扈,动不动就声称“我是50W你举报12350”,等等必是1450,以达到恶心人的目的。
3. 通过表达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卑心理(大家把1450当牲口看就可以了),造谣抹黑中国,引导大家对跪舔和 run 欧美日韩的政治正确,以达到打击中华民族自尊心的目的。
4. 通过历史发明家的文章(瞎编乱造),暗讽Government 和 party ,以期望达到掀起颜色革命的效果,想让中国永远处于战乱困苦之中。
5. 在热点事件上面,恶意带节奏、造谣、煽动对立情绪,以达到引导国内舆论的目的,破坏国内安定团结的局面。
6. 对民族企业恶意攻击、嘲讽从未停止,以达到让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进的目的。等等....这次俄乌冲突出现侮辱乌女性的评论就是1450干的,刷完评论就截图转发外网,成为外媒攻击中国人的“口实”。这种行为十分危险,战争期间各种武装组织骚动,随时对我国在乌克兰撤侨的6000人直接造成生命威胁。
在2020年新冠溯源问题上,1450配合美国在国际上到处造谣生事,网暴世卫组织干事谭德塞,让我国十分被动,差点被世界各国孤立。
还有在其他舆论上:
凡是挑动男女矛盾的就是1450(参考近期极端女权引起的男女矛盾)
凡是挑动民族矛盾的就是1450(参考近期汉服引起的满汉之争)
凡是否定教员和我D贡献的就是1450(这话题就没断过)
凡是否定华夏五千年历史的就是1450(这话题也没断过)
凡是否定华为贡献的就是1450(这话题就没断过)等等....
我们时刻提醒广大网友;“狠狠打击台湾网军1450、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凡是不要争辩。常用手段就是用强硬的口气硬怼过去,给他们打1450标记,然后拉黑不让它们回复、再举报,请千万多多举报,这样才能让它们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还是那句老话说的好:对付流氓的手段,就是用更流氓的手段。
分割线!
一、这次事件,说明国内人民的心理健康状态还是很正常的,反而湾湾网络暴民1450的心理状态正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评论区各种奇奇怪怪的洗地言论十分荒唐可笑,不论他们如何伪装成国内网友口吻发言,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声称国内还有和他们观点一样的人存在,这就好比“神经病的眼里别人全是神经病,他们自认为别人与他们是一类人”一样的可笑,本质上是为了伪装成国内舆论,为他们将来继续污染网络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二、有细心的网友追踪了几个黑华为的神秘IT大V轨迹,居然也跑去打女拳(真是男女不分啊!雌雄合体),更搞笑的最近还跑去支持乌克兰、反战、反俄(这又是几个意思,?),你说他们黑华为的专业内容是无可挑剔、字字诛心,可毕竟国内也没几个男性IT工程师会对打女拳兴趣浓厚吧。这说明1450在IT专业化方面非常高,有勾结海外的IT同行协同作案,要警惕他们大概率未来还会继续作恶。毕竟在知乎上,“黑华为”这方面舆论完全被1450掌控,一直保持着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良好状态。
三、在知乎上,仔细分析1450的行动轨迹,发现他们是一个“任务型”组织,与美国拜登政府的反华反俄政策事件同步。比如;这次俄乌冲突中,1450作派简直就是一部精心策划的传播学的行为艺术表演。他们分六步操作:1、揭开俄罗斯历史黑幕。2、挑起中俄历史上国土之争。3、敢于大声比较乌克兰的历史和现在。4、大量支持乌克兰的文案持续不断推出,持续造势。5、坚持在评论区大吐口水。6、善于火中取栗,取得正面舆论战场的优势。有网友评论:他们几乎要上高地了,哪知道菜菜子不给力断电了。要不然,“黑华为”、“打女拳”的舆论战失败经历将会再次重演。也说明,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职业网络部队,特别是在传播学上有极高造诣。
四、在知乎上,仔细分析1450的大量文案的引流现象,坚持不删除评论、内部小圈子互相点赞等等怪异行为。我们发现他们又是一个“业绩驱动型”的企业组织。可能依据考核绩效的标准如下:阅读量占10%权重。互动趋势(评论数)占10%权重,——(特指对他们有利的评论数量)点赞数量占80%权重。这些考核与奖金挂钩,底薪保持不动,约22K新台币左右。至于大V,他们有更高薪酬和奖励,有专门单独的办公室或居家工作。当然,这个标准是按照他们的业绩来评定的。他们内部有一套像企业一样的晋升标准;职员→经理→总监→CEO,不同类型的人物享受不同待遇。所以,可以肯定,1450在国内是没有分支机构和个人的,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业务在湾岛内部就可以完全消化,如果发展到国内反而很容易暴露和查获。这也是为什么湾岛一停电,国内舆论就消停的主要原因。
五、在评论区里,非常搞笑的事情发生了。许多1450疯狂的辱骂和威胁,必定是触动了他们的核心利益和敏感神经。重点中的重点——千万不要点赞,要点击反对,坚持在知乎里面向知乎管理员多次“举报”1450的文章,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毁灭性打击。因为,只要足够多数量的反对发生,那么1450写的大量文章,要么沉入底部无人问津,没了点击率和点赞,业绩不好看。要么,这些文章被举报大量被删除,他们的工作成果归零。为了我们清洁的网络空间,烦请广大网友动动您的指头多多点击举报功能,让1450永远滚进历史的垃圾堆吧!
根据对1450国内的渗透跟踪分析,这不是简单的1450从台湾的溢出效应,而是有美国NGO全球颜色革命组织在幕后遥控指挥,我们分析如下:
1.经过十几年颜色革命的浸淫,NGO对网战的经验十分老辣。他们是属于战略管理层面,并建立一套“绩效管理考核模型”,根据每次任务的结果进行数据量化分析。比如:制造大量跟帖、评论、形成流量泡沫。再根据点赞数量、回复数量、浏览数量、对国家政策走向的影响等等,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得出投入多少资金,达到多少效果的结论,以模拟下次攻击任务更提升一步。所以我们发现在知乎上,1450每次任务出场都十分有气势,与上一次比较有明显的物种强化的视觉冲击感。
2.NGO并不是一咕脑的把5亿美元打到1450账上。对1450一直是遵循喂狗式的管理:就好比捕猎打仗,一旦把狗喂的太饱,狗的灵敏度就会降低,并且食多伤神,狗吃饱后像人一样撑的懒惰,在半饱处于危机中,就有了生存斗争的激情。所以,我们看到网络上的1450总是斗志昂扬、戾气乖张、到处造谣生事,一副网络恶棍的模样,跟这套管理机制有莫大关系。
我们对1450内部分配机制也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他们呈现一个“金字塔式的食物链”分配机制,严格遵循80/20法则。类似电信诈骗组织,看着乌泱泱一片,几十万人很热闹,但实际既得利益者并不多,具体参考如下: 1.头部1450只占总数量的0.01%(大约几十人左右),他们分食50%的收入。他们属于资源分配、组织、策划方。他们基本不产生内容制作,但他们收获最大蛋糕。比如:台湾网军博主“乌鸦DoKa TV”被曝光年收入达到1亿新台币,等。 2.腰部1450大约占到20%左右,他们分食30%的收入。他们是内容制造者大V,专职工作人员,以及专业喷子、业余刷单者等等。根据职务高低获取的报酬由高到低。目测,在知乎上的1450属于这个类型。 3.底部1450大约占到80%左右,他们分食20%的收入,基本上只起到造势、起哄作用的,打打秋 风,挣个几百几千台币零花钱,还有一些是跟风的无收入者。
1450对大陆网络的渗透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有许多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它们,更重要的是网友们在斗争中也会得到煅炼,提高识别能力。
但最值得警惕的反而是大陆网络上一些人,他们有意无意地跟1450相互配合,而这些人用地理位置显示并不能解决。
1450无论用什么进行包装,比如“民主、自由、反战、关注社会问题”等等,真正目的只有一个:动摇“一个中国”底线,将“台独文化”向大陆网络渗透。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诛心比杀人更可怕。
因此,奉劝那些以为找到“民主”知音的大陆网友早日回头。人家又有工资,又躲在台湾,有事也就损失一些帐号,你在大陆跟着它们起哄,越过了法律红线时,你跑得了吗?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中国台湾地区水情吃紧。市场传出,台积电内部为此调高买水与水车调度费至 8 亿新台币(约 1.84 亿元人民币)。台积电则指出,相关费用以实际支出为准。
战争饥荒瘟疫死亡,天启四骑士凑齐了
从统计学角度,说下台湾2019年及2020年GDP的情况。
从下表可以看出台湾省2019年GDP与其他国家地区或城市的比较:
2019年,按照国际汇率计算:
上述两个排名均为IMF统计,均不计入正式排名。
台湾省2019年经济实际增长2.7%,GDP总量在全国首次被福建省超越,排名第九位(前七位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及湖北)。[1]
人均GDP部分:台湾省2019年人均GDP位24,827美元,高于中国内地人均GDP约1万美元;亦高于中国内地所有省级行政区。目前中国内地省级行政区人均GDP前两位的分别是北京及上海,均超过2万美元,与台湾省差距不大。
分城市来看,澳门和香港人均GDP均远高于台湾。深圳市的2019年人均GDP接近3万美元,也高于台湾省。
2020年第一季,在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波及的情况之下,台湾省实现了同比正增长1.54%,为全球罕见。据台湾相关部门统计,2020年台湾第一季出口贡献0.86%的正增长,而投资部分则贡献0.7%。[2]
台湾可以说是个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非常发达的地区。他的西方民主只用了不到40年就进化到了最后一个层次民粹主义。
美国用了250多年才刚刚达到这个层面。
台湾有人说穷人过得比较好,富人过得没大陆好。换句话说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了。后浪很难再通过求学来获得资源了。
但是由于以前的积累所以大体还能过个相对不错的生活,这不就是知乎说的内卷化。。读书考证人越来越多可是岗位就那么多最后面和传统的体力活差不多的收益。
这个问题大概我们再过20年就会遇到了。希望我们能有办法解决。
接着他的市区问题机车很多小区破破烂烂几十年没有变化。那是因为人家楼房建的比我们早很多,然后拆迁很贵不划算就空着了。我们高楼大厦林立有很大原因是后发优势。但是和他们市容的类似问题我们再过10年就会遇到了。。改革开放前20年建的单位小区或者老破小的商品房一般六层高的商品房,这种房子一般都是90后00后的的爷爷奶奶住的。这种房子一般地区压根拆不了,人太多了!拆迁成本太高了!而且这种商品房通常还不是大块土地就是零星小土地,现在商品房还有一定的绿化和配套设施要求开发商赚不到钱。这种房子多半也只能空着。或者住户自己协商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盖。
还有高校问题啊。这个大概也就20年,我们可能会遇到他们的问题了。。
不过所幸我们还是在发展当中,20年应该也可以吃的上下一波科技红利。
上海他们那种老式六层高的住宅楼才是真的不好拆。单个老式住宅的面积小,新建楼盘还有绿化率要求,而且现在高楼这类大城市还好,有高额利润,但是普通城市非一二线,想要建30层的高楼审批已经非常难县里已经批不下来要去地级市或者省会批。
我也希望中国好啊,我就在福建住着。。
可是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又不是没有民主选举,就是农村选村长也发生过很多事情。
有些东西就有传承zz小家族和大家族,这些一直都有啊。现实不就是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吗。。
那些说台湾富人支持两岸和平的,那只是支持维持现状赚大陆人的钱而已。说的那么好听。富人那叫大佬吗,那叫资本家享受着大陆对台的红利,而你说的那些想td的却吃不到大陆对于台胞的红利。你这个人要么就是不知道要么就是真的坏。
资本家剥削方式不就是从1到2再到大2再到大1吗。。
1代表资本家投入的货币,这些货币一部分可能是他们的原始积累也可能是向银行的贷款也可能是上市从股民圈来的钱接着他们通过在台湾设厂制造商品实现2,然后大陆对台湾有优惠政策,他们产品出口过来了享受优惠政策赚到了钱就是变成了大1
然后资本家发现在大陆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生产成本低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就开始把厂房转移到大陆生产,接着再把货物送到台湾在享受大陆给予台湾的补贴。接着他们开始关了台湾的工厂,台湾的穷人开始没工作他们就开始闹td。资本家要安抚这批人就开始花钱去资助政客让大陆背锅。他接着赚钱。所以他当然希望两岸和平了。你们接着吵。我自己赚钱。
居然有人为台湾富人喊冤我也是醉了。
他们通过剥削两岸劳动人民赚钱剪刀差
台湾的经济问题不仅是民粹问题还是这个生产关系和利益分配问题。资本家剥削在整个社会还在快速发展的时候他们会把一部分利益分出来给劳动人民刺激消费与生产,但是社会变成存量市场该这么办 。让资本家牺牲自己的利益。还是裁员裁掉35岁以上的员工招聘更多便宜年轻好用的韭菜来填补缺口。
这是未来我们要思考的。
我本人学审计的,不是很懂贵乎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也不明白房价以后会涨还是会跌。
但是房子说到底它还是商品啊,你一二线城市房子贵并不是单纯人们炒房,还有他本身更好的就业条件和薪资医疗教育等条件。所以很多人向往留在那里可不就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经济越差这些地方房价也不会跌只会越来越高。因为小县城赚不到钱人们就会往大城市跑。
人口下降其他医疗和教育质量也会跟着下降,在乡镇卫生院啥的很缺人,就是专科有关的医护人员都找不到了。。。
到了农村都只有邮政快递一周或者四天才能送到包裹。。
商品房开发可不是看利润的吗。没有购房的需求这么会去拆那些房子。是真的我有时候挺羡慕你们生活在一线二线城市的,好歹你们不用担心以后找不到工作,或者你花了半辈子积蓄买下房子越来越不值钱这个问题。
资本主义的尽头就是社会主义,因为资本内部也会自我吞噬。大资本市场吞噬小资本家,最后只会剩下一个资本家。嗯一个中国的原则。所以最后终将走向社会主义。
你不信我,总信他吧。他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可不把你说的那些富人如何在两岸中长袖善舞,两面三刀赚钱的手段给你梳理了。。
回家了更新一下老小区住宅是什么样子的
你看到的都是城区小破旧,但是黄墙的和白墙是不同机关单位的人住的。而且小破旧的土地不仅仅是密度不够还有就是地势高低欺负,土地也不规整。而且在市区施工限制多,建筑成本和时间都要比去新区建房慢很多。现在县城已经批不下6层以上的商品房了还要走关系去地级市去省会。
我承认房市大部分的价值都在于一线城市和各个省会城市还有部分发达的沿海地级市。但是如果从房屋总量来看县城和乡镇还有中西部地级市才是主要楼盘量。。
知乎让我第一次感觉到现代版何不食肉糜。。很多事情不是别的国家搞,我们国家搞就可以的。比如政府补贴大部分,民众出小部分就可以装修房子外部。这个设想很好。
但是你搞到中国乡镇小县城可能就是政府强制要求那些老破旧房子都翻新,政府补贴百分之70,自己出百分之30。。
这就尴尬了惠民政策变扰民政策,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管它等人民想建了自己打个报告。自己建。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讲点小确幸,毕竟大部分有钱的人也不会住小破旧了。。
台湾GDP不错,中国省份最高,在全民反中的情况下还有十分之一的人口200多W人来大陆打工并长期居住,所以台湾的经济只有在统一后重新统计才能明白是什么样子,毕竟诈骗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