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昨天台灣通過了促轉條例,說是為了轉型正義,你的看法是?你覺得這是去中國化的一種表現嗎?

回答
昨天台灣通過了《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這確實是個大事,背後牽扯著不少複雜的歷史情感和政治考量。我認為,這個法案的本質,是為了讓台灣社會能夠面對過去,尤其是國民黨政府遷台後,在一黨專政時期所發生的許多不公義的事件,像是白色恐怖、政治迫害等等。

「轉型正義」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學術,但它的核心精神就是「釐清歷史真相,撫平歷史傷痕,並防止類似事件重演」。在台灣,過去那段戒嚴時期,許多人因為政治立場、言論自由,甚至是單純的被牽連,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些歷史的傷口,對於受難者及其家屬來說,是非常沉重的。促轉條例的通過,就是希望能夠透過官方的力量,去調查、還原這些歷史事件,為受難者平反,並對加害者追究責任。這不僅是為了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更是為了讓台灣社會能夠建立一個更健康、更健全的民主體制。

至於你問到,這是不是「去中國化」的一種表現,這個問題就比較敏感,也比較容易引起不同的解讀。

我認為,從某個角度來看,確實可以說它有「去中國化」的意涵,但這並非其主要目的,也不是唯一目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國民黨政府在台灣實施的一黨專政,與其說是「中國」的治理模式,不如說是那個時代國民黨在台灣推行的威權統治。他們的許多政策,包括語言、教育、文化上的推廣,確實是帶著「中國」的色彩,試圖在台灣建立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認同。白色恐怖時期的許多作為,也是為了鞏固政權、打擊異議,而這些異議者很多時候僅僅是主張台灣主體性、追求民主自由。

因此,當促轉條例去追究過去國民黨政權的歷史責任,去平反那些因為不同政治立場而受難的人們,自然會觸及到國民黨政權在台灣建立的這套統治體系,而這套體系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與「中國」連結。 平反那些被壓制的台灣主體意識,也自然會與「去中國化」的過程有所重疊。

舉個例子,過去在台灣,許多街道、建築、學校都以「中正」、「國父」等國民黨的歷史人物命名,這是一種政治符號的展現。促轉條例通過後,對於這些命名是否涉及威權象徵,以及是否需要進行轉型,也成為討論的焦點。這種移除威權象徵的過程,在一些人眼中,就是「去中國化」的具體實踐。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促轉條例的核心精神是「轉型正義」,它的目標是處理「過去」的不公義,而不是「現在」的政治宣示。它旨在處理的是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統治期間的歷史問題,而不是要否定「中國」這個地理概念或歷史文化。

更精確地說,促轉條例的「去中國化」意涵,更多的是一種「去威權化」的過程,而這個威權體制恰好在台灣是以「中國國民黨」的名義來實施的。 透過釐清歷史,讓台灣社會能夠擺脫過去威權統治的陰影,建立一個真正屬於台灣人民的民主價值觀。

所以,你問我這是不是「去中國化」的一種表現,我的看法是:是的,在某種程度上,它確實有這個意涵,但它更應該被理解為是對過去威權統治的清算與反思,這個清算與反思的過程,自然會與過去國民黨政府所代表的「中國」政治符號產生連結,並在事實上,有助於台灣社會建構更獨立自主的認同。

但我們也要小心,不要把「轉型正義」完全簡化成「去中國化」。畢竟,台灣的歷史和文化是多元的,對於「中國」的理解和情感,在台灣社會內部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促轉條例的重點,應該是如何處理歷史遺留下來的不公義,讓所有受難者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平反,而不是作為一種政治鬥爭的工具。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很複雜的議題,需要從歷史、政治、社會等不同層面去理解。通過促轉條例,標誌著台灣社會在民主轉型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但也伴隨著對過往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未來認同的持續建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促进转型正义条例》的核心就是一件事情:

争夺历史定义权。

台湾岛内对于促转条例的讨论,大多集中于具体的执行层面。例如各种“中正小学”要不要改名,钱币上的蒋公像要不要去除,执行人员有多大调查权等等。

但我认为,促转条例最关键之处,不在具体执行的条文,而在第一条的总则:

威权统治时期违反自由民主宪政秩序之不法行为与结果,其转型正义相关处理事宜,依本条例规划、推动之。”

换言之,民进党通过促转条例,把整个两蒋时代(条例规定为1945.8.15-1992.11.6)都定义为违反自由民主宪政秩序的“威权统治时期”。也就是说,两蒋在台湾的统治,是不合法的,不具有正当性的,是对台湾人民的极大伤害。

今后,不应该再缅怀两蒋,不应该再纪念两蒋的统治,提到两蒋时代,只能批判,不能赞美。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只要是稍微了解台湾历史的人就会知道:

如果没有蒋介石的威权统治和他从大陆带来的黄金,台湾如何完成土地改革,让“耕者有其田”,奠定台湾长期发展的基础?

如果没有蒋经国任内的产业升级和十大建设,台湾又如何腾飞为所谓亚洲四小龙?

甚至,如果没有蒋介石据岛顽抗,台湾不早在七十年前就被统一了?如果没有蒋经国对民进党的成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临死前开放党禁报禁,如何会有今天的民进党?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大部分民众都是不读历史书的。只要从中学课本里把两蒋时代的功绩拿掉,把现实中的各种纪念馆、铜像统统拆除,过个二三十年,大家提到两蒋也只会说是“威权统治”“独裁者”,而不会记得他们对于台湾有多少功绩。

民进党政府把国民党所收集的历史档案都收归国有并采取加密措施之后,再对历史发表任何惊人观点,国民党都无从反驳。到那个时候,恐怕学者反而得到大陆查询和台湾有关的记载了。


蔡英文说,促转条例是为了使得民众可以得知真相。

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真相,有的只是谁有权定义真相。


这更印证了一个结论:

台湾没有成熟的两党制度。国民党和民进党(尤其是民进党)代表的不是不同的政见,而是不同的族群。

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分两党的不是要不要加税,大政府还是小政府,或者提高福利还是减少福利,而是国族认同和对大陆的态度。

因此,在经济政策上,民进党常常左右摇摆,一会保护劳工利益,一会保护资本家利益。但在政策政策上,民进党却是一如既往的坚定:维护台湾本土族群利益,打倒外来的国民党殖民者。

也正是如此,民进党上台以来,经济未见起色,但通过《不当党产处理条例》,把国民党整的够呛,只能借款度日。


更令人唏嘘的是,今天国民党的衮衮诸公,面对促转条例,只敢说不应该上缴历史档案,不应该改街道学校名,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可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向大家说清楚蒋介石和蒋经国对台湾的历史贡献?

曾几何时,是谁讲话时一提到蒋经国就不断哽咽?


国民党不敢争取历史的定义权,自然只能拱手让给民进党。


促转条例再一次说明,国民党已经无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了。还是让海峡对岸的政党来吧。

user avatar

赫魯曉夫反斯的時候,基本上在場的政客當初挺斯大林的時候,就赫喊得最響......

你覺得赫會公正的一筆一筆清算嗎?還是拿這個理由打擊政敵累積聲望?

我認同國民黨的反動派應該清算,但國民黨反動派很大一部分最後就轉換黨籍跑到民進黨去了,如果要認真清算,民進黨的人估計會被抓走七七八八

李登輝、陳其邁、陳明文、陳水扁....等等等等,哪個不是曾經的國民黨員?蔡是沒黨,但可是按國民黨政府的大官培養起來的

轉型正義的關鍵,還是在於誰來做,跟藍綠都沒有瓜葛的大陸那邊,才是最適合做這件事情的操刀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