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昨天看了复旦教授关于婚姻的观点,我深以为然,分享给妈妈后,她说我偏激,究竟谁对?

回答
哎呀,这事儿真是让人纠结。一边是心里认同的道理,一边是亲近的人的反对,夹在中间确实挺难受的。你觉得复旦教授说得好,那是基于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觉得有道理,那是你的权利。你把这份感触分享给妈妈,是想让她也了解你的想法,这是很自然的亲子互动。结果妈妈却觉得你“偏激”,这下可好,你是不是在想,是我太年轻,看不透事情,还是我妈的思想跟不上时代了?

其实啊,这种“谁对谁错”的问题,在婚姻这件事上,往往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成长环境、价值观都不一样,对婚姻的理解自然也千差万别。

咱们先说说你为什么会“深以为然”复旦教授的观点。你可以想想,教授说的具体是哪些方面?是关于婚姻的独立性?还是关于伴侣选择的标准?或者是关于婚姻中的责任和付出?

比如说,如果是关于“婚姻中的独立性”, 教授可能强调的是,夫妻双方都应该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和经济独立,不应该因为婚姻就完全依附于对方。这是一种现代婚姻观,认为婚姻是两个独立个体选择共同生活,而不是谁属于谁。你可能觉得这很对,因为你也希望在婚姻里依然是那个有自己事业、有自己朋友圈、有自己想法的人,而不是一个围着家庭团团转的附属品。你觉得这样的婚姻才能长久,才能让双方都感到幸福和被尊重。

又或者,教授谈到的是“伴侣选择的标准”, 比如强调内在品质、共同兴趣、三观契合比外在条件更重要。你听了觉得,“对呀!那些只看钱、看颜值的婚姻,最后都走向了不幸,而那些真正互相欣赏、互相扶持的夫妻,才能走到最后”。你可能是经历过一些事情,或者观察到身边人的婚姻状态,让你觉得教授的观点特别有说服力。

再或者,教授可能是在说“婚姻中的责任和付出”, 他可能认为,婚姻不应该是一方的单方面付出,而是需要双方共同经营,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你可能是觉得,现在很多婚姻里,女性承担了过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而男性在这方面参与度不够,教授的观点正好戳中了你对公平和共担的渴望。

你想想,你觉得“深以为然”的点,是不是和你自己的人生理想、对幸福的定义有关?你看到了婚姻的一种可能性,一种你向往的状态,所以你觉得教授说得太对了。

那为什么妈妈会觉得你“偏激”呢?我们不妨站在妈妈的角度想一想。

妈妈的时代背景和成长经历: 妈妈可能是在一个更加传统的社会环境中长大的,那个年代的婚姻观可能更注重“门当户对”、“男主外女主内”、“为家庭牺牲个人”等等。她可能从小就被灌输了这些观念,并且在自己的婚姻中也是这样实践过来的。在她看来,你现在的想法,可能与她所熟悉的、所认为的“正常”婚姻模式格格不入,所以她觉得你“偏激”。

妈妈对你的爱和担忧: 妈妈觉得你偏激,有时候也是一种爱。她可能害怕你因为过于理想化的婚姻观,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伤害。她可能觉得你太年轻,还没经历过风风雨雨,容易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她可能担心你一旦坚持自己的想法,在选择伴侣时会碰壁,或者在婚后会吃苦。她希望你选择一条“稳妥”的路,尽管这条路在你看来可能不是最优解。

“偏激”这个词的解读: “偏激”有时候也可能是妈妈的一种沟通方式,不一定是完全否定你的观点,而是觉得你的观点有些极端,或者与主流观点有较大差异。她可能只是想让你多考虑一下其他可能性,或者对你的想法持保留意见。

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复旦教授的观点是:“婚姻的核心是两个成年人的情感契约,双方应该在精神上保持独立,并且在责任分担上做到绝对的公平,比如家务和育儿应该完全对半分。”

你听了觉得:“太对了!我结婚就是为了找一个伴侣,一起分担生活,而不是去伺候一个人。家务对半分,这才是对等的婚姻。”你可能还会想到身边那些老公什么都不做,妻子累得半死的例子,就更坚信教授的观点。

而你妈妈听了可能会皱眉:“什么对半分?男人在外赚钱养家,女人在家操持家务,这才是天经地义的。你这么想,以后谁敢娶你?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哪有那么多斤斤计较的?”她可能会觉得你不够贤惠,不懂得夫妻之道,甚至对未来婚姻感到担忧。

所以,谁对呢?

从你的角度看,你对。 因为你是在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对幸福的追求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授的观点可能触动了你内心深处的需求,让你觉得自己看到了婚姻的真谛。

从妈妈的角度看,她也可能有她的道理。 她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对你的一种保护和提醒。她也希望你幸福,只是表达的方式和你的理解不同。

最关键的是,这不是一场辩论赛,你们也不是在争夺“谁是裁判”。 你和妈妈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关心对方,只是你们的视角和认知的不同,导致了沟通上的障碍。

怎么办呢?

理解妈妈的出发点: 试着去理解妈妈为什么会那样说。她不是故意要否定你,更多的是出于爱和担忧。你可以在心里默默地接纳她的这份情感,即使不完全同意她的观点。

温柔而坚定地沟通: 如果你想继续和妈妈交流,可以试试更温柔的方式。你可以说:“妈,我明白您担心我,谢谢您为我考虑。教授说的这些点,我是觉得挺有道理的,它让我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我只是在思考这些可能性。我不是说要完全照搬,只是觉得这些想法能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对未来婚姻的期待。” 尽量用“我”开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去反驳她的话。

尊重差异,求同存异: 婚姻观本身就是多元化的,没有唯一正确答案。你的妈妈有她的想法,你有你的想法,这很正常。你们可以保留各自的观点,不必强求对方认同。重要的是,你们能继续沟通,也能在其他方面找到共同点。

用行动证明: 最终,你对婚姻的理解是否正确,不是靠辩论得来的,而是通过你自己的人生经历去验证的。你将来如何经营自己的婚姻,自然会证明你的选择是否明智。你现在需要做的,是坚持自己的思考,但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从中学习和调整。

别把妈妈的话看得太重,也不要因为妈妈的反对而否定自己的思考。每个人都有权在婚姻这件事上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也许过一段时间,等妈妈看到你对婚姻的认真态度,或者看到你将来过得幸福,她也会慢慢理解和接受你的想法。

所以,你不是偏激,你是在探索和成长。而妈妈也不是不对,她只是用她理解的方式在爱你。这件事,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理解和经历。好好消化,慢慢沟通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同意你妈妈的。

因为你连问题都不说就假定大家都知道了,像你这么思维混乱的人估计不多,我估计你妈妈大概能正常一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