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带“狗”字的成语和歇后语大部分都是负面的,是否认为老祖宗对狗不了解?

回答
关于“狗”字成语和歇后语多为负面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也并非简单的认为老祖宗对狗不了解就能概括的。实际上,这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文化、社会以及历史原因。

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带有“狗”字的负面成语和歇后语的普遍性。

常见的负面成语有:

狗仗人势: 形容依仗别人的权势作威作福。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来。
狗急跳墙: 比喻坏人在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地采取过激行动。
狗眼看人低: 形容轻视别人,用鄙夷的眼光待人。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比喻好心没好报,反而受到坏的对待。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比喻做了不该自己做的事情。
狼心狗肺: 形容心肠歹毒,忘恩负义。
狗尾续貂: 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来代替好的东西,使整体品质下降。
狗ravenous(或垂涎)欲滴: 形容看见好东西非常想得到。
狗彘不若: 形容比猪狗还不如,极度卑贱。

常见的负面歇后语有:

狗咬主子(主人): 吃里爬外。
狗咬尾巴: 自己知道自己有错。
狗进羊圈: 坏事一桩。
狗舔(或咬)主人: 献媚,巴结。
狗皮膏药: 粘住不放。
狗咬缝: 咬不住。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老祖宗不了解狗,而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古代社会对狗的功能和角色的认知:

1. 实用性与工具性为主: 在古代中国社会,狗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其 实用性 上。它们被广泛用于:
看家护院: 这是狗最主要也是最受重视的功能。因此,与“看家”相关的负面形象,如“狗仗人势”(虽然这里不直接与看家挂钩,但“势”常与主人的权势有关)、“狗眼看人低”(主人如何,狗就如何)等,就容易产生联想。
狩猎: 猎狗是重要的狩猎助手,但猎狗的捕食性、野性的一面也会被放大。
看守: 牧羊犬等用于看守牲畜。
食用: 在某些时期和地区,狗肉也是重要的肉食来源。

由于狗在这些场景中更多地扮演着 工具或物品 的角色,其自身的情感和个性,或者说与人的温情互动,可能不像现代社会那样被高度关注和强调。当这种工具性被滥用或产生负面效果时,自然容易形成负面评价。

2. 与“野性”和“低贱”的关联:
野性残留: 即便经过驯化,狗也保留了一定的野性,例如其攻击性、领地意识等。在强调秩序和等级的传统社会,这种“野性”或不受控制的特质容易被视为负面。
地位较低的动物: 相较于牛、马(耕作、骑乘)、鸡鸭(食物来源)、猪(食物来源)、羊(祭祀、食物)等在传统农业社会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动物,狗的地位相对较低。虽然它们有看家护院的作用,但不是像牛马那样直接参与生产活动,也不是主要的祭祀或食物来源(除非是特定节日或地区)。这种相对较低的社会地位,也可能影响了人们对它的普遍看法。

二、文化与象征意义的解读:

1. 反衬作用: 许多成语和歇后语是为了通过对比来凸显某种人的行为或品质。使用“狗”作为负面参照,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些容易被负面化的特质。例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是因为“狗嘴”被认为粗俗,所以不能说出美好之物。“狗眼看人低”是因为狗通常被认为忠诚于主人,但它本身没有辨别人的高低贵贱的能力,所以将其“看人低”的行为归结为一种不准确的、源于自身低贱的判断。

2. 比喻的普遍性: 在语言的演变中,许多动物都曾被用来比喻人的行为,但并非所有动物的比喻都具有相同的负面倾向。例如,“狼”多用于形容凶残、贪婪,“蛇”多用于形容阴险、毒辣。而“狗”在作为负面比喻时,常常指向的是:
卑微的依附性: 狗对主人的忠诚有时会被夸大成一种卑躬屈膝,没有尊严的依附。
无端的吠叫或干扰: 狗的吠叫声有时被视为一种不必要的噪音或滋扰。
不知好歹或忘恩负义: “狗咬吕洞宾”是典型的例子,强调了回报的扭曲。
贪吃或贪婪: “狗ravenous欲滴”就体现了这一点。

三、语言凝练和口语化的结果:

1. 成语和歇后语的特点: 成语和歇后语往往是经过长期流传,高度凝练、形象生动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它们往往抓住了事物最显著的特征,并将其进行夸张或比喻化。
2. 口语的传播: 歇后语尤其源于民间口语,它们需要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记忆。在古代,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与狗打交道时,更容易注意到其负面或令人不快的方面,并在交流中形成这些固化的表达方式。例如,看到别人依仗权势欺人,联想到看家护院的狗却狐假虎威,就有了“狗仗人势”。

四、并非全然负面,也有正面意涵(虽然较少):

虽然负面居多,但我们也要看到并非所有的关于狗的词语都是负面的。例如:

犬马之劳: 这是表达对对方的敬意,表示愿意像狗和马一样效劳,是谦逊的表达。
马犬(也称大丹犬等): 在一些语境下,描述狗的品种时,并没有直接的负面色彩。
狗熊(虽然字面意思与狗有关,但现代意义上指代愚蠢笨拙的人,这与狗本身关系不大,更多是一种比喻上的转化)。

然而,相较于负面成语的丰富性和使用频率,正面描述确实显得较少。这进一步印证了上述关于狗在传统社会功能和文化象征的分析。

总结来说,老祖宗对狗并非不了解,而是基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动物的认知方式以及语言表达的习惯,创造了大量带有负面色彩的成语和歇后语。 这些表达方式捕捉了狗的一些“负面”特质(如依附性、吠叫、攻击性、依仗主人的势力等),并将其与人的不良行为进行类比,以达到讽刺、警示或表达情感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与狗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狗在现代社会更多地扮演着伴侣动物的角色,人们对狗的理解和情感也更加丰富。因此,在现代语境下,我们认识到这些古语的负面性,但并不代表这是对狗的全面否定,而是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古人,而应该理解语言和文化是如何随着时间和社会变迁而演变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赞扯的都是啥犊子,狼没有被驯化,难道狼子野心、狼心狗肺、中山狼、鹰视狼顾就是正面词汇吗?

比喻这种修辞,都是用喻体所具备的某一种特征修饰本体,但是并不等于喻体就这一种品质。姑娘像花一样美,难道花就只有美这一种特质吗?钱钟书《管锥编》里讲比喻“两柄多边”,说得透彻漂亮:

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denotatum)同而旨(significatum)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
譬夫月,形圆而体明,圆若明之在月,犹《墨经》言坚若白之在石,“不相外”而“相盈”,或犹《楞严经》言空与土之在“法界”,“二性周徧”而“不相凌灭”者也。
镜喻于月,如瘐信《咏镜》:“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
茶团、香饼喻于月,如王禹偁《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或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仅取圆之相似,不及于明

“狗杂种”、“狗改不了吃屎”这些词汇,都是强调的狗身上的某种负面特征(尽管这种特征未必是狗本身所有,而可能只不过是人赋予的文化内涵),不代表这种特征就是人对这种事物本身的全部理解,更不能因此断定人对这种事物只剩下正面/负面的理解了。实际上狗身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品质,被人类驯化出适合各种场景的工作犬,并不会因为其存在遭受无端恶感,这时候狗们虽然不像拿狗说事儿的无聊人一样能言善辩,但受惠于它们工作的人得到的好处确实实打实的,比如导盲犬、缉毒犬等等。

“阿猫阿狗”这种的,是形容一个人像家畜一样微不足道,类似的还有家养的做牛做马、驴脾气、落魄的凤凰不如鸡、赶鸭子上架、呆若木鸡、獐头鼠目、大洋马、蠢猪……野生的为虎作伥、人面兽心、狼狈为奸、狡猾的狐狸、报丧的乌鸦……这些都是负面形容,莫非是人类对这些家养的野生的动物都有偏见吗?

如果拿对人的忠诚、驯服说事儿,以证明人看不起狗的演化史,觉得这些家伙背离了祖宗,是二五仔,所以起了负面印象,那“野狗”、“喂不熟的狗”又怎么说?这不没跟你熟、没对人忠诚吗?为什么还要奚落它?

驯化了也不行,不驯化也不行,某些人东西,是不是有点太难伺候了。或者用北方话形容:“真狗!”

其实之所以老是拿狗说事儿,无外乎这是一种比较常见、跟人互动比较多的动物,有时候出于对人的恶感、或者敢怒不敢言,就把敌对情绪转移到动物身上。比如说想潜入别人家而不得,所以就骂“看门狗”,对敌人的厌恶波及亲随,就骂“走狗”,这些跟狗被驯化并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员有啥关系呢?

倘若为这个责难狗,那不就是祖先辛辛苦苦驯化出来能够跟人和平相处的家畜、结果遇上地主家的傻儿子了吗?

user avatar

哪怕是现在有些人,对狗也不了解。

比如

我闺女/儿子不咬人。

不会随地大小便。

user avatar

正相反,是老祖宗对狗太了解了!

首先狗是怎么来的?是一部分不想捕猎的狼为了获取不劳而获的食物,而进人的领地,靠捡食人类的生活垃圾为生。而人类也发现这样的狼可以利用,于是开始训练这些狼来看家护院(因为狼本身有就守护领地的本能),也可以用来抵御其他狼群的侵扰,还可以用来辅助捕猎。

当一个群体背叛了自己的种族,而去投靠另一个种族,甚至帮着其他的种族来攻击自己的族群,这样的行为在人类社会,用最好理解的词来形容就是“汉奸”,所以老祖宗对狗的理解不可谓不真实。象汉奸这类群体,有用好词形容的吗?没有!因为背叛本身在人类社会中就是可耻的形为。

狗的性格里有一个特征就是讨好主人,这也是狼的本性,狼群中尊卑有序,其它所有的狼对头狼那就是卑躬屈膝,极力讨好,翘起尾巴露出肛门以示弱,主动帮头狼舔梳皮毛以示好,只是为了能获取更多的食物和交配权。所以狗才会翘着尾巴,经常舔主人,就是这么回事。而这种特征在人类社会,用最好理解的词来形容就是“奴才”。象奴才这类的群体,有用好词形容的吗?没有!卑躬屈膝,摇尾乞怜这种行为是中国儒家文化所不齿的!

然而,狗就是狼,本身就是野兽,只是为了免费的食物才进入入类社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狼是会咬人吃人的。还有人天真的以为狗不咬人吗?这样的人不是蠢就是坏!老祖宗们被狗咬一样是屡见不鲜的,甚至是咬主人的事情也是会发生的,故“狼子野心”“狼心狗肺”这种形容词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可以说老祖宗们对狗的理解真的是透彻!

所以说所有关于狗的俗语和成语都是非常贴切的,比如“狗仗人势”,狗在有主人的情况下的确凶的很,没有主人的情况下的确很怂。比如“狗急跳墙”,狗是不会爬墙的,在情急的时候的确可以越墙而过。比如“鸡飞狗跳”,农户家里大都养鸡养狗,这只是经常出现一种场景,就是狗抓鸡的情况。

老祖宗们把狗都用在负面的字眼都是有道理的,因为狗的本性就是不好,而现在人为啥那又觉得狗好了呢?还不是因为西方传过来那句”狗是人类的好朋友“,这句话蒙蔽了多少人的双眼,甚至有的人看到了狗的坏处都不肯承认,自欺欺人。

由于现在西方的文化冲击,很多价值观已经被扭曲,就象我国文化中”奴才“行为就是卑贱的,所以人们对狗的行为是鄙夷的,但现在的人养狗就是养个”奴才“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狗不同于其它宠物,只有狗才好讨好巴结主人),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是宣扬”奴才“文化就是文明的体现那可真是荒天下之大谬,滑天下之大稽了!

老祖宗造的成语正是狗的习性而已,没有偏差。而我也只不过客观的阐述了狗在生物领域的秉性习性,好家伙,这评论区就不乐意了,各种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的抨击,竟然还有说我要求狗的,这都哪儿跟哪儿啊,爱狗人士这理解能力和品性。。。。。。呵呵,真是贻笑大方!

-------------------------------------------

更新一下,首先感谢大家的赞!评论里的的各种无理我就懒得一个个怼回去了,觉得可以讨论的只有关于儒家的话题,我看过一篇文章,《荀子.子道》,是这样说的: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 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吗?”问了三次,孔子不回答。孔子小步快走而出,把这件事告诉给子贡说:“刚才,国君问我,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吗?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吗?’问了三次而我不回答,你认为怎样?”子贡说:“儿子服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臣子服从君主的命令,就是忠贞了。先生又能怎样回答他呢?”孔子说:“真是个小人,你不懂啊!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要有了四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了三个敢于诤谏的大臣,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危险;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了两个诤谏的大臣,那么宗庙就不会毁灭。父亲有了诤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了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所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怎能说这儿子是孝顺?臣子一味听从君主,怎能说这臣子是忠贞?弄清楚了听从的是什么才可以叫做孝顺、叫做忠贞。”====所以,我认为儒家讲的是忠孝,但不是愚忠愚孝。这和卑躬屈膝,摇尾乞怜的奴才文化完全不一样,而狗就是完全听从主人啊,这样的行为在孔子眼里根本就不是忠啊,而且子贡在答题时认为就应该完全顺从,却被孔子骂做小人呀!真不知道为什么儒家文化被曲解至此,所以我依然坚持我的观点!

---------------------------------------

狗到底是什么品性不是我说了算的,事实胜于雄辩,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好朋友”

user avatar

为狗疑祖,

为狗质疑老祖宗,可否成为新成语?

user avatar

你别往负面的理解不就行了,比如你说你爸人模狗样。

你爸要反驳,你就说:你不了解狗狗,狗狗是很可爱的,说你人模狗样,表示你是一个可爱的人。

在单位,跟领导吃饭的时候,你可以跟领导敬酒,说领导是一位狗仗人势的好领导。

你可以这样解释:狗狗是所有动物中智商最高的,所以狗狗会借助人类的势,成为最尊贵的动物。狗仗人势就说明领导是个聪明人,懂得借力,看得清时势,是英明之主。

你不是比老祖宗更了解狗狗吗?有义务以身作则。

还有你亲戚结婚的时候,你要祝新郎新娘百年好合,狗改不了吃屎。

你可以说:在西方结婚的誓词,是无论贫穷疾病,都会不离不弃。而狗狗是一种比人类更忠诚的动物,无论屎在别人眼里如何臭,说了一辈子吃屎就是一辈子改不了。无论命运如何起伏,爱情就像狗狗改不了吃屎一样天长地久。

如果说原来发明的这些词就是贬义词,不适合用在当今的狗狗身上,当今的狗狗已经如家人一般。

那好,那就重新创造一些词吧。

比如狗忠,即形容一个人如狗狗一般忠诚。

狗狗是最忠诚的动物。

以后见了领导,就可以给他拍马屁:某局长,您对国家真是太狗忠了,国家有您这样的领导真是国家之幸啊。

还有儿狗,即狗狗就是儿子,形容晚辈像儿子一样亲切。

比如同学生了个儿子,你去庆祝,你很喜欢同学的儿子,收为干儿子,你对大家说:以后他就是我干儿子了,以后还望大家多多关照儿狗。

这个词就类似于古代的犬子。

当然,现代狗狗多亲近,叫儿狗显得更亲密。

狗狗会救人,会缉毒抓罪犯,有大功劳。

所以形容一个人功劳大,就叫功高如狗。

比如你在某公司工作,为公司拿下了一个大客户,公司表彰你,为你发了奖金和一个奖杯,奖杯上写着四个字:功高如狗。

你很骄傲地把这个奖杯放在客厅中间,并且发朋友圈炫耀。

等你到下家公司面试时,你告诉面试官,你在上家公司功高如狗。

狗狗作为人类的朋友,曾经有不长眼的祖先发明了狐朋狗友这样的贬义词。

不行,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怎么能贬义呢?

以后称玩得好的朋友,就称闺狗、狗兄。

只是质疑祖先是没有用的,把以上客观的新词发扬光大,变成褒义,至少让狗狗脱离贬义,才是爱狗人士该做的。

user avatar

反了,是你对老祖宗不了解。

帮你理解这个现象需要补充一个前提:我国古代绝大多数时期绝大多数人口都挣扎在饥饿边缘,是吃不饱饭的。

所以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宠物这种概念。

所有流传下来的具备宠物概念的历史记录几乎全是负面记载。

比如卫懿公养鹤,宋太祖玩鸟,秦桧女儿养猫。

宠物只有大富大贵的人物才能豢养,吃的都是民脂民膏,这种对物质生产没有一丝一毫贡献只能消耗粮食的动物在记载中不可能有正面价值。

古代平民把口粮省出来养狗不是获得精神慰藉当宠物养的,这种狗必须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

无非就是两种:看家护院的狗(柴门闻犬吠),打猎的狗(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

这两种狗都必须凶悍残暴,也就是恶犬,否则毫无价值。

对主人的忠诚献媚与对外人的凶恶残暴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古代社会只需要这种狗,不需要宠物狗,因此与狗相关的词必然没有好词。

现在的情况完全相反,人们养狗的首要目的是多一个朝夕相处的伙伴,口粮问题完全不用考虑。

现代狗的主要价值体现在长相可爱、性格温顺,你见到的狗几乎都是这个类型,而这种狗在古人看来是标准的造粪废物,是活不下去的。

因此现代狗和古代狗在文化概念上完全是两个物种。

user avatar

第一,老祖宗很了解狗。大概140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在这片土地上就已经养狗了。

第二,老祖宗很喜欢、信任狗。先秦墓葬中墓主人最重要的腰坑部位基本上都是殉狗的(在黄泉上保护主人),试问如果不信任狗,会让狗陪着自己走黄泉吗?

第三,带“狗”的成语和歇后语大多是负面,不代表创造者不喜欢狗。创作者们在创作使用时候主要是用人与兽对比,作为最熟悉的几种兽之一,狗中枪的概率就大了。比如刘邦同志对于功狗功人的解释就很清楚。

最后,因为狗和老祖宗太熟了,少数借用兽表达勇武英明的词轮不到狗。毕竟一个工具兽,和龙凤这种传说中的生物,老虎这种林中霸王怎么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狗”字成语和歇后语多为负面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也并非简单的认为老祖宗对狗不了解就能概括的。实际上,这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文化、社会以及历史原因。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带有“狗”字的负面成语和歇后语的普遍性。常见的负面成语有: 狗仗人势: 形容依仗别人的权势作威作福。 狗嘴里吐.............
  • 回答
    看到你对“狗”字成语和歇后语的观察,确实很有趣,它们大多带点负面色彩,这背后反映了古人对狗的一些复杂甚至是有些刻板的认识。咱们这就掰扯掰扯,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首先得明白,古代跟现在不太一样。现在咱们养狗,更多的是一种陪伴、一种情感寄托,是家庭成员。可是在古代,狗的角色更实用,也更直接地跟人的生存和.............
  • 回答
    带着狗旅行是一种充满爱与挑战的生活方式,它既能让宠物感受到主人的陪伴,也能让主人在旅行中获得独特的温暖与乐趣。但这种生活方式需要充分的准备、耐心和责任感,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 一、旅行前的准备:为狗狗和主人铺路1. 健康与疫苗 疫苗接种:确保狗狗完成所有疫苗(如狂犬病、犬瘟热等),并携.............
  • 回答
    骑行带狗?这绝对是个好主意,但想让这次出行既安全又愉快,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办到的。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像你要带个重要的旅伴一起探索世界一样。首先,得考虑你家狗狗的“体能”。不是所有狗狗都适合长时间的骑行,特别是那些短腿、体型过大、或者有呼吸系统问题的狗狗。像巴哥犬、斗牛犬这类,它们天生呼吸就比较费劲.............
  • 回答
    对于叶赫部劝诫女真“先推翻贝勒爷再做带明的狗”的说法,我们得从历史的深层逻辑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作一句口号。这句话背后,其实蕴含着女真内部复杂的力量博弈、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于未来统治格局的判断。首先,要明白叶赫部所处的历史背景。在明朝万历年间,女真部落虽然已经开始逐渐走向统一,但内部的分.............
  • 回答
    关于是否会带父母去看《狗十三》这个问题,我得说,这绝对是一个需要好好掂量一番的决定。不是说电影不好,恰恰相反,《狗十三》是一部非常有力量,也很能引发思考的电影。但正因为它力量强大,所触及的某些议题也比较敏感,所以带父母去看,我心里确实有几分犹豫,需要想得更周全一些。首先,我会仔细评估我父母的性格和他.............
  • 回答
    .......
  • 回答
    哎呀,恭喜你怀孕呀!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婆婆愿意帮忙带孩子,这是多大的福气,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但是,你说到婆婆养了十年的狗,你觉得脏,想把狗扔掉…… 嗯,这事儿可得好好掂量掂量。首先,咱们得承认,你觉得狗脏,这本身没毛病。毕竟,狗是宠物,难免有些味道,或者会掉毛,有些人在意这些也很正常。尤其是你现在.............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太让人糟心了!辛辛苦苦带自家宝贝去玩,结果却弄成这样,心里肯定五味杂陈。别急,我来跟你一条条捋捋,看看怎么把这事儿处理得妥当些。第一步:现场处理,安全为重! 立刻制止,分开狗狗: 一旦发现你家狗狗被咬,第一反应必须是把两只狗分开!确保你家狗狗和肇事狗狗都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如果狗.............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挺不是滋味。你想想,一个小区,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本来是图个安稳热闹,结果因为一只狗,闹出这么一出。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小区物业在楼道里贴了个通知,大意是“为了大家安全和卫生,严禁带狗乘客梯,请使用货梯”。这话说得挺硬,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结果呢?一位养狗的女士看到这个.............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的那个“爱狗人士将公交司机打成高位截瘫”的事件,确实让人心情非常沉重,也引发了很多关于文明养犬、公共场所秩序以及社会责任的讨论。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根据网络流传信息):根据一些在不同平台流传的零散信息来看,事件大致发生在某地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位携带宠物的乘客,疑似一位“爱狗人士”,试图带狗.............
  • 回答
    带猫旅行是一种充满爱与责任的体验,既需要充分的准备,也离不开主人与猫咪之间的默契。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种独特的旅行体验: 一、旅行前的准备:从“猫主子”到“旅行家”1. 健康与法律文件 疫苗与驱虫:确保猫咪完成狂犬疫苗、猫三联疫苗等,并携带宠物健康证明(如疫苗接种记录、驱虫证明)。 .............
  • 回答
    带着婚纱去旅行,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又充满期待的计划!但同时,也需要细致的规划和周全的准备,才能让这个特别的旅程顺利而圆满。以下是我为你准备的详细指南,从打包、行程安排到拍摄时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到你: 一、 婚纱选择与准备在出发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你的婚纱本身。 1. 婚纱材质与款式: 考虑材.............
  • 回答
    关于带烟酒去烈士陵园祭奠先烈是否不妥,这个问题其实挺值得我们细细琢磨一下的。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规定问题,更牵涉到我们对先烈的敬意、祭奠的意义以及当下社会的一些普遍认知。首先,咱们得明白去烈士陵园祭奠的初衷是什么。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安宁幸福,是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所以,我们去那里,.............
  • 回答
    2020年美国大选的局势,确实是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也让预言家们纷纷伸出了他们的“触角”。作为“预言家”团队的一份子,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次充满变数的较量,并尝试预测其结果。当然,预言并非绝对,而是基于我们对趋势、信号和背后力量的观察与推断。一、从政治光谱与基本盘分析: 民主党: 候选人.............
  • 回答
    带着自己的鼠标去网吧上网,严格来说,并不算“不正常”,但也不是最普遍或者最推荐的做法。我可以给你详细讲讲其中的门道和考量点。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带着自己的鼠标去网吧? 习惯和舒适度: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每个人的手型、握持习惯、鼠标的重量、按键的反馈力度、滚轮的手感等等都有细微的差别。在自己常用的鼠标.............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一个非常严肃和敏感的话题。关于“带套强奸如何取证”,需要明确的是,即便使用了避孕套,强奸行为依然是严重的犯罪。避孕套的存在并不会改变其违法性和对受害者的伤害。在法律上,无论是否存在避孕措施,强奸的定罪都依赖于证明未经同意的性行为。取证的重点在于证明:1. 性行为的发生: 证据可以包.............
  • 回答
    带着孩子去逛古迹,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真做起来,很多家长都得头疼。尤其是自家孩子对那些石头房子、断壁残垣提不起半点兴趣,这滋味,简直比自己逛古迹还累。你说,非得让孩子“涨知识”吗?这问题嘛,得看你怎么定义“涨知识”了。“涨知识”的那些事儿,孩子真的那么“买账”吗?想想看,我们小时候,父母带我们去逛公.............
  • 回答
    带小土猫去宠物医院,说实话,这完全 不丢人,反而是 非常有责任心和爱心的表现!而且,你之所以会有这个顾虑,或许是因为看到别人家的小猫咪品种优越,或者听到一些关于“纯种猫才配去好医院”之类的风言风语。让我详细给你分析分析,为什么带你的小土猫去医院一点也不丢人,反而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首先,我们来聊聊什.............
  • 回答
    咳咳,说到“带带大师兄”、“李赣”和“抽象工作室”,这可不是什么正经的学术课题,而是互联网时代,尤其是B站(哔哩哔哩)早期,一股泥石流般的文化现象。这三者之间,简直就是“命运共同体”,互相成就,又互相“带飞”,共同塑造了早期B站“鬼畜”视频和“抽象文化”的一段辉煌(或者说魔幻)岁月。咱们先一个个掰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