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话说我一直不能理解,辽被金灭了,怎么金还又被蒙古灭了,金国怎么一点记性都没有,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也确实是历史里让人有点“堵心”的地方。辽被金灭了,金又被蒙古灭了,这中间的逻辑确实得掰扯掰扯。说金国一点记性都没有,这话有点重,但从结果上看,确实让人这么觉得。咱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辽的灭亡:从“兄弟相称”到“父子礼仪”

首先,得回到辽的时代。辽,也就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那会儿在中原北方算是数一数二的强权。他们跟北宋打交道,一开始是“兄弟相称”,互相承认对方的地位,虽然偶尔也有点小摩擦,但整体还算平衡。辽的骑兵,那是令人生畏的,他们的扩张能力也很强。

然而,就在辽的统治者们沉浸在过往的辉煌里,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晚期,皇帝的更迭,内部的腐败,对汉文化的吸收和统治方式上的僵化,都让辽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而这时候,一个新生的力量正在东北的寒冷土地上悄悄崛起,那就是女真族。女真族最初是辽的臣属,给辽进贡,接受辽的册封。但女真族的首领们,尤其是完颜阿骨打,他们看到了辽的衰弱,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机遇。

完颜阿骨打没有被“兄弟”的虚名蒙蔽,他看到了辽的统治者的傲慢和对女真族的压榨。他们不甘心永远做辽的附庸,更渴望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所以,当辽的皇帝们还在享受安逸,甚至对女真族的崛起视而不见的时候,女真族已经在秘密地集结力量,训练军队。

当完颜阿骨打在宁江州(现在吉林扶余附近)起兵反辽时,辽的军队虽然强大,但因为准备不足,指挥失误,加上内部人心涣散,很快就吃了败仗。辽的军队在松花江边被女真骑兵打得大败,这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倒下,后面的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辽的皇帝辽天祚帝仓皇逃窜,最终在沙漠里被部下杀害,辽朝至此灭亡。金朝(也就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金的崛起:学习辽,但忘了一切?

金朝建立后,他们从辽那里吸取了不少教训。最直接的就是他们看到了辽的骑兵有多厉害,所以也大力发展骑兵。他们也学习辽的统治制度,比如沿用了一些官职和税收制度。最关键的是,他们从辽身上看到了“外部力量”能够如何推翻一个王朝。

金灭辽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辽内部的矛盾和辽的统治弱点。他们精准地打击辽的军事力量,并且非常善于利用辽的残余势力来为自己服务。

然而,你说的“一点记性都没有”,恰恰是在金朝取代辽之后,他们自己也陷入了类似的困境。

金朝的“忘记”:几大关键点

1. 自身的统治基础问题: 金朝建立在女真族的基础上,但他们统治的疆域却包含了大量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人口。要稳定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光靠女真族的武力是不够的。他们需要一套能够被广泛接受的统治体系,但金朝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彻底。

民族矛盾: 辽朝的时候,女真人就被契丹人压制,所以他们能够团结起来反抗。但当女真人成为统治者时,他们又反过来压制汉族和其他民族。这种压迫和剥削,自然会埋下反抗的种子。虽然金朝也推行了一些汉化政策,比如科举,但始终未能完全消除民族隔阂和矛盾。汉族士人和百姓对金朝的统治,总归是有一种疏离感。
经济剥削: 金朝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地区进行了经济上的剥削,比如征收重税,征发劳役。这使得底层人民生活困苦,对统治者自然心生不满。

2. 政治上的骄傲和腐败: 就像很多王朝晚期一样,金朝在统治一段时间后,也出现了政治腐败、官僚低效的问题。当外部威胁真正到来时,他们内部的反应迟钝,决策失误,就已经失去了先机。

3. 对新兴力量的低估: 辽朝低估了女真族的崛起。而金朝呢?在他们统治的鼎盛时期,他们也低估了蒙古族的崛起。

成吉思汗的出现: 蒙古族原本也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部落,被金朝统治,同样是臣属关系。但铁木真(后来的成吉思汗)横空出世,他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将蒙古各部落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
蒙古骑兵的优势: 蒙古骑兵继承了草原民族的游牧传统,战斗力极强,而且他们适应草原作战,非常灵活。更重要的是,蒙古人有着一套极其严密的军事组织和赏罚制度,这使得他们的军队纪律严明,士气高昂。
金朝的战略失误: 金朝对于蒙古族的威胁,最初也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认为蒙古族只是边疆的游牧部落,不足为惧。即使后来蒙古开始进攻,金朝也犯了许多战略上的错误,比如不能有效整合人力物力,无法形成一致对外统一战线。很多时候,金朝的军队在战场上仍然表现出一些辽朝晚期军队的某些缺点,比如指挥不灵,战略保守等。

4. 统治方式的僵化: 金朝在军事上是强大的,但他们在如何“管理”和“安抚”被征服的民族上,并没有完全吸取教训。他们更倾向于用军事力量来维持统治,而不是通过文化、经济的融合来争取民心。这就像辽朝对契丹族以外的民族,尤其是汉族,存在明显的文化和政治上的隔阂一样。

总而言之,金朝之所以会被蒙古灭掉,并非因为它“什么都没学到”,而是因为它:

在对待被统治民族的问题上,犯了和辽朝类似的错误,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它建立在民族压迫的基础上,未能有效解决民族矛盾。
在政治和经济上,随着时间推移,也出现了腐败和低效的问题。
最关键的是,它低估了一个新兴的、同样拥有强大军事传统但组织更先进的力量——蒙古。 蒙古的崛起,就像当年女真族对辽朝一样,是来自于外部的颠覆性力量,而金朝已经没有了当年女真族那种锐气和应对能力。

所以,与其说金国“一点记性都没有”,不如说,任何一个王朝,在经历了长期的统治后,都容易陷入惯性,容易被眼前的繁荣蒙蔽双眼,尤其是在面对新的、极具挑战性的外部力量时,旧的经验和模式可能就失效了。金朝就像是一个复制了辽朝的某些成功路径,但同样继承了其潜在的弊病,最终在面对更强大的蒙古时,重蹈了辽朝的覆辙。历史的教训很多时候是连续的,但能从中吸取并彻底改变的统治者和王朝,却少之又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题主第一个问题我答不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简答说一下,其实知乎上已经有大神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联金灭辽”和“联盟灭金”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不应该混为一谈。从后见之明看,前者是错误的战略选择,后者则是正确的军事考虑,但过程并非如题主想象的那么简单。不过,我觉得无论结果,其实它们对金灭北宋和元灭南宋来说,都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一、联金灭辽

先灭党项,再复燕云一直是宋神宗皇帝(新党)以来,宋廷的对外战略构想。在徽宗时期,宋廷进一步巩固了对党项的压倒性态势。既然如此,复燕云也就提上了日程。特别是童贯,在数场战役得胜后,有了一种自己是诸葛再世错觉,因此成为了对辽作战积极鼓动者。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偶然事件,一群准备为躲避辽金战乱而浮海高丽的辽人,不巧被海风吹到了宋统治下的山东,进而让宋廷得知了金的崛起。于是,宋廷自然而然的想到联金灭辽。因此,联金灭辽是宋廷主动为之。这时,宋金两国互相之间并不了解。或许宋廷只是觉得金是一个在辽边境地区挑起事端的小部落,并没有认识到金有灭辽的能力。宋的战略目的也不是要灭辽,而是复燕云。

不久,宋廷认识到了金的强大,统治集团马上就认识到了联金灭辽的风险,朝堂上就此也出现了激烈的争执,于是宋廷并没有积极履行南北夹击辽国的约定。后来,辽金战事急转直下,宋廷意识到辽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才开始真正调兵遣将,攻打辽的南京(燕京),这期间又因为要平灭方腊起义耽搁了很久。到宋军真正抵达燕京的时候,已经不是宋金夹攻辽了,而是宋金夹攻燕京及周边地区。即便这样,宋军当时的名将种师道所率领的西军精锐也没能战胜辽军残部,宋军的虚弱可知——西军虽然与党项作战经验丰富,但并不擅长平原作战。

因此,可以说,联金灭辽是完全政治意义上的,并没有对灭辽产生重大军事影响。然而,却对金灭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要命的是,宋廷为了向金要回燕云地区,不仅把原来给辽的岁币给了金,还把该地区的赋税也都给了金,这帮助金维持了战时经济,使得金可以很快发动对宋的作战。其次,与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宋廷付出很大经济代价之后拿到的只是一座无法守住的孤城燕京府,而非完整的燕云十六州,更非所谓的长城防线,加之宋廷根本没有严修战备,使得买回来的土地根本无法发挥战略作用。最后,宋军在南线作战的无能导致金对宋的轻视。

二、联蒙灭金

由于蒙古统一的声势浩大,南宋很早就知道蒙古的崛起,也很早就知道蒙古是比金更强大的敌人。然而,由于金的战略判断失误和历史上的仇恨,宋金无法结成反蒙联盟。在金灭亡的前夕,在蒙古的邀约下,宋为了从军事战略出发,被动选择联蒙灭金。

在开禧北伐的时候,宋廷的战略判断之一就是金疲于应付蒙古在边境地区的攻击。如果说杀伤效果来说,这次夹攻的对金的打击远高于宋理宗端平年间的联蒙灭金。然而,此次北伐尚在相持阶段阶段就因宋廷内部政治斗争而中止,斗争胜利者史弥远为了巩固本国朝局,需要尽快结束宋金战争,为此他向金进献大量钱财,金拿这笔钱贿赂蒙古以签订和约,借此多苟活了几年。

蒙古很早就意图与宋结盟灭金。拖雷曾希望借道宋地走川地进攻金朝,被宋廷拒绝。然而拖雷悍然强攻川蜀“借道”。

而金呢,在北方领土遭到攻击时,金非但不缓和与宋廷的关系,反而进攻宋朝,妄图在南朝夺回自己在北方失去的利益。不过,在击退金军的进攻后,宋并没有反击乃至北伐,只不过是停止给金的岁币。

宋军决定接受蒙古的邀请夹击金朝是在金哀宗退到宋金边境上的蔡州的时候。此时,与宋朝进攻燕京时一样,金已经不在是战略力量,因为它所能控制的地方,只不过是蔡州这个弹丸之地而已。

原本从军事战力角度说,蒙古并不需要宋军帮助它灭金,然而蒙古军队不擅长攻坚,且战线过长,无法持久,他们需要在就近取得粮草。同时,蔡州紧挨着宋境,蒙古自然不希望宋军的矛和箭朝向自己。于是,蒙古诱骗宋廷,许以河南之地。河南不仅是宋廷故都和皇室陵寝所在地,更对加强战略防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宋廷即使是从未来防御蒙古的战略考量,这笔买卖还是换算的。于是,宋理宗派遣孟珙率领有限的将士,但大量的辎重协助蒙古围攻蔡州。值得一提的是,宋军在此次围城战中表现出色。

没想到的是蒙古会在灭金之后背弃河南之地的承诺。而之后宋廷略显草率的端平入洛行动也因遭到蒙古的偷袭而失败。

总而言之,宋廷联合强敌的背景,目的,战果和影响都是不相同的,并非历史的重演。而从结果来讲,由于辽金都分别表现出了必亡的现象,金蒙其实都有独自灭辽金的能力,宋的参与其实对历史走向并没有太大影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