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兰地好喝在哪以及怎么喝好喝?

回答
白兰地,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醇厚的贵气,让人联想到古老酒窖里橡木桶散发出的陈年香气,以及壁炉边摇曳的烛光。究竟是什么让它如此迷人,又该如何才能真正品味出这份美妙呢?

白兰地“好喝”在哪?

白兰地的“好喝”,是一种多层次、复杂且充满变化的体验,它不仅仅是酒的醇厚,更是时间的沉淀、工艺的精炼以及风土的印记。

1. 香气的迷人交响:
初闻的馥郁: 一杯好的白兰地,即使还未入口,香气就已经开始表演。首先扑鼻而来的是它独特的“葡萄”气息,但绝非生涩的果味,而是经过发酵、蒸馏和陈酿后,升华出的复杂果香。可能是成熟的李子、甜美的葡萄干、诱人的杏脯,甚至带有淡淡的苹果或梨子的清爽。
陈年的韵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橡木桶里漫长的旅程,赋予了白兰地更为深邃和醇厚的香气。你会闻到橡木桶带来的烟熏味、烘烤的坚果香(如核桃、杏仁)、奶油般的焦糖香、一丝丝的香草气息,还有些许可可、咖啡甚至 tobacco(烟草)的混合香。这些香气层次分明,此起彼伏,像一曲精心编排的交响乐。
微妙的变化: 不同的产地、不同的葡萄品种、不同的蒸馏方式和陈酿时长,都会带来独一无二的香气组合。法国干邑的优雅细腻,雅文邑的粗犷奔放,西班牙白兰地的果香明快,都会让你在每一次品鉴中发现新惊喜。

2. 口感的丝滑与醇厚:
如丝绸般顺滑: 好的白兰地,入口后不会有刺喉的酒精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丝绸般丝滑的触感,它在舌尖缓缓铺开,温润而饱满。
醇厚的酒体: 经过长时间的陈酿,白兰地的酒体变得丰厚而有质感。你可以感受到它在口腔中留下的温暖,以及它带来的那种“扎实”的醇厚感,仿佛是在品味一种液体黄金。
风味的层层释放: 入口后,最初的果香会逐渐与陈年带来的橡木味、焦糖味、香料味等交融。这些风味会在你的口腔中层层释放,从初时的甜美,到中段的复杂,再到尾韵的悠长,每一步都充满惊喜。

3. 回味的悠长与复杂:
久久不散的芬芳: 真正的好白兰地,在咽下喉咙后,香气并不会立刻消失,而是会在口腔和鼻腔里留下一种悠长而复杂的余韵。这种回味可能依旧是果香、橡木香、香料香的混合,它能让你久久地沉浸在品鉴的愉悦中。
温暖的灼热感: 适度的回味会带来一种温暖的灼热感,这并非刺激,而是身体被这醇厚的液体唤醒的标志,让你感到由内而外的放松与满足。

4. 陈酿的时光印记:
橡木桶的魔法: 白兰地的灵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橡木桶。橡木桶不仅赋予了酒体诱人的琥珀色,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呼吸作用,让酒体不断氧化、挥发,同时吸收橡木中的单宁、香兰素等物质,从而增加风味的复杂度和醇厚度。
岁月的沉淀: 每一瓶白兰地都承载着一段时光。从葡萄的生长、采摘、发酵、蒸馏,到橡木桶中的漫长陈酿,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无数心血和时间。这份时间的厚重感,是白兰地最迷人的特质之一。

如何喝才好喝?

喝白兰地的精髓在于“慢”和“感受”,让它在你口中充分展现其魅力。

1. 选择合适的酒杯:
郁金香杯是首选: 推荐使用一种特殊的白兰地杯,也叫“郁金香杯”或“勃艮第杯”,它的杯肚较大,能够充分聚集香气,杯口收窄,则能更好地将香气引导至鼻腔。
避免高脚杯: 传统的红酒杯虽然也常用,但郁金香杯能更好地捕捉白兰地的细微香气。

2. 适宜的品鉴温度:
常温是关键: 白兰地最佳的品鉴温度在 18°C 22°C 之间,也就是所谓的“室温”。过高的温度会使酒精味过于奔放,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压抑香气。
不要加冰: 除非是想要体验一些混合饮品,否则直接饮用是不加冰的。冰块会迅速稀释酒体,冲淡其细腻的香气和风味。

3. 感受香气的释放(闻香):
轻摇酒杯: 倒入适量白兰地(通常是3045毫升),然后轻轻地晃动酒杯,让酒液在杯中旋转。这样做是为了让酒液与空气充分接触,释放出更多的香气。
鼻子贴近杯口: 将鼻子凑近杯口,先不要急着深吸。先感受一下最表层的香气,然后稍微倾斜酒杯,让香气更集中地飘出来。
多层次品闻: 试着捕捉香气中的不同层次,从最初的果香,到中段的橡木香、烘烤香,再到尾韵的辛香或花香。

4. 品尝的风味之旅(品鉴):
小口啜饮: 倒入口中,先含在舌尖,感受它如丝绸般的质感。
让酒液在口腔中流动: 轻轻转动舌头,让酒液接触到口腔的各个部位,感受它的酸度、甜度、苦度以及醇厚度。
回味与变化: 尝试通过鼻子向口腔吸入一丝空气(称为“回吸”),这会让口腔中的香气更加明显,同时也能帮助你更好地感受酒体的复杂度和变化。
关注尾韵: 咽下白兰地后,不要立即结束。仔细感受喉咙和鼻腔里留下的余味,这就是白兰地的尾韵。好的白兰地,尾韵是悠长而令人愉悦的。

5. 搭配的艺术(佐餐与饮用方式):
纯饮: 这是最能品味白兰地本身风味的方式,尤其适合品质上乘的陈年白兰地。
加水(少量): 如果觉得酒精味稍重,可以滴入几滴纯净水(非自来水),这有时能“打开”酒的香气,让它更加柔和。
搭配雪茄: 对许多爱好者来说,一杯陈年的白兰地搭配一支优质的雪茄,是人生一大享受。雪茄的烟熏味和白兰地的醇厚香气能形成美妙的互补。
作为基酒: 白兰地也是许多经典鸡尾酒的基酒,如“Sidecar”(侧车)、“Brandy Alexander”(亚历山大)等。当然,用作鸡尾酒时,通常选择的是比较年轻或者特定风味的白兰地。
餐后佐酒: 在享用完一顿美餐后,一杯白兰地可以作为甜点,帮助消化,并为整个用餐体验画上完美的句号。它可以搭配巧克力、奶酪、水果等。

总结一下,白兰地之所以好喝,是因为它融合了葡萄的天然芬芳、蒸馏工艺的提炼、橡木桶的陈化魔法以及岁月沉淀的厚重。而要喝好它,就是要放慢节奏,用心地去闻、去品、去感受,让每一次的啜饮,都成为一次与时光对话的奇妙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老杨的酒馆杂记 ”,专注美酒的故事,爱扯闲篇儿



唱个反调。

这个回答的大部分答主,连白兰地的定义都没写对。


白兰地名字的由来。

白兰地,英文写作,Brandy,目前国际比较认同的说法是在20世纪中叶,取意大利Branda的词根,开始命名传播。

1970s前,基本上所有拿以葡萄为原料蒸馏的白兰地,都敢叫Cognac(也就是干邑)。那时候根本没有原产地保护概念。南法产的葡萄酒,也敢取意大利产区Chianti的名字。

直到二战后,尤其是1970s以后,各欧洲国家左倾思潮的涌起,才纷纷用起自己的名字,例如现在我们熟知的西班牙Jerez Holandas和Brandy Catalan, 意大利Grappa,保加利亚的的Grape Rakya,匈牙利的Palinka Szolo等等,当然还有智利的Pisco,Pisco Sour很好喝。

如何定义白兰地?

首先,凡是由水果蒸馏而成的烈性酒都被统称为白兰地,这句话就是错的,也不知道都从哪摘抄的,别忘了,不少伏特加就是哪葡萄汁蒸馏而成的。

甘蔗也是水果,蒸馏出来的能酒能算白兰地嘛?你让朗姆的脸往哪摩擦?

白兰地,蒸馏取液必须强调经过充分发酵的水果。

有些个水果果汁极少,很难榨汁,酒厂会选择用超过80酒精浓度的烈酒(如伏特加)或酒精侵泡萃取水果风味的精华。这类酒不能算白兰地,从风味的角度讲,未经发酵的浸液风味寥寥,与真正的白兰地风味差距很大。

为了区别于真正的白兰地,这类酒一般会有标识,“以水果浸泡而取得的酒”,“obtained by maceration and distillation" ,法语是”obtenue par maceration et distillation"(没有法语输入法将就看)。

其实在欧洲水果浸泡的酒很多,匈牙利的Parlat,德国的Geist和Schnaps,包括东欧和北欧的水果调味Vodka,如果抬杠的话,Grand Marinier这类调味酒也是反例。

所以,如何判断这个酒是不是白兰地?

粗暴而言,齁甜、粘稠、或风味过于暴戾的酒,100%都不是白兰地。白兰地以水果为原料,经过充分发酵后蒸馏,可通过橡木桶熟成(不经橡木桶熟成,也完全没毛病)。

所以说,靠冰馏方法取得的高度甜果酒,也不算白兰地。

尤其到了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啦,多半白兰地名不副实,不少都是拿糖蜜、糖浆调和水果原料之后,混着使用酒精蒸馏的垃圾货色产品。要不怎么会那么便宜。


碎念白兰地

相较威士忌等其他以谷物为原料的烈酒,白兰地更聚焦所谓的Terroir,也就是风土,原因很简单,水果不好保存。绝大部分白兰地酒厂贴近果园,如葡萄酒厂一般。大家没听说有酒厂空运别国的葡萄来自己这榨汁的吧?反之各个国家威士忌厂委托其他工厂烘麦,极为正常,很少有酒厂自有麦田,要不本地大麦怎么那么贵?

按照消费习惯,白兰地可以粗暴分为三类。

以葡萄酒为原料,蒸馏白兰地。

水平比较高的包括法国传统产区Cognac和Armagnac,中东欧的Rakya、Rakia和Rakiya,还有西班牙殖民者带到智利和秘鲁的Pisco。

水平一般的还有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小产区、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中国等地的产品。Jerez的白兰地,是大大的便宜,可比某些同样使用雪莉桶的烈酒要脸多了。

大家熟悉的人头马面、蓝带飞舞(马爹爱利)、轩泥爱诗就是这类产品。

主流消费世界,这类产品在国内占据了95%以上的份额,Cognac又是高端消费的塔尖。如果没有中国的Belt & Road战略,中东欧的白兰地根本进不了中国。


以葡萄酒渣为原料,蒸馏白兰地。

主要代表就是意大利的Grappa,此外有法国的Eau-de-vie de Marc, 葡萄牙Bagaceira,西班牙Orujo,希腊的Tripouro等等。


勃艮第的Marc水平很高,不少传统葡萄园都出产Marc这类产品,Cote-du-Rhone, Province, Savoie都是不错的产区,惊不惊喜,是不是很熟悉?香槟区还有自己的Marc de Champagne。

葡萄渣白兰地是许多葡萄酒大葡萄园的余兴产品,虽然大园的的葡萄酒喝起来让钱包心惊肉跳的,不过那些葡萄酒渣白兰地就是大几百块钱的事儿,只是国内基本买不到。别抬杠拿La Domaine Romanee-Conti说事,按年份说,1945年前后的产品(750ml),31k,在新加坡和英国都有卖。

别小瞧果渣白兰地,以为果渣的水平就是一定渣。

匈牙利盛产香气浓郁的高水平白兰地,经常不小心搞出来10年20年过桶的尖货。


以葡萄以外的水果,蒸馏白兰地。

到了葡萄以外的白兰地,分类就比较粗犷了,没办法,除了苹果白兰地外,其他名气不大。

苹果白兰地,叫Calvados。其实还有一个词Calva原来说的也是这个酒。虽然苹果白兰地古而有之,但名气实在不响。主要因为葡萄是欧洲人消费主流,轮不上苹果,从王宫到贵族,瞧不上。

不过呢,世事无常啊,19世纪欧洲人到美洲烧杀掠夺,靠着枪炮和病毒把美洲折腾个底儿掉。所谓天道轮回,一不小心把葡萄根瘤蚜直接跨境回来了,这一下新藤老藤藤藤不留,死的死,烧的烧。得,只能和拿苹果、梨子这类水果蒸馏的白兰地了。

本来这是一个扬眉吐气的好机会,不料好景不长,赶上了一战,酒厂都被拉去做酒精了,好不要容易搞点苹果白兰地,也是粗制滥造的货色。导致了当时的苹果白兰地必须搀着咖啡喝,去了咖啡馆,嘀咕一句,cafe noir,如果不强调,一定会搭上一杯Calva。

这是一段趣话,现在的苹果白兰地还是不错的,例如Cider Brandy, Apple Jack, Malvados等等,没必要非要可这法国死磕。

说回水果白兰地分类。

第一类,以无核水果压汁发酵蒸馏而成,如梨子白兰地

第二类,以无核水果渣发酵蒸馏而成,如苹果果渣白兰地

第三类,以无核水果和有核水果混合蒸馏而成,如葡萄和樱桃白兰地

第四类,以有核水果去核发酵蒸馏而成,如李子、杏子白兰地

哦,对了,没有但用果核压榨发酵蒸馏的,又不是做橄榄油。。。


白兰地的味道,喝法

不少朋友说,用水果蒸馏的酒,就应该是水果味,这话对了一半。

当然,它的风味和水果有关,但实际上经过蒸馏,芳香物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子结构今非昔比。好比白酒、威士忌和伏特加也主要拿谷物为原料,谁喝出来麦片或者小米茬子粥的味道了?

饮酒的温度

大部分人喝到的白兰地,在37%-40%之间,如果不是Armagac,基本遇不到单桶和桶强。所以呢,合适的饮用温度在15-22摄氏度之间。低于12摄氏度,基本上香气很难散发,需要暖杯,高于25摄氏度,屋里面比较热,喝起来也不会大舒服。

加冰不加冰,不想讨论了,这事没啥好蛋B的。爱加就加。

闻香和入口

别摇杯,像喝红酒那用把杯子弄得和滚筒洗衣机一样。慢慢闻,轻轻的嗅,糖果、蜂蜜、辛香、雪茄盒、太妃糖、鲜花干花花精油等等,这些味道,你熟悉哪个就是哪个味道。你说是臭鞋底味儿,别人说是皮革味,都没啥奇怪的,尝试多了就好了。

关于酒的风味可以参照风味轮。

颜色也有对照的色卡,像不像口红色卡,姑娘们冲鸭,一个色号来一款!

轻轻缓摇几下酒杯,多闻几下,等到刺激凝滞的气息渐渐散去,自然就可以感受到白兰地的香气,千万别和百米冲刺后那样喘气,容易被酒精呛个跟头。

酒杯不一定非得选敦实的干邑杯,郁金香杯、凯恩杯其实都行,我只反对用大茶缸和扎啤杯。

一般而言,赏酒的量控制在7-10ml之间。太少了,容易被唾液稀释,一般人还没弄清什么味就过去了。也别太多,一口干下去,咱又不是关羽着急斩华雄。。。

如果真的想好好品酒,一定学会吐酒,有机会再说。

至于白兰地鸡尾酒,多如牛毛,有空再说,首推我爱的Pisco Sour。


风味

白兰地的风味,可盐可甜,还可酸。

虽然肉身来自水果,但本质上,陈年白兰地不怎么甜。许多酒厂有在装瓶强给白兰地添糖的传统,以此润色,尤其是修复过重的苦味。

与直觉上的认知不同,白兰地的甜味其实并不来自果糖,实质上源自橡木桶壁上的物质——QTT,三萜糖,某些QTT的甜度是蔗糖的8000多倍,相当于甜味世界的核弹。

不过呢,这东西也不全是甜的,有些QTT是苦的,没错,是苦涩的。也就导致了,陈年的岁月雕琢,成就了一桶苦涩的酒生。

其实呢,QTT给我们更多带来的是甜的暗示,是化学物质同时作用嗅觉和味觉形成的综合感受,有点类似虚拟人生的快感。

与甜味类似,白兰地里面的咸味解释起来也比较复杂,一方面确实源自蒸馏设备和桶陈中的衍生物,另一方面则与QTT类似,也是感知下的相互作用。

焦糖、太妃糖、烘烤咖啡、雪茄盒这类风味是桶壁带来的,酸味则源自酒液本身和岁月的作用。长期的氧化会将乙醇转化为醋酸,酸是一种很高级的衬托。

酸可以中和丹宁,让各种香气平衡,是我们产生温带水果、热带水果一类的联想。果酸也不好,有些酸腐的味道,会让人联想到羊圈和不佳的油脂气息。


如何品鉴?

最后讲一下关于品酒各阶段的体验,大家看酒评的时候会经常遇到。

闻香

一般指通过嗅觉,也就是鼻子所能感知到酒的所有印象,包括酒精感是否刺激,整体的和谐程度,香气是否浓郁纯净,有没有讨厌的杂味,有没有毒?!

入口

其实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需要适应酒的刺激,初步感知酒液在口腔和味蕾间的特征。

中,这时候酒精会给空腔和味蕾带来刺激感,让你觉得温热,有时候喝高浓度的酒,会让人口腔麻木。

后,这部分更多感知酒的综合表现,偏干还是偏甜,苦不苦。

尾韵

酒款整体的表现,和谐程度,还有所能持续给口腔带来的体验。

酒体

一般形容,风味在酒精浓度,所能提供的享受烈度,通俗的讲,就是同样20分钟一集电视剧,这个剧还那部剧,哪一个好看刺激值得回味。




先更新到这里,挖个坑,有空写写有趣的酒款和白兰地鸡尾酒。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