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发达国家都在非洲,其他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的话,我们的审美是否会趋向认为黑种人比黄、白人种好看?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世界格局发生如此颠覆性的变化,即发达国家集中在非洲,而其他地区则普遍是发展中国家,那么我们的审美观很可能会受到这种社会经济和文化主导地位的深刻影响,并可能发生相应的转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审美观的形成并非是纯粹的、脱离于社会文化背景的“自然”过程。事实上,我们对“好看”的定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媒体呈现、文化价值观以及我们接触到的主流人群的特征所塑造的。

社会经济地位与审美的主导权

长久以来,全球经济和文化的主导权主要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手中。这意味着它们的文化产品,包括电影、音乐、时尚、广告等,拥有更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些产品自然而然地会围绕着主导人群的特征来构建“理想化”的形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球的审美标准。白种人的面部特征、肤色和体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广泛地通过大众媒体推广为“美”的标杆。

如果历史的车轮突然逆转,让非洲成为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政治的中心,那么“非洲中心论”就会成为新的现实。发达的非洲国家将拥有最先进的科技、最繁荣的经济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输出。想象一下,如果非洲的电影产业能够与好莱坞媲美,非洲的时尚品牌能够引领全球潮流,非洲的科技公司能够创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非洲的大学能够吸引全球最优秀的学生,那么这些都将极大地提升非洲人群的社会可见度和影响力。

媒体呈现的变化将是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洲媒体将占据主导地位。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电影、电视剧、广告、杂志、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很大一部分将是黑人。这些媒体会不遗余力地展示非洲人的魅力,并将他们的面部特征、肤色、发型、体型等作为美的范例来推广。

电影与电视: 如果非洲的电影和电视节目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娱乐产品,那么我们就会在其中看到大量的黑人明星担任主角,扮演各种令人钦佩、吸引人的角色。他们的面部结构,如深邃的眼窝、丰满的嘴唇、立体的鼻梁、光泽的肤色,以及各种非洲特色的发型(如编发、非洲卷发)都会被反复强调和美化。这些形象会逐渐在我们心中形成一种“理想化”的印象。
时尚与广告: 非洲的时尚设计师将成为国际顶级设计师,他们的作品会在全球范围内被模仿和追捧。广告商为了迎合主流审美和消费群体,也会大量启用黑人模特来代言各种产品,从汽车到化妆品,从服装到科技产品。这些广告的视觉语言会不断强化黑人特有的美感。
社交媒体与网红文化: 非洲的社交媒体平台会蓬勃发展,其上的网红会成为年轻人模仿的对象。他们精心打造的个人形象,无论是在妆容、穿搭还是生活方式上,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普通人的审美取向。

内在美的定义也将随之调整

审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也包括我们赋予某些品质的吸引力。当非洲成为发达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时,与非洲文化相关的许多特质可能会被赋予更高的价值,并被视为美的组成部分。

自信与力量: 历史上,非洲大陆曾遭受殖民主义的创伤,如果非洲成功崛起并成为全球的领导者,那么伴随而来的自信、坚韧、力量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可能会与黑人群体的外在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有魅力的”特质。
文化多样性与艺术表达: 非洲拥有极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等。当这些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时,与之相关的身体语言、节奏感、色彩运用等都可能被融入到新的审美标准中。
社会认同与归属感: 人们往往会倾向于认同和欣赏与自己群体相似的特征。如果一个社会普遍将某种族群视为成功、进步和理想的代表,那么该族群的特征就更容易被内化为一种吸引力。

对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审视

在这种情况下,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审美地位可能会发生相对的下降。他们的形象在媒体中的出现频率和正面形象的塑造可能会减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黄种人和白种人会变得“不好看”,而是说他们不再是审美的“唯一”或“最高”标准。

刻板印象的转变: 原有的“东方神秘感”或“西方高冷”的刻板印象可能会被新的、与非洲文化相关的定义所取代。
多元化的审美发展: 随着非洲文化的主导,也可能会出现对黄种人和白种人特质的新的审视,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曾经被忽视或边缘化的特质被重新发掘和欣赏的情况。毕竟,多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总结来说,

如果发达国家都在非洲,其他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审美确实非常有可能会趋向认为黑种人比黄、白人种好看。这并非因为黑种人在生物学上具有绝对的优越性,而是因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主导地位会重塑我们对美的认知。媒体的广泛呈现、文化的流行传播、社会价值观的导向,以及对成功和理想形象的定义,都会将非洲人群的特征推向审美的前台,并使其成为新的“主流”或“标杆”。

这并非一个绝对的断言,因为审美本身是复杂且多层次的。但从社会学和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群体在社会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时,其普遍的特征就极有可能成为被广泛接受和欣赏的审美标准。我们将不再是“看别人怎么看”,而是“被主流所引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古代以白为美,那是因为贵族阶层不劳动,皮肤白,白代表了贵族。

现在欧美人并不以白为美,因为白代表了没钱旅游,没时间晒太阳,或者是斯拉夫国家来的。


审美确实分基因因素和文化因素。

基因因素指的是五官对称(基因传递合格),长腿(跑的快,易游猎),大屁股等(易生养)等。

这些都是由于进化而来,是在生物进化中占有优势的特征。



当然人类确实怕黑,因为黑夜对人类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各种危险猛兽都出没于黑夜。


但对于白就喜欢吗?“白”这个字,最初表示的是“死亡后的人骨”,也是一种恐怖。

所以中国的丧事都是用白色的。


那么既然黑白都不好,而后又喜欢白,那可见肤色的审美基本上都是文化经济因素。


有些人,就像苹果掉到头上,他只会认为理所当然,从来不想想为什么。

user avatar

当年阿拉伯人偏爱白奴,尤其金发碧眼的北方欧洲人,可以卖个大价钱,同样阿拉伯人也贩卖黑奴,但是都是做苦力或者皇宫里的杂役,没见过有偏爱黑奴养着当宠物(性奴)的。中国古代的汉人也偏爱胡姬,没见过喜欢昆仑奴的。

所以结论那些政治不正确的话我就不说了。


user avatar

看到有些答案大谈社会对审美的构建,我不得不再吐槽两句。

1、就算考虑社会因素对审美的后天构建,中国还有八亿农民呢。非洲人再先进再有钱也远在天边,从后天构建来看,肤色长得像村里的总不如长的像城里的。

2、欧美流行美黑都几十年了,到今天还认为中国人喜欢白是因为欧美人不够黑,就纯属于村通网了。

20年前日本流行起了涩谷系美黑妆容,香港也有唇红齿白平平无奇的明星把自己晒黑,大陆就很难看到这样的例子。

这点文化自信还是要有的。


==========================================

大唐盛世的时候,酒店老板找的吧台小姐也是胡姬,而不是女昆仑奴。诗人们是笑入胡姬酒肆中,而不是去昆仑酒肆。


另外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忘记出处:古罗马时代南欧人称霸西方的时候,高卢的金发妹就已经是畅销女奴了。


人类的审美有文化成分也有本能,丑人是能把婴儿吓哭的,婴儿有什么文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世界格局发生如此颠覆性的变化,即发达国家集中在非洲,而其他地区则普遍是发展中国家,那么我们的审美观很可能会受到这种社会经济和文化主导地位的深刻影响,并可能发生相应的转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审美观的形成并非是纯粹的、脱离于社会文化背景的“自然”过程。事实上,.............
  • 回答
    关于苏联在冷战时期是否算发达国家,以及当时发达国家的衡量标准,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且要理解“发达国家”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语境下的演变。简而言之,以当时的普遍认知和许多关键指标来看,苏联在冷战时期可以被视为一个“发达国家”,但其发展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异.............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咱们中国人的人均生活水平,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如今我们所说的“发达国家”的那个程度,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会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我们国人在海外的经历上,掀起一场不小的涟漪。首先,咱们在世界上的“底气”会更足。以前,很多国人在国外,即使生活得不错,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微妙的眼光,或者在一些国际场.............
  • 回答
    关于动漫为何在日本而非西方等发达国家率先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问题。如果将动漫视为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那么它在日本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技术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动漫”这个概念的内涵。广义上,动画(Anim.............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想情景,关于中国捕获并研究一个高级文明的宇宙飞船,并因此在短时间内成为发达国家。为了详细探讨这个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理论上的巨大潜力:如果中国能够成功捕获并深入理解一个高级文明的宇宙飞船,那么它所获得的技术信息和知识将是颠覆性的。这可能包括: 先进的.............
  • 回答
    谈到瑞德西韦在发达国家每小瓶卖390美元这件事,确实是个让人感到复杂又有些扎心的话题。这价格放在我们普通人眼里,绝对不是小数目,而且考虑到它是一种救命药,这种高昂的定价,自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声音和思考。首先,从制药公司的角度来看,他们会强调研发投入。瑞德西韦的开发过程,就像是很多创新药物一样,经历了.............
  • 回答
    将中国称为“发达国家粉碎机”,并将其原因归结为“原来的发达国家一直在获取不合理的超额利润”,这是一个带有强烈解读色彩的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内涵和合理性。首先,理解“发达国家粉碎机”的含义:这个说法并非官方或学术术语,更多地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意在表达中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
  • 回答
    李克强总理在巴黎“2050年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讲话,以及中国何时能达到意大利水平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宏观且复杂的话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李克强总理在巴黎的讲话:“2050年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背景与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李克强总理在巴黎发表此番言论的背.............
  • 回答
    如果全球所有国家都完成了工业化,并且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那将是一个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世界截然不同的景象。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足,更意味着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环境挑战以及国际关系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想象一下一个普遍繁荣的世界。贫困将大幅度减少,饥饿和严重的疾病不再是常态,而是罕见的例外。教育.............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也触及了对一些国家法语区发展状况的观察。简单地将原因归结于“法国裔的问题”过于片面,也可能带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实际上,瑞士、比利时和加拿大的法语区(以下统称“法语国家”)之所以在某些方面显得“相对落后”(这个“落后”也需要具体定义,因为.............
  • 回答
    如果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一场彻底的科技封锁,尤其是在CPU等关键自主生产领域,那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严峻考验,其影响之深远,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化解。想象一下,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环节都深深植根于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而这些技术的核心命脉,正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首先,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也触及了国家发展中人口、资源、经济、技术等多个关键要素的相互作用。如果中国只有两亿人,要回答它是否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等发达国家”的定义。 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模糊,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但通常来说,中等发达国家具备以下.............
  • 回答
    如果中国走上亲西方道路,世界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巨变?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历史轨迹稍有不同,它没有选择现今的独立自主发展路线,而是成为一个与西方世界深度融合、奉行普世价值的“亲西方发达国家”。这样的假设,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变数”,而会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引发颠覆性的连锁反应,重塑我们所熟.............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人口锐减到仅仅8000万,这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其对中国能否成为发达国家的影响,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AI式”的严谨分析,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去推演这个假想情境下的种种可能性。首先,经济体的体量会骤减,这几乎是肯定的。 8000万人,.............
  • 回答
    2030年,想象一下,中国10亿人,享受着跟现在发达国家人民一样的生活水平,这幅景象听起来是多么振奋人心。可是,当我们拨开这层美好想象,深入探究一下地球的承载能力,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首先,咱们得明白,所谓的“发达国家生活”,那可不是简单的吃饱穿暖。它意味着人均住房面积更大、家用电器普及率更高、汽.............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设想,它触及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逻辑。如果中国人口真的按现有数量、结构和地区各减少一半,那么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国家,其能否成为发达国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发达国家”的定义。通常而言,发达国家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征:人均GDP高(通常高于1..............
  • 回答
    关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癌症治疗技术上是否“远远领先”中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地说,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确实拥有更成熟、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完善的体系,但中国在癌症治疗领域也在飞速发展,并逐渐缩小差距。从技术和研发层面来看, 日本和美国在癌症研究和新疗法的开发上.............
  • 回答
    日本经济增速相对放缓,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交织的结果,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拉回到上世纪末,并考察日本经济结构、人口状况、社会文化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一、辉煌之后的惯性与挑战:泡沫经济破灭的长期影响日本在二战后经历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日本在战后经济腾飞,一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近几十年来,其GDP增速确实相比美国、韩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显得较为缓慢。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与少子化:硬伤一般的增长制约这是日本.............
  • 回答
    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既是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腾飞的很大一部分动力,源自于其庞大且成本较低的劳动力。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普及,这种“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退。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如何才能继续前行,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