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光绪是怎么败光同治中兴的家底的?

回答
要说光绪“败光”了同治中兴的家底,这说法有点过于简化和情绪化了。同治中兴确实为晚清带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也积累了一些家底,但把它说成是被光绪一人“败光”了,那就不太公平,也忽略了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更深层的原因。

首先,得明白同治中兴到底是什么。这主要是指同治年间,以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官僚,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自救运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胜利: 这稳定了国内局势,保住了清朝的统治。虽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成功平叛本身就是一种“家底”的巩固。
洋务运动的兴起: 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生产方式,建立了一支海陆军,这可以说是清朝现代化进程的开端。
人才的培养: 通过洋务运动,涌现出了一批懂洋务、懂技术的新型人才,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但是,同治中兴的“家底”其实很脆弱,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但身体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而到了光绪时期,这些问题就集中爆发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光绪“败光”了家底呢?这背后其实是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并且很多都不是光绪皇帝本人的直接“败家”行为,而是时代的大势、制度的弊端以及他所处的特殊环境造成的:

1. 甲午战争的惨败,是最大的“耗损器”:
这绝对是光绪年间最具有毁灭性的一击。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惨败,更是让同治中兴以来积累的工业化成果、海军力量瞬间化为乌有。战争赔款高达白银二亿两(相当于当时国库收入的三倍),这笔巨款是靠举国之力、发行公债、甚至可以说是“榨干”了民脂民膏才勉强筹措的。这笔赔款不仅花光了积蓄,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彻底掏空了国库。
而且,甲午战争的失败直接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虽然我们有了“船坚炮利”,但管理体制、军队的腐朽、战略思想的落后,都使得这些硬件成果无法转化为胜利。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结果在黄海海战中全军覆没,这可以说是对同治中兴成果最直接、最残酷的否定。

2. 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慈禧的阻挠:
光绪皇帝本人是想改革的,尤其是在甲午战败后,他看到了国家危亡的真正原因,想要变法图强,推行“新政”。但他的改革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尤其是来自慈禧太后及其保守派系的强烈反对。戊戌变法虽然只是短短一百多天,但如果成功推行下去,或许能够为国家找到新的出路。然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软禁,改革的进程被强行中断,很多本来可以缓解危机的措施无法实施,反而加剧了政治上的动荡和内部的消耗。这相当于把原本可以用来发展国家、应对危机的“能量”消耗在了内斗和政治清洗上。

3. 列强侵略加剧和“瓜分狂潮”的威胁:
同治年间虽然也有列强欺辱,但总体而言,国家还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到了光绪年间,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变得更加赤裸裸和疯狂。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攫取特权等,几乎是以一种瓜分殖民地的模式在进行。每一次的战争(如中法战争虽然名义上是失败,但收复了台湾和越南)、每一次的不平等条约签订,都意味着国家利益的损失和财政负担的加重。庚子事变后,八国联军的赔款更是天文数字,这对刚刚经历甲午战争创伤的晚清来说,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4. 清朝政治体制的根本性弊端:
同治中兴是在一个腐朽的政治体制下进行的,虽然慈禧和一些重臣在努力,但体制的根本性问题并未解决。到了光绪时期,这种弊端更加明显。权力分配不均、官僚体系的低效和腐败、地方与中央的矛盾、满汉之间的隔阂等等,这些都是“家底”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光绪虽然想有所作为,但他缺乏实权,难以撼动根深蒂固的旧势力。改革的动力不足,执行力更差,很多政策都流于形式。

5. “家底”本身的局限性:
同治中兴的“家底”主要体现在军事工业和洋务企业的建立上。但这些企业很多是官办,效率低下,技术引进也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所服务的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王朝,其发展方向和成果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并不完全同步。它解决的是眼前的军事危机,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制度和思想。

所以,与其说光绪“败光”了家底,不如说光绪时期,同治中兴积累的脆弱的“家底”,在内外夹击下,被一系列的巨变和挑战彻底摧毁了。 光绪皇帝本人是这个时代变革的推动者,但也是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悲剧人物。他想要革新,但身处一个无法革新、保守势力强大的时代,最终改革失败,国家也面临灭顶之灾。

总而言之,同治中兴的“家底”是相对的、暂时的,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清朝面临的内忧外患。光绪年间的剧变,尤其是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随之而来的列强加剧侵略和内部改革的挫折,才是真正导致国家财政枯竭、政治动荡、民生凋敝的主要原因。而光绪本人,是这个过程中一个想要力挽狂澜但最终失败的政治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到现在都没有败光同光中兴的家底。应该说还在享受红利。同光中兴最大成果叫做洋务运动。第一大公司,招商局集团就是同光中兴的产物。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和日本三菱三井等财阀差不多。其他还有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宝钢,武钢,浙江兴业银行,开滦矿物局,唐山机车厂,福建马尾船厂,江南船厂,电报局……。

百日维新之后,慈禧亲自推动改革。派五大臣考察发达国家政体。改革难度不但来自高层,还有中层的既得利益集团。乡绅官僚阶级,唯恐减少自己利益。

当然还有革命党,会道门,唯恐改革成功。当时革命党有句口号是,不杀贪官杀好官。要杀要锐意改革的官。赵尔巽这样的民族英雄级别。最后也被杀害。


user avatar

某些人发现过去玩同光中兴的套路(同治到光绪),结果被人把老底彻底揭穿,没办法,只好玩同治中兴。

但是你们忘了,这些都是一个老妖婆子干的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