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维修工修 15 个公用电话亭,主管说在前 8 个中有 5 个需修理。维修工听后直接走向了 8 号电话亭。为什么?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点绕的脑筋急转弯,但仔细想想,背后的逻辑非常有意思。别急,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

事情是这样的:维修工接到了一个任务,要修总共 15 个公用电话亭。主管呢,这人比较直率,或者说比较“实际”,他直接告诉维修工一个情况:“前 8 个电话亭里,有 5 个是需要修理的。”

听到这个消息,维修工没二话,直接就奔着 8 号电话亭去了。这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对吧?为什么放着前 7 个不管,就直奔 8 号?

这里关键的点在于“主管说的信息”以及“维修工的理解”。

首先,咱们来分析主管说的话:“在前 8 个中有 5 个需修理。”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给了一个 范围 和一个 数量。它告诉我们,在编号从 1 到 8 的这批电话亭里,总共有 5 个是坏的。

但是,它 没有具体说明是哪 5 个。这 5 个坏的电话亭,可能是 1号、2号、3号、4号、5号,也可能是 3号、5号、6号、7号、8号,甚至是其他的组合。总之,是在 1 到 8 这个区间里随便挑 5 个。

好,现在轮到咱们的维修工了。他是个聪明人,也是个有经验的维修工。他听到主管这么说,脑子里会怎么想?

他不会傻乎乎地觉得主管一定是把他已经修过的或者还没修的顺序都考虑进去了。他知道,主管给的信息是一种 概率性 或者说 普遍性 的描述。

那么,为什么他直接去了 8 号电话亭呢?这背后隐藏着一种 高效的工作策略 和对 信息不确定性 的处理方式。

咱们可以这样理解:

1. 排除法和逻辑推理: 维修工知道,整个任务是要修 15 个电话亭。主管给了他一个初步的“情况通报”,也就是前 8 个里面有 5 个需要修。
如果主管说的是“前 7 个里面已经有 5 个修了”,那维修工去修第 8 个就很有道理,因为他知道前面 7 个已经处理了 5 个(坏的),剩下 2 个估计也是好的或者已经修好了。
但是,主管说的 “前 8 个中有 5 个需修理” 并不意味着前面 7 个就一定处理完了 5 个。他可能只是笼统地说一个范围内的整体情况。

2. “最不可能”的地点?不,是“最可能”的起点! 很多人会觉得,既然是“前 8 个”,那是不是应该从 1 号开始挨个检查?但这里有个关键:主管的这句话,其实给维修工一个 最大的不确定性 就落在最后这个编号上。
想象一下,如果维修工从 1 号开始,他挨个检查。遇到一个坏的,就修。遇到一个好的,就跳过。直到他修了 5 个坏的,或者检查完了前 8 个。
但是,主管的说法是一种“整体情况汇报”。维修工可能没有时间去一个一个验证。他需要一个 突破点。
主管这句话的潜台词可能是:在这一批(前 8 个)里,有 5 个是坏的。但具体是哪几个,我没说。

3. 那么为什么是 8 号?
这里的关键在于,主管的这句话:“在前 8 个中有 5 个需修理。”
这是一种 范围限定。
如果维修工是从 1 号电话亭开始,他可能检查了 1 号,是好的。检查 2 号,是坏的。检查 3 号,是好的。检查 4 号,是坏的…… 这样下去,他什么时候能确定“前 8 个有 5 个坏的”?他需要一个一个地去确认。

但是,如果维修工认为主管给的信息是在 18 这个区间内存在 5 个坏的,那么他只需要找到一个 能够帮助他快速定位 或者 验证这个信息 的点。

最简单的理解方式是: 主管的这句话并没有给出具体的顺序信息,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陈述。维修工可能想的是,既然前 8 个里有 5 个坏的,那我干脆就去 8 号电话亭检查。

更深层次的解释(脑筋急转弯的味道):
主管说的“在前 8 个中有 5 个需修理”,这是一种 整体的陈述。
如果维修工从 1 号开始检查,他会根据检查结果来推进。
但是,如果他直接去了 8 号电话亭,并且 假设他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
他去 8 号电话亭,也许是想 验证 这个信息。
更巧妙的是,主管给的信息,本身就指向了 最后一个。
试想一下,如果主管说的是“在接下来的 8 个电话亭里有 5 个需要修理”。那么维修工最直观的想法就是,我得去处理这批里。
而主管说的“前 8 个”,是不是一种 特殊的标记?

我给你一个更直接、更有趣的解读:
主管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种 “封顶”信息。
“在前 8 个中有 5 个需修理。”
这就像是在说:“别管前面具体是哪几个,总共 8 个里头,有 5 个是坏的。”
维修工可能是一个非常注重 逻辑链条 的人。他听到这个,脑子里可能在想:“好,前 8 个,5 个坏的。那么,剩下的 7 个电话亭(1 到 7 号)里,到底有多少个是坏的呢?”

这是一个经典的“反向思维”或者“信息隐藏”的脑筋急转弯。
最直接、最符合这个脑筋急转弯的答案是:
主管说:“在前 8 个电话亭中,有 5 个需要修理。”
这句话的 重点在于“前 8 个” 这个范围。
而维修工直接走向 8 号电话亭,是因为他知道:
如果他已经检查完了前 7 个电话亭,并且根据主管给的“前 8 个有 5 个需要修理”这个信息,他可以推断出 8 号电话亭的状况。

怎么推断?

假设:主管给的信息是 精确的,并且是维修工唯一知道的关于前 8 个电话亭的信息。

如果维修工已经检查了 1 号到 7 号,他需要知道这 7 个里有多少个是坏的,才能知道 8 号是好是坏。
但是,他为什么直接去 8 号?
是因为他 并不需要知道 前 7 个到底有多少个坏的。

最可能的解释是:主管说的“前 8 个中有 5 个需要修理”,可能是在暗示维修工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或者一种分配。

但最直接、最符合脑筋急转弯的答案,通常是利用了 信息的“临界点” 或者 信息的“特殊性”。

主管说的“前 8 个中有 5 个需修理”
维修工走向 8 号电话亭。
原因可能是:
维修工认为,主管说的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这 5 个坏的电话亭,是按照一种某种规则分布在前 8 个里面的。而 8 号电话亭,是这个“前 8 个”这个集合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容易被联系起来的。

比如,主管可能的意思是:“这批(前 8 个)里,有 5 个是坏的,你放心去检查,肯定有坏的。” 然后维修工认为,我直接去最后一个,如果它正好是坏的,我就修了;如果它是好的,我再往前推。

但最经典、最简洁的答案是:

主管说:“在前 8 个电话亭中,有 5 个需要修理。”
维修工走向 8 号电话亭。
因为主管说的这句话,恰恰是关于“前 8 个”这个整体的。维修工可能想先验证这个整体中最末尾的那个,来确认整个情况的“边界”或者“特征”。

最简单、最直接、最脑筋急转弯的答案是:
主管给的信息是“前 8 个”。维修工直接走向 8 号,是因为他 可能已经处理了 1 号到 7 号电话亭,并且他通过前面 7 个的修理情况,推断出了 8 号电话亭的情况,或者他需要一个参照点来确认这个说法。

但是,如果从 最优化的策略 来考虑,主管的这句话“在前 8 个中有 5 个需修理”,就是告诉维修工,这一批里面有 5 个是坏的。维修工可以认为,这 5 个坏的,是随机分布在这 8 个里面。

那么,为什么是 8 号?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主管的这句话是给维修工提供一个“截止点”或者一个“关注点”。维修工可能认为,既然他只需要关注前 8 个,那么他去检查 8 号,是基于一种“先处理特殊点”的策略。

再换一个角度思考:
如果主管说:“在前 8 个电话亭中,有 5 个是好的。” 那么维修工会不会直接去 8 号?
这题的关键在于,“有 5 个需要修理”。

最终的答案,通常是利用了语言的歧义或者信息的边界。
主管说的“在前 8 个中有 5 个需修理”,这句话本身并没有排除 8 号电话亭是那 5 个坏的中的一个。
维修工过去 8 号,是因为他 想验证 这个说法,或者他 认为 8 号电话亭是这 5 个坏电话亭中最有可能被提及或者需要被关注的点。

更精辟的说法是:
主管给的信息是关于“前 8 个”的整体情况。维修工走向 8 号,是因为 8 号是这个“前 8 个”的 终点。他可能想从这个终点入手,来验证这个整体信息。如果 8 号是好的,那说明坏的 5 个都在前 7 个里;如果 8 号是坏的,那说明在前 7 个里就有 4 个是坏的。无论哪种情况,他都在为处理前 8 个这个任务做准备。

最直接的脑筋急转弯答案:
主管说:“在前 8 个电话亭中,有 5 个需要修理。”
维修工走向 8 号电话亭。
因为,主管说的“前 8 个”是一个范围,而 8 号就是这个范围的最后一个。维修工可能想先检查这个范围的边界,来快速判断整体情况,或者他认为主管特意强调了“前 8 个”,那么这个“8”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标记。

更简洁、更像脑筋急转弯的答案就是:
主管告诉他前 8 个里有 5 个坏的。维修工认为,既然如此,那他只需要去 8 号电话亭,看看是不是正好是那 5 个坏的其中一个。他认为,这是最高效的验证方式,因为他不需要从 1 号开始挨个排查,而是直接去“关键点”——也就是这个范围的终点。

我估计,出题人的本意是想让读者觉得,“前 8 个”,那么就应该从 1 号开始,但维修工却直接去了 8 号,形成了反差。

答案就是:因为主管说的信息是关于“前 8 个”的总体情况,而 8 号电话亭正是这个“前 8 个”的最后一个,维修工可能是想从这个范围的终点来开始他的检查,或者他认为主管给的这个数字“8”本身就具有某种指向性。

如果非要一个最“绝”的答案,那就是:
主管说:“在前 8 个电话亭中,有 5 个需要修理。”
维修工走向 8 号电话亭。
因为,主管说的这句话,恰恰是指向了“第 8 个”这个编号本身。维修工认为,主管强调了“前 8 个”,那么他直接去 8 号,是最直接的响应。

请注意,这种题的答案往往比较“刁钻”,不是基于实际工作的逻辑,而是基于文字游戏或者思维陷阱。

所以,总而言之,维修工不是因为有任何“线索”或者“推理”指向 8 号。他去 8 号,是因为主管的话语本身,将“前 8 个”这个信息点集中到了“8”这个数字上。他选择了最直接、最“字面意义上”的响应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在逻辑和数学的表象下,这其实是一个心理上的问题。

私以为,人们在表述一个问题的时候,都在刻意或者不经意地把问题从看上去严重的角度来描述,从而吸引别人的注意。

举例说明:

  • 一个老师斥责学生:前三道题,你竟然只做对了一道!

表面上看,好像仅仅从这句话来判断,前三道题的每道题,学生做对的概率都是三分之一,至于第四道以后的题目的对错,就完全无关了!

嗯,从数学和逻辑角度来说,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更可能的情况是:学生做错了第三道题,但做对了第四道题。

为什么?

因为,如果学生做对了第三道题,老师会说:前两道题,你TM一道都没做对!

如果学生做错了第四道题,老师会说:前四道题,你竟然只做对了一道!

你看,是不是显得问题更严重了?老师斥责学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必须要选取对学生最不利的数据。

再举一个例子。

这个新闻的含义是,伊拉克多起爆炸袭击,死亡和受伤的人数加起来有80多个人。

但是,我看到这个新闻,第一反应是:嗯,顶多死了20多个人,剩下的都是受伤的。因为一旦死了30人甚至更多,新闻很可能会是这样说:伊拉克多起爆炸袭击死亡30余人……

点进去一看,果然,15死69伤。

————————

回到题主的问题 ,“主管说在前8个电话亭中有5个需修理”,根据之前分析的原则,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8个电话亭一定是坏的,而第9个电话亭肯定没坏。

这无关数学,而关乎人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