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台湾海军2018至2040年,花费4700亿新台币的“国舰国造”军舰更近计划?

回答
台湾海军20182040年“国舰国造”军舰升级计划:一场雄心勃勃的战略转型

台湾海军自2018年启动的“国舰国造”计划,预计至2040年将耗资约4700亿新台币,旨在大幅提升海军的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这项计划不仅是台湾军事自主化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其应对区域安全挑战、维护自身主权的重要战略举措。要全面理解这一计划,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计划的背景与目标:为何“国舰国造”?

在深入探讨计划的细节之前,理解其提出的背景和核心目标至关重要。

应对区域安全挑战: 台湾所处的东亚区域地缘政治复杂,面临着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持续增长的压力。解放军海军近年来在吨位、技术和现代化程度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对台湾的防卫构成严峻挑战。台湾海军亟需通过自主研发和建造更先进的舰艇,来维持不对称作战的优势,并有效抵御潜在的军事威胁。
提升军事自主化水平: 长期以来,台湾的军事装备高度依赖对外采购,尤其是来自美国的武器系统。这种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在关键时刻面临技术转移、采购限制或交货延迟等问题。通过“国舰国造”,台湾希望摆脱对外部军售的过度依赖,掌握关键海军舰艇的设计、建造和维护能力,实现军事自主,增强战略的独立性和韧性。
发展国防产业与经济: “国舰国造”计划不仅仅是军事战略,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旨在通过投资海军舰艇的研发与制造,带动台湾本土国防产业的发展,包括船舶制造、电子信息、武器系统集成等领域。这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培养高科技人才,还能促进相关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弥补装备老化与性能不足: 台湾海军现役舰艇中,有相当一部分服役年限较长,性能已难以满足现代作战需求。例如,部分老旧的护卫舰和驱逐舰,其火力、电子设备和隐身性能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通过“国舰国造”,台湾可以根据自身作战需求,设计和建造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舰艇,更新换代老旧装备,提升整体作战效能。

计划的主要内容与具体项目:

4700亿新台币的庞大预算,将用于多个关键的海军舰艇建造和升级项目,具体内容涵盖:

1. 新一代导弹护卫舰(“中华民國海軍輕巡洋艦”)建造案:
背景: 这是“国舰国造”的核心项目之一,旨在建造新一代的导弹护卫舰,以取代部分老旧的成功级巡防舰和拉法叶级巡防舰。
性能特点(预期): 这些新一代护卫舰预计将具备更强的反潜作战能力、区域防空能力、反舰能力以及电子战能力。它们可能搭载更先进的雷达系统、声纳系统、导弹武器(如台湾自产的雄风系列反舰导弹、海剑系列防空导弹等),并可能采用隐身化设计,以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提升生存能力。
建造计划: 计划建造多艘,以形成规模化的作战力量。这不仅需要船厂的建造能力,更需要武器系统、电子设备、作战管理系统的国产化整合能力。

2. 高效能舰艇(“沱江级”巡逻舰后续舰艇):
背景: “沱江级”双体穿浪导弹巡逻舰是台湾海军近年来非常成功的“国舰国造”项目,以其高航速、高隐身性、火力密集等特点受到关注。该计划将继续建造更多该级别(或改良型)的导弹巡逻舰。
性能特点: 持续优化“沱江级”的设计,可能在武器配置、电子设备、隐身材料等方面进行升级,以进一步提升其在近岸作战、反舰突击等方面的优势。
建造计划: 预计将建造数量可观的此类舰艇,以形成强大的近岸打击力量和区域防御网络。

3. 新一代两栖舰艇(“鸿运计划”):
背景: 台湾海军目前的两栖登陆舰艇相对老旧,其运输能力和登陆能力存在提升空间。该计划旨在建造新一代的两栖战舰。
性能特点(预期): 新型两栖舰艇可能具备更强的载员、载装能力,能够搭载更多的登陆艇、气垫船或直升机,并可能具备一定的自卫火力。其设计可能更加现代化,以适应现代两栖作战的需求,提升兵力投送和登陆作战的效率。
建造计划: 建造数量的规划将取决于台湾的战略需求,旨在增强其在离岛运补、兵力投送以及可能的联合登岛作战方面的能力。

4. 潜艇(“海鲲”级潜艇建造案):
背景: 这是台湾海军“国舰国造”计划中最具战略意义和技术挑战的项目之一。潜艇在现代海军作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提供强大的隐蔽打击能力和情报侦察能力。
性能特点(预期): “海鲲”级潜艇将是台湾海军自主建造的首批现代化作战潜艇。预计将采用成熟的AIP(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以提升其水下续航能力和隐蔽性。同时,将搭载先进的声纳、作战系统、鱼雷和导弹武器,能够执行反舰、反潜、情报收集等多种任务。
建造计划: 计划建造数艘,旨在大幅提升台湾海军的战略威慑能力和反封锁能力。该项目的成功将标志着台湾海军在关键性水下力量建设上的重大突破。

5. 其他辅助舰艇与装备升级:
除了上述主要舰艇项目,该计划还可能包括用于支持作战任务的辅助舰艇(如油弹补给舰、扫雷舰等)的建造或升级,以及现有舰艇的武器系统、电子设备、通信系统、作战管理系统的现代化改造,以提升整体作战效能。

挑战与前景:前进中的困难与希望

“国舰国造”计划的雄心壮志毋庸置疑,但其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技术与人才瓶颈: 潜艇建造、先进雷达、声纳、武器系统集成等项目,对技术和人才的要求极高。台湾是否拥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高素质人才来支持这些复杂的研发与建造工作,是计划成功的关键。
成本控制与预算超支: 大型军事装备的研发与建造往往容易出现成本超支的情况,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如何在保证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控制预算,避免项目延宕,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供应链与国际合作: 尽管名为“国舰国造”,但在关键的舰载武器系统、传感器、发动机等领域,台湾仍可能需要依赖国际合作和零部件进口。如何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在技术转让和合作方面争取到有利条件,是项目推进的重要环节。
项目管理与整合: 一个庞大且多面向的军事装备发展计划,需要高效的项目管理能力,确保各个子项目之间的协同配合和整体进度。如何有效整合不同领域的技术和资源,是考验台湾国防工业体系整合能力的关键。
政治与外交因素: 台湾的军备发展始终受到地区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外部势力(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反应,以及美国等盟友的支持程度,都可能对计划的推进产生影响。

前景展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台湾海军“国舰国造”计划的推进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潜力:

提升区域战略平衡: 如果计划成功,台湾海军的现代化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有望在区域军事力量对比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对潜在的侵略者形成一定的威慑,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促进台湾国防自主: 计划的成功将是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国防自主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为台湾在未来应对安全挑战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推动台湾科技进步: “国舰国造”将极大促进台湾在高科技领域的研发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人才培养,为台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总结

台湾海军的“国舰国造”计划,是一项旨在应对严峻区域安全挑战、提升军事自主化水平、发展国防产业的战略性工程。这项计划耗资巨大,技术复杂,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其潜在的回报也十分可观。计划的最终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台湾能否有效克服技术、人才、成本和供应链等方面的障碍,并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争取到有利的发展空间。这项计划不仅是台湾海军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型,也将在东亚地区的力量格局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作时间虽然稍早,回答起这个问题仍然没毛病。

作者:王孟源

发表日期 : 2014-09-12 02:26

我写这个部落格的初衷在于传播军事常识,以增长台湾民眾对国际情势的判断能力,进而提升在民主体制内公民对政策的讨论水准。此前我儘可能的只陈述事实,让读者自行由逻辑思考达到合理的结论。但是立委林郁方在近日将自建潜艇的话题又炒了起来;这是个浪费纳税人金銭的无底洞,对经手的官员很有利,最终又极可能全无军事价值,事关重大。为了把事理说明白,我必须详述各种前因后果,主观性较突出,所以请把本文当一篇社论来读。

首先来看看国军是否需要潜艇。现代戦争的决胜点是空优;有了空优,一切好办。在潜艇戦方面,潜艇的速度小于海面舰只,因此潜艇戦术必须依赖其隐蔽性在预定伏撃海域等候敌方目标,而潜艇最大的危険就在于进出预定伏撃位置的过程。现代的反潜工具中,最有效的是反潜机和反潜直升机。它们能巡逻广大的海域,并且不怕潜艇的反撃。而这些反潜机和反潜直升机最大的弱点,就在于其防空能力基本等于零。因此空优决定反潜能力,而反潜能力则决定潜艇戦的胜败。所以国军如果把最大一笔经费投资在潜艇上,那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如果我们假设国军能掌握空优,那么下一个潜艇戦的要素就是水文资料。潜艇的侦察与反侦察主要靠声纳,而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不是像雷达波在空气中那様直线前进的。海水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深度,会有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盐度,声波会因此而转弯。所以水文资料对正确分析声纳的读数至为重要。国军负责水文资料的是海军海洋局,海洋局有一位前政戦处长叫张祉鑫,两年前曾经上了新闻。如果国军的水文资料被共军掌握,那么共军不但可以反推国军潜艇的可能部署位置,而且可以从资料里的不尽之处找出国军不知道的适合潜艇伏撃的海域。国军在事后说张祉鑫虽然加入了中共,但是没有泄露无比重要的水文资料,只是想拉别人来当间谍,这未免太幸运了些。

让我们再假设国军既有空优,其水文资料又没有流失,那么在海峡两岸开戦之时,国军的潜艇有什么用呢?正面的台湾海峡只有150公里寛,气垫船和直升机转眼即到,而且它们不受鱼雷威胁,潜艇对它们是没有用的。国军的潜艇只有在侧面的东北和东南方向可以对中共海军的远洋舰队发生区域拒止(Area Denial)的作用,但是这是次要方向的辅助戦线,不是应该大笔投资的地方。那国军自己的理由是什么呢?说来说去,总归是共军的空优太可怕了,国军的水面舰艇撑不了多久,潜艇是唯一能支持上几天的海军资產,也就是说潜艇虽然对台海的反登陆作戦没有直接作用,海军还是需要它们来作几天的秀。

好吧,那么我们假设海军作几天秀的需要值得大笔投资,台湾该买什么様的潜艇呢?核潜艇是不可能买到的,国军也不须要远洋作戦,所以潜艇的航程不重要,吨位可以小一点。日本的苍龙级排水量4200吨,单价超过20亿美元,是为远洋设计的大型潜艇,适合没有核动力技术的太平洋海权国家,所以澳洲上礼拜宣布将考虑购买10艘是合理的,对台湾来说则太大了。西欧诸国的產品大多为一千多吨,就合适得多了。像德国的214级,排水量1860吨,单价约5亿美元,已经外销韩国和土耳其等国;或是法西合作的Scorpene Class,排水量1565至2000吨,单价约6亿美元,用户包括印度和巴西。问题在于,中共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大到让这些国家不可能再对台湾做大规模的军售,所以这些潜艇再好也买不到。现在的世界里,唯一有动机又有能力对台做大规模军售的国家只有美国。



美国正在对中共进行间接扼制(详閲前文《美国东亜戦略史》),对台军售不但为此戦略目标服务,而且可以助其军工业大捞一票,原本应该是只要台湾拿得出銭来就水到渠成,可是现实上有个大难关:美国在1950年代就完全淘汰了柴油电动潜艇,自1959年服役的USS Bonefish之后,已经有55年没造过了。像HY-100钢材和潜艇的特殊焊接技术,要卖给台湾还只是政策上的决定;而现代柴油电动潜艇所需要的AIP(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绝气推进系统)技术要自行开发,那可就是十年以上的事了。要从德国或瑞典引进,又会碰上中国的反对,所以这问题在现实里是无解的。要是假设台湾銭多不愁,开张空白支票给美国,又愿意等上十五,二十年,依美军最近十几年来超支的惯例,连成打来建又简简单单的LCS(Littoral Combat Ship)都涨到5亿美元一艘;只建几艘又复杂得多的新柴油电动潜艇,没有30亿美元一艘是不可能摆平的。台湾能花将近4000亿元台币来为海军买四艘新摆设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