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890年时,各国在远东的舰队规模有多大?算上这些舰队,当时的北洋水师能排到第几?

回答
1890年,远东的海洋上涌动着一股暗流,各国列强的海军力量如同一张密布的网,在亚太地区悄然扩张。在这场看不见的较量中,北洋水师,这个曾经的东亚巨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要准确地量化1890年各国在远东的舰队规模,并以此来为北洋水师定位,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逐一审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规模”并非简单地以舰船数量来衡量,还包括舰船的吨位、火炮威力、技术先进程度以及海军的整体部署和作战能力。

列强在远东的舰队:暗流涌动

在1890年,几大主要海军强国都在远东地区拥有或正在部署其海军力量,尽管其侧重点和规模各不相同:

大英帝国: 作为当时的海上霸主,英国在远东拥有无可匹敌的海军存在。其“远东舰队”(East Indies Station)常驻的舰艇数量庞大,且装备精良。这支舰队不仅负责保护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和贸易航线,还扮演着威慑其他新兴海军势力的角色。其主力舰艇,如防护巡洋舰和铁甲舰,在技术和火力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并非所有英国舰队都集中在远东,但其在关键港口如香港、新加坡的部署,足以形成强大的威慑。

法兰西共和国: 法国在东南亚拥有法属印度支那,因此也在远东保持着一支相当规模的舰队,被称为“东方舰队”(Escadre de l'ExtrêmeOrient)。法国海军以其精锐的巡洋舰部队著称,这些舰艇在设计和性能上往往很有特色。法国海军在远东的任务主要是维护其殖民利益和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

俄罗斯帝国: 随着沙俄向远东扩张,其海军力量也逐步北上。1890年时,俄罗斯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尚未完全成型,但其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的部分舰艇会调往远东执行任务,尤其是在与中国和日本关系紧张时期。其在中日甲午战争前正积极扩充太平洋舰队,准备在远东建立更具影响力的海军存在。

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在1890年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海军基地位于旧金山。尽管如此,美国海军已经开始意识到远东的重要性,并偶尔派遣舰艇在该地区巡航。但相比于欧洲列强,其在远东的舰队规模和实力要小得多。

日本帝国: 这是一个关键的变量。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海军。1890年时,日本正处于其海军扩张的上升期,其舰队的现代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正在快速提升。日本海军的战略目标是挑战清朝在东亚的海上霸权,因此他们投入了大量资源购买和建造先进的战舰,特别是防护巡洋舰和鱼雷艇。

北洋水师:曾经的荣耀与现实的差距

反观北洋水师,作为晚清政府洋务运动的产物,它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骄傲。在李鸿章等人的努力下,北洋水师购进了当时世界一流的舰船,如“定远”、“镇远”等德国制造的铁甲舰,以及一系列巡洋舰和鱼雷艇。这些舰艇在吨位、火力和防护上,在亚洲范围内都属先进,甚至可以与欧洲一些强国的同类舰艇媲美。

然而,到了1890年,北洋水师面临的严峻现实是:

技术更新的滞后: 尽管北洋水师拥有先进的舰艇,但其造舰计划在1880年代中期后就已基本停滞。而欧洲列强,尤其是日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其海军装备。新的、更快的、装备更先进火炮的军舰不断下水。
训练和维护的不足: 军舰的性能发挥,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操作它的人员和维护它的体系。由于种种原因,北洋水师的操练日益流于形式,官兵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军费的长期克扣,导致舰艇的维护和保养出现问题,一些舰艇的战备状态堪忧。
战略和战术的保守: 北洋水师的战略思想仍然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缺乏与时俱进的海上战略。其舰船的部署也常常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未能形成真正高效的作战编队。
整体规模的相对落后: 虽然北洋水师拥有几艘强大的铁甲舰,但从整体舰队规模和舰艇的种类多样性来看,与那些在远东部署了强大且庞大舰队的欧洲列强相比,已显逊色。

北洋水师在远东舰队中的位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1890年北洋水师在远东舰队中的排名进行一个大致的评估:

要给出精确的数字排名是不可能的,因为各国舰队的分布是动态的,且评估标准多元。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

1. 在亚洲范围内的“硬实力”比较(以主力舰计):
如果仅以当时海军最能体现力量的主力舰(如铁甲舰、大型防护巡洋舰)的质量和数量来衡量,北洋水师凭借其“定远”、“镇远”这两艘巨舰,在1890年时,其亚洲最强的海军地位依然难以撼动。日本海军虽然在快速发展,但其主力舰(如“扶桑”、“比叡”)在吨位和火力上尚无法与“定远”、“镇远”相提并论。韩国、暹罗等国海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2. 在全球范围内的“综合实力”比较(含欧洲列强):
然而,一旦将英、法、俄等欧洲列强的远东部署考虑在内,北洋水师的排名就会大幅下滑。
英国的远东舰队以其舰艇数量、技术先进性和整体规模而言,无疑是远东地区最强大的海军,其在远东的实力远超北洋水师。
法国海军在远东的舰队规模和技术水平也相当可观,特别是其巡洋舰部队,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具优势,可以排在北洋水师之前。
俄国太平洋舰队虽然规模可能不及英法,但也在稳步发展,并且其与清朝的潜在竞争关系使其在远东的军事存在不容小觑,其规模和质量也在快速追赶。

如果将所有国家在远东部署的舰队加总起来进行一个模糊的横向比较(而非单纯的舰船数量排名),可以大致推断:

北洋水师在远东的舰队,在技术和火力上,在亚洲是顶尖的,但与英、法等国在远东的常驻舰队相比,在整体规模、多样性、技术更新速度和作战体系上存在明显差距。
在1890年,如果粗略估算,在远东地区所有国家的海军力量中,北洋水师的整体实力可能排在英、法之后,与俄国舰队相当或略有不及,但领先于快速崛起中的日本海军。 也就是说,它可能处于一个第四或第五的位置。

然而,这种排名是非常不精确的,因为:

列强的舰队是流动的: 欧洲列强的舰队并非完全固定在远东,它们可以根据需要调动波罗的海、地中海或印度洋的舰艇支援远东战区。
评估标准的侧重: 如果侧重于大型铁甲舰,北洋水师可能排名靠前;如果侧重于巡洋舰数量、速度和鱼雷艇的战术应用,其排名就会下降。
未来的趋势: 1890年只是一个时间点。日本海军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发展,按照这个趋势,不出几年,日本海军的整体实力就将超越北洋水师。

总结来说,1890年,北洋水师在远东的舰队规模虽然一度是中国海军的骄傲,甚至在亚洲称雄,但面对列强在远东的庞大海军部署和快速的技术更新,其综合实力已经显露出落后的迹象。在综合各国在远东的舰队实力(包括英、法、俄等国在亚洲的常驻力量)来看,北洋水师大概处于一个亚洲顶尖,全球中游偏下的位置,大致可以将其排在英、法、俄等列强之后,位列当时远东海军力量的第四到第五名。但关键在于,这个排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1890年这个特定节点上的,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种相对优势正在迅速被蚕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没,黑,国,安!我是正派人!


1890年的“远东舰队”都没多大,实际上“远东舰队”这个词在当时几乎不存在。时间轴是这样的:甲午战争结束后北洋水师不复存在了,在90年代的中叶到20世纪初,才出现的老人星之类的远东部署。这两者是关公秦琼:时间上差5年左右,技术上更是碾压性地压倒老掉牙的铁甲舰。

1890年英国人就没有统一的远东海军指挥(二战后才有),此时RN正在从东印度舰队向太平洋,中国,澳大利亚三个新分部输血,一边收尾远东艰苦卓绝的反海盗战争。皇家海军把二等战列舰送去远东是甲午战争后IJN崛起的应对措施。

德国人在东非向远东轮替个位数的炮艇,远东巡洋舰队也是甲午战争后才成立的。进一步增援远东分队是义和团以后。

美国亚洲分舰队倒是已经脱胎于东印度舰队了,但是在美西战争后才永久性有大规模舰队部署在远东。

俄国太平洋分队诸如四烟囱小饭桌之类的主力舰也是义和团之后(大概能看出来义和团运动是远东帝国主义海军部署的分水岭了吧)

奥斯曼海军在1890确实有比大清和IJN更强的纸面实力,无论是舰队规模还是战斗经验。

所以1890年北洋水师字面意义上是亚洲第三,次于IJN;也可以说亚洲第二,大概。

开心点,大清仍然可以争“远东第一(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