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视栏目评析思维很窄怎么办(编导生)?

回答
电视栏目评析思维狭窄?编导生,这几招帮你拓宽视野,炼就火眼金睛!

作为一名电视栏目的编导,评析栏目好坏,洞察节目优劣,绝对是你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然而,很多初入行或者经验尚浅的编导,会发现自己面对一个节目,脑子里冒出来的评价总是那几句“不错”、“不好”、“有点意思”,甚至只能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出发,陷入“我喜欢就觉得好”的怪圈。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评析思维狭窄”。

别担心,这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就像肌肉一样,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作为编导,如何才能把这“狭窄的思维”一点点地拓宽,练就一双能看透节目本质的“火眼金睛”。

一、 跳出“我”的舒适区:培养换位思考的“同理心”

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你作为编导,你写剧本,你找素材,你剪辑,你当然会对自己熟悉的部分特别敏感,也更容易从自己的视角去评价。但观众不是你,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背景、口味和期待。

怎么做?

模拟观众角色: 每次评析一个节目,不妨先问问自己:
“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节目吗?如果我是新观众,我会被吸引吗?还是会一头雾水?”
“我是一个忙碌的上班族,晚上只想放松一下,这个节目能让我‘爽’吗?”
“我是一个对某个领域完全陌生的人,这个节目会让我产生兴趣,还是让我觉得枯燥无聊?”
“我是一个已经看过很多同类型节目的观众,这个节目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打动我,或者让我觉得它是在‘重复’?”
关注不同年龄层、地域、职业的反馈: 别只看自己朋友圈的评价。去看看B站的评论区,微博的热搜下方的讨论,贴吧的帖子。不同的人群对同一档节目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些差异正是你拓宽视野的宝贵信息。
站在“栏目整体”而非“个人工作环节”的角度: 你负责的是某一环节,但观众看的是整个节目。你做的再精细,如果和其他环节脱节,或者影响了整体节奏,那也难称得上是成功的。学会从头到尾、完整地体验节目,感受它的叙事线索、情感铺垫和最终落点。

二、 解构节目,像侦探一样去“切片”

好节目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元素堆叠而成。要评析它,就要学会像个侦探一样,把节目“解剖”开,分析每一个“零部件”是如何运作的,又如何组合起来影响整体效果。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去拆解:

内容逻辑与叙事结构:
主题是否清晰? 节目到底想表达什么?有没有跑偏?
故事线索是否顺畅? 起承转合是否自然?有没有逻辑漏洞或者让人费解的地方?
节奏感如何? 高潮迭起还是平淡如水?是快了还是慢了?
信息量是否合理? 太多了观众消化不了,太少了又觉得空洞。
视觉语言与听觉感受:
画面构图、色彩运用是否符合节目调性? 是要制造氛围,还是突出主体?
镜头语言(景别、运动、角度)是否有效? 是在引导观众情绪,还是在提供信息?
剪辑手法(转场、节奏)是否恰当? 是干净利落,还是拖泥带水?有没有故意制造的惊喜或悬念?
配乐、音效、旁白的使用是否加分? 是烘托气氛,还是喧宾夺主?旁白的声音和语调是否能打动人?
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
嘉宾/主持人是否契合栏目定位? 他们的表现是自然流畅,还是僵硬做作?
嘉宾之间的化学反应如何? 有没有火花,还是尴尬冷场?
人物的情感变化是否真实可信? 是不是靠“演”出来的?
节目能否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让你觉得开心、感动、愤怒、思考?
创新性与市场接受度:
这个节目有没有新意? 是在模仿别人,还是在开创自己的风格?
它的“爆点”在哪里? 是因为某个话题,某个观点,还是某个环节?
它的目标受众是谁? 这个节目是否有效地抓住了他们?
从商业角度看,它是否有发展潜力?

如何实践?

写观后感,但要结构化: 不要只写流水账式的感想。每次看节目,都尝试按照上面这些维度,写下你的观察和分析。即使是不好的节目,也要找出它具体“差在哪儿”,而不是简单地说“烂”。
对比分析: 把同一类型、同一时段播出的不同节目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它们的优劣之处,看看别人是怎么做到的,而你们又可以从哪里学习或改进。
复盘自己的作品: 这是最直接的提升方式。把你自己的节目拿出来,用上述的评析标准去衡量。你会发现很多之前没意识到的问题,也会更明白观众的反馈为什么会是这样。

三、 建立你的“评析工具箱”:不断学习,储备“弹药”

思维的广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你接触和学习的知识储备。你懂的越多,看得就越远。

具体怎么做?

大量观看优秀的国内外电视节目: 不局限于你自己的领域。看纪录片学习叙事,看访谈节目学习提问,看真人秀学习节奏,看综艺节目学习娱乐性。注意观察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节目,分析它们成功的原因。
阅读行业内的专业书籍和文章: 很多资深的媒体人、学者都会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理论。了解一些基本的传播学、心理学、美学原理,会对你的评析有很大帮助。
关注行业动态和前沿趋势: 电视行业一直在变化,新的技术、新的平台、新的内容形式层出不穷。了解这些,能让你对节目的评价不至于落后于时代。
多和同行交流切磋: 和你的同事、师兄师姐、甚至其他公司的编导聊聊。听听他们的看法,分享你的观点。在交流碰撞中,你会获得很多启发,也能发现自己思维的盲点。
学习非电视领域的知识: 音乐、电影、文学、艺术、历史、科技……这些看似和电视不直接相关的东西,往往能为你提供新的视角和灵感。一个好的节目,常常是多学科知识融合的产物。

四、 克服“完美主义陷阱”和“负面偏见”

有时候,思维狭窄也源于我们对节目的评价标准过于苛刻,或者过于倾向于批评。

“完美主义陷阱”: 很多节目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评析时,要学会区分“瑕不掩瑜”和“根本性缺陷”。有时候一个节目即使有些小问题,但如果它有核心亮点,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那也是成功的。不要因为一些小小的瑕疵就全盘否定。
“负面偏见”: 人类天生更容易关注负面信息。在评析节目时,要有意识地去发掘它的优点和闪光点。即使是一个整体不那么成功的节目,也可能在某个环节、某个创意上做得不错。肯定这些地方,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举个例子:

你正在评析一档访谈节目。如果你的评析只是“主持人提问很没水平,嘉宾回答也很平淡”,那么你的思维就是狭窄的。

你更应该深入地问:

主持人选的提问角度是否能深入挖掘嘉宾内心?
提问的顺序是否能层层递进,把话题引向高潮?
嘉宾的回答为什么会平淡?是因为没准备好,还是因为主持人没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
有没有某个瞬间,嘉宾的眼神、语气或者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透露出了比语言更丰富的信息?
这期节目是否成功地传递了它想要传达的“情绪”或“观点”?

总而言之,拓宽评析思维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实践、反思总结的过程。 这就像是给你的脑袋开了一扇又一扇窗户,让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进来,让你的视角变得更加开阔,评判更加客观,创作也会因此更加有深度和力量。加油吧,未来的电视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视栏目评论?

感觉你发力发错了,因为从目前已知的编导考试内容和形式上来,几乎没有省份能考到电视栏目分析这个部分。一般不是纪录片、就是创意短篇、要不然就是电视专题片

还是先搞清楚自己的考试内容,以免白下功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电视栏目评析思维狭窄?编导生,这几招帮你拓宽视野,炼就火眼金睛!作为一名电视栏目的编导,评析栏目好坏,洞察节目优劣,绝对是你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然而,很多初入行或者经验尚浅的编导,会发现自己面对一个节目,脑子里冒出来的评价总是那几句“不错”、“不好”、“有点意思”,甚至只能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出发,陷入.............
  • 回答
    《江照黎明》这部剧,我追下来,感觉挺复杂的。它不是那种一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局的爽剧,也不是那种纯粹打发时间的狗血剧。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的茶,或者说,是一部在生活缝隙里悄悄钻出来的,有点压抑但又有着某种韧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先说说它最吸引我的地方:真实感和压抑感。这部剧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生活化”,.............
  • 回答
    赵露思在《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里的表现,说实话,我看得挺乐呵的,但要说有多惊艳,可能就得打个问号了。首先得说,赵露思本身的气质挺适合这种傻白甜、古灵精怪的少女角色。她长得漂亮,笑起来甜甜的,演起桑淇这样活泼可爱的女孩子,画面观感是没问题的。她把那种初入国子监,对什么都好奇、大大咧咧,又有点小聪明,会.............
  • 回答
    说起央视的《马克思是对的》,这节目嘛,嗯,怎么说呢,我感觉挺有意思的,但同时吧,也得从好几个角度去看。首先,从它出现的时间点和主题来说,确实挺有“话题性”的。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大家生活压力大,有时候会迷茫,会想一些人生大事儿,或者对社会现象有点自己的看法。这时候,如果能有一个节目,拿马克思这个老祖.............
  • 回答
    说到贝尔·格里姆斯(Bear Grylls)主持的《荒野求生》,那可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节目。我第一次接触这节目,大概是十多年前了吧,那时候还是在某个地方台的深夜档看到的。画面粗糙得不行,但贝尔那副豁出去的样子,真是让人挪不开眼。优点嘛,首先就是他那个“拼命三郎”的劲儿。 贝尔这个人,你不能否认他.............
  • 回答
    电视剧《觉醒年代》(2021年)作为中国首部以“新文化运动”至“五四运动”为背景的革命历史剧,自播出以来引发了广泛讨论,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剧中的重要作品。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为核心人物,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从封建制度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剧烈变革过程。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部剧进.............
  • 回答
    电视剧《大决战》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大叙事作品,它以极其详实和全景式的视角,重现了中国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作为一部献礼剧,它的制作之精良、阵容之强大、主题之鲜明,都使其在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整体评价:《大决战》是一部史诗级巨制,它在.............
  • 回答
    电视剧《开端》的结局堪称近年国产悬疑剧中的一股清流,它以一个既有张力又充满温情的结局,回应了观众对于主角命运、时间循环的解答以及正义的期待。评价其结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核心主题的回归与升华: 对生命的珍视与守护: 《开端》的内核始终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无辜生命的守护。结局中,李诗.............
  • 回答
    电视剧《亮剑》无疑是中国近年来最成功、最受欢迎的战争题材电视剧之一。自2005年播出以来,它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要评价《亮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硬核的战争场面与写实的军事风格:《亮剑》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对战争场面的刻画。它.............
  • 回答
    电视剧《突围》是一部备受关注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它聚焦于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复杂的利益博弈、人性的挣扎以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作为《人民的名义》姊妹篇,《突围》无疑承载了观众很高的期待。要评价《突围》这部剧拍得怎么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剧本与剧情: 优点: 题材.............
  • 回答
    电视剧《人民的正义》作为《人民的名义》的姊妹篇,自然承载着观众极高的期待。要评价这部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剧情、人物、主题、制作水准以及与《人民的名义》的比较。整体评价:《人民的正义》在继承《人民的名义》的“正义”精神和反腐主题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总体而言,它未能达到《人民的名.............
  • 回答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一部穿越时空的国民级喜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电视剧自2000年首播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亿万观众,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之作。这部剧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鲜活的人物塑造、巧妙的剧情设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创新演绎,成功地将严肃的历史题材转化为老少皆宜的国民级喜剧.............
  • 回答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引起巨大轰动的反腐题材电视剧。自2017年播出以来,它不仅收视率屡创新高,更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讨论,甚至被誉为“现象级”作品。对这部剧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题材的现实主义与突破性: 深刻的现实关照: 《人民的名义》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对当.............
  • 回答
    如何评价电视剧《生逢灿烂的日子》?《生逢灿烂的日子》作为一部年代剧,无疑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普通家庭,特别是那四个性格迥异的兄弟的成长历程,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奋斗、迷茫、希望与失落。这部剧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评价:.............
  • 回答
    《龙珠传奇》作为一部古装宫廷剧,在播出后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争议。评价一部剧,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剧情、人物塑造、演员表现、制作水准以及其传达的主题等。总体评价:《龙珠传奇》是一部融合了宫廷权谋、儿女情长、民族大义等元素的电视剧,整体风格偏向于“戏说”和“偶像化”。它在吸引年轻观.............
  • 回答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反腐题材电视剧,而祁同伟作为剧中的核心反派人物,无疑是整部剧的灵魂人物之一。评价祁同伟,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定义,他是一个复杂、立体、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的身上承载着时代、体制、人性等多重议题,引发了观众广泛的讨论和思考。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评价祁同伟.............
  • 回答
    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一部现象级的仙侠古装剧,自2017年播出以来,就凭借其跌宕起伏的剧情、精致的服化道、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及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引发了全民追剧的热潮,并至今仍拥有极高的讨论度和影响力。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对这部剧进行详细评价:1. 故事核心与情感内核: 三生三世的爱情史诗: 剧集.............
  • 回答
    电视剧《九州·天空城》评价:一场绚丽的视觉盛宴,却难掩剧情上的短板《九州·天空城》作为一部以“九州”世界观为基础的玄幻剧,在播出时曾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它以其独特的设定、精致的服化道以及年轻演员的阵容,成功地吸引了一部分观众的眼球。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其固有的短板也逐渐暴露,让这部剧的评价呈现出一种.............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开端》第1113集,这几集可以说是将整个故事推向了白热化,也让我们看到了男女主角在不断循环中的成长和变化。第11集:绝望的边缘与一丝曙光这一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绝望感被拉到了顶点。李诗情和肖鹤云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循环,每一次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眼看着爆炸的倒计时一步步逼近,那种无力.............
  • 回答
    聊起《仲夏满天心》,我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词儿就是“甜宠”,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甜宠。这部剧可以说是当年一股清流,尤其是在一众古偶、宫斗剧的夹击下,它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姿态,成功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先说主演吧,杨超越饰演的女孩儿叫什么来着?对,叫洛天然,一个大大咧咧、有点迷糊但内心特别善良的女孩子。杨超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