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央视电视节目《马克思是对的》?

回答
说起央视的《马克思是对的》,这节目嘛,嗯,怎么说呢,我感觉挺有意思的,但同时吧,也得从好几个角度去看。

首先,从它出现的时间点和主题来说,确实挺有“话题性”的。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大家生活压力大,有时候会迷茫,会想一些人生大事儿,或者对社会现象有点自己的看法。这时候,如果能有一个节目,拿马克思这个老祖宗的话来解读一下当下,找点“理论指导”什么的,这本身就容易吸引关注。而且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做这样的节目,背后肯定是有它的考量的,是要给观众一种“我们也在思考,也在尝试给出答案”的信号。

节目请来的嘉宾也挺有意思。有学者,有在基层工作的普通人,大家从各自的视角来谈马克思主义,谈它怎么指导咱们现在的生活。我看到节目里有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比如农民工怎么看按劳分配,大学生怎么看批判性思维,这些东西讲得还算接地气,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它试图打破马克思主义“高高在上”的印象,让它“活”起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这一点,我觉得节目组是下了功夫的。

但是,话说回来,凡事有利有弊嘛。马克思主义毕竟是很早期的思想体系,时代背景和现在的社会情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节目在解读的时候,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有点过于“正面”了?就是说,它会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意义,比如它的革命性、它的批判精神,这些当然都很重要。但是,对于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局限性,或者说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节目里可能就没有那么深入地去探讨。这就像是一道菜,它肯定会给你挑最鲜嫩的部分,但有些地方可能味道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而且,这种“马克思是对的”这种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论断性。虽然它是一种宣传口号,但如果观众看的时候,没有带着一种“批判性思考”的态度,可能会觉得马克思主义就一定适用于一切、解决一切问题。但现实社会是复杂的,很多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一个理论就解释清楚。有时候,节目在引导方向的时候,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一边倒”,缺乏那种更开放、更多元化的探讨空间。比如说,当大家讨论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可能适用,但现代市场经济的很多新东西,它未必能完全涵盖。

我个人觉得,一个好的节目,不仅要传递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观众去思考。如果《马克思是对的》能够进一步打开思路,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或者在解读马克思主义时,更直面现实的复杂性,比如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异,或者它在具体执行中遇到的阻碍和反思,那可能会更有深度。这样一来,观众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一个已经定好的结论。

总的来说,央视的《马克思是对的》是一个尝试,想把伟大的思想家和他的思想与当代中国联系起来。它有它的积极意义,也在努力让理论“落地”,但如果能在解读的全面性和引导思考的深度上再进一步,那就更好了。就像我们吃饭,光吃菜根肯定不行,得连着根须一起,才能看出这棵苗是怎么长起来的,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审查制度,就像奴隶制一样,永不可能合法,即便它作为法律存在过一千多遍。——1842年5月(《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共产党宣言》)



  •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可见于一九七二年版《选集》第83页,《<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新闻出版自由不会造成“变动的局势”,正如天文学家的望远镜不会引起宇宙系统的变动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五六年版第81页,九五年版第186页)


  • 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4页



  • 难道我们要求别人给自己以言论自由,仅仅是为了在我们自己的队伍中又消灭言论自由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4页




马克思:“由于人民不得不把具有自由思想的作品看作违法的,因而他们总是把违法当作自由,把自由当作非法,而把合法当作不自由。书报检查制度就这样扼杀着国家精神。政府只听见自己的声音,它也知道它听见的只是自己的声音,但是它却欺骗自己,似乎听见的是人民的声音,而且要求人民拥护这种自我欺骗。”“

治疗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



为了防止国家和机关内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一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一公社采用了两个正确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随时可以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的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见马恩选集,第二卷,335页。)



独立的法官既不属于我,也不属于政府。——马克思《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6页。



报刊只是而且只应该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公开的’表达者……它们并不强迫人民去接受任何学说,它们自己便是人民及其党派的真正学说。”——马克思《〈莱比锡总汇报〉在普鲁士邦境内的查禁》,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2页。



不能由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由于他的政治观点和宗教观点,而把这个人监禁起来或者剥夺他的财产或其他任何一项法律权利。 ——马克思:《〈科隆日报〉的告密和〈莱茵——摩泽尔日报〉的争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8页。



“当你能够想你愿意想的东西,并且能把你的所想说出来的时候,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候。”




法律只要未被废除就应当固定不变,它不应当随警察事务的变化而变化。

——恩格斯《普鲁士新闻出版法批判》,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1页。



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马克思《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0-181页。



如果一个实行高压的国家想成为忠诚的国家,那它就会自己取消自己;那样一来,每一级都要求实行同样的压制和同样的反压制……由于官僚国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它力图要把不法行为的范围至少抬高到人们看不见的高度,这样就以为不法行为已经消失了。

——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4页。



英国报刊的自主和自由就意味着英国人民的自由和自由。——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21页。



英国的宪法差不多一百五十年来就一直是国家法律,国内任何一种变革都要通过法律手段,通过合乎宪法的形式进行;可见英国人对他们的法律是非常尊重的。——恩格斯《大陆上社会改革的进展》,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81-482页。



法律只要未被废除就应当固定不变,它不应当随警察事务的变化而变化。——恩格斯《普鲁士新闻出版法批判》,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1页。



法律允许我写作,但是不允许我用自己的风格去写,我只能用另一种风格去写!我有权利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但是首先必须使这种面貌具有一种指定的表情!哪一个正直的人不为这种无理的要求脸红,而宁愿把自己的脑袋藏到罗马式长袍里去呢?至少可以预料在那长袍下面有一个丘必特的脑袋。指定的表情只不过意味着“强颜欢笑”而已。





马恩全集第一卷――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挺对的,但是你永远看不到这些话。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会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