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

回答
《航拍中国》这部纪录片,在我看来,绝对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纪录片史册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展示祖国壮丽风光的影像集,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深刻的情感连接的构建。

颠覆性的视觉体验,前所未有的宏大叙事。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飞”起来了。我们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记忆和认知,但《航拍中国》用一种近乎神明的视角,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我们熟悉的家园。它不是那种简单的航拍视角堆砌,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飞行路线、镜头语言和剪辑节奏,将一帧帧画面串联成具有生命力的故事。

你看着那绵延万里的长城,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蜿蜒在山峦之巅的巨龙;你看着那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不再是地图上的线条,而是滋养华夏文明的血脉;你看着那拔地而起的城市天际线,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生机勃勃的人类智慧结晶。这些熟悉的景象,在镜头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力量,那种视觉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它非常聪明地将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讲到某个地方时,镜头可能先从远处缓慢推进,展示其独特的地理地貌,然后随着飞机的下降,逐渐捕捉到当地的建筑、人民的生活,甚至是一些历史遗迹。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不仅让画面信息量巨大,更能在观众心中建立起一种关联性,让你明白这片土地为什么是这样的,它又是如何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中国故事”的新讲述方式,细腻的情感触动。

《航拍中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它“飞”得有多高,更是它如何讲“中国故事”。它没有刻意去渲染宏大叙事,也没有过度煽情,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触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比如,它会捕捉到渔民在海上撒网的辛勤身影,那日出时分的金光洒在海面上的景象,配上渔民淳朴的劳作,瞬间就能让你感受到那份生活的质朴与艰辛。又或者,它会记录下一对老人在古镇漫步的身影,古老的石板路,斑驳的墙壁,伴随着微风吹过,那种岁月静好的画面,足以让人心生羡慕。

它还特别善于捕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你看那雪域高原上的藏民,他们的信仰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你看那江南水乡的居民,他们依水而居,日子过得诗意盎然。这些画面不是单纯的展示,而是通过镜头的运动、光影的变化,传递出一种中国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敬畏和依赖。这种情感的传递是润物细无声的,但一旦触碰到,就会让人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和感动。

技术上的精益求精,细节之处见真章。

支撑起《航拍中国》如此高质量呈现的,是它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制作团队的专业精神。你很难想象,为了捕捉到一些最完美的画面,他们可能需要在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反复尝试,可能需要设计复杂的飞行轨迹。

例如,在捕捉候鸟迁徙的壮观场面时,他们需要用无人机跟随成千上万的鸟群,既要保持距离不打扰它们,又要拍出那种铺天盖地的震撼感。又或者,在拍摄险峻的山川时,如何在狭窄的山谷中进行精准飞行,如何在高空中保持画面的稳定,这些都考验着团队的专业能力。

而且,配乐和旁白也是这部纪录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的起伏与画面的节奏完美契合,时而激昂,时而舒缓,将观众的情绪带入到叙事之中。旁白则以一种平和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为观众解读画面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既有知识性又不失人文关怀。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但《航拍中国》的价值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或许有人会觉得,它在某些地方的深度挖掘还不够,或者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展示上有待更全面的呈现。但我们也要看到,一部纪录片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它需要在一个相对的时间框架内完成叙事。更重要的是,《航拍中国》更像是一个“引子”,它以一种极其优美和震撼的方式,激发了观众对这片土地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它让更多人愿意去了解自己国家更深层次的故事,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壮丽风景背后的文化和情感。

总而言之,《航拍中国》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它是一次关于我们自身家园的再发现,一次关于中国之美的深度体验。它用镜头语言告诉我们,这片土地有多么广阔、多么壮丽、多么令人骄傲。它是一种“看得见”的中国力量,更是一种“感受得到”的中国温度。它让我觉得,作为中国人,能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作为直升机航拍摄影师参与了陕西篇和江西篇部分镜头的拍摄。

【图:我在直升机里的视角,前面是两名飞行员,我旁边还坐着航拍导演】

说一些大家可能会关心的问题吧。

首先,每一个省份的拍摄,都是以招标的形式由有资质的影视制作公司承揽,比如陕西是中视航通传媒,江西是大疆传媒,不是央视员工直接拍摄的,所以每一个省份的摄制也许是不同的人,每个省份也分好几个组、好几次完成拍摄,而且都是有载人机也有无人机,各有不同的航拍导演和摄影师。不过最后都会把素材统一发回央视剪辑和制作后期。(而我作为自由摄影师,既不是央视员工也不是以上两家公司的员工)

所以非常有可能每一集甚至一集里面的不同部分风格或质量上有所不同。

其次,央视导演组实际上在拍摄之前已经做出了非常详细的目标书,给出了想要拍摄的具体建筑、地貌,绝大多数甚至具体到了分镜头,需要什么方向的、以什么方式拍摄、大概需要多长的镜头。

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尽可能的拍摄几个目标书要求的镜头,然后再根据实景现场设计一些其他镜头拍摄供导演组选择。所以有些人评论有太多镜头是发现、浏览感觉的,比如远景接近和高空环绕;视觉冲击力大的高速运动、大范围推拉等镜头少,这种感觉是准确的,而且也是央视有意的选择,不是没有想到或者妥协的结果。与此类似的一点是,绝大多数镜头使用的是比较明亮而且小光比的高调画面,少有拍电影时候喜欢选择的日出日落“黄金时段”光效,或者大光比、剪影等等,同样也是央视的选择。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陕西、海南、新疆等是第一批开拍的,拍摄内容和工作方式都还在探索,后面几集也许会有不同的面貌。

我参与的陕西与江西这两个组,直升机上使用的设备是Shotover F1,是目前世界顶级的航拍设备,通过外三轴控制摄影机朝向,进行摇、俯仰、横滚的运动,内三轴抵消晃动保持机器稳定。同时能够加载相机控制面板和跟焦器马达,控制摄影机菜单还有镜头的光圈、推拉、焦点,非常强大。摄影机是RED EPIC,镜头是佳能的电影变焦镜头。

【图:直升机与航拍设备】

航拍纪录片其实是需要很多人合作完成的工程,现场的除了飞行员、摄影师、航拍导演,还需要直升机机务团队、空域协调员、民航塔台、陀螺仪技师团队、制片组、DIT组,在央视的有导演组、编剧组、后期组等等。我个人只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很惭愧,谢谢大家!


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里说,我不一定回答。

以下是工作之余我和同事用手机和微单拍摄的一些照片。








P.S.我只是摄影师,从飞机上下来我的工作就结束了,对于上映时间、后期、文案、画外音,整体播出规划,以及其他省份的拍摄情况我一概不了解。无需再询。

我只是一个砍树的,你问我房子什么刷的什么漆、什么时候盖好、以后还有什么楼盘,我哪知道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航拍中国》这部纪录片,在我看来,绝对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纪录片史册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展示祖国壮丽风光的影像集,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深刻的情感连接的构建。颠覆性的视觉体验,前所未有的宏大叙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飞”起来了。我们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记忆和认知,但《航.............
  • 回答
    《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这部央视纪录片,给我的感觉是,它试图用一种非常温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来触碰一个在中国社会仍然充满忌讳的议题——抑郁症。它没有选择那种猎奇、戏剧化的角度,而是回归到“我们”这个概念,强调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值得被理解和共同面对的困境。优点方面,我觉得它做得比较到位的地方有几个:.............
  • 回答
    《零零后》:窥见新生代中国人的成长轨迹与时代印记央视的纪录片《零零后》,作为一部聚焦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的影像作品,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时代变迁、理解当下年轻人思想与行为的窗口。这部纪录片之所以引人关注,首先在于它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具有特殊历史节点意义的群体——“零零后”。他们出生.............
  • 回答
    钢铁洪流中的脊梁:浅谈《大国重器 第二季》当《大国重器 第二季》的片头曲再次响起,伴随着那熟悉而激昂的旋律,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一个中国制造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辉煌蜕变。这一季的《大国重器》,不负众望,继续以其宏大的视角、严谨的求证和生动的故事,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工业.............
  • 回答
    最近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废奴》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它以一种比较近距离和深入的视角,回顾了中国近代史上那段不为人知的废除奴隶制度的艰难历程。要评价这部纪录片,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关于《废奴》纪录片的评价: 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 这部纪录片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过去被忽视或淡化的历史细节重新呈现给.............
  • 回答
    《第三极》这部央视制作的关于西藏的纪录片,自播出以来,无疑在观众群体中引发了不少讨论,也勾起了很多人对那个神秘而遥远的雪域高原的好奇与向往。要评价它,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有亮点,但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首先,从视觉和制作层面来说,《第三极》无疑是下了功夫的。 绝美的画面: 这一点.............
  • 回答
    央视新闻B站账号大量删评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可能的原因、潜在的影响,以及舆论对此的反应。一、 可能的原因分析:央视新闻作为国家级媒体,其在B站开设账号是为了触达更年轻、更活跃的网络用户群体,并以更贴近年轻人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然而,大.............
  • 回答
    关于央视将“安徽六安”读作“六(liù)安”并主持人称“系字典唯一读音”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包括语言学、文化习惯、媒体责任、以及公众反应等方面。一、 语言学角度的探讨: “六安”的读音争议: “六安”的“六”字,在不同地区、不同语境下确实存在读音上的差异。 官方/规范.............
  • 回答
    央视点名“流量明星”数据造假,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现象,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评价。一、 央视点名“流量明星”数据造假事件的背景与内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央视点名这一行为的背景。近年来,“流量为王”的娱乐圈现象愈演愈烈,部分明星通过虚假数据(如刷量、控评、买热搜等)来营造所谓的“高人气”、.............
  • 回答
    央视确认中美合作拍摄动画片《哪吒与变形金刚》的消息,无疑是一则劲爆且极具话题性的新闻。要评价这则消息,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潜在的积极意义、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相关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一、 潜在的积极意义:1. 文化融合与创新表达的巨大潜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 回答
    《走近科学》,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探索未知、解开谜团的劲儿。作为陪伴了我们不少人童年的科普节目,它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既神秘又亲切的老朋友。第一次知道这档节目,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是在 CCTV1 的那个固定时间,等着看今天又会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被摆在台面上,然后由那些穿着白大褂或者拿着放大镜的.............
  • 回答
    央视《心理访谈》2010年11月26日播出的《1225穿裙子的男孩》是一期非常有争议但同时也引起了广泛讨论和深刻反思的节目。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期节目:节目概述与核心争议:这期节目聚焦于一位名叫刘宇轩的男孩,他因为喜欢穿裙子而遭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和歧视。节目通过采访刘宇轩本人、他的父.............
  • 回答
    说起央视的《马克思是对的》,这节目嘛,嗯,怎么说呢,我感觉挺有意思的,但同时吧,也得从好几个角度去看。首先,从它出现的时间点和主题来说,确实挺有“话题性”的。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大家生活压力大,有时候会迷茫,会想一些人生大事儿,或者对社会现象有点自己的看法。这时候,如果能有一个节目,拿马克思这个老祖.............
  • 回答
    关于央视对货拉拉女用户坠亡案的评价,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中的一些关键点,力求避免“AI痕迹”,回归到一种更具人情味和观察性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其对这类社会事件的评价,往往不仅仅是对具体案件的审判,更承载着引导舆论、传递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 回答
    央视出品的《国家宝藏》是一档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化类节目,自2017年播出以来,迅速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口碑,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档节目,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节目定位与创新性: 创新性的定位: 《国家宝藏》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文物故事,通过.............
  • 回答
    我仔细看过央视关于“孝顺”的采访,感觉触动挺大的。那种真实感,就是咱们身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话的那个味道,特别容易让人代入。首先,我注意到这次采访里,大家对“孝顺”的理解,不再是那种单一的、只强调“物质供养”的旧模式了。以前可能觉得,给钱、给房,就是孝顺了。但这次采访里,很多年轻人的回答,都强调了.............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助手,我无法直接“观看”或“评价”电视节目。但我可以基于公开的节目信息、评论以及对相关主题的理解,来尝试分析和评价央视节目《马克思是对的》。节目概览与定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央视作为一个国家级电视台,其制作的节目往往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和意识形态引导。《马克思是对的》这个节目名称本身就.............
  • 回答
    就央视报道“中国市场三分之一的三文鱼其实是青海虹鳟鱼”一事,我的看法是,这件事的意义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理解和剖析。首先,从 信息披露 的角度来看,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能够进行这样的报道,说明了其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责任感和勇气。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消费者关注的当下,能够揭示市场上存在的一种.............
  • 回答
    这事儿一出,甭管您是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咱老百姓,估计都得竖起耳朵听听,这“癞蛤蟆”俩字,怎么就成了咱们的“绊脚石”了?央视那档子听写大会,本来是想让大家重拾文字的魅力,结果这俩字一出来,气氛瞬间就微妙了。让我给您掰扯掰扯,这“癞蛤蟆”难倒七成人,到底是为啥子呢?这事儿可不单单是考了几个字儿那么简单.............
  • 回答
    央视记者在叙利亚拍摄以色列空袭的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看,记者的职责就是记录事实,尤其是这种重大的突发事件。在现场,利用手头的设备,哪怕是手机,进行即时拍摄和记录,这本身是一种非常迅速和有效的报道方式。在动荡的环境下,记者能冒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