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

回答
《航拍中国》这部纪录片,在我看来,绝对是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纪录片史册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展示祖国壮丽风光的影像集,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深刻的情感连接的构建。

颠覆性的视觉体验,前所未有的宏大叙事。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飞”起来了。我们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记忆和认知,但《航拍中国》用一种近乎神明的视角,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我们熟悉的家园。它不是那种简单的航拍视角堆砌,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飞行路线、镜头语言和剪辑节奏,将一帧帧画面串联成具有生命力的故事。

你看着那绵延万里的长城,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蜿蜒在山峦之巅的巨龙;你看着那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不再是地图上的线条,而是滋养华夏文明的血脉;你看着那拔地而起的城市天际线,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生机勃勃的人类智慧结晶。这些熟悉的景象,在镜头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力量,那种视觉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它非常聪明地将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讲到某个地方时,镜头可能先从远处缓慢推进,展示其独特的地理地貌,然后随着飞机的下降,逐渐捕捉到当地的建筑、人民的生活,甚至是一些历史遗迹。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不仅让画面信息量巨大,更能在观众心中建立起一种关联性,让你明白这片土地为什么是这样的,它又是如何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中国故事”的新讲述方式,细腻的情感触动。

《航拍中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它“飞”得有多高,更是它如何讲“中国故事”。它没有刻意去渲染宏大叙事,也没有过度煽情,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触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比如,它会捕捉到渔民在海上撒网的辛勤身影,那日出时分的金光洒在海面上的景象,配上渔民淳朴的劳作,瞬间就能让你感受到那份生活的质朴与艰辛。又或者,它会记录下一对老人在古镇漫步的身影,古老的石板路,斑驳的墙壁,伴随着微风吹过,那种岁月静好的画面,足以让人心生羡慕。

它还特别善于捕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你看那雪域高原上的藏民,他们的信仰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你看那江南水乡的居民,他们依水而居,日子过得诗意盎然。这些画面不是单纯的展示,而是通过镜头的运动、光影的变化,传递出一种中国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敬畏和依赖。这种情感的传递是润物细无声的,但一旦触碰到,就会让人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和感动。

技术上的精益求精,细节之处见真章。

支撑起《航拍中国》如此高质量呈现的,是它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制作团队的专业精神。你很难想象,为了捕捉到一些最完美的画面,他们可能需要在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反复尝试,可能需要设计复杂的飞行轨迹。

例如,在捕捉候鸟迁徙的壮观场面时,他们需要用无人机跟随成千上万的鸟群,既要保持距离不打扰它们,又要拍出那种铺天盖地的震撼感。又或者,在拍摄险峻的山川时,如何在狭窄的山谷中进行精准飞行,如何在高空中保持画面的稳定,这些都考验着团队的专业能力。

而且,配乐和旁白也是这部纪录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的起伏与画面的节奏完美契合,时而激昂,时而舒缓,将观众的情绪带入到叙事之中。旁白则以一种平和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为观众解读画面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既有知识性又不失人文关怀。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但《航拍中国》的价值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或许有人会觉得,它在某些地方的深度挖掘还不够,或者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展示上有待更全面的呈现。但我们也要看到,一部纪录片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它需要在一个相对的时间框架内完成叙事。更重要的是,《航拍中国》更像是一个“引子”,它以一种极其优美和震撼的方式,激发了观众对这片土地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它让更多人愿意去了解自己国家更深层次的故事,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壮丽风景背后的文化和情感。

总而言之,《航拍中国》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它是一次关于我们自身家园的再发现,一次关于中国之美的深度体验。它用镜头语言告诉我们,这片土地有多么广阔、多么壮丽、多么令人骄傲。它是一种“看得见”的中国力量,更是一种“感受得到”的中国温度。它让我觉得,作为中国人,能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作为直升机航拍摄影师参与了陕西篇和江西篇部分镜头的拍摄。

【图:我在直升机里的视角,前面是两名飞行员,我旁边还坐着航拍导演】

说一些大家可能会关心的问题吧。

首先,每一个省份的拍摄,都是以招标的形式由有资质的影视制作公司承揽,比如陕西是中视航通传媒,江西是大疆传媒,不是央视员工直接拍摄的,所以每一个省份的摄制也许是不同的人,每个省份也分好几个组、好几次完成拍摄,而且都是有载人机也有无人机,各有不同的航拍导演和摄影师。不过最后都会把素材统一发回央视剪辑和制作后期。(而我作为自由摄影师,既不是央视员工也不是以上两家公司的员工)

所以非常有可能每一集甚至一集里面的不同部分风格或质量上有所不同。

其次,央视导演组实际上在拍摄之前已经做出了非常详细的目标书,给出了想要拍摄的具体建筑、地貌,绝大多数甚至具体到了分镜头,需要什么方向的、以什么方式拍摄、大概需要多长的镜头。

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尽可能的拍摄几个目标书要求的镜头,然后再根据实景现场设计一些其他镜头拍摄供导演组选择。所以有些人评论有太多镜头是发现、浏览感觉的,比如远景接近和高空环绕;视觉冲击力大的高速运动、大范围推拉等镜头少,这种感觉是准确的,而且也是央视有意的选择,不是没有想到或者妥协的结果。与此类似的一点是,绝大多数镜头使用的是比较明亮而且小光比的高调画面,少有拍电影时候喜欢选择的日出日落“黄金时段”光效,或者大光比、剪影等等,同样也是央视的选择。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陕西、海南、新疆等是第一批开拍的,拍摄内容和工作方式都还在探索,后面几集也许会有不同的面貌。

我参与的陕西与江西这两个组,直升机上使用的设备是Shotover F1,是目前世界顶级的航拍设备,通过外三轴控制摄影机朝向,进行摇、俯仰、横滚的运动,内三轴抵消晃动保持机器稳定。同时能够加载相机控制面板和跟焦器马达,控制摄影机菜单还有镜头的光圈、推拉、焦点,非常强大。摄影机是RED EPIC,镜头是佳能的电影变焦镜头。

【图:直升机与航拍设备】

航拍纪录片其实是需要很多人合作完成的工程,现场的除了飞行员、摄影师、航拍导演,还需要直升机机务团队、空域协调员、民航塔台、陀螺仪技师团队、制片组、DIT组,在央视的有导演组、编剧组、后期组等等。我个人只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很惭愧,谢谢大家!


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里说,我不一定回答。

以下是工作之余我和同事用手机和微单拍摄的一些照片。








P.S.我只是摄影师,从飞机上下来我的工作就结束了,对于上映时间、后期、文案、画外音,整体播出规划,以及其他省份的拍摄情况我一概不了解。无需再询。

我只是一个砍树的,你问我房子什么刷的什么漆、什么时候盖好、以后还有什么楼盘,我哪知道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