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回答一下:
抱歉我说点难听的,个人认为这是央视历史剧里“下限发挥”之一(至今豆瓣6.6,央视历史剧中罕见),一个难以令人满意的剧本基本毁掉了其他所有的优点,不过应该承认这部电视剧只是在“央视历史剧”的标准中相对而言的“下限”,并不是说绝对算“烂片”,和现在一众打着历史剧旗号的古装剧(甚至玄幻剧)一比,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以下全部为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批评之前,还是尽管客观地陈述一下《太平天国》剧的优点,它具有不少央视剧一贯的优点:
战争场景宏大,服化道都还算比较到位,放在今天都算是一流大制作,甚至部分人物形象还原得都很像,战争戏和规模宏大,至少从场面上都可以看到经费和诚意。现在很多战争场景,全都是电脑特效(有些还是五毛特效),这种场面很少能在电视剧中看到了;
演员阵容真的算强大了,而且演技都在线;(缺点在于符合剧中人物设定,只是有些和历史形象相去甚远)至于俊男美女更是不必多说,而且阵容上和《康熙王朝》有不少交集;
本剧“反派”(曾左李)几位我倒是觉得塑造得不错;相比于现在很多翻案风以及吹上天相比,这几位在剧中倒是比较客观,当然也并不是完全遵照历史;
除了这些央视历史剧大制作的优点之外,本剧本身的剧本还是挺令人失望的,很宏大史诗的事件加上悲剧的结尾,原本可以挖掘出更多深刻的内容,然而就成品而言,与一流历史剧相比,欠火候太多。
我这里只说一个中心人物,就是洪秀全,这剧核心人物,本剧尽管有些没黑到点子上的塑造(比如洪秀全多次企图凌辱太平天国女将等内容),总体上洪秀全的“能力”感觉是“美化”了的:
美化洪秀全的能力本身没有什么,但是因为把很多早期功绩加在洪秀全头上,天京事变之后的剧本逻辑出现了瑕疵。剧中洪秀全自金田起义开始,都是天平天国政权的“绝对核心”之一,甚至参与了早期军政事务,然而杨秀清则存在感相对低一些。
这就变成了一个剧本逻辑问题,即洪秀全这么“英明神武”,为什么会被一个“嚣张跋扈”且“人人憎恶”的杨秀清“架空”,又为什么在处理掉杨秀清之后,无法自己撑住局势,需要借助各个“王”来相互平衡:
我们现在都知道,杨秀清在历史上实际上是太平天国早期处理军政日常事务的“话事人”,东王府一度是太平天国中枢,所以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实际上指挥中枢一度瘫痪,人人自危,所以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此来临。而洪秀全本人虽然也有一定权谋,但是始终无法像同样定都南京进行北伐的朱元璋一样,自己一手撑起军政大局(差得很远),甚至天京事变之中,都有借助其他各王的实力,相互制衡。
这部剧中,杨秀清凸出的是一个“跋扈”,经常借着“天父上身”发号施令,甚至倒行逆施,太平天国上下都对其有怨言,而对其才干则刻画不足。我是小时候看的这部剧,始终没有弄清楚,就是这么一个“人人喊打”的“坏”人死了之后,为什么反而太平天国开始走向崩溃。以及更没有弄明白,这样一个“高大英武”的洪秀全,为何总是不出来管事,反而宅在深宫,简直大号孙连成。
《太平天国》电视剧总体上确实是基于历史的走向,但是“原创”真的不少,而且是各类“原创爱情”,主线有关、无关的都有:
观看之后,感觉这部剧至少50%的时间都是男女感情戏,这对一个历史剧而言未免太多了一些。历史剧首先是“剧”,所以个人不反对增加一些爱情元素甚至是娱乐元素,优秀的历史剧中涉及爱情内容的也有不少,然而都有一个“程度”问题。
《太平天国》剧的问题,就是程度把握的不太好(甚至说是很不好),男女戏份过多导致了主线不明确,太平天国历史上那么“大起大落”的剧情甚至在剧中显得很拖沓:
除了戏份多之外,更为可怕的事情是涉及到爱情的时候,都有点夸张,不是不能有爱情戏,但是占据的戏份实在过多了(个人觉得违和感强,就这么个情况):
洪秀全想要纳女将苏三娘为妻子,被后者反抗,苏三娘回到军中又遭到丈夫怀疑,最终结局是苏三娘最终为了证实自己的忠贞,在湘军包围圈中选择死在丈夫身边;
陈玉成喜欢曾晚妹,导致公主愤然出家,陈玉成兵败被俘,曾晚妹来送行,曾国藩特许两人在刑场上面带着大红花举办婚礼,由出家的公主来超度两人;
然后你可以看到傅善祥找杨秀清求情,杨秀清表示你得献出身体,我就答应你……石达开的义女与李秀成两情相悦……傅善祥和谭绍光姐弟恋……洪宣娇和萧朝贵之间活着时候无爱,死了之后后悔等剧情,却又和林凤祥不清不楚……我一度怀疑自己看得是不是真的央视历史剧。
真正让一些观众愤怒的点,倒不是感情戏过多,而是感情戏挤占了很多原本应该重点刻画的历史内容:
比如“太平天国北伐”,原本算是“可歌可泣”的悲壮一幕,一度打到天津,让清政府朝野震惊,结果北伐本身前后就没几个镜头,最后林凤祥兵败被俘,反而加了洪宣娇为救情人单枪匹马劫押送队这种剧情。
再说太平天国另一大失利原因,就是西方列强站在了李鸿章一边。原本争取西方支持(哪怕至少是中立)应该说贯穿了太平天国的外交,也是应该重点描写的,然而实际上只有两集(且在剧的最末尾处)有特定片段描述,其他时候这种力量仿佛不存在,至于洋枪队篇幅感觉还不如洪宣娇和林凤祥的感情戏多。
至于清政府为了请西方支援,无下限地出卖一些国家利益的事情,只有李鸿章和恭亲王的几句话中体现,完全没有存在感。该做文章的地方,感觉都比较敷衍,原创的部分主线无关,反而显得很臃肿。
至于在太平天国之间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么大一个历史事件,完全没有存在感,活在旁白之中。我个人觉得这两个大事件对朝廷决策以及总体形势都有影响的大事件,我觉得本该有更大的挖掘空间。
最后,我个人觉得这剧典型“反派”比“正派”让人印象深刻,反而是“反派”很多时候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一些:
“反派”中,曾国藩无疑是着墨最多的一位“地主阶层利益代言人”,形象上“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几乎完全还原,人物塑造上,既有读书人迂腐的一面,也有封建士大夫虚伪的一面,有些时候还有点小心眼,但是也有老谋深算的一面,当然也有兵败跳水狼狈一面,既不想近年来很多人吹上天的“曾文正公”,也不像部分人说的那样一无是处,我倒是觉得这个人物火候拿捏的不错。
左宗棠有干练的一面,也有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的一面,一方面尽管没中进士,他确实比曾国藩处理实际问题、军事统御上面更胜一筹,另一方面和曾国藩那种外表谦和的士人比,也有那种喜爱怼人一面,形象上也很还原。
李鸿章确实有聪明、灵活的一面,但是也有更没底线的一面。《太平天国》剧中相比曾国藩,李鸿章显得机敏许多,而且很会说话,也会做人情,后来也组建淮军,自立门户。然而,相比于曾国藩,李鸿章也有更无下限的一面,曾国藩对洋人至少还怀有一定警戒,李鸿章直接引入洋人参战,但是同时也牺牲的是中国的利益,“卖国”以求人帮忙。
所以,综上所述,这部剧在“爆款频出”的“央视历史剧”中真的显得有些“突兀”,不在于演员演技,更不在于服化道甚至是场面,而是剧本本身。各位答主有些说因为种种不可说原因,造成审核和修改问题,我不大清楚,就不发表评论了,但就成品而言,与一流历史剧差得太远。
豆瓣评分6.6,真的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两部9.7历史剧“神剧标杆”不提,《雍正王朝》是9.2,《康熙王朝》是9.1,《汉武大帝》是9.1,《三国演义》9.4,争议很大的《水浒传》都是8.8,就连这几年频繁被吐槽的《贞观长歌》都是7.8。
评分当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太平天国》这个电视剧,不扯历史,单说电视剧本身真的算不上顶尖一流,我觉得没有什么争议,尤其以“央视历史剧”标准而言,真是的发挥相对不好的一部了。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第一次看这部戏时正值初三,主题歌那叫一个热血沸腾,听了都有一股做长毛的冲动。
该剧战争场面宏大,都是真人实景拍摄,比现在的cg动画强太多,虽然打仗的过程都是先开炮,然后骑兵对冲,前膛炮打出了加农炮的效果,多出镜头重复使用,但是过瘾啊。服化道也贴近史实,特别是太平军的服饰,明显经过了考证,比较严谨
剧情上感情戏多了点,确实是美女如云。主要人物都有cp,陈玉成vs曾晚妹,李秀成vs石益阳,杨秀清vs傅善祥,谭绍光vs傅善祥,陈宗阳vs谢满妹,林凤祥,萧朝贵vs洪宣娇,罗大纲vs苏三娘,还有一对没成的,仪美公主vs陈玉成,敢情这编剧是得了琼瑶阿姨的真传啊。这么多感情线,可能是想展现天国儿女的人情美,革命浪漫主义。满清那边就苦逼了,曾剃头偷偷纳个小妾还被人举报,苦逼
去掉感情戏的话,这部戏剧情还是挺饱满的。全局的核心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前夕用了好多集铺垫酝酿,全景式地展现了天国领导层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了旧式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论演技这部戏没有槽点,都是戏骨级,高兰村,张志忠两位老师是全剧的演技担当,灵魂人物。洪秀全敏感多疑,玩弄权术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东王前期的意气风发,运筹帷幄,后期权欲膨胀,飞扬跋扈被刻画的入木三分。此外韦昌辉的阴险狡诈,石达开的大义凛然,都演绎的非常传神,美中不足的是演员年龄偏大,和实际的历史人物有差距,但小鲜肉们肯定演不出这种效果。
最后说说音乐,这部戏的音乐绝对是一大亮点,给整部戏提供了不少加成。总的来说,这部戏我打7.8分,值得一看。
感情戏多也算不上硬伤。太平军中的青年人有情有义,充满朝气,比暮气沉沉的官僚地主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