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各位福建的朋友一个问题福建话和台湾话一样都是闽南语那么福建人也和台湾人一样说话娘么?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些对地方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常见看法。我来详细地为您解释一下:

首先,要明确一点:福建话和台湾话确实都属于闽南语的范畴,但它们之间存在差异,而且“说话娘”这个说法,更多是一种刻板印象,并非普遍适用。

1. 福建话与台湾话的异同:

同属闽南语: 这点是准确的。闽南语是一个大语群,在福建省南部(如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区)和台湾岛上广泛使用。因此,从语言学分类上讲,它们是一家人。
内部差异: 尽管同属闽南语,但由于地理隔离、历史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闽南语会产生一些差异。
福建不同地区的闽南语: 福建省内的闽南语本身就有很多分支,比如厦门话、泉州话(又细分很多,如晋江话、石狮话等)、漳州话(如龙岩话、潮汕话有时也归入大闽南语系,但差异较大)。这些分支在词汇、发音、声调上可能存在一些区别。
台湾的闽南语: 台湾的闽南语,特别是“台语”,在大量移居台湾的福建移民的语言基础上,也融合了当地的历史语言影响、国民党迁台后带来的北方官话影响,以及一些与日本殖民时期相关的词汇等。因此,台湾的闽南语与福建某些地区的闽南语相比,会更具辨识度,有时甚至听起来会更“不一样”。

所以,简单地说“福建话和台湾话一样”,不够精确。更准确地说,它们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或分支。

2. 关于“说话娘”的说法:

“说话娘”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带有一定地域歧视色彩的说法,它往往源于一些刻板印象和对某些特定发音、语调的误解。

发音特点:
台湾闽南语: 有些人认为台湾闽南语的发音相对比较柔和,声调起伏可能更明显,某些音的发音方式可能与北方官话或其他一些方言有所不同。例如,某些鼻音或润喉音的处理,以及一些卷舌音的缺失(相较于普通话)。
福建闽南语: 福建不同地区的闽南语发音差异也很大。有些地方的发音可能更为“硬朗”,而有些地方的发音也可能比较“软糯”。

为何会产生“娘”的联想?
语调和韵律: 某些方言的语调起伏较大,或者使用一些被认为“婉转”的音,可能会被不熟悉这种语言或受刻板印象影响的人联想到“女性化”或“娘”。这是一种非常笼统和不准确的判断。
文化背景: 流行文化、影视作品等有时会放大某些地域的语言特点,并将其与某些刻板印象联系起来。例如,台湾早期的一些偶像剧或者综艺节目中,主持人或演员的闽南语表达方式,可能被一些观众解读为“娘”。
对比偏差: 如果将闽南语的某些发音特点与北方官话或其他人们更熟悉的方言进行对比,由于发音方式不同,就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而这种“不一样”有时会被误读为“娘”。

事实情况:
男性也说闽南语: 无论是福建还是台湾,使用闽南语的男性和女性都非常多。闽南语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方言,其使用者覆盖了各个年龄层和性别。将特定方言与“娘”联系起来,是缺乏事实依据的。
地域差异: 您在福建省内不同地区听到的闽南语,其“娘”或“不娘”的感觉可能完全不同。同样,您听台湾不同地区的人说闽南语,感受也会不同。
个人差异: 即使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人说话风格和语调也会有很大差异。

总结来说:

“福建人也和台湾人一样说话娘么?”

答案是:这种说法是一种误解和刻板印象。

福建话和台湾话都是闽南语,但存在内部差异。
关于“说话娘”的说法,更多是基于对某些发音特点的主观解读和刻板印象,缺乏普遍性和准确性。
闽南语是一种非常丰富和多元的语言,其使用者遍布各个性别和年龄段。不应将某种方言与性别特征简单挂钩。

如果您有机会听到不同地方的人说闽南语,您会发现其中的多样性远比“娘”或“不娘”这两个词要丰富得多。了解和欣赏不同地域的语言文化差异,是非常有意义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福建话十里不同音,隔一个村子的人就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就以吃饭这个词来说吧,我们村的口音是‘舍’,我们镇上那边就是‘蟹’,而其他村和县里以及隔壁乡又完全不同的口音,甚至许多隔壁村的姑娘嫁过来,她们一辈子无法改过来,和我们的话语说平。

闽南语也是一个大语种了,有那么多歌传唱,但真实情况却是,不说闽南语的正宗根源以哪里为标准,也不用厦漳泉那么宽泛的地方语言来定位了,单单厦门,岛内口音以及表达方式,就与岛外诸区有非常大的差别,就有小媳妇告诉我,她没办法跟她婆婆沟通,起初我以为的所谓沟通是双方生活理念的不同,后来才知道,她说的无法沟通是真的无法沟通,语言上的。她们同样是闽南人,一个岛内一个岛外,在外地人看来,她们就是邻居结婚而已,但真实情况却是,纯正的本地土话,是真的会把邻居姑娘给难倒的,因为有些人自始至终没出过远门,无法通过沟通交流对新生事物增添描绘语言的更新,她就纯按照自己原有土语来跟你把她认知的所见所闻倾倒给你,而你又非与她同一处境下成长,那要代入她的语境当中去理解她的话语含义就会相当困难。比如海蛎这样一个词,土话叫蚵仔,年轻人当然是能够把蚵仔与海蛎对应起来,听的明白的,关键是蚵仔这个词,各村各地发音又有差异,若是有常年各地游走的老江湖,他会根据对话者的身份调整表达方式和发音形态,那要让你明白就不难,而只蹲守一地老死的人,她就只用她最原始的发音与你交流,你就会无比的艰难。

现实中的福建话,没有一处是电视上所展现出的台湾那种娘口音,现实中的台湾人说话,也不是电视上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娘,其实,现实中的台湾人说话,更是一种嗡声嗡气的口气和语调,你想知道正宗台湾人说话语气和腔调长啥样,不妨翻出苏贞昌的原话录音采访来听听,就大体能知道台湾人真正的说话方式是如何的了。正如我们现实中大家讲普通话都没有中央电视台那种标准音一样,电视上的语气与腔调,多数时候都是骗人的。

真是很奇怪,没人会把中央电视台的腔调对应到现实中的北京人说话方式上去,也没有人会天真地以为湖南台放的普通话就是湖南人的普通话,四川台放的普通话就是四川人说的普通话,浙江台放的普通话就等于现实中浙江人说话的方式,却总把香港人放的粤语国语当成香港人日常生活用语,台湾人放的闽南话和国语当成台湾人的日常用语。其实,这些不以为然和深以为然都是错误的认知。现实中的香港人说粤语既不是如电视上那样说,说国语就更不是那种腔,台湾人说闽南语也不是如电视上的那样说,国语自然也不是那样说,就像你去北京找不到中央电视台的那种说话方式是一样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