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空地一体战”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战法?

回答
空地一体战,听起来挺酷炫的,但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法呢?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把天上和地上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发挥到极致的战法。过去我们打仗,天上飞的飞机和地上跑的坦克、步兵,就像两条平行线,各自为战,或者最多是提供一些支援。空地一体战就是要打破这种隔阂,让它们变成一个整体,一个拳头。

怎么做到呢?核心在于一个词:情报共享和态势感知。你想啊,地面部队在前进,前头有个敌人阵地,地上部队不知道具体位置,也不知道敌人有多少火力,这打起来就费劲。这时候,天上飞的侦察机、无人机就能派上用场了。它们就像地面的眼睛,把前线的敌情实实在在地传回来。不仅是位置,还有敌人的装备型号、数量、火力配置等等,越详细越好。

有了这些情报,地面部队就能更精准地打击目标。比如,侦察机发现了一个敌人的炮兵阵地,立刻把坐标传给己方的火力支援单位。这时候,天上可以派攻击机去炸,地上可以呼叫火炮覆盖。甚至在信息系统发达的情况下,一个无人机侦察到的目标,可以立即引导地面发射的导弹进行精确打击。这就是所谓的“察打一体”。

除了侦察和打击,空地一体战更强调火力协调和网电对抗。打个比方,地面部队在正面突破一个据点,这时候天空的飞机可以从侧翼进行火力压制,为地面部队开路,同时压制敌人的后援部队。地面部队在行进中,可能会遇到电子干扰,天上就能派遣专门的电子战飞机去反干扰,保护地面部队的通信畅通。反过来,地面部队的电子战设备也能为天空的飞行器提供一定的支援。这种相互支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作战体系。

再往深了说,空地一体战还涉及到信息节点和指挥控制。为什么叫“一体”?就是因为它们通过一个强大的信息网络连接起来了。地面部队的传感器、飞机上的雷达、无人机传回的视频,所有这些信息都会汇集到一个指挥中心,经过分析处理后,再分发给最合适的作战单位。指挥官能在一个统一的战场视图下,看到哪里是薄弱环节,哪里是关键目标,从而做出最有效的指挥决策。这种信息共享的效率和速度,直接决定了空地一体战的效果。

而且,空地一体战还不仅仅是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的简单叠加,它还包括了其他作战要素的融合,比如特种部队、工程兵、后勤保障等等。比如,特种部队可以深入敌后,破坏敌人的指挥通信设施,为后续的空地协同作战创造有利条件。工程兵可以快速架设桥梁,保障地面部队的快速机动,而空降兵则可以在关键时刻跳伞,夺取敌人的制高点,配合地面部队的进攻。

总而言之,空地一体战的核心就是打破军种之间的界限,让所有的作战力量像一个有机整体一样协同运作。它的目标是实现“优势集聚,局部决胜”,通过最大化地发挥空中和地面力量的联合优势,以最小的代价,在最关键的区域取得最大的战果。这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先进,更是指挥控制能力、信息共享能力和协同作战理念的全面提升。把它想象成一支军队里所有部门都通力合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能无缝衔接,这样才能打出最高效的战斗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空地一体战是一种战术思想,具体表现就是飞机怎么用、地面部队怎么用等战术级的考虑。从字面来看,和二战发展来的空中遮断、近接空中支援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区别隐藏在细节里。

1973年中东战争里的以色列空军作战使用,就仍是传统方式的空地协同。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以色列空军主要用于敌方纵深后方的要点攻击,如攻击浮桥、指挥所、后勤节点等,几乎位直接攻击埃及装甲部队本身。在几个关键节点的地面战斗中,阻止庞大埃及装甲部队的是几乎同样庞大的以色列装甲部队。

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因为以色列空军怕死——运河浮桥直接位于严密的防空圈内,火力密度比埃及前线部队更高,而是空军直接攻击技术兵器的作战效率过于低下,以色列空军没有时间一个架次一个架次地去消灭每一辆被发现的埃及坦克,因此宁可用更高的损失来换取对后勤和增援关键节点的打击。同时,埃及军队的最新防空武器也表明,当时的西方空军在强行突击地面目标时会遭到重大损失,而这个损失与战场上对装甲目标的战果相比,实在是低得无法接受。

在中东,以色列还可以通过炸毁运河浮桥来迟滞埃及后续部队,但在中欧就没这么好的条件了。

北约在欧洲面临的情况和以色列极为相似,但与以色列不一样的情况是,北约军队不可能像以色列那样立即动员出一支数量可以跟当面华约军队相当的可用力量。这就意味着北约必须动用一切手段来阻止或迟滞华约装甲军团的推进。

因此,结合以色列人的教训我们就可以看到,提高火力效率才是关键。一架F-4战斗机携带18枚普通炸弹,可能只能消灭一辆坦克,但如果携带6枚AGM-65导弹就可以消灭至少3辆坦克,火力效率提高了3倍。同样,地面火炮如果使用普通炮弹按照传统的覆盖射击,在一个炮击战术时间内(大约5分钟),几乎不可能消灭任何坦克,但在配备了激光制导炮弹后,同样的时间内可以消灭3-5辆坦克。

这样,如果全军地面、空中平台都具有智能武器使用能力的话,空军和支援炮兵头一次可以独立消灭成编制的装甲部队,负担起一个战术甚至战役方向的打击甚至歼灭任务。传统中“坦克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这一观念被颠覆,战区编成内的任何作战兵种都具备了独立反坦克能力,指挥员在兵力兵器使用上不再纠结于手头是否有专用的反坦克单位和装甲力量,而是可以动用可用的一切平台来消灭华约坦克。这种跨越空间和地域的战术运用思维才是空地一体战的关键核心,而智能武器的普及则是支撑空地一体战思想的技术关键。

1991年海湾战争就是空地一体战的战术验证。我们都知道,空军打击撤回本土的伊拉克军队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具体到机型,F-111作为以攻击要点目标为主的战术轰炸机,在刚开战时,飞行员对于本部队能否打击坦克信心严重不足,但发现激光制导炸弹的高效后,打坦克很快就成了F-111中队的重要娱乐活动。要知道,在70年代时候,打坦克是A-10这种专用反坦克飞机才能做的事情呢。

空地一体战带出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指挥部的合成化,以及指挥员不需要必须出身陆军;同时对信息的高度整合需求带来了C3I系统,使得前线战斗指挥部可以随时获取信息或调动相关的空陆部队。从这个角度来说,联合指挥部就是指挥系统应对空地一体战带来的改变。

user avatar

作为礼貌,先回答题主:

1、具体编制,前面的答主们已经说的比较详细了。具体就是进一步增加空军的作用,给陆军部队下放更多、更灵活的火力单元,特别是增强这两者对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力争打乱苏军进攻节奏。

2、区别是对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和一线地面部队的任务。最主要还是空军,密集支援强调对一线接触部队的打击,空地一体更加强调对后续支援部队的打击。

3、这玩意就是忽悠人的。发挥的好,就是能让苏军多死点人。

“海湾战争”不是空地一体战,是“壮汉殴打小朋友系列”,他想怎么表演,怎么吹,那是他的事。



顺便 @王强 ,说说你为啥是属于被包装过的高科技战争忽悠瘸了的人。至于我是不是上世纪该淘汰的,你看完了自己想,不过我觉得你真心跟我不是一个位面,因为你那套都是自己瞎想,跟现实差别太大。


首先呢,我觉得你对电子战、电战机是不是有什么很深的误会??在你的表述中,貌似北约电战一起飞,苏军这边就瞎了眼??。。。。。。。。。

电战最主要的影响方面,是载具的对抗功率,和敌方的通讯方式,具体说就是对方通讯带宽及调频节点。次要方面是我方电战的干扰方式及带来的电战机的阵位问题。其他的还有对方通讯编码的复杂度和冗余度问题。

第一呢,按照一般要求,要对敌方进行全方位干扰,己方干扰功率要超过敌方通讯功率的2.5倍;或者己方确切知道对方的带宽及调频点数。而这些机密数据,只能通过要么间谍偷,要么和平时期的电侦/电战对敌方进行骚扰,搜集而来。面对大国,后面那条就别想了,人家平时对抗和战时工作就是两套不同的系统,搜了也没用。

第二呢,进入战时,电战机那点千瓦级的电战吊舱工作距离真心有问题。假设敌方2调频点,我方有效距离400km,那对方升为3节点,我就只剩270了;4节点,我剩了200;5节点,160;10节点呢?不好意思,只剩80了。。。。对方仅需简单的技术升级,我方电战的有效距离就会大幅降低。数不一定准确,但道理是这样。这样就很尴尬了,苏军不用很麻烦,采用一般强度信号,例如美军JTIDS级别的,26调频点,你家稍小点的电战机,例如电战虫级,搞不好就得临空压制,这时我地面地空火力来枚反辐射,你会不会哭??大点的E8,你的战场电磁遮蔽半径也会小很多,那还有多大用就真两说了。



其次呢,你对制空权理解的也太简单了吧??张口绝对制空?战争不是扑克牌比大小,不是说苏军空军弱,假设8:00开战,8:01分苏军飞机就死光了,8:02分北约战术空军就随便炸着玩了。

制空权的争夺是场十分复杂,十分残酷的长时间作战。我完全赞同北约最终将取得绝对制空权,可是时间和最终地点呢?苏军在东德的两个突击方向,是有局部制空权把握的。即便作为苏黑美分,假设双方激烈争夺吧,那你战术空军的作用能有多少真得两说。

冷战时北约做过演习,绝对制空权下,以武直为代表的战术空军与苏军装甲部队交换比为1:7。如果没有制空权,人家没说。但好事的瑞典人给的数是1:2。这样的空军有用吗??

张口就代差没法打,你那所谓的二代三代是人为划分的。二代、准三、三代之间是没有鸿沟的,有的是效率差距。真正的绝对代差,是22为代表的四代服役。那是整个作战方式全改了。而空地一体出来的时候,没这些玩意。

苏军飞机是差,可人家苏军很明白啊,人家就是拿大量的飞机跟你拼时间啊。只要保证你北约空军3~5天的空窗期,战争就基本能结束了。苏军陆军的要求是在战场环境下7天饮马英吉利啊~~~实际打不到7天,只要保证打穿西德,北约在欧洲的防务就已经宣告崩盘了。这还没算法军这个著名的墙头草、二五仔~~~

美军为什么要在西德和荷兰部署大量战术核武器?要是制空权真如表面数字那么简单,我还要核武干嘛??扔炸弹不好吗??核武制造、保存还TM贵的一比。



再次呢,我十分同意 @山高县 的回答,空地一体核心是空军。问题是这战术空军任务太重了。而空军这个高技术兵种本身又很脆弱,能不能担起来真很难说。

别忘了你对抗的是苏军,人家突击前,前方300~500是要用核弹洗机场的。即便不用核弹,苏军也有的是远火和地地干你。

按照现在我军与美军的要求,面对中等强度机场破坏,修复时间是24小时。这还是仅说1波次。3~5天内的多波次几乎无解。主机场战时真没什么用。即便飞机分散到各地备用机场,你如何在500km距离以外,满弹飞临还得保障频次??





不要张口海湾,闭口台海的。壮汉殴打小朋友你觉得挺爽,你拿这套打打邹市明、泰森试试啊??

现在所有的作战,都是大家在学如何殴打小朋友更有姿势些。而大国之间的对抗谁都不知道怎么打。除了核弹洗地,大国之间目前都没有明确的作战指导思想。

user avatar

是一种非常可能引发巨大军事灾难的糟糕理论,幸亏苏联解体不战自败,否则恐与马奇诺齐名。

空地一体战,确实是发现了苏军的弱点,即第一与第二梯队的衔接,但是其整体战术完全不得法,问题如下:

1:劣势兵力下,仍然要求在较宽正面上进入防御地带,必然导致兵力的分散,无法阻止苏军第一梯队的战术突破。

2:空军将在本身安全收到苏军第一梯队战役机动集群巨大威胁的情况下。去执行支援己方部队,夺取制空权,压制苏军防空,打击苏军第二梯队四项重大的任务。其负担的任务过重,对出动能力和协同指挥能力要求极为变态,可以说完全不可能在残破体系下完成这些任务。

3:苏军第二梯队在开进中,仅受到空军,直升机和特种部队的威胁。相当于只有铁锤打击,缺乏铁毡将其固定,其机动回旋余地大,将严重影响打击效果。

4:在己方机场受到苏军航空兵,战术导弹,战役机动集群多重威胁的情况下,对敌方机场的打击手段只有战术导弹和空军。恐怕连压倒性架次优势都难以形成。

5:居然让陆军在劣势兵力下,去跟苏军战役机动集群在机动中打遭遇作战。放弃防守方有利条件不说,劣势兵力下机动作战,必然导致大量苏军无法被捕捉,使其在己方纵深造成巨大破坏。

也就是说,虽然比之前的宽正面浅纵深一字长蛇阵送死部署强了些。但空地一体战,仍不过是进化版的送死战术而已。实战中真这样打,复制法兰西40天GG的奇迹指日可待。。。


以上是对公开版空地一体战的评价,下面的设想有可能是实战版,也可能是个人YY(毕竟德系风格太重):

我认为,既然发现了苏军的弱点,就应该集中全力对苏军弱点进行打击,而不是面面俱到,贪大求全,既想防住苏军进攻,又想打击苏军第二梯队。

应该组建精干的,可以在机动中独立作战旅团级分队。由此组成的北约第一梯队在开战伊始,不进入防御地带,直接从苏军空隙中穿插进入东德纵深,全力破坏其指挥,交通,通信,后勤防空,空军与战术导弹等打击力量。并完全打乱其第二,第三梯队的开进计划,使其陷入混乱拥堵。

其第一梯队丧失后勤与支援力量的同时,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在开进中陷入混乱和拥堵。这时候,再使用空中力量打击防空体系残破,本身处于混乱拥堵之中,连展开都很难完成的苏军第二梯队,必然事半功倍,使其丧失大部分战斗力。

然后扭过头,与北约第二梯队消灭已经被严重削弱的苏军第一梯队,从而转入反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