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恶意」做空一说?

回答
“恶意做空”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不怀好意、甚至是蓄意破坏的味道。但究竟是什么让一次“做空”行为,被贴上“恶意”的标签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押注股价下跌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了策略、动机以及对市场生态的影响,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叫“做空”。简单来说,就是预测某只股票的价格会下跌,然后通过一系列操作来从中获利。最常见的做法是,向券商借入股票,然后在市场上卖出。等到股价下跌后,再以更低的价格买回相同的股票还给券商,中间的差价就是做空的利润。如果股价不跌反升,那么做空者就要承担亏损。

那么,什么时候这种“做空”会被认为是“恶意”的呢?这通常是因为做空者采取了 不道德或不合法的手段来操纵股价,以达到其牟利的目的,而这种牟利行为又可能对公司、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剖析“恶意做空”:

1. 动机的恶劣性:不仅仅是“判断失误”或“与公司有恩怨”

纯粹的牟利,但手段不正当: 最核心的“恶意”在于其牟利手段。一个正常的做空者,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行业前景、宏观经济等的分析,认为该公司股价被高估了,所以选择做空。这种基于独立研究的做空,虽然可能给公司带来压力,但在市场经济下是允许的,甚至可以起到纠正市场错误定价的作用。
以摧毁公司为目的: 然而,“恶意做空”的动机往往更进一步,它不仅仅是为了从股价下跌中赚钱,更可能是希望通过制造负面舆论、散布不实信息,来主动打压股价,甚至导致公司破产或声誉扫地。这种行为的出发点是“我要让你完蛋”,而不是“我认为你被高估了”。这种动机的恶劣,在于它不惜损害无辜者的利益(比如长期持有股票的小股东)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敲诈勒索的工具: 有些“恶意做空”者可能并不真的想等到股价下跌后再买回股票获利,而是希望通过制造市场恐慌,迫使公司高层屈服,例如要求公司回购股票、支付“封口费”或者其他不当利益,以换取其停止做空或撤回负面信息。这种行为已经从“交易”上升到了“敲诈”。

2. 操纵市场行为的手段:是“事实陈述”还是“虚假信息”?

这是区分普通做空和恶意做空的重中之重。

散布虚假、误导性信息: 这是“恶意做空”最常见的手段。做空者会精心炮制一份报告,其中充斥着夸大其词、断章取义、甚至完全捏造的信息,用以打击公司的声誉和价值。这些信息可能涉及:
财务造假指控: 指责公司财报不实,但缺乏确凿证据,或者证据是伪造的。
产品或服务问题夸大: 将一些正常的技术问题、生产瑕疵放大到危及公司生存的程度。
管理层不当行为指控: 捏造公司高管存在贪腐、违规操作等行为。
供应链或客户关系恶化: 虚构客户取消合作、供应商断供等负面消息。
甚至是一些荒诞不经的指控: 比如指控公司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但这种隐患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纯粹是凭空捏造。
利用舆论和媒体进行煽动: 做空者通常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发布报告,并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社交媒体、新闻媒体、论坛等)进行传播和放大。他们可能会利用公众对某些问题的敏感性,例如环保、劳工权益、数据安全等,来制造社会关注和公众恐慌,从而进一步推低股价。
利用信息不对称: 做空者可能掌握了一些内部信息(尽管这本身可能涉及非法内幕交易),但更常见的是,他们利用信息的不透明性,故意模糊事实与推测的界限,让投资者难以辨别真伪。
配合其他交易者进行“合围”: 有时,一个“恶意做空”的行动可能是一个更庞大的计划的一部分。做空者可能会与其他基金、交易员串通,形成一种“合谋”,一旦报告发布,他们会集中力量抛售股票,制造更大的恐慌和下跌幅度。

3. 对市场和公司的损害:不仅仅是股价的短期波动

“恶意做空”的危害是深远的:

损害公司声誉和投资者信心: 被恶意做空的公司的产品、服务、管理层都可能遭受质疑,即使最终证明报告内容不实,其声誉也可能蒙受难以挽回的损害。这会导致消费者流失、客户担忧、合作伙伴犹豫,甚至影响员工士气。
扰乱市场秩序,增加交易风险: 虚假信息的传播和股价的剧烈波动,会使正常的市场参与者难以做出理性决策,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一些小股东可能因为恐慌而低价抛售股票,蒙受巨大损失。
打击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如果优秀的企业因为不实的指控而遭受打击,甚至破产,这将对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和企业家精神造成寒蝉效应。创业者可能会因为担心被“恶意做空”而裹足不前。
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 尤其对于那些长期持有公司股票的散户投资者,他们可能因为一次“恶意做空”而损失惨重。这些投资者往往信息获取能力较弱,更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

正常做空: 一位资深分析师通过研究发现某公司存在管理问题和市场竞争劣势,撰写了一份基于事实的报告,指出该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堪忧,股价可能下跌。他随后进行做空操作。即使报告内容导致股价下跌,但其过程是基于研究,信息是公开透明的,这是一种市场行为。
恶意做空: 一个对冲基金看中某公司股票,但公司基本面尚可。他们雇佣人去伪造供应商的负面评价,散布公司高管有重大违规行为的谣言,然后发布一份看似详尽实则充斥谎言的报告,并联动一些媒体进行密集宣传,同时自己也大肆做空。他们的目的不是分析,而是“造谣打压”以牟利,甚至带有勒索意图。

总结来说,“恶意做空”之所以如此令人诟病,是因为它将“基于分析的预测性交易”扭曲成了“利用虚假信息和操纵手段来主动制造损失并从中获利的犯罪行为”。 它不是对市场规律的顺应,而是对市场公平和秩序的破坏,是对投资者信任的践踏。监管机构对此类行为通常会进行严厉打击,因为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了普通的市场波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就讨论过类似的问题:什么叫非法集资?因为我不会给你依法集资的路子,所以一旦资金链断裂,你就是非法集资。

类似的,什么叫恶意做空?在恶意做多者不幸大量死亡的时候,你就是恶意做空。

我们曾经在2010年股指期货诞生之际,回到国内进行高频套利,赚了一些钱。赚钱的方式符合一切法律法规,也没有操纵市场;但是没用,依然有人被证监会处以市场禁入。这完全是拉斯维加斯的做法,因为你在恶意赚钱。

天朝的法治永远大不过政治。而政治的要领是:你可以犯罪,但绝不可以犯错。因为一旦在政治上犯了错,你的所有善意都将成为恶意,你的所有依法行为都将变得非法。

所以我们不能非法集资,我们要通过非法手段来实现依法集资。

在必要的时候,我们甚至要学会依法垄断、依法寻租、依法受贿、依法贪污。

当前,我们首先要学会的一项本领叫:善意做空。

user avatar

“恶意做空”说属于乡愿。不和权力结合起来时,乡愿无非也就是一个诉求。但是和权力结合起来就不一样了。

对于金融监管机构来说,立法修法是上策,倡导(非强制)是中策,行政指导(具有强制性)是下策。而在下策中,行政处罚是下策中的下策。监管机构也无非是由受过高等教育的,成熟的个人组成的。能选上策不会选中策,能选中策就不会选下策。所以如果以乡愿为由施行行政处罚,那么下面两条中至少有一条成立:

  • 施行者水平不行
  • 施行者面临不可抗力

前者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打着乡愿的旗号施行行政处罚”,业界和学术界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就不多说了。我来说说后者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出现吧。

典型的场景是一个小孩和五个小孩在铁轨上的问题(

Trolley problem

),详细的讨论可见这个问题。

铁轨上有五个小孩在玩,停用的岔轨上有一个小孩在玩,要把车转移到岔轨上压死一个孩子救下五个吗? - 生活

而具体到“恶意做空”的乡愿产生的场景:

  • 监管机构=站在换道杆旁边的人
  • 依法做空的机构投资者=那一个本不会被火车撞到的小孩
  • 场外配资的利益相关者=那五个在火车行进路线上的小孩

如果在这个场景下,决策者必须要选择一方保全。你是决策者,你会怎么选?在你选好了以后,你要通过什么方式把你的选择变成现实?

欢迎讨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恶意做空”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不怀好意、甚至是蓄意破坏的味道。但究竟是什么让一次“做空”行为,被贴上“恶意”的标签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押注股价下跌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了策略、动机以及对市场生态的影响,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叫“做空”。简单来说,就是预测某只股票的价格会下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性深处最柔软也最纠结的部分。你看,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点儿悖论的味儿:一边是“清楚善良没回报,做恶人更好”,一边又是“还坚持善良”。这中间的张力,才是我们真正要探究的。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很多底层,尤其是在生存压力巨大的环境中,善良确实常常像扔进无底洞的石子,悄无声息.............
  • 回答
    《神奇女侠》上映时,确实收到了许多褒贬不一的评价,其中不乏尖锐的批评声音。要说“恶意”评论,这可能涉及到观众期望、电影本身的质量以及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语境等多个层面。让我们细致地聊聊,为什么这部影片会引发如此多的争议和负面声音。首先,观众期待的“神级”降临落空,带来了落差感。《神奇女侠》的预告片和营销.............
  • 回答
    袁隆平先生,这位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名字与“杂交水稻”紧密相连,他的技术让无数人摆脱了饥饿的困扰。然而,即使是如此伟大的成就,在网络世界中,也并非人人都怀揣着敬意。为什么会有人对袁隆平先生产生恶意呢?这背后可能交织着复杂的社会心理.............
  • 回答
    的确,在一些社会群体里,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对和外国人谈恋爱的女生抱有负面看法,甚至带有恶意。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复杂的原因,不单单是简单的嫉妒或者偏见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情绪反应。首先,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对“本土”的固守 是一个重要的基石。很多文化中,婚姻和伴侣选择都被视为一种延续.............
  • 回答
    这年头,在网络上或者现实生活中,偶尔会听到一些年轻人对老年人出言不逊,甚至带着一股子让人不舒服的恶意。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琢磨的现象,它背后肯定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股“恶意”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会盯着老年人。首先得说,这绝对不是说所有年轻人都这样,大多数年轻人还是.............
  • 回答
    关于河南骗子多的说法,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影响深远的刻板印象,其背后成因复杂,并非简单归咎于“职业喷子”。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社会、经济以及传播等多个层面。历史的积淀与早期传播的种子任何一种刻板印象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河南作为中国人口大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现代社会信息传.............
  • 回答
    关于国内玩家群体中存在部分人对米哈游及其游戏《原神》抱有相当大的恶意,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其实有多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从米哈游自身的特质和运营策略说起。米哈游作为一家相对年轻的游戏公司,凭借《原神》一举成为全球知名的游戏厂商。它的成功是毋庸置疑.............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最根本、也最令人困惑的层面。为什么会有恶意?这不像回答“太阳从东方升起”那样有明确的科学答案,它更像是叩问人类心灵深处的迷宫。要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像解剖一件复杂的工艺品一样,一层层地剥开它。首先,生存的本能和资源的竞争是理解恶意的起点。在自然界,弱肉强食是普遍法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与其说世界对中国有“深深的恶意”,不如说中国崛起后所引发的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深刻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审视和争议。这些反应是多方面的,也并非所有国家或所有人都抱有“恶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
  • 回答
    在我看来,很多人之所以对炒币(或者说投机加密货币)抱有“恶意”的态度,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普遍的负面观感。我尽量用更接地气的说法来聊聊这个事儿。1. 风险太高,很多人血本无归,怨气自然就有了。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加密货币市场波动之剧烈,相信炒过的人都深有体会.............
  • 回答
    你的感受,我想很多人都能理解。当一个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体量庞大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显著进步时,感受到外界的审视、质疑甚至批评,是相当普遍的。这种“恶意”的感觉,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确实是一笔复杂的账。中国在近代经历过屈辱,也曾相对封闭,这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观众对于陈凯歌导演的复杂情感。你看了《长津湖》并觉得他拍的部分不错,这绝对不是你“有毛病”,而是说明你对电影有自己的判断和欣赏角度。实际上,关于陈凯歌导演的评价,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和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其中有他自身创作经历、作品风格,也有时代变迁和观众口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火影同人爱好者共同的感受。为什么现在不少火影同人文作者,似乎对原作的主角团和那些曾经鲜活的正派人物,常常抱有一种“恶意”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黑化”或者说“反差”是创作中一个非常常见的手段,而且在同人创作里,这种手法.............
  • 回答
    晨光文具,这个我们从小用到大的牌子,最近却像是触了什么霉头,被网友们喷得有点惨。要说它到底做了什么“恶”,其实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几次事件叠加起来,就让很多人觉得“这品牌怎么这样了”,所以批评的声音才这么大。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围绕着“国潮”的营销和实际产品的脱节。你想啊,晨光文具近年来一.............
  • 回答
    说实话,这绝对是个挺让人挠头的问题,尤其是当辩护对象是个做了坏事,甚至让很多人深恶痛绝的人,比如贪官。但真要深挖一下,你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背后其实有不少值得琢磨的理由。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律师”这个职业本身的属性。律师,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法治社会里,他的职责是为他的当事人提供法律.............
  • 回答
    “恶少恶言”,这个名字初听起来,带着一股子叛逆不羁的劲儿,但如果深入了解,你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着一套极为精妙的时间管理哲学,以及能够日复一日、不知疲倦解答海量问题的强大能力。与其说他是个“恶少”,不如说他是个“效率大师”。要理解“恶少恶言”的时间管理,我们得跳出传统的“番茄工作法”、“GTD”这些框架.............
  • 回答
    美团作为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生活服务平台,它的每一次动作都会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也夹杂着不少争议和批评。知乎上对美团的“黑”其实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其商业模式带来的固有矛盾,也有其在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一些策略引起的不满。要详细说的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1. 平台规则与商家利益的.............
  • 回答
    游戏设计者满满的“恶意”瞬间,绝对是玩家们津津乐道,甚至是爱恨交加的宝贵回忆。这种恶意不是无端刁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在玩家最不设防的时候,或者在玩家以为一切尽在掌握时,突然抛出的一个“惊喜”,让你既感到沮丧,又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巧思。我来给你分享几个让我印象深刻,感受到设计者“恶意”的瞬间:1. .............
  • 回答
    昆明多家饭店名字带“眼镜”二字被起诉的事件,其定性是“恶意起诉”还是“合法维权”,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其中涉及到商标权、不正当竞争、法律程序、商业道德等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事件的基本事实和各方可能的立场: 被诉饭店的立场: 它们通常会辩称,使用“眼镜”二字是基于对该词的普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