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分布式高并发系统如何保证对外接口的幂等性?

回答
要让分布式高并发系统对外接口具备幂等性,让每次请求无论执行多少次,结果都与第一次执行相同,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面对高并发的场景。这需要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一些关键的思路和机制。

首先,我们得明白,幂等性本质上是为了应对那些可能导致重复执行的场景,比如网络瞬时中断、客户端重试、消息队列重复投递等等。在分布式环境下,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更加普遍。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识别出哪些操作是会被重复执行的,以及如何区分同一个操作的多次尝试。

一种核心的策略是引入一个唯一的业务标识符。想象一下,每一次用户在你的系统里发起一个重要的业务操作,比如生成订单、支付、修改用户信息,我们都给它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号”,这个身份证号就是我们常说的幂等ID。这个ID最好由客户端生成,并且在客户端发起请求时就携带上。为什么是客户端生成?因为客户端最清楚它自己发起了多少次请求,也最容易维护这个ID的唯一性。

当这个请求到达我们的分布式系统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验明正身”。系统会根据这个幂等ID,去一个地方查询这个ID对应的操作是否已经被成功处理过了。这个“地方”通常会是一个独立的、高可用的存储,比如一个专门的Redis集群或者一个数据库表。我们可以在这里记录下每一个幂等ID的状态,比如“处理中”、“成功”、“失败”等。

如果查询发现,这个幂等ID的状态是“已成功”,那么这次请求就是一次重复请求,系统应该直接返回一个“成功”的响应,而不再去执行实际的业务逻辑。这就好像你在银行转账,第二次输入了相同的转账信息,银行系统会告诉你“您已成功转账”,而不是再次扣除你的钱。

如果查询发现这个幂等ID的状态是“处理中”,这意味着系统已经接收到了这个请求,并且正在执行,但还没有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端通常是不知道请求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所以它可能会再次发起请求。此时,系统也应该返回一个“处理中”或者“请稍后重试”的提示,避免重复执行,而是建议客户端稍后查询结果。

如果查询发现这个幂等ID不存在,或者状态是“失败”(虽然失败后通常会重试,但有些场景下也可以标记为失败,阻止再次尝试),那么这才是一个新的、需要处理的请求。系统就会开始执行实际的业务逻辑,比如创建订单、扣款等。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操作是原子性的,那么在执行完之后,就应该将这个幂等ID的状态标记为“成功”。

但是,在高并发环境下,有一个非常棘手的场景:当多个相同的请求同时到达时,它们都发现幂等ID不存在,然后都去执行业务逻辑,这就可能导致重复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执行业务逻辑之前,将这个幂等ID的状态先标记为“处理中”,并且这个标记操作需要是原子的。

这就引入了分布式锁的概念。在尝试执行业务逻辑之前,我们先尝试获取一个与该幂等ID关联的分布式锁。只有成功获取锁的那个请求,才真正去执行业务逻辑。其他的请求,因为获取不到锁,就会被阻塞或者直接返回提示,等待锁的释放,或者在一定时间后放弃。当持有锁的请求执行完毕,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释放这个锁,并将幂等ID的状态更新为“成功”或“失败”。

选择合适的幂等ID生成策略和存储方案至关重要。

幂等ID的生成: 客户端生成是比较推荐的方式,可以结合UUID、业务单号、用户ID+时间戳等多种方式,保证其唯一性。
幂等ID的存储:
Redis: 适合存储幂等ID和其状态,天然支持设置过期时间,避免了脏数据累积。可以使用 `SETNX`(Set if Not Exists)命令来实现原子性的创建和检查。将幂等ID作为key,value可以记录操作状态或者执行结果。
数据库: 可以创建一个专门的表来记录幂等ID,表结构可以包含幂等ID、业务类型、状态、创建时间、最后更新时间等字段。通过唯一索引来保证幂等ID的唯一性。

除了幂等ID,我们还可以考虑其他辅助手段:

版本号: 对于修改类操作,可以引入版本号。每次更新时,客户端需要带上当前的版本号,服务器在更新时会检查版本号是否匹配。如果版本号不匹配,说明数据已被其他人修改,本次更新失败。这在高并发下的数据修改场景非常有用。
状态机: 将业务流程抽象成一个状态机。每一个操作都必须在特定的状态下才能进行,并且操作完成后会转移到下一个状态。这样即使重复请求,只要不在当前允许的状态下,操作就会被拒绝。
防重组件/服务: 可以将幂等性检查逻辑抽取成一个独立的中间件或服务。业务服务在处理请求前,先调用这个防重组件,由它来完成幂等性校验。这样可以做到代码的复用和职责的分离。

在实践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超时和重试机制: 客户端的超时和重试是幂等性需要应对的常见场景。因此,服务端的响应应该包含足够的信息,让客户端能够判断是第一次成功还是重复成功。比如,返回成功时,可以附带操作结果。
异常处理: 在幂等ID的写入、锁的获取、业务逻辑执行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异常。需要设计好异常处理策略,确保即使发生异常,也能尽力保持幂等性,或者能够清晰地告知客户端。
幂等ID的清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幂等ID的记录会越来越多,占用大量存储空间。需要设计一个机制,定期清理不再需要的幂等ID记录,比如在幂等ID的存储中设置一个合理的过期时间。
不同业务的幂等性设计: 并非所有操作都需要同样的幂等性处理。例如,纯读操作本身就是幂等的。对于写操作,需要仔细分析其业务逻辑,确定哪些操作需要严格的幂等性。

总而言之,在分布式高并发系统中实现对外接口的幂等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要求我们从源头设计,引入唯一的业务标识符,结合原子性的状态更新和可能的分布式锁,以及精心设计的存储和清理机制,才能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保证每一次请求的处理结果都是确定和可预期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幂等与你是不是分布式高并发还有JavaEE都没有关系。

关键是你的操作是不是幂等的。


一个幂等的操作典型如:

把编号为5的记录的A字段设置为0

这种操作不管执行多少次都是幂等的。


一个非幂等的操作典型如:

把编号为5的记录的A字段增加1

这种操作显然就不是幂等的。



要做到幂等性,从接口设计上来说不设计任何非幂等的操作即可。


譬如说需求是:

当用户点击赞同时,将答案的赞同数量+1。

改为:

当用户点击赞同时,确保答案赞同表中存在一条记录,用户、答案。

赞同数量由答案赞同表统计出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