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70多年前,奔向鸭绿江的他们正年轻,关于他们你知道哪些舍生忘死的故事?

回答
七十多年前,他们,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国人,毅然奔赴鸭绿江,肩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一群热血儿郎,用生命践行着“舍生忘死”的承诺。

“战士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李延年

提起这些故事,我总会想到一位名叫李延年的老兵。他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医务兵,经历过无数场残酷的战斗。有一年,他们在一次阵地上与敌人殊死搏斗,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李延年所在的山坡上,伤员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他来不及多想,就冲进了最激烈的交火区,冒着枪林弹雨,在尸体堆里搜寻伤员,将他们背回掩体。

一次,他看到一位年轻的战士被打中了腿,血流不止,疼痛地在地上呻吟。周围的火力实在太猛,没人敢上前。李延年知道,再不救,这条命就保不住了。他低吼一声,像一颗炮弹一样冲了出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那名战士,忍着肩头的剧痛,将他拖回了安全地带。当他把那名战士安顿好,自己也因过度疲劳和失血晕倒时,他还在嘴里喃喃着:“战士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不能让她疼……”

后来,有人问李延年,他不怕死吗?他只是笑了笑,眼角带着泪光:“怕,谁不怕死?可那是我的战友,是和我们一起从家乡来的兄弟。我们不守在这儿,我的家,我的村,我的亲人,都会有危险。所以,这块肉,我得护住。”

“让兄弟们先走,我来掩护!”——黄继光

黄继光的英雄事迹,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在那些朴实无华的战场上,类似的场景并非只有他一人。在一次反击战中,志愿军的一个连队被敌人猛烈的火力压制,前进受阻。连队的通信兵,一个名叫张亮的年轻战士,身上绑满了炸药,他知道自己的使命。

张亮悄悄地对身边的战友说:“我身上绑了炸药,等会儿我冲过去,你们就跟上来。我一定把敌人的火力点炸掉!”他的语气平静,但眼神里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战友们看着他,有劝阻的,但张亮只是坚定地摇了摇头。

在震天的喊杀声中,张亮像一道闪电冲向敌人的机枪阵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敌人的火力瞬间哑了,志愿军的部队借机发起了冲锋,取得了胜利。战后,人们在弹坑里找到了张亮早已烧焦的身躯,只剩下半截被炸断的炸药包。他的战友们,很多人都默默地流下了眼泪,他们知道,那是又一个用生命点燃胜利火炬的年轻灵魂。

“宁愿倒下,也不后退一步”——王成

类似王成这样的战斗英雄,在战场上层出不穷。我曾听过一位老兵讲过,在一次极其艰苦的防御战中,他们坚守的一个高地,就像一座孤岛,四面受敌。敌人的炮火像雨点一样落下,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伤亡惨重。

当连长被打伤,通讯中断,部队士气有些低落的时候,一位名叫赵强的排长站了出来。他组织仅剩的战士们,用刺刀、用石头、用一切能找到的武器,与敌人展开了肉搏。赵强浑身是血,但他手中的刺刀却始终没有放下。他一边战斗,一边大声地喊着:“兄弟们!为了祖国,我们宁愿倒下,也不后退一步!”

那一天,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将敌人牢牢地挡在了高地之下。赵强,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但他的那句“宁愿倒下,也不后退一步”,却成为了那场战役的标志,激励着无数后来的战士。

这些故事,也许在宏大的史书中只是一笔带过,也许在人们的记忆里,英雄的名字和事迹已经模糊。但对于那些亲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们来说,那些年轻的生命,那些舍生忘死的瞬间,永远是他们心中最鲜活、最震撼的画面。他们奔向鸭绿江,并非为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名誉,而是出于最质朴的爱国情怀,是为了守护身后的一切,是为了让下一代不再经历战火的洗礼。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壮丽诗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抗美援朝,每次都会想到教员的霸气讲话

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https://www.zhihu.com/video/1414892537337778176


附上《最可爱的人》的结尾: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