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平型关大捷号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个「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开始是怎么来的?

回答
平型关大捷之所以被认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首先需要理解的是,这个“神话”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初期,以及在此之前在与亚洲其他国家和西方列强的军事对抗中,取得的一系列令人胆寒的胜利。这种“神话”的根源在于:

一、 近代军事体制和实战经验的优势:

明治维新奠定的军事基础: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组织模式,建立了现代化的陆军和海军。它引进了德国的陆军管理体系、参谋制度,英国的海军建设经验。这使得日本军队在训练、装备、指挥和后勤方面,远超当时清朝和其他亚洲国家。
甲午战争(18941895)的胜利: 这是日本第一次在近代战争中对一个亚洲大国取得压倒性胜利。它不仅让日本获得了台湾和巨额赔款,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展示了日本军队的现代化程度和战斗力,也让东亚各国认识到日本军事力量的崛起。此战,日本陆军在平壤战役、辽东半岛战役中展现了出色的战术执行能力,海军在黄海海战中更是摧毁了北洋水师。
日俄战争(19041905)的胜利: 这场战争更加具有里程碑意义。日本作为亚洲国家,竟然能够战胜欧洲的强国俄国,这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无论是海战(对马海战的决定性胜利)还是陆战(奉天会战等),日本都展现出了高昂的士气、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有效的战术运用。这场胜利彻底打破了西方人对东亚民族的固有偏见,也极大地提升了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并强化了其军队的“不可战胜”的形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成果: 日本利用一战的契机,出兵夺取了德国在中国的山东半岛的权益以及太平洋上的岛屿。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并显示了其对外扩张的野心和能力。

二、 侵华战争初期的迅速进展和中国军队的失利:

九一八事变(1931)及其后的迅速扩张: 日本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并在短时间内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这在中国内部引起了民族危机感,但也未能有效阻止日军的攻势。
华北事变和全面侵华(1937年起):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战争初期,由于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训练水平、指挥协调等方面存在巨大劣势,以及战略战术上的失误,导致许多重要城市和地区迅速失陷。
“速战速决”论: 日本参谋部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内部矛盾重重的国家,不堪一击,能够通过几次大的战役就迫使中国屈服,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目标。
日军的“精锐”形象: 日军在战场上表现出的顽强、纪律严明、协同作战以及对士兵的极端灌输的“必死”精神,给中国军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在上海会战、南京战役等早期战役中,日军虽然也付出了代价,但整体上仍能以优势兵力、装备和战术,逐步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军事心理优势: 日本军队通过一系列胜利积累了强大的心理优势,相信自己是“神州勇士”,能够战胜任何敌人。这种自信,有时也表现为一种傲慢和轻敌,但客观上确实给对手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 日本的宣传和国际舆论的影响:

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宣传: 日本政府和军方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其军队的英勇善战和必胜信念,将战争描绘成“圣战”,鼓吹天皇的“神性”和日本民族的“优越性”,以此凝聚民心和士气。
国际社会的震惊和担忧: 日本在日俄战争后的崛起,以及其在亚洲的扩张行为,引起了西方列强的关注,但同时也因为其对西方列强的挑战,使得一些西方观察家对日本军事力量的强大感到震惊。在侵华战争初期,日本的迅速进展,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抗战前景感到悲观。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因素的叠加,在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发生之前,许多中国军民以及国际观察家,都普遍认为日本军队在战场上是难以战胜的。 日军在装备上的优势(飞机、坦克、重炮等)和在战场上的凶残表现,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印象。

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在于,它打破的正是这种“日军不可战胜”的心理和宣传上的“神话”。

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这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胜利。它证明了中国军队并非只能节节败退,而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战术、灵活的战略,来打击和削弱日军。
战术上的胜利: 八路军主力利用地形优势,对日军精锐的坂本旅团进行伏击,全歼其辎重部队,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这场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的组织能力、战斗意志和游击战术的有效性。
战略和心理上的鼓舞: 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坚定了抗战的信心。它向世界证明,日本军队并非无懈可击,中国人民是有能力也必将赢得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这对于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悲观论调,争取国际支持,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日军在历史上和侵华战争初期的实际战绩,以及其强大的宣传基础之上的。平型关大捷正是通过一场具体而辉煌的战役,撕开了这个“神话”的口子,为后续的抗日战争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用说远的,就拿平型关战斗来说,差点就再次成就“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先看双方作战序列:

【日军】

第5师团第21旅团(三浦敏事)


【国军】

总指挥:第6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

侧击部队:

第18集团军115师(林彪・八路军)

正面出击部队:

第6集团军第2军71师(郭宗汾・晋绥军)

第6集团军第19军72师(陈长捷・晋绥军)

第6集团军第33军73师(王思田・晋绥军)

第6集团军第33军独立第8旅(孟宪吉・晋绥军)

第6集团军第33军独立第3旅(章拯宇・晋绥军)

固守部队:

第7集团军第17军84师(高桂滋・西北军)

第7集团军第17军21师(李仙洲・中央军)

增援部队:

第7集团军第35军(傅作义・晋绥军)

第7集团军第61军(李服膺・晋绥军)


战前,日军21旅团三浦支队向国军84师、71师、独8旅阵地发起猛攻,21旅团粟饭原支队则绕至84师侧翼,对其形成夹击之势。西北军84师指挥不动左翼的中央军21师,又怕右翼的晋绥军71师跑路,于是向阎长官拼命救援。

这时候朱德总司令向阎长官请战,提议八路军115师袭击日军侧后,以解平型关之围。阎长官闻言大喜,决定留84师固守阵地,晋绥军从正面出击,与八路军前后夹击日军,打一个歼灭战。

出击时间定为9月24日18时。这次出击预计动用晋绥军3个师另2个旅16个团兵力,加上八路军第115师,总计约4万人。另外还有晋绥军35军、61军后继支援,可谓狮子搏兔。

然而,打完之后,115师师长林彪表示——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了。他们自定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他们时常吹牛说要决战,但却决而不战;或向敌人打而又不坚决打,他们的部队本来既不充实,在一个突击中,却以区区八个团的兵力分成三大路,还留了总预备队,而每路又相隔十多里或二十多里,这样不仅缺乏出击力,而且连被我们打败了而退下的敌人他们碰着了,竟不但不能消灭之,反而被这些突围的敌人冲坍了。

原计划4个师2个旅于9月24日18时统一出击;

71师申请改期24日20时出击;115师准备出击ing。

71师申请改期24日24时出击;傅作义紧急联络115师才没让林彪怒送人头;

71师擅自改期25日2时出击,这次干脆都没有报告傅作义;

71师申请改期25日4时出击;

71师申请改期25日8时出击;

25日上午,日军辎重部队各部先后进入八路军伏击圈,平型关战斗打响;

25日10时,日军攻克84师防守的团城口阵地;已汇合的71师、72师仍未出击;

奉命支援84师的71师一部(1个团又2个营)迷了路,没有带电台、口粮也不足,听到团城口、平型关方向枪炮大作也不敢出山,溜达到天黑才摸出山沟(注意看上面地图,从71师阵地机动到84师阵地竟然能迷路,不但迷了路还晃荡了一天没打上仗);


如果按照原计划,晋绥军3师2旅从正面出击,攻击日军21旅团三浦支队(图中“21旅团主力”),那么八路军115师夹击的就不是区区几个辎重部队了,而是以4万人前后夹击日军4000人,很有可能是中日开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漂亮歼灭战。

可25日激战一整天,除了在蔡家峪-关沟一线伏击日军辎重队的八路军115师,只有在团城口阵地与日军21旅团主力反复争夺的西北军84师在认真打。

原本号称和八路军一起“五路出击”的晋绥军3个师又2个旅几乎是全程打酱油,不但没有按约出击,与八路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也没有支援侧翼的友军西北军84师争夺阵地;甚至连从八路军伏击圈败退的日军也没有能够吃掉,而是目送其突围。

中央军21师虽然名义上隶属17军军长高桂滋(兼84师师长),可其与84师阵地间缺口先是被日军21旅团粟饭原支队突破,然后又对友军84师见死不救。无论是名义上的军长高桂滋、还是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下令,委员长的爱将李仙洲始终不动如山——理由是我师正面有日军一个团,脱不开身啊。

可怜西北军84师周围近10万友军,差点被不足1万的日军打成孟良崮上的整编74师。没被全歼还真要感谢八路抄了日军辎重队的后路。事后晋绥军还恶人先告状,说高桂滋丢了阵地没有通知友军,导致友军增援部队横遭损失云云。(高桂滋打完这仗,38年就半公开地投了共)

平型关正面战场是个什么局面?晋绥军、西北军、中央军混杂在一起;客军的西北军拼死拼活,本土的晋绥军不愿意支援西北军;西北军麾下的中央军既不听西北军的也不听晋绥军的;同属晋绥军系统,7集团军的傅作义也指挥不动孙楚的6集团军……结果打的一团糟。

八路军115师幸运的是撞上了日军的辎重部队,不但不至于扑了个空,还打出了抗战前期振奋人心的平型关大捷。但更幸运的是,因为日军21旅团转头去打西北军84师了,没有一头撞上21旅团主力,然后被友军全程围观……

(林彪:准备了一桌菜,半桌人都没到齐,怎么打?)


总结:平型关大捷不但因为八路军115师上下用命,而且很幸运地没有被国军友军过于拖累,所以才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那这个“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怎么来的呢?只有问委员长和国军各位长官了……

平型关战斗简直是中国抗战的缩影——八路在敌后战场打破袭战伏击战,国军在“正面战场”上演各种派阀争斗、多头指挥、朝令夕改、见死不救、互相推诿、谎报军情……最后唯一拼命的84师拼光了老本投了共。

什么叫做绝望?平型关战斗,日军仅1个旅团7000多人硬吃中国6个师又2个旅,也就八路军抄后路占了点便宜;更绝望的是之后以21旅团为主力的坂垣师团1万6~7千人(抽了1个旅团去淞沪)号称一路击破30个中国师,直接打下了太原。

这就是为什么国府和委员长把平型关战斗吹上了天的原因——你们今天觉得打打鬼子辎重部队算什么英雄好汉,还是被那支吊打16国联军的百战雄师养刁了胃口,可当时的国人感受到的只有亡国灭种的绝望。

这才是全面抗战开始的第一年,之后的八年里同样的剧情反复重演,即使这样最终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除了说“天佑中华”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的了。


(完)

=============================================

挂一个评论区的野生萌新国粉——

“国军的战报对平型关大捷提都没提”——国军电报打脸

“别拿着共军战报当战史”——再次提醒是国军电报

“这个电报是不是伪造的没有证实”——提醒是南京的二档

“那个档案馆啥的,我没去过”——第二历史档案馆表示你赢了

给一个中共地下党员蒋志清发给八路军总部的电报——

阳曲。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勋鉴:寝寅电悉。O密。有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为至盼。中O。俭。侍参。京。
user avatar

一群驴唇不对马嘴,审题都审不清楚的人。

题主问的不是平型关为什么被吹。

而是日军战斗力为什么吹的这么厉害。

1895年和日本干的时候基本上没人把日本人放在眼里,清末称日本为蕞(原写为“撮”,评论指正“蕞”)尔小国,等到1895年签了《马关条约》,1905日俄战争击败沙俄,日本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一战接盘德国在山东特权,21条,在中国人眼里,日本就成了一个真正的帝国主义国家,和英法俄一样,是大国强国。

再说到日本不可战胜,奉军张作霖和日本合作多,等到郭松龄反奉,日本人往铁路边一站,郭松龄就不敢进攻了,侧面说明了,学生知道老师有多厉害。东北军胆子都吓没了,九一八以后不抵抗,一个骑兵中队120人占领热河全省。1.28打了几个月不敢打了,长城抗战打了几年,慢慢的日本人挪到了北平城。国府还不敢宣战,什么《何梅协定》《淞沪停战协定》。

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正是 北洋政府、奉军,国民政府、东北军 吹出来的

相反人家十九路军,东北抗联就没说过什么日军不可战胜。

user avatar

我是想给国民党留点面子才没写完的啊!

结果都以为我在黑国民党是什么鬼?

难道非要我说国军33军第八旅里边下层士兵都做好出击准备了,可就是等不到命令?还是彪哥派了好几波联络员都没用?果子都熟了摘一下就行的事儿国军都不干?··

--------------------以下原答案----------------------

就说二件事,平型关之前,蒋公电报都是朱总司令,平型关之后,电报开头是朱总司令玉阶兄……
2,蒋公大笔一挥,歼敌三千改一万让媒体发布,日本境内以为整个师团都没了,引发了骚动……

说平型关一般的,那么

你说以前咋就不这么干呢?

因为以前是被吊着打啊!日军几个人就能占领一个县城啊!
终于主动出击赢了一次啊!!

正文:开始打了一会儿,八路就给蒋介石发了电报

限三小时到。南京。大元帅蒋钧鉴:谨密。(甲)一一五师有(廿五)日八时进行战斗,至廿四时止尚在激战中,将平型关以北东跑池、辛庄、关沟及一八八六点标地完全攻占,计己缴获汽车六十余辆、小摩托车三辆外,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俘虏敌官兵三百余名。另有敌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被我军完全包围,死不缴械,故全部打死。(乙)我独立支队有日仍在广灵、灵邱及涞、蔚间分途袭扰。腰站村、驿马岭之敌约一联队,向我白羊铺之第三营攻击,黄昏仍在对峙中。三山镇、荞麦川、水南背至蔚县沿途,均有敌守据点,保护交通。(丙)我骑兵支队仍在倒马关附近与敌对峙中。职朱德、彭德怀叩。寝寅。印。(阳曲)。


PS:包围了三百人后,以为会投降,就上报了俘虏官兵300余名,后来发现,想多了,最后估计也是:死不缴械,全部打死····


蒋公是不信的,是吧,都被打成傻逼了都··

于是就按正常程序回了一封电报

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漾亥电悉。谨密。布〔部〕署周详,至深嘉尚,希奋勉杀贼,以完成民族革命之大业为盼。中O,寝巳。侍参。京。

表示不信,我就鼓励下你们好好打吧


这时候呢,介景和,是军政部派往第15军刘恩茂部的“联络参谋”。这个“联络参谋”备有密电码,可以直接给军事委员会第一部部长黄绍竑发电,报告战场情况:


南京大本营第一部部长黄:1135密。昨敌我在平型关附近决战竟日,我八路军占蔡家峪、东西跑池各地,将敌主力包围于鹞子涧、六郎村山。昨夜敌一部向王庄堡突围而去,我除分队追击外,余仍在包围歼灭中。又,本日午前各方报告,十五军当面之敌,除师福沟附近夜间不断进攻外,其左右地区,均向后退浑源、应县大道上。拂晓起,先有敌大队步兵队形,混乱向西移动,后又有汽车约二百余辆,满载士兵向西驶去。综上各情形,敌似有改变企图模样。职介景和。宥午。印。

徐永昌、林蔚发给蒋公的电报:

急。南京委员长蒋、参谋总长程、军政部长何:谨密。情报:一、我八路军一部迂回敌之侧背,在灵邱附近截获满载辎重汽车五十余辆,并俘虏敌二百余人。二 、我八路军林师已到涞源南插箭岭一带,即取涞源。三、我紫荆关方面之朱师亦与八路军取得连系。谨闻。徐永昌、林蔚。俭午。一作石。印。


最后蒋公大悦:连发三次电报


朱总司令玉阶兄:电悉,接诵捷报,无任欣慰,着即传谕嘉奖。
朱总司令玉阶兄:贵部林师及张旅,建奇功,强寇迭遭重创,深堪嘉慰。
朱总司令玉阶兄:贵部忠勇之气,益害敌胆,特电驰贺,续候佳音!


花絮:主席的记录

二十五日平型关战役,除缴获汽车八十二辆,大炮一门,炮弹二千余发,步枪数百枝,打死敌人一千多人外,还包围了敌之高级司令部,缴获秘密文件甚多,其中有敌整个华北作战计划及标示目的之日文地图。被围残敌乘夜从晋军阵地突围而逃。是役晋军本约定二路出击,乃打至黄昏才出动,致未能全部消灭该敌。

本来彪哥是特别想打运动战伏击战大规模战斗的,结果后来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总结》中说:“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他们自订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

聂荣臻派的匡根山,彪哥派的苏静,苏静去了 好几次,国军那里都说是没有接到命令。彪哥彻底无语。


顺手发个日军当时的战报:

日军第三大队的战报说,调去增援的第九中队(龙泽)当天共有6死21伤,第十中队(吉川)4死5伤,第十一中队(内藤)3死31伤,第十二中队(橘机枪中队)25死3伤。合计第三大队当天死伤人数约为98人。


注:这个就是现在所谓平型关打死日军不到两百人的来历之一。


下面是这些所谓专家学者的意见:

日军方面的统计,想亦大致可靠。…至有网民怀疑日军增援部队第三大队的统计不实,此当属一种缺少根据的猜测。造假之事在中国军队中久已成为一种陋习,而在日军当时则颇难做到。这是因为故意隐瞒战斗伤亡在日军条例里也是有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的。中日战争之初,日军士气较高,又是内部战报,怀疑其不实,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才是可以的。


咱们说个简单的,

第三大队满员一千多人,我就算他已经伤亡了三分之一,就剩下700人去增援,尼玛死了

38个伤60人,就不进攻了,就看着被围住的日军被灭了?


得多弱智的智商才能信这个啊··


更不用说当年万历援朝的时候,前锋1000人都没有,日寇就憋出来一万五的战报了,李如松当时全军覆没也才五千啊····

人家这是有传统的!


就像现在那些脑残们一个一个信誓旦旦;日军扫荡死亡七八个··八路死亡好几百··

几千个鬼子下去扫荡,死了七八个人就灰溜溜的退回城里去了?

你是黑鬼子呢还是黑八路呢?还是黑国民党连七八个鬼子都打不死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平型关大捷之所以被认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首先需要理解的是,这个“神话”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初期,以及在此之前在与亚洲其他国家和西方列强的军事对抗中,取得的一系列令人胆寒的胜利。这种“神话”的根源在于:一、 近代军事体制和实战经验的优势: 明治维新奠定的军事基.............
  • 回答
    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那么,这场战役中日军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这得从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关于平型关大捷中日军的确切伤亡数字,史料记载并不完全一致,这在战争年代的统计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当时通信条件、战场混乱程度等都可能.............
  • 回答
    平型关大捷,毫无疑问,是抗日战争中一场极为重要的胜利,它不仅在军事上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更在精神上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决心。要说这场胜利的意义,咱们得把时间倒回到1937年,那时候,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陷入了全面抗战的黑暗时期。日军凭借其精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一路烧杀抢掠,许多.............
  • 回答
    平型关战役的胜利,绝非仅仅是一场战术上的成功,它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宏大叙事中,具有划时代的、多层次的深远意义。它不仅点燃了全国抗战的希望之火,更在军事、政治、精神层面,为中国人民最终赢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军事层面:打断日军嚣张气焰,打破“速胜论”的神话在平型关战役爆发之前,日本侵略者凭借其先进.............
  • 回答
    平型关战役的胜利,之所以被冠以“大捷”之名,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其在那个特殊时期所具有的深远意义和显著战果。它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军事胜利,更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精神面貌和战略走向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首先,我们得回到平型关战役发生的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然而,在战争初.............
  • 回答
    “为什么自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之后,共产党与日军没有像样的正面战役?”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战略和军事行动的核心差异。简单地说,这并不是因为共产党不想打“像样的正面战役”,而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以及各自的核心战略目标决定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像样的正.............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误会,而且是很常见的误会。说八路军在八年抗战中“只打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的说法,是完全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对八路军巨大贡献的极大忽视。事实上,八路军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尤其是在敌后战场,进行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斗和战役。他们以游击战争为主要形式,深入敌后,打击日伪军,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