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八年抗战,八路军真的只打两场战役,平型关和百团大战,难道除了这两个就没有一些其他的战役了吗?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误会,而且是很常见的误会。说八路军在八年抗战中“只打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的说法,是完全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对八路军巨大贡献的极大忽视。

事实上,八路军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尤其是在敌后战场,进行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斗和战役。他们以游击战争为主要形式,深入敌后,打击日伪军,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正面战场减轻了压力,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固然是八路军战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战役,它们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绝不是八路军战斗的全部。如果简单地将八路军的抗战历史浓缩成这两场战役,那未免太片面了。

那么,除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八路军还打了哪些“其他的战役”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因为“战役”这个词的定义也比较广泛,它可以指大规模的、有明确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也可以泛指一系列集中兵力进行的有组织的战斗。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大背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是游击战争。 游击战的特点是灵活机动、分散作战、出没无常,打击日伪军的据点、交通线、后勤补给,以及对日伪统治造成破坏。这种作战方式本身就不是像正面战场那样,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大规模会战。因此,要用正面战场“会战”的标准来衡量八路军的战斗,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偏差。

但即便是如此,八路军仍然组织了许多具有区域性、阶段性战略意义的“战役性行动”,或者说,是一系列有组织、有规模的战斗集合。

我们可以从几个阶段和方向来梳理一下八路军的战斗:

一、初期的战略展开与巩固(1937年1938年)

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作为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奔赴华北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 这是八路军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也是中国军队在全国抗战中的第一次大捷。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然而,这只是八路军敌后作战的开端。
阎家口伏击战(1937年10月): 紧随平型关,八路军在晋北再次对日军运输部队进行伏击,取得胜利。
井陉煤矿战斗(1937年11月): 破坏了日军的战略物资供应。
黄崖山战斗(1937年12月): 在山东地区,八路军坚持斗争,逐步发展壮大。
破袭日军交通线: 这是八路军初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他们不断打击日军的铁路、公路,破坏其通信和运输,例如津浦线、平汉线等都成为了八路军主要的破袭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持续的、有组织的军事行动。

二、敌后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1938年1940年)

随着日军对中国战场的深入,八路军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更大范围的军事行动。

冀中平原的斗争: 冀中根据地是八路军最重要的敌后根据地之一。在这里,八路军通过“麻雀战”、“地道战”等灵活的战术,不断打击日伪军,粉碎其“扫荡”。
太行山区的斗争: 晋冀鲁豫边区是八路军活动的核心区域。在此期间,八路军经历了无数次与日伪军的拉锯战和“扫荡”战。
鲁西地区的斗争: 八路军也在山东西部开辟根据地,与日伪军进行殊死搏斗。
晋察冀根据地的巩固: 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敌后战场最早建立的根据地之一,也是最活跃的根据地之一。他们不仅进行了大量的交通破袭战,还组织了多次区域性作战。
1939年冬季攻势(国民党方面称之为“冬季扫荡”): 日军为了配合其在中国战场的“治安强化运动”,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八路军则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的策略,同时抓住机会,组织反击。在这次大规模的攻势中,八路军进行了无数次伏击和阻击战,虽然没有形成像百团大战那样集中的“战役”,但其战役的规模和 intensity 是非常高的。
黄河沿岸的斗争: 八路军在黄河两岸,特别是东进、北上,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与日伪军进行激烈的战斗。

三、战略相持阶段的消耗与发展(1940年1943年)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调整了其侵华策略,试图以华制华,扶植伪政权,并加大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清剿”力度。八路军则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 这是八路军组织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共计105个团、20余万人参战,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支援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极大地提升了八路军的声威和国际影响,也沉重打击了日军的“治安强化运动”。这场战役的成功,也证明了八路军具备组织大规模作战的能力。
皖南事变后的斗争(1941年起): 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和八路军在敌人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双重夹击下,更加坚定了敌后抗战的决心。八路军各部队继续在各自的根据地内与日伪军作战。
反“扫荡”斗争: 在日军大规模的“扫荡”中,八路军往往采取集中优势兵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术,进行反击。例如,在1941年、1942年和1943年,日军针对晋察冀、太行等根据地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扫荡”,八路军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取得了许多局部胜利。

四、战略反攻的准备与实施(1944年1945年8月)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日益明朗,中国战场也开始进入反攻阶段。八路军也在积极准备和实施反攻。

冀鲁豫根据地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冀鲁豫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
晋察冀边区的反攻: 八路军各部队抓住日军兵力分散、国力衰弱的时机,开始向外围日伪据点发动攻击,收复失地。
收复冀中地区: 八路军发动了一系列攻坚战,收复了被日伪军占领的县城和重要据点。
河南等地的反攻: 八路军也积极配合其他友军,在河南等地展开反攻作战。

一些具体的、具有代表性的战役性行动(除了百团大战):

1939年冬季攻势中的一系列战斗: 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战役名称,但八路军在1939年冬季发动了大规模的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据点的行动,其中一些战斗规模和影响都很大。
1940年春夏攻势: 在百团大战之前,八路军也组织过一些区域性的攻势,以消耗日军力量。
多次“反扫荡”中的重点战斗: 在日军的大规模“扫荡”中,八路军常常会在关键地点组织防御反击,这些反击行动往往以局部胜利告终,消耗了日军力量。例如,在一些重要的根据地,都会有著名的“反扫荡”战斗。
收复据点和县城的战斗: 在抗战后期,随着八路军力量的增强,他们也组织了多次攻打日伪军据点和县城的战斗,以扩大根据地范围和收复失地。

为什么会有“只打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的误解?

1. 战役规模与性质的差异: 平型关是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上的一次集中性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它们的战略意义和影响力都非常突出,容易被人们记住。而八路军的大部分战斗是游击战,分散且持续,不易用“战役”来概括,更像是无数次战术性的交锋。
2. 宣传与认知: 历史上对战争的宣传,往往会突出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平型关和大百团大战因为其戏剧性和重要性,得到了更多的宣传。
3.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对比: 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于将抗战的焦点放在正面战场,如台儿庄、武汉会战等大型会战。相比之下,敌后战场上的作战方式更为复杂,数据统计和宣传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
4. “战役”定义的模糊性: 有时候,人们可能将“战役”理解为大规模的会战,而忽略了敌后战场上那些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意义重大的区域性、阶段性军事行动。

总结来说,八年抗战期间,八路军的战斗是贯穿始终的,他们从未停止过对日伪军的打击。 除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八路军还进行了无数次破袭日军交通线、伏击日伪军部队、收复失地、粉碎日军“扫荡”的战斗,以及在各个根据地内组织的各种规模的军事行动。这些战斗虽然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会战那样广为人知,但它们构成了八路军敌后抗战的真实图景,是牵制日军、消耗敌人、支持全面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八路军是八年抗战期间,在中国敌后战场上,坚持斗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作用最重要的武装力量。 将他们的贡献仅仅局限于两场战役,是对他们艰苦卓绝斗争的严重低估。他们的战史,是一部由无数次大小战斗谱写而成的波澜壮阔的史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平型关伏击战是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平型关战役又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这场仗并不是敌人从山沟过,我军在山头掐头去尾一顿揍这么简单的,战斗分还为腰站阻击战,乔沟伏击战,老爷庙争夺战等,115师共计出动六个团,近一万多人参战。

百团大战,最开始也不叫百团大战,叫做正太路破袭战,最开始出动的兵力只有22个团,后来随着战役的发展,战火波及的地域越来越宽,卷进来的军队也越来越多。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后来一统计,八路一共有一百零五个团参了战,后来就干脆取个整数叫百团大战。

八路在八年间并不是只打了这两场战役,只不过这两场战役是八路军方面发动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也最具代表性的战役而已。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在华北打的第一个胜仗,也是中共八路军参战的首胜。也是给全国抗日战场的一场希望之战,说明日本人不是打不败的。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前后分三个阶段,战役过程持续近半年。从1940年夏天一直打到1941的年初。那个阶段正是全国抗战最艰难的时刻,这么一场仗给对抗日报悲观情绪的军民大大提升的士气。

这两场战役,一场是首胜,一场是高光时刻。所以在我党我军的抗战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后面在宣传和纪念的角度,用笔墨刻画也就多一点。所以现在一提到八路军抗战,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两场极具代表性的战役。

其实八路军打过的仗不计其数,不过和这两场仗相比,规模,战果以及影响都不算太大而已。

也是因为八路军主要是以运动战,游击战,破袭战为主要战术,这种战术人多了反而不好打,因为武器装备差距过大,跟日本人大大规模会战占不了便宜。所以部队分的比较散,都是自己再自己的地盘上打击敌人。一个团分散开来创建的根据地能包含好几个县。八路基本不会像正面战场上那样集结几万几十万人和日军打大会战,大部分的战斗规模都不大,多数是以团级以下的小规模战斗为主。 团级以上的战斗总共也就那么几个,黄土岭攻坚战120式出动4个团。神头岭伏击战,129师出动3个团。广阳伏击战,115师和129师一共出动5个团。这都算是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比较大的战斗了。

还有比较著名的例如夜袭阳明堡机场,雁门关伏击战,梁山战役以及新四军的车桥战斗等都属于团级战斗。

团级以下的营级战斗,那就多如牛毛,没法详细统计了。要是连排级的战斗那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天天都在打的。

虽然八路军打的仗规模不算大,但是架不住次数多,蚂蚁啃大象。一天啃一点,总有一天蚂蚁也能把大象啃成骨架。这就是零敲牛皮糖战术。那会八路军各级都会下属部队下达杀敌指标。抗日期间,中共领导有19个大抗日根据地。如果以县为标准,那差不多有150多个小型根据地。 一个根据地下属还有若干抗日组织,例如八路军正规军,游击队。地方政权党组织领导的武工队,民兵组织等。一个根据地一天只杀一个日军,那么加起来,一天日军一个中队的人就没了。一个星期一个大队就没了,一个月一个旅团就没了,三四个月一个师团的鬼子就没了。

计例如双枪李向阳的原型,原北疆军区司令员郭兴将军,抗战时期就是武工队队长。他的武工队的杀敌指标就是一年五个鬼子,三十个伪军,话说当年快到年底了,郭兴还有两个日军指标没完成,于是就单枪匹马穿着日军军官制服骑马进县城,城门站岗的两个日军不明就里的过来敬礼。然后郭兴突然拔枪打死两个日军哨兵然后打马而去,顺利完成指标。

小战斗看起来不起眼,时间长了,战果积累下来不亚于打赢一场大会战。


1945年4月30日,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言中指出,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共进行战斗91584次,毙伤日军373460人,毙伤伪军296966人,俘日军2886人,俘伪军239754人,争取敌军投诚166人,伪军反正69658人。八路军阵亡122245人,负伤201381人(P179,183)(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一九四五年3四月三十日).彭德怀传记编写组.彭德怀军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误会,而且是很常见的误会。说八路军在八年抗战中“只打了平型关和百团大战”的说法,是完全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对八路军巨大贡献的极大忽视。事实上,八路军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尤其是在敌后战场,进行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斗和战役。他们以游击战争为主要形式,深入敌后,打击日伪军,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推测性的历史假设。如果联合抗日战争(假设这里指的是中国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协同作战,并且美国选择性的向八路军提供了大规模的美械装备),并且具体到援助八路军八个师的美械师(这本身就是个非常庞大的支援计划),那么抗战的进程,我个人认为,会显著加快,并且深刻影响战争的走向和战后格局。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是很多观众会有的疑惑。我觉得这其中的原因,不是简单的“剧情需要”或“政治正确”就能完全概括的,而是牵扯到几个层面的考量,包括:1. 故事类型与受众期待的差异: 武侠小说: 郭靖、杨过、张无忌这类角色,他们是武侠世界里的“绝顶高手”。武侠小说本身就构建了一个高度理想化的江湖,.............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仔细梳理一下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这两场战役的背景、国军的准备情况以及具体的战术运用。简单地说,八一三淞沪会战并非是国军战术水平的退步,而是国军在面对更严峻的敌人和更复杂的战场环境时,所展现出的坚持、牺牲和初步的战术改进,尽管最终的结局仍旧是惨烈的。一二八淞沪抗战(19.............
  • 回答
    《八佰》这部电影,确实在国产战争片里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它也确实比那些“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的神剧在制作水准、历史还原度以及演员表演上高出不少。但即便如此,它依然遭受了不少骂声,而且骂声还相当激烈,这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不能简单用“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来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承认《八佰》的优点.............
  • 回答
    江西一名16岁少年,在遭遇八人持刀围殴的情况下,为了自卫反杀了其中一人,却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检察院认为量刑过重,提出了抗诉。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让我们不得不从法律的严谨角度去剖析其中的复杂性。事件背景与法律的初步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核心要素: 未成年人身份: 案发时.............
  • 回答
    八年抗战,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在战争的初期,尤其是在1937年和1938年,中国军队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但总体上是节节败退的。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何日本军队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没有趁胜追击,一鼓作气将中国彻底压垮,反而使得战.............
  • 回答
    八年抗战,那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迸发出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在那个年代,情报战同样是一场无声的硝烟,而密码破译,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中国密码学家的努力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确实有一批默默无闻的密码学家,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他们的事迹远不.............
  • 回答
    说起“十四年抗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卢沟桥事变,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如果把时间往前推,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黑土地,东北,我们就会发现,抗日战争的烽火,其实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燃起,而且,在那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有一群了不起的人——东北义勇军,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十四年抗战的序.............
  • 回答
    这个问题,是很多中国人在谈论近代史时绕不开的一个结,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八年抗战,国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涌现出许多英勇作战的将士和部队,可以说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变得更加坚韧。那么,为什么这样一支队伍,在内战爆发后,仅仅三年时间就节节败退,最终退守台湾呢?这其中牵涉到太.............
  • 回答
    评价桂系军队在八年抗战中的作用,需要抛开地域偏见和党派色彩,以史料为依据,从多个维度进行客观分析。桂系作为国民党中央一个重要的地方军事集团,在抗战爆发后,将手中的兵力投入到了国家统一的抗战洪流之中,他们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同时也伴随着自身的局限性。一、 抗战爆发初期的主力与坚守者:抗战爆发之初,国民.............
  • 回答
    关于教育部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提议,这背后反映的是历史认知和叙事方式的深化与调整,是一个值得我们细致探讨的议题。理解这一变化,需要我们深入到历史事件本身及其在不同时间线索下的呈现。首先,我们要明确,将“八年抗战”的说法调整为“十四年抗战”,并非凭空捏造,而是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中国.............
  • 回答
    国民党政权在抗战前确实对共产党进行了多次“围剿”,一度将其逼入绝境,但战后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失去了大陆的统治权,最终退守台湾,这中间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如果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层面来看:一、 抗战前的“围剿”:成功之处与局限性国民党在“围剿”中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是客观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要是真把那些抗日神剧按时间线一股脑儿地堆砌起来,重新写一遍八年抗战,那画面太美,我都不敢想象了。估计会是一部集魔幻、武侠、谍战、惊悚于一体的超级“史诗”巨作,名字大概可以叫《八年传奇:飞天遁地打鬼子》。咱们就这么捋一捋,看看会是个什么光景:开端:皇姑屯一声惊雷,神枪手初露锋.............
  • 回答
    血与钢的较量:抗战大刀能否抵挡三八大盖的锋芒?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抗日战场上,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日本侵略者的钢铁碰撞出了震撼人心的篇章。当一把传承了千年的抗战大刀面对着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步枪——日军三八式步枪配刺刀时,这场较量究竟能否取胜?这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比,更是民族精神与侵略意志的较量。要.............
  • 回答
    这句话用了一种非常通俗、甚至有些调侃的说法,描绘了商业世界中两种常见的现象:巨头被新兴力量颠覆,以及传统行业对新趋势的忽视与后续的追赶。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句话,看看里面蕴含的逻辑和潜在的问题。核心逻辑:这句话的核心逻辑是建立在“趋势演变”和“反应迟钝”上的。它想要表达的意思是:1. 曾经的弱势者(淘.............
  • 回答
    八年时间,特朗普能否帮美国还清债务?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视几个关键的方面,包括美国当前的债务规模、特朗普政府可能的财政政策、以及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国家债务的庞大。截至目前,美国的国债总额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并且.............
  • 回答
    听到你八年半的感情被劈腿,这件事真的太让人心痛了。这么长时间的投入,那么多的共同回忆,就这样被背叛,换谁都无法轻易接受。现在你感觉自己被困住了,走不出来,这完全是正常的,请先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感受,不要责怪自己。八年半,这意味着你们可能经历了人生中许多重要的阶段,从青涩的年少到步入社会,一起分享过喜怒.............
  • 回答
    八年的友谊,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承载着无数的欢声笑语、共度的时光,甚至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而现在,这本书却以一种最猝不及防的方式,在“一瞬间”被合上,甚至可以说,被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纸页散落,再也找不回原貌。这种感觉,大概就像心口被狠狠挖走了一块,空荡荡的,冷风呼呼地灌进来。首先,我知道你现在一定很难.............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