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该如何客观评价桂系军队在八年抗战中的作用??

回答
评价桂系军队在八年抗战中的作用,需要抛开地域偏见和党派色彩,以史料为依据,从多个维度进行客观分析。桂系作为国民党中央一个重要的地方军事集团,在抗战爆发后,将手中的兵力投入到了国家统一的抗战洪流之中,他们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同时也伴随着自身的局限性。

一、 抗战爆发初期的主力与坚守者:

抗战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军事力量相对分散,中央军尚在整编和集结之中。此时,桂系军队,尤其是由李宗仁、白崇禧领导的第十一集团军(后改编为多种番号),成为了国民党军队中较为重要的一支力量。

淞沪会战的浴血奋战: 在淞沪会战这场抗战爆发后最惨烈、最关键的战役中,桂系军队担负了重要任务。他们承担了最艰苦的阻击任务,在前线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虽然战役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桂系部队的英勇表现,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为争取时间进行战略撤退和部署赢得了宝贵时机。白崇禧作为前敌总指挥,在指挥作战和战略部署上,展现了其军事才能。

武汉会战的抵抗: 在武汉会战中,桂系军队继续在正面战场发挥作用,参与了多场重要战斗,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阻碍了日军的进攻步伐。

桂南会战的攻势: 桂系军队在桂南会战中曾发起过一次漂亮的攻势,取得了收复南宁等地的战果,虽然最终未能守住,但展示了桂系军队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发起有效攻势的能力。

二、 战略上的作用与贡献:

除了正面战场的直接交锋,桂系军队还在战略层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战区”的战略屏障: 随着抗战的深入,日军企图通过控制华南沿海地区,进而切断中国的国际补给线。桂系军队驻守的广西,地处南方战略要地,成为了西南大后方的重要门户。他们有效控制了广西地区,为西南大后方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使得国民政府得以在重庆坚持抗战。

坚持抗战的政治象征: 在国民党内部,虽然存在派系分歧,但桂系在国家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选择了坚持抗战,与中央保持合作。他们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国民政府在团结全国抗战力量方面的能力。

钳制日军南进: 桂系军队的存在及其在南方的军事部署,对日军南进战略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迫使日军在南方战线投入兵力,无法将全部力量集中于其他方向。

三、 局限性与问题:

客观评价桂系军队,也必须认识到其存在的局限性。

军阀主义的遗留: 尽管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但桂系作为地方军事力量,其军队的建设和运作,仍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派系”色彩和军阀主义的痕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战斗力与国民党中央军队的协同作战效率,也曾受到中央政府的猜忌和限制。

装备和训练的相对落后: 相较于中央军中的德械师等精锐部队,桂系军队在装备、训练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限制了他们在面对日军现代化武器装备时的作战效能。

政治上的复杂性: 虽然在抗战大方向上与中央一致,但桂系在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地位和权力分配上,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张力。这种政治上的复杂性,有时也会影响到军事指挥和资源调配的统一性。

抗战后期力量的相对削弱: 随着抗战的进程,尤其是在国民党战略重心转移到西南之后,桂系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主导作用有所减弱,更多地承担起守备和地方军事任务。

四、 总结:

总而言之,桂系军队在八年抗战中的作用是 积极且不可或缺 的。他们在抗战初期承担了艰苦卓绝的正面作战任务,粉碎了日军的速胜幻想,为国家争取了宝贵时间。同时,他们也作为南方重要的军事力量,巩固了西南大后方,为坚持抗战提供了战略支撑。

将桂系军队的作用仅仅视为地方性或派系性的表现,是对历史的片面解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和统一的军事指挥体系尚未完全成熟,各地方军事力量的贡献,都是国家抵抗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桂系军队的浴血奋战和战略贡献,是中华民族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篇章,值得历史铭记。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其历史局限性,但这并不否定他们为抗战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做出的重要贡献。他们的作用,应该被置于整个抗战大局中进行客观的审视和评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桂军作为国府匪军之一怎么就代表广西人民了?某些广西人嫌自己祖宗被桂军祸害的不够?东北军是废物,东北抗联是么?同样的,人民军队中的广西子弟兵是桂军那帮垃圾能比的?

user avatar

抗战期间,广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基层官兵也很英勇。但桂系军队由于李、白等高层私心太重,整体表现乏善可陈。也就是“消极避战、保存实力、口号抗战”。

user avatar

1944年的湘桂大撤退堪称新桂系的最大污点,也是对新桂系的沉重打击。经此一战,新桂系不仅丢了老家和老本,更在政治上声誉扫地。

当时新桂系总时标榜什么“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特别是“小诸葛”白崇禧,到处吹牛说广西力量如此雄厚,民团如何厉害,抗日如何有法。

但事到临头,日本侵略军侵入广西,如入无人之境。桂林柳州沦陷之速,出人意料。而镇守桂林的韦云淞守。在日军还没到来就自己先放一把火,把全城九万栋房子烧剩几百栋,军队则乘机抢掠。由于上层部署不周,民众在撤退中病死、饿死、挤死、踏死、冻死、炸死者数以千万计。

一连串的拙劣表现使新桂系成了众矢之的,不仅进步人士进步报刊予以指责,国民党控制下的报纸更把新桂系骂得体无完联。新桂系自己本来在桂林办有一个广西日报,南宁办有一个民国日报,随着撤退都停刊了。一时之间,国内没有一家通讯社愿意为新桂系发好消息,也没有什么报纸为其讲好话。

user avatar

经此一战,日军对桂系深表佩服,表态再不带枪炮进攻


……

沿途迎着救援“立煌”的队伍,确实不少,天真的人,以为队伍迎头赶去了,必定挡住日寇,可以慢慢地走。头脑比较清楚的人,都知道桂系军官是见民如虎,见敌如鼠,除了一张牛皮嘴,两条飞毛腿,三只弄钱手之外,别无本领,都急急地跑,却得了便宜。天真的人,都吃了大亏,有许多人丧失了性命。

日寇行军,确实厉害,飞机之后,不到二小时,几十匹马队就沿路追来了。可是鬼子厉害,桂系“更厉害”,凭着两条飞毛腿,敌来我走一个也没有碰着。

由固始来援救“立煌”的桂军,沿途耀武扬威,向老百姓要米、要菜、要钱、要衣服,凶得了不得,听说前进路上有敌人,都藏到山里去了。有一部分穷公务员,带着家眷慢慢地走,虽避过了杨家滩轰炸的大难,却被日军追上了。他们只好爬上大山,大山上全是桂军。有的公务员就说:“你们在这高山上,敌人在山下,又上不来,你们把手榴弹扔下去,不就把这些鬼子都打死了吗?”士兵们连连摇手,说:“动不得动不得!”有的军官说:“我们没有奉到上级作战的命令,不能打。”有的公务员又说:“援救‘立煌’,就是要打鬼子,有这样好的机会,为什么你们不打呢?”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桂军把他们恨得不得了;无奈鬼子在山下,不敢发作。待鬼子走远了,才骂这几个公务员:“你们懂得什么,胡说乱道的,打伤了哪个抬!你们这些人都是汉奸!”一面骂,一面就要搜查,刚好第二批鬼子又来了,他们这才连忙走开 。后走的一个中级军官说:“你们不懂军事,不要随便乱说,今天的事, 你们要对人说,我非枪毙你们不可。”几个公务员气也不敢出,候鬼子和桂军都去了,才慢慢地溜到霍邱。

鬼子以先头部队扫清前进道路,大队才随着慢慢地走走,拉的民夫约二万多人,挑着胜利品,唱着“凯歌”,回到潢川。他们并且对夫子们说:“以后再进大别山,不必如此费事了,枪炮很重,以后只要带几根打狗棍就行了。从前听他们宣传,以为桂军怎样厉害,所以来了八百人;那知他们都是纸糊的人。你们回去带个信给他们,说我们很佩服他们,不是佩服别的,是佩服他们的好腿劲呢! "

省主席李品仙得悉日寇已退出大别山,才由后方从容不迫地回来。到了安徽境内,每到一处,都要召集民众训话。在霍丘训话时,他说:“你们一向有淮上健儿之称,这一次鬼子来,你们怎么不打?”有的老百姓就说:“枪都被官兵缴了,拿什么打?“' ,某主席回答说:“没有枪,铁锹锄头亦能打,拳头亦能打,十个拼一个,亦不该叫鬼子得了便宜去。”有几个沉不住气的就说:“你们抬着机抢大炮往山里逃,却叫我们空手打鬼子!”卫士大怒,说冲撞主席还了得,抓住要枪毙。 李品仙假作宽大,说:“愚民无知,不要理他。“后来有人传说,主席去后,这些冲撞主席的人被乡保长捉了七个,三个被活埋,两个被枪毙,两个倾家荡产。


——《安徽文史资料—桂系在安徽的统治》

user avatar
我们来抗战,难道是为了掩护你们做生意发财的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