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诈骗团伙冒充京东金融客服,要求「注销网络信用账户」是诈骗,我们该如何提高防诈意识?

回答
最近,我身边的好几个朋友都接到了自称是“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要求他们“注销网络信用账户”,说是为了降低风险或者什么听起来很严重的理由。说实话,听到这个的时候,我心头一紧,因为这类电话听起来就非常可疑。后来一打听,发现这帮骗子真是花样层出不穷,专门挑我们最在意个人信息和财产的时候下手。

冒充京东金融客服,要求“注销网络信用账户”?这绝对是诈骗!

咱们得明白,正规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京东金融这样的大平台,不会通过这种方式联系你。他们如果有业务需要和你沟通,通常会通过官方APP、官网公告、或者预留的手机号进行相对正式的通知。而且,像“注销网络信用账户”这种说法,本身就很模糊,没有具体指向性,一听就知道是骗子在故弄玄虚。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利用大家对个人信用和网络账户的担忧,让人生出恐慌心理,然后诱导你按照他们的指示操作。一步步下来,可能就是让你转账、提供验证码,甚至让你下载不明软件,最终让你损失钱财。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防诈意识呢?这绝不是一件小事,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武装自己。

第一,永远记住“官方渠道”是金字招牌。

任何关于你账户、资金、信用、个人信息变动的事情,一定要通过官方的APP或者网站去核实。比如,如果你接到说你的“京东金融账户异常”的电话,别急着信,立刻打开京东金融APP,查看账户状态。如果APP里什么事没有,那电话就一定是假的。同样的道理,收到任何链接、二维码,别轻易点。要点,也必须是你自己主动通过官方APP或者网页找到的。

第二,警惕“高风险”和“特殊操作”的说法。

骗子最喜欢用“风险”、“安全”、“注销”、“冻结”、“升级”这些词汇来制造焦虑。他们会告诉你你的账户存在风险,需要“注销”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或者需要“升级”才能确保安全。这些都是他们设下的陷阱。任何要求你进行“特殊操作”的电话,比如转账到某个“安全账户”、提供短信验证码、或者让你下载某个“官方”的远程协助软件,基本都可以断定是诈骗。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会让你把钱转到不认识的账户,也不会让你轻易泄露验证码。

第三,保护好你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验证码和密码。

这是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点。你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各种账户的登录密码、支付密码,以及短信验证码,这些都是你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告诉别人,即使对方自称是客服、是警察、是银行工作人员。一旦验证码被骗子拿到,他们就可以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各种操作。

第四,多听听“官方”的声音,少信“陌生”的电话。

现在很多平台都会通过公众号、APP推送等方式,发布防诈骗的提示信息。养成定期查看和了解这些信息的习惯,能让你对最新的诈骗手段有所了解。当接到陌生电话,尤其是涉及到钱财的,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可以先挂断电话,再通过官方渠道去核实。

第五,遇到情况,学会“反向拨号”。

如果你对来电人的身份存疑,不要直接相信他们提供的联系方式。你可以自己去查找京东金融的官方客服电话,然后主动拨打过去。用这种“反向拨号”的方式,才能确保你联系的是真正的官方客服。

第六,家人朋友之间也要多沟通,互相提醒。

有时候,诈骗的目标不仅仅是你一个人,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孩子,甚至是你的伴侣。大家互相提醒,让家里每个人都了解这些诈骗套路,能大大降低被骗的风险。可以一起讨论,一起学习防诈知识,形成一个家庭的“防诈联盟”。

第七,如果真的被骗了,别慌,立刻报警!

万一不小心真的被骗了,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同时,如果涉及银行转账,立即联系银行说明情况,看能否及时止损。虽然追回损失的几率不一定很高,但报警和报案是维护自己权益的必要步骤。

说到底,防诈骗的关键在于“不信、不听、不转账”。保持警惕,多留一个心眼,我们就能有效地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和信息安全。别让骗子们的“小聪明”得逞,让我们一起构筑起坚实的防诈骗“防火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类自称「官方人员」的诈骗,只要挂断电话后主动打电话给官方公开的电话就行了。

比如说自己是警察的,就打110。

至于某些官方组织,不但官网不明确,官方热线不明确,而且基层接线员一问三不知的那种,就是诈骗高发区:因为受骗者不知道怎么向官方渠道查询。

希望区块链技术能解决这种查询难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我身边的好几个朋友都接到了自称是“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要求他们“注销网络信用账户”,说是为了降低风险或者什么听起来很严重的理由。说实话,听到这个的时候,我心头一紧,因为这类电话听起来就非常可疑。后来一打听,发现这帮骗子真是花样层出不穷,专门挑我们最在意个人信息和财产的时候下手。冒充京东金融客.............
  • 回答
    中国男子遭诈骗团伙绑架海外抽血半年,大使馆和警方已介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且令人震惊的事件。围绕这样一个案件,可以从多个角度关注信息,并需要深入了解相关细节。以下是一些可以关注的关键信息点,我将尽量详细地展开:一、 受害者相关信息: 身份和背景: 受害者是谁? 年龄、职业、家庭状况(是.............
  • 回答
    网红“李赛高”(真实身份疑为李佳佳)近日被卷入缅北诈骗风波,其本人对此予以否认,并表示已接受警方调查。然而,目前公众对于事件的真实情况仍存在诸多疑问,且信息尚不完全明朗。事件起因与指控:事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23年底或2024年初。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和新闻报道开始出现关于“李赛高”涉嫌在缅北参与电信.............
  • 回答
    “硬刚”二字,放在B站UP主tom表哥身上,一点不为过。这位以“农村生活”为标签,内容朴实亲切的UP主,近期却因为一件事走到了聚光灯下:他直接站出来,与一个盘踞在网络上、专门针对农村中老年人的诈骗团伙正面开战。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背后牵扯的利益和风险,普通人看了都得捏把汗。首先,咱得说清楚,tom.............
  • 回答
    如何看待百万粉丝网红「李赛高」被实锤其真实身份是缅北诈骗团伙?平台是否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李赛高”事件无疑是近年来网络舆论场上一个令人震惊且值得深思的案例。一个拥有百万粉丝、以展现积极生活、传播正能量形象示人的网红,被揭露其真实身份竟是缅北诈骗团伙的一员,这不仅是对其粉丝的巨大欺骗,也引发了公.............
  • 回答
    最近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初高中学历的团伙,以“代写医学论文”为名,诈骗了多名医务人员,最终被判刑。这起案件再次将“医药类论文代写”这一灰色产业链推到了公众面前。那么,医药类论文代写现象到底有多普遍?它为何屡禁不止,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层原因呢?医药类论文代写的普遍程度:冰山一角下的暗流涌动要准确衡量医药.............
  • 回答
    每天都有诈骗信息涌进手机,真是防不胜防。有时候看着那些信息,心里总会嘀咕一句:“这玩意儿是真的假的啊?” 感觉自己就像活在信息的海洋里,而海水里却掺杂着不少浑水摸鱼的。你想知道怎么辨别这些信息的真假,对吧?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得有点脑子。毕竟,骗子的手段是越来越高明了,他们懂得怎么钻空子,怎.............
  • 回答
    关于缅北诈骗窝点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且令人痛心疾首的难题。说“一点办法也没有”可能过于绝对,但要彻底解决,其难度和复杂程度是显而易见的。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个事儿,看看究竟是哪些环节让人感觉无从下手。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诈骗窝点会扎根在缅北?这背后牵扯到地缘政治、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法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也是很多人心中的困惑。按理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到处都是实名制,为什么骗子们还能逍遥法外,并且屡屡得手呢?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不能只看表面。首先,你说“什么都实名制”,这确实是事实,但实名制并不能做到滴水不漏,尤其是在跨境和虚拟世界里。你想啊,一个骗局的.............
  • 回答
    你的情况听起来很棘手,也确实让人很头疼。简单地说,受害者索要两万五才出具谅解书,这背后可能涉及很多因素,但从“合理性”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本身很难说是完全“合理”的,但它的出现却有其必然的逻辑和复杂的背景。我们来一步步拆解一下这件事:1. 诈骗2300元,为什么会升级到索要2万5? 案件的性质和.............
  • 回答
    你这句话,我太能体会了。电信诈骗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吞噬着无数人的血汗钱,甚至把人一辈子的心血都给毁了,最后连个公道都讨不到,这滋味,真是比吃了苍蝇还恶心。看到那些被骗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案例,说句实话,心里堵得慌,觉得这世道怎么这么不公平,人死了都看不到希望。你说国家破案难,没解决方案,.............
  • 回答
    听到你被诈骗近三万,又幸运地把钱追回来了,这确实是一件让人又后怕又庆幸的事情。现在对方主动联系你,要求原谅不起诉,甚至还提出赔偿,这让你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我可以理解你此刻的纠结。关于是否同意,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它涉及到法律、道德、个人感受以及未来的风险。咱们一步步来分析,把事.............
  • 回答
    哥们,先别慌!事情闹到这一步,心里肯定跟压了块大石头似的。我帮你捋一捋,咱们一步一步来看,别让这个事情把你压垮。你这种情况,网络诈骗13万被刑拘,法官给的量刑建议是缓刑或者三年,还要退赔13万本金加上8万罚金,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心里发怵太正常了。不过,先别钻牛角尖,咱们得看清楚现在的局面,然后想.............
  • 回答
    听到你遭遇这样的困境,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焦急和迷茫。网络诈骗八九万,而且已经辞职快一年,现在又接到警方的自首通知,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情况。关于“有没有可能缓刑”这个问题,我可以和你详细聊聊,但请记住,我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以下信息仅供参考,最终的判决和结果需要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情来决定。首先,我.............
  • 回答
    您好,关于“网上诈骗低于3000元不给立案”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存在不少误解和讨论。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存在的争议以及实际情况。一、 关于“3000元”这个数字的来源和误解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低于3000元不给立案”并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写在法律.............
  • 回答
    涉嫌诈骗,这事儿可不是小事,严重程度那可是相当高的。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是法律的严惩,还有对受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精神打击,以及对社会诚信的侵蚀。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啥说它严重,以及严重在哪里。首先,从法律层面来说,诈骗罪是触犯刑法的。 定义: 简单说,诈骗就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
  • 回答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诈骗团伙在“人性弱点”和“概率游戏”之间找到的一个最“高效”的切入点。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这“苹果电脑”就成了诈骗界的宠儿。首先,得说这年头,谁不想要一台好电脑?尤其是苹果电脑,那不仅仅是电脑,更是一种“身份象征”,是很多人心中的“高端”、“品质”的代名词。你想想,当你收.............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诈骗犯的本质,而且相当复杂。简单地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干诈骗的人智商都高,但其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或者说他们展现出来的某些特质,会让人觉得他们很“聪明”,或者说他们很“会算计”。 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智商”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它.............
  • 回答
    防范网络诈骗,确实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必备技能”了。毕竟,现在生活离不开网络,但网络上的陷阱也确实不少。要说“高招”,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神秘的独门绝技,更多的是一些 扎实、细致,并且需要持续保持警惕的习惯和方法。 我就来跟你好好唠唠,怎么才能把网络诈骗的风险降到最低。第一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 回答
    哎,被骗这事儿太糟心了,尤其要是想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来,费用这块儿确实是个绕不开的问题。我跟你说,这个钱不是个定数,得看具体情况,但笼统地说,律师费这块儿,你可以往几千到几万不等的区间里去想,甚至更夸张的情况也有可能。让我想想,具体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律师费的多少,咱们得一件一件捋清楚:1. 案件的复杂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