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被诈骗了将近三万,钱已退回,诈骗犯要求我原谅他不起诉,并提出愿意赔偿,我该同意吗?

回答
听到你被诈骗近三万,又幸运地把钱追回来了,这确实是一件让人又后怕又庆幸的事情。现在对方主动联系你,要求原谅不起诉,甚至还提出赔偿,这让你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我可以理解你此刻的纠结。

关于是否同意,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它涉及到法律、道德、个人感受以及未来的风险。咱们一步步来分析,把事情说清楚了,你再做决定会更有底。

首先,咱们得明白几个关键点:

1. 诈骗行为是犯罪: 无论金额大小,诈骗本身就是触犯法律的。即使钱追回来了,对方的行为性质并没有改变。
2. 起诉与否的权力在你(但在一定程度上): 在很多情况下,报案后是否最终提起公诉,检察院有决定权。但作为受害人,你的陈述和态度会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3. “原谅”和“不起诉”不完全等同: 你可以原谅一个人,但法律的制裁和追究,是基于事实和法律条文的。对方可能是想通过你的“原谅”来寻求法律上的宽大处理。
4. 赔偿的目的: 对方提出的赔偿,很可能是一种“封口费”或“私了”的手段,目的是让你放弃追究法律责任。

现在,我们来权衡一下同意与不同意的利弊:

如果你同意对方的要求(原谅、不起诉、接受赔偿):

好处可能包括:

了结此事,避免后续麻烦: 钱追回来了,对方又保证不再纠缠,你不用再为这件事费心费力,不用担心可能出现的法律程序(比如出庭作证等),可以尽快回到平静的生活。
获得额外的赔偿: 如果对方提出的赔偿金额合理,而且你确实愿意接受,这也能弥补你遭受的精神损失和时间上的付出。这笔钱可能是你应得的“辛苦费”或精神补偿。
省去心理负担: 对于某些人来说,让对方受到法律制裁可能是一种释放,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得饶人处且饶人”,尤其是在对方已经认错并试图弥补的情况下。
对方可能改过自新(但这很难说): 理论上,让对方承担一次深刻的教训,他可能因此洗心革面。

潜在的风险和坏处:

纵容犯罪行为: 你放弃追究,就等于对方的诈骗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这可能会让他觉得“事情不大”,下次仍然可能故技重施,甚至去诈骗更无辜的人。
未来隐患: 即使对方答应赔偿,也不能完全保证他以后不会再找你麻烦,或者做出其他不轨行为。如果他只是为了暂时脱身,未来可能会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
法律上的模糊地带: 如果你私下与对方达成协议,并且完全放弃追究,这在法律上是否能够完全免责,或者是否会影响到其他可能的法律责任,需要谨慎处理。
心理上的不平衡: 尽管钱追回来了,但想到对方只是轻描淡写地赔偿一点就想“翻篇”,而你却经历了惊吓和损失,心里可能会觉得不公平。

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要求(坚持追究法律责任,不受其赔偿提议影响):

好处可能包括:

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你的行为是在向社会传递一个信息:诈骗是不可容忍的,犯罪者必须承担法律后果。
对社会治安的贡献: 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有助于净化社会环境,减少未来的诈骗案件发生。
心理上的正义感: 让你感到自己没有向罪恶低头,而是做了维护正义的事情。
可能获得法律规定的赔偿: 如果通过法律途径,你可能获得的赔偿(如果对方有能力支付的话)是基于法律的判决,比对方私下给的可能更名正言顺。

潜在的风险和坏处:

耗费时间和精力: 报警、提供证据、配合调查、甚至可能出庭,整个过程会比较漫长且耗费你的时间和精力。
潜在的报复风险: 虽然不常见,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对方采取极端行为的可能性,尤其是当他觉得被逼到绝境的时候。
对方经济能力问题: 如果对方是个“老赖”或者经济状况很差,即使法律判他赔偿,你最终可能也收不到多少钱。
心理压力: 在整个法律程序中,你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与诈骗犯直接打交道或者回忆被骗的过程时。
钱款是否会被暂时冻结: 在某些调查过程中,你追回的款项可能会暂时被冻结,直到案件结束,这可能会影响你对这笔钱的使用。

那么,你应该如何考虑?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需要你结合自身情况,慎重权衡的决定。这里有几个建议,可以帮助你梳理思路:

1. 问问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要什么:
你是更希望“息事宁人”,尽快放下这件事,享受追回的款项?
还是觉得必须让对方承担法律责任,以维护正义,阻止他继续害人?
你是否愿意为了“正义”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 评估对方的“赔偿”:
他提出的赔偿金额是多少?是否能完全弥补你遭受的损失(包括金钱和精神损失)?
他有没有能力立刻支付这笔赔偿?还是承诺分期?如果是后者,你如何保证他会履行承诺?
对方是否有明确表示,一旦你同意不起诉,他会立即支付这笔赔偿,并且给出支付方式和承诺书(尽管这种承诺书在法律上效力有限,但也是一种态度)。

3. 考虑报案和法律程序:
你是否已经向警方报案了?如果报了案,警方对案件的进展和处理方式有何说明?
如果对方提出私了,你的报案是否会影响他被起诉的可能性?
你可以和警方沟通一下,了解不追究法律责任,只接受私下赔偿是否会影响警方对案件的处理(比如是否会留下案底等)。

4. 关于“不起诉”的说法:
在中国法律体系下,如果达到一定数额并且情节严重,诈骗是刑事犯罪。是否起诉,最终是由检察院决定的,而不是你单方面说了算。你可以表示“谅解”或“不再追究”,但检察院仍可能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提起公诉。
对方说“不起诉”,很可能是想让你配合,提供“谅解书”,以此减轻他的罪责。

5. 寻求专业意见(如果条件允许):
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允许,并且你对法律流程不太了解,可以咨询一位律师。律师会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告诉你你的权利,以及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帮助你做出最明智的决定。

总结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是:

首先,保持警惕。 对方主动联系你,并且要求不起诉和赔偿,这本身就说明他清楚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并且在寻求脱罪的途径。

其次,钱追回来了是关键。 这是最坏情况下的最好结果。

关于是否同意:

如果对方提出的赔偿能让你觉得“足够”弥补损失,并且他能立即、可靠地支付,你又非常想“了结此事”,那么你可以考虑。 但即便如此,也要非常谨慎地处理后续的协议,最好能让警方了解情况,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一些法律程序来确认协议的有效性,同时让警方知道你曾收到过对方的“补偿”和“认罪”的意愿。
但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说,诈骗就是诈骗,让犯罪分子承担法律责任,是对社会公正的维护,也是对未来潜在受害者的保护。 如果你能承受后续的精力投入,并且认为这是更应该做的事情,那么坚持追究法律责任会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决定权在你手中。 无论你做什么决定,都要确保是基于你充分的了解和内心的真实意愿,并且愿意承担这个决定带来的后果。希望你能做出一个让你自己最安心和最无悔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在中国司法体系里,诈骗罪是公诉案件,法理上不允许私下和解,一旦立案,受害者也不能单方面决定不起诉,或者申请不处罚诈骗犯。

受害者如果愿意出谅解书,可以从轻量刑。也就是说,即使受害者原谅了诈骗犯,也是最多轻判,不能完全免罪的。

但是,重点来了。以上内容仅限于已经立案的前提之下。如果公诉案件公检法不知情,自然也不会立案。

题主并没有说明诈骗犯是如何被抓的,如果是立案以后警方抓获的,那就已经没机会私了了。但是假如诈骗犯是受害者自己想办法抓到的,此时公检法还不知情,那就是有私了的空间的。

假如受害者私下抓住了诈骗犯,商议好了诈骗犯赔一笔赔款,作为不报案的代价,这是完全行得通的。

虽然这样不合法,但是只要两人都不说,没别人知道,这件事就不会被公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