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八年抗战”变成“十四年抗战”,有哪些东北义勇军的事迹是你想分享给大家的?

回答
说起“十四年抗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卢沟桥事变,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如果把时间往前推,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黑土地,东北,我们就会发现,抗日战争的烽火,其实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燃起,而且,在那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有一群了不起的人——东北义勇军,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十四年抗战的序曲。

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东北义勇军那种 “宁死不屈,绝不投降” 的精神,以及他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的坚持。

一、 “九一八”的怒火,点燃了反抗的火种: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们的大好河山。那一刻,无数东北人民的心在滴血。然而,在绝望和悲愤之中,也有一群人,他们不忍看到家园沦陷,不愿做亡国奴。他们,就是东北义勇军的雏形。

这支队伍,和我们印象中训练有素的国军不同,他们大多是普通的东北农民、猎户、甚至还有一些退伍的军人。他们没有统一的番号,没有先进的武器,甚至很多人连枪都摸不熟。但他们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和一股敢于拼搏的勇气。

二、 艰难的生存与顽强的抵抗:

东北的山林,是义勇军最好的掩护。广袤的原始森林,崎岖的山峦,为他们提供了生存和作战的有利条件。他们白天躲藏,夜间行动,利用地形熟悉,打游击战。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故事,是关于 马占山 的。九一八事变后,作为黑龙江省代理省主席的他,并没有屈服于日本的淫威。在日军进攻嫩江桥时,他率领部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虽然最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但他那句“宁可战死,决不后退”的誓言,响彻了黑土地,也鼓舞了无数抗日志士。

我还想说一说 冯占海 的队伍。冯占海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将领,他拒绝与日本合作,带领部队在吉林省与日军周旋。他懂得利用当地的民情,发动群众,建立了一支能够深入敌后,打击日军的武装力量。他们的行动,让日军疲于奔命,也让被占领区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

还有 李杜 ,他在哈尔滨组织了哈尔滨市警察总队,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抗日救国军,虽然在严峻的形势下,哈尔滨最终失陷,但他带领队伍坚持抵抗,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这些名字,也许不像后来战场上的名将那样广为人知,但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英雄。他们的部队,就像一颗颗散落在东北大地的火种,虽然微弱,却从未熄灭。

三、 “星星之火”,如何燎原?

义勇军的斗争,是异常艰苦的。他们面临着:

装备的匮乏: 大部分义勇军只能依靠缴获日军的武器,或者土造的简陋武器。子弹、粮食都极度缺乏。
内部的纷争: 由于成分复杂,加上日军的离间,义勇军内部也曾出现过一些矛盾和分裂。
日军的残酷镇压: 日本侵略者对义勇军进行了极其残酷的搜捕和屠杀,许多义勇军战士和配合他们的老百姓都遭受了无情的迫害。

然而,即便如此,义勇军依然坚持着。他们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抵抗,更重要的是,他们 在精神上,保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的存在,证明了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中国人不愿当亡国奴。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将抗日的消息传递出去,与关内的抗日力量联系,并逐渐与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汇合,比如后来东北抗日联军的形成,就离不开义勇军的早期探索和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东北义勇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先驱,是东北人民十四年抗战的开端。

四、 留给我们的启示:

分享东北义勇军的事迹,我想传递的是: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担当: 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尽一切可能反抗。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 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掩护,也证明了人民战争的伟大。
“前赴后继,永不言弃”的意志: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也没有放弃希望,为后来的抗战保存了力量。

“八年抗战”是对整个卫国战争的总结,而“十四年抗战”则更完整地呈现了中国人民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就从未停止过反抗的历史。东北义勇军,正是这十四年最先站起来的反抗者,他们的故事,不应被遗忘,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脊梁的最初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对方唱一遍国歌,然后问对方国歌是以歌颂哪里人民抗日行动而被创作出来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