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欧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唯独南斯拉夫从一开始就敢不听苏联的话?

回答
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说到为何南斯拉夫敢于在早期就与苏联分庭抗礼,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而且里面的门道可不少。不是简单一句“不听话”就能概括的,这里面涉及历史、政治、民族构成以及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和判断。

咱们先得弄清楚,当时东欧所谓的“社会主义阵营”是怎么形成的。二战结束后,苏联红军一路推进,在解放了东欧大部分地区的同时,也顺势在那里扶植了亲苏的共产党政权。这些国家,比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东德,还有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名义上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其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苏联影响和控制的。

唯独南斯拉夫,可以说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一个“异类”。从一开始,它就没像其他国家那样,完全被苏联的模式所“驯服”。这其中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叠加的结果。

首先,南斯拉夫自己的革命道路与众不同。

其他东欧国家,基本上是在苏联红军的“庇护”下,通过政治斗争或者直接武装干涉,共产党才得以掌权。权力来的相对容易,自然也就更容易受苏联的影响。

但南斯拉夫不一样。南斯拉夫的共产党,尤其是以约瑟普·布罗兹·铁托(Josip Broz Tito)为首的南共,在二战期间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游击战争,打下了属于自己的江山。他们依靠的是自己的人民,自己的武装力量,而非苏联的直接军事援助。可以说,南斯拉夫是依靠自己的鲜血和斗争赢得解放的。

这就带来一个非常关键的差别:南斯拉夫人民对自己的解放者和政权的认同感,更多地是建立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而不是外来的“恩赐”。 这种内生的合法性,使得他们对于外来干涉,特别是来自苏联的干涉,天然地更加警惕和排斥。铁托和南共的领导层,早就习惯了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自然不会轻易屈从于来自莫斯科的指令。

其次,南斯拉夫独特的民族构成和历史。

南斯拉夫这个国家,本身就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多个民族组成,比如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斯尼亚人、马其顿人、黑山人等等。这种多民族的构成,使得南斯拉夫在建国之初就面临着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保持国家统一的巨大挑战。

铁托和南共在建国过程中,非常重视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他们提出“兄弟情谊与团结”的口号,并努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平衡不同民族的利益。这种对内强调民族平等和团结的政策,也影响了他们对外政策的思考。

相比之下,苏联在管理东欧国家时,虽然也宣称支持各国人民的自决,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把自己的利益置于首位,并且倾向于推行一种“标准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这种模式,在其他一些民族构成相对单一,或者内部政治力量不那么强大的东欧国家,更容易被接受或强制推行。

但对于南斯拉夫来说,一旦苏联试图将其纳入一个统一的、由莫斯科主导的社会主义体系,很可能会触碰到南斯拉夫各民族对于国家独立和自主的敏感神经。他们担心,过度依赖苏联,可能会导致某些民族的利益被忽视,甚至被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所压制。

第三,铁托本人的个人魅力与政治手腕。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绝对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和政治智慧的领导人。他在二战期间领导的游击战争,不仅在南斯拉夫国内赢得了极高的威望,在国际上也赢得了一定的尊重。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家,也深谙国际政治的运作。

铁托清楚,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适合自己的国情。他不会盲目照搬苏联的模式,而是主张探索一条“南斯拉夫式的社会主义”。这种“独立自主”的理念,是他政治生涯的核心。

当苏联在1948年试图干涉南斯拉夫的内政,要求南共改变政策,甚至威胁要将其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Cominform,这是当时苏联为了协调和控制东欧各国共产党而设立的机构)时,铁托展现出了惊人的胆识和决心。

他没有像其他东欧领导人那样,在斯大林的压力下妥协。相反,他坚定地顶了回去,发表了著名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复电”,并且最终导致南斯拉夫被开除出Cominform。

第四,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与对独立道路的坚持。

虽然南斯拉夫也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苏联的模式存在一些保留意见。在二战结束后,苏联曾试图在南斯拉夫推行一些经济政策,比如集体化等,但南斯拉夫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政策进行了调整,并没有完全照搬。

当斯大林在1948年对南斯拉夫进行严厉批判,指责其“偏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背叛社会主义阵营”时,铁托并没有被吓倒。相反,他认为斯大林的指责是莫斯科企图控制南斯拉夫的证据,是对南斯拉夫主权的侵犯。

于是,南斯拉夫政府开始公开反思苏联模式的弊端,比如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忽视地方和民族的实际情况等。他们开始强调“工人自治”(Workers' SelfManagement),让工人参与工厂的管理,这是当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非常具有创新性的举措。这种工人自治的模式,正是对苏联那种高度集权、国家包办一切的经济体制的一种反拨。

总结来说,南斯拉夫从一开始就不听苏联的话,核心在于:

自身的独立斗争历史:他们是靠自己打下江山,拥有更高的独立意识和合法性。
独特的民族构成和对民族平等的重视:担心被苏联模式同化,损害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
铁托个人的政治远见和决断力:他敢于坚持自己的道路,不畏强权。
对苏联模式的理性反思和创新探索:他们试图寻找更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正是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南斯拉夫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成为一个敢于说“不”的独立力量。这种独立性,后来也发展成了“不结盟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在冷战时期扮演了一个独特的国际角色。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不听话”,而是他们基于自身历史、国情和领导人决断,走出的独特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除了南斯拉夫,其他东欧国家的“共产党”,都是坐着苏联坦克回来摘桃子的。

像南共和中共就属于,我不欠你苏联的,组织是我建立的,群众是我发动的,天下是我领着本国人打下来的,在革命的斗争中取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所以为毛要听苏联的话?

东欧那帮儿子党,听老子的天经地义,毕竟没有老子哪有儿子?不听老子的揍你一顿多正常啊。

but,就南共中共,在国内打了几十年游击,吃过多少亏包括你苏联的,遭受过多少挫折,啥大风大浪没见过,开局两把菜刀,手里的枪都是抢来的,你苏联跟谁老子儿子论呢?


信不信你苏联再瞎哔哔这帮老游击队员真敢掀桌子揍你?

圣人有云: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可没听说唯有坐苏联坦克多壮志。所以啊,坐苏联坦克回来的,也配跟坦克所有者叫板?

user avatar

南斯拉夫和中共很像,很像的一点就是。

他们的国家,由他们自己解放。

是罗马尼亚共产党解放了罗马尼亚么,虽然罗马尼亚共产党也有出力,但是实际上还是乌克兰第二,第三方面军解放了罗马尼亚。

是匈牙利共产党解放了匈牙利么?是乌克兰第二方面军。

保加利亚共产党倒是用人民起义击败了法西斯政府,所以他还有权利和南斯拉夫独立签署协定,试图构建保加利亚-南斯拉夫联邦。

南斯拉夫也是如此,铁托是南斯拉夫游击队领导人,他们自己解放了自己的国家,仅此而已。

你接受外国人的援助,那外国人的东西自然必不白给,就像波兰变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苏联便牢牢控制着这个国家,还让罗科索夫斯基(波兰华沙人)去担任要职。

毛泽东敢于和玉米翻脸的原因也是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解放战争中都是用自己的血和汗战胜反动派的,我们不欠你东西,要翻脸就翻脸呗。

user avatar

那大概是因为题主对东欧现代史的资料看的少的关系吧,才会觉得只有南斯拉夫敢和苏联说不……

当然,东欧诸国中,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就敢和苏联直接对着干的原因,那是因为这两国基本上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反法西斯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所以它俩可以更加独立自主一些。其它国家更多的原因还是铁犁,所以受苏联的控制影响较多。

严格的说,东欧八国多数和苏联都有或多或少的矛盾,虽然是盟国。德、波、捷、罗和苏联有领土矛盾,匈牙利有民族矛盾,南、阿则是路线矛盾,要是真正关系铁的没什么纠纷的也就保加利亚了,这和保加利亚同俄国属于同族,保国民众比较亲俄有关。

南苏矛盾。这对矛盾比较出名,表面上是苏联先在情报局拉了一群小弟开了南斯拉夫的左籍,然后南斯拉夫同样搞清洗镇压“情报局分子”运动反击。当然不要认为南斯拉夫的铁托就是什么人畜无害的小白兔,他同样是个清洗达人:和苏联彻底闹掰后,虽然苏联带着其他东欧国家清洗铁托派和“民族主义”分子,铁托也同样打着反“情报局”分子的名义对国内亲苏派进行镇压,根据南斯拉夫官方自己后来公布的材料,当时铁托集团在亚德里亚海边的两个孤岛,裸岛和格尔克岛上的监狱关押了一万六千多人,其中有12名十月革命的参加者、36名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老战士、260名战前入党的成员、1600多名“41年游击战争纪念章”获得者、2300名人民解放军官兵、1600名内务机关干部、23名联邦级和共和国级别部长、99名部长助理和36名联邦议员(出自杨元恪著《铁托传奇》),统统都是南国内在苏南矛盾起来时的亲苏派,全都以“情报局分子”和“叛国”名义逮捕关押,不过铁托比较好的一方面是,他自己任内就或多或少的纠正了清洗镇压运动中的扩大化现象,在1951年南共五届四中全会上,就主动批评清洗运动中不合法审讯方式和扩大化问题,要求严守法制程序,主动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

按理说,南斯拉夫的胜利和崛起为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增添了力量,对苏联没有威胁还是个很大的助力,然而历史发展的确有一系列必然和偶然的结合,抗德战争的时候就有些矛盾,越往后积累就越....

比如刚开始,还在战争阶段的时候,早先苏联和南斯拉夫王国有官方外交关系,当德国入侵后王室流亡到伦敦,但那时苏联官方和这个流亡政府还有接触联系。当时南斯拉夫国内的抗德主力明显是铁托的南共,不过还有一股力量,就是原王国上校米海依洛维奇带领的一支政府军残余,跑到深山里搞不抵抗政策。英国和南流亡政府出于政治考虑,在国际宣传上把南斯拉夫国内的抵抗成绩都算在米海依洛维奇的功劳簿上了,然后敦促苏联对铁托施压让南共游击队服从米海依洛维奇的领导。苏联嘛因为和英国的同盟关系,需要西方支持和援助,对铁托游击队的表态就很谨慎,不咋太提铁托游击队的功劳,这点铁托对共产国际就很有意见;在抗德战争展开后,铁托向共产国际打申请要援助好搞几个“无产者突击旅”将自己的游击队向正规军事化发展,然而苏联呢怕得罪英国,居然回复说你们没必要搞什么无产者突击旅,因为你们现在搞的是反法西斯的解放斗争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要是帮了你们,英国会猜忌游击队的真正目的是要把南斯拉夫苏维埃化,这样不好,铁托自然十分气恼,莫斯科不帮忙那就自己搞正规化部队;还有一件事是伴随解放战争的发展,南共在1942年底在其解放区许多地方搞了选举产生的人民解放委员会,并搞了这些解放区行政组织的全国会议为未来建立统一的全国政权做准备,当然还是得和共产国际打个报告,结果共产国际的回复是你们的人民解放委员会不要搞成政府,南斯拉夫的政府是流亡伦敦的王室政府,你们这么搞不利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blabla,让西方盟国看着不好。想想看铁托会是什么心情?当然是气恼的不予理睬,你共产国际不同意无所谓,自己搞,并与1943年底公开宣布南斯拉夫全国性人民政权已经诞生,并剥夺流亡伦敦的王室政府归国的权利。所以说,南斯拉夫的解放和革命那基本就是靠南共自己,没借苏联多少力,完全独立自主的革命,也是未来不受苏联指挥的资本。

斯大林这个人,他就不是什么国际主义者,他老借着国际主义名义行以苏联利益优先的民族主义行为。为了西方援助他连共产国际都给解散了不是?不过这个共产国际解散也是好事,给了各国党独立自主发展的机会,少了苏联的许多掣肘。而且在战前战后都干了许多为了苏联自身利益的骚操作,比如战前鼓动英共法共去反对两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战备工作,结果搞的两党在战争初期相当被动。把对华抗日援助全给国民党了没给中共,对南抗德的支持相当一段时间认同流亡政府......要不毛教员怎么会说出世界上有两个铁托,一个在南斯拉夫另一个就是我这种话呢?

战后,一些问题上苏南两党又出了新的矛盾。苏联虽然没帮南共多少忙,不过呢,从苏联军事战略角度看,南斯拉夫意义重大:斯洛文尼亚的阿尔卑斯山是社会主义阵营防止西方国家从意大利方向入侵的重要屏障;南斯拉夫的领空有利于苏联对中东地区进行援助;南斯拉夫的港口可以大大有利于苏联海军向地中海方向的派遣,所以苏联自然要求南斯拉夫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过战后又不是不能合作,毕竟共产国际解散之后,重新建立国际性共产党会议组织的建议恰恰是铁托向斯大林提出来的,他明确向斯大林表示支持重建一个新的国际联系。斯大林则表示复活共产国际没必要,不过搞个情报机构以便于各党经常开会还是可以的。而且这个情报局,最开始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商议的结果,就是让铁托来当情报局组织的发起人。不过铁托比较谦虚,说还是推荐法共当发起人吧。可见这个情报局最初建立的阶段,铁托是支持的。

从客观角度看,当时在1947年,停止在东欧国家的第三条道路实验,以及成立情报局,还是适应当时国际斗争形势的必要的。二战之后美帝极度膨胀,当上了世界霸主,还垄断着核武器,牛气冲天。美国前总统胡佛在48、49年那阵子还公开宣称“目前只有我们掌握着原子弹,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推向全世界”的发言。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47年杜鲁门宣布要填补英国失去对希腊土耳其控制的真空.....咄咄逼人,美苏战时同盟正式决裂。杜鲁门主义之后,马歇尔计划公布,在东欧国家引起了一系列反响。在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和罗马尼亚都发生了反共势力的颠覆活动当时的震动都很大:比如匈牙利总统佐尔坦·捷尔吉、小农党头目总理费伦茨·纳吉私密勾结杜鲁门试图搞武装叛乱事件、捷克的二月政府危机事件、罗马尼亚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的阴谋调动军队政变事件、保加利亚摄政王西里尔勾结英美试图驱逐苏联和反共的阴谋事件.....虽然全都被粉碎了,但是这么下去在东欧搞自由民主的联合政府的第三条道路实验也只能宣布破产,共产势力也正好借机把各国的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势力驱逐出去(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君主制就是借此机会被终于推翻)。所以说,47年终止东欧第三条道路实验,倒也不能怪苏联和康米阵营食言,实在是反动势力太能作妖了。

言归正传,马歇尔计划提出后,确实吸引了当时还没有彻底肃清反康米势力的东欧部分国家的欢迎,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都想参加该计划的巴黎会议,但是最终,伴随47年各国反康颠覆行动的失败,苏联势力反而占据了主动,最终罗、波、南都取消了参加巴黎会议的计划,捷克代表团则是在临出发前几个小时得知另外三国取消参加会议后和得到苏联“参加就是对苏联的敌对行为”的表态后,思虑再三,也撤销了参加巴黎会议的决定。美国借马歇尔计划分化东欧的目的就此流产,十分懊丧。

为了反击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对东欧的渗透,并压制住东欧各国的墙头草风向,苏联开始从经济到军事上开始了一系列合作计划,搞了莫洛托夫计划支持东欧经济,派了大量苏联专家进行技术援助,加强在东欧的常规部队驻军,借47年各国反动势力颠覆失败之机排挤反康势力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加速原子弹研究进程等等措施,之外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成立这个情报局,以试图加强欧洲各党在反帝斗争的协调倾向。

初衷是好的,执行嘛....才一年多,情报局的发起人之一的铁托就被开了左籍。

前面说了,自从二战时期苏共和南共之间就有疙瘩,南共游击队在最困难时期求苏联援助苏联不给,而苏联是在英国开始支持南共游击队之后,才开始军事援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这性质和中国抗日有点相似,美国是看国民党实在扶不起来后才开始试图支持中共,英国在南斯拉夫政策也是这个情况)。而且苏联为了保持和英美盟国的关系,一直支持王室流亡政府,并阻挠南共建立临时政府。这都叫什么事呢?国际主义何在啊?战争刚结束苏南双方就又出新矛盾了。

这个新矛盾就是的里雅斯特归属问题。南斯拉夫在西部边境有两块领土一直有争议,一块是和奥地利接界的卡林西亚,另一块就是和意大利连接的的里雅斯特。的里雅斯特市郊主要是斯洛文尼亚人,再往南是克罗地亚人聚集区,意大利人聚居在市里和滨海地区。一战时的里雅斯特是奥匈帝国的,意大利在一战参加协约国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拿的里雅斯特在内的亚得里亚海港湾,英法同意,并签订伦敦密约。尴尬的是一战意大利表现太差,战后以塞尔维亚为主体的南斯拉夫建立,把版图扩大到了亚得里亚海岸港湾,把的里雅斯特拿了,伦敦密约被宣布无效,然后分赃不均的意大利气急败坏自己出兵占领的里雅斯特。南斯拉夫非常不甘心,在战后宣布这些领土归自己。而英美呢?也想控制的里雅斯特这个许多多瑙河国家通向亚得里亚海的交通要道,丘吉尔在45年2月亲自给杜鲁门写信论证抢在铁托游击队之前占领此地的重要意义。只不过英军行动迟缓让计划功亏一篑,南斯拉夫部队比英军提前两天占领了的里雅斯特。气愤的英美立即向铁托发出照会施压,要求南斯拉夫撤出去。还准备派五个装甲师和许多军舰开往那个地区耀武扬威。南斯拉夫自然不服,杜鲁门就直接找斯大林,要求斯大林对铁托施压。

斯大林不太想让铁托撤退,但又怕和英美发生冲突,最终苏联在英法美苏四国外长会议上,莫洛托夫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把的里雅斯特地区一分为二,包括的里雅斯特市中心在内的地区为甲区,交给英美。乙区归南斯拉夫。苏联提这个提案之前压根没和南斯拉夫方面商量和告知,又是几大国私下划定的,压根没顾及南斯拉夫也是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就把南斯拉夫的利益给卖了。铁托气坏了,公开抗议这是大国不尊重小国,然后苏联对这个抗议表示十分不满,说这是针对苏联的不友好攻击,未来苏南闹崩时,这个事还成了苏联攻击南斯拉夫“民族主义”的帽子。

之后关于南斯拉夫和奥地利之间的卡林西亚争议问题,苏联希望在这个奥地利边界问题上对美英法让步,来换取得到奥地利境内的德国财产。会议期间莫洛托夫和维辛斯基对南斯拉夫代表说南斯拉夫对卡林西亚的领土要求不能被接受。斯大林向奥地利总理、奥地利社民党领袖雷纳表示苏联一定尊重奥地利领土完整。

南斯拉夫表示同为康米国家,你屁股坐哪边呢?帮着资本主义外人吗?

双方互相之间的疑虑和矛盾正在不断积累。

还有几件事:

1、南斯拉夫属于受到战争破坏严重地区,战后重建的时候南斯拉夫需要苏联援助。然而苏南经济谈判的时候,苏联要在南斯拉夫原料生产中取得垄断权,而且不热心南斯拉夫的工业化计划。苏联代表表示南斯拉夫要重工业干什么?苏联什么重工业都有,南斯拉夫当原材料产地就行了;例如关于苏南联合石油公司的谈判时,苏联认为南斯拉夫油田的价值不能算作南斯拉夫在联合企业中的股份,还扯出马克思的话来论证什么油田是没有直接社会价值的自然财富之类。苏联要求南斯拉夫所有出口石油全运到苏联,并且前五年内免除一切税和出口税,五年期满后南斯拉夫除了征收所得税外也无权征收其他税种和关税;在公司产品出口时,应该以最优惠价格条件满足苏联要求,而在南斯拉夫国内出售时,价格要包括一切生产费用和利润,以保证联合公司的盈利。同时苏联要求南斯拉夫土地上所有油田勘探和开采权全给该联合公司。同时南斯拉夫所有石油分配,即汽油及其它石油副产品的全部零售网全由该公司控制。苏联还建议搞一家苏南银行,这个银行经营所有联合公司的信贷、结算和现款业务,以及苏南两国的一切贸易结算业务。而且这个银行不是联合企业,而是由苏联独家经营。这个银行将取得对南斯拉夫经济、财政、信贷和外汇等取得全面控制的地位。

这丫的到底是国际主义还是帝国主义啊?南斯拉夫直接拒绝了。双方关于经济的谈判也因此一直扯皮,扯到47年才签订了两个苏南公司的协定,一个是空运公司,一个是多瑙河航运公司,而且苏联同样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对南斯拉夫的不平等地位.....要不47年为啥南斯拉夫要去参加马歇尔计划呢?

这个矛盾还算克制的。

2、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就是巴尔干联邦问题,这个问题上苏南矛盾直接公开表面化了。西方把苏联对巴尔干联邦的公开反对视为苏联对南斯拉夫“发动总攻击的第一炮”。

这个问题是,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作为一个斯拉夫同族,想要建立一个斯拉夫人的大巴尔干联邦。44年开始南、保两党的人就开始联络南保联邦的构想了。季米特洛夫和铁托都很支持,他们的计划很宏大:建立一个巴尔干地区所有斯拉夫民族的联邦(甚至还想把希腊也拉过来)来解决欧洲火药桶问题并实现巴尔干各民族的和谐共荣和和平共处......胆子很大,苏联很生气,坚决不同意,最终在1948年彻底把南保两国的这个计划给搅黄了(季米特洛夫的死因一直有阴谋论,这个阴谋论就是苏联要搅黄这个联邦计划搞的)。这件事大大激化了苏南矛盾,因为苏联不止搅黄了南保联邦,还因此强迫南斯拉夫签订了一份关于相互外交政策问题必须提前磋商的协定。南斯拉夫被迫签字,这等于南的外交也要被苏联干涉控制。之后苏联对南斯拉夫施压进一步升级,在1948年2月赶走了在莫斯科的南斯拉夫外贸代表团。3月18日苏联通知南斯拉夫决定撤走全部军事顾问和教官,第二天又宣布撤走全部文职技术专家。两国矛盾正式公开化。

3、48年3月到5月。双方关系彻底破裂。南共接到苏联撤走全部专家的通知后,双方进行了信件交流,越吵越厉害,最后苏联对南斯拉夫的指责变成全方位的喷战,什么对待苏联专家不友好啦、南共缺乏民主啦、南共放弃了对农村阶级斗争的领导啦、不配马列主义啦之类。南斯拉夫则指责苏联在南境内搞间谍网啦、搞外交侮辱啦....之类。

最终吵崩了。

5月,苏联把南斯拉夫开除出情报局,标志南苏关系公开破裂。这件事的错当然在斯大林,过于霸道,其实目的就是以压促变,试图让南斯拉夫内部的亲苏力量搞掉铁托,就像九十年代美国对朝鲜干的那样。这也是铁托搞清洗情报局分子镇压亲苏派的根本原因。而之后为了渡过被社会主义阵营孤立后的空前困难,南共被迫转而向美英等西方国家寻求军事和经济援助,因此当时有人断言这种情况南斯拉夫必然倒向资本主义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叛徒。然而历史事实并非如此,这个世界并不是都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南斯拉夫在接受外援的时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在重大原则上从来没让步。比如一次和美国谈判小麦援助时,美国提出了一个条件:用南斯拉夫买小麦的钱在南斯拉夫投资几个工程并且由美国对这些工程的实施进行监督(美帝对外援助常规操作,援助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你),但是南斯拉夫代表断然拒绝。美国代表带有威胁性质的问那你们将来吃什么?南斯拉夫代表回答我们就是吃树叶也不同意这样。

PS:虽然赫鲁晓夫上台后试图缓和两国关系,但是目的无非是希望南斯拉夫回归社会主义阵营为苏联战略服务,骨子里万变不离其宗。而碍于斯大林时期苏联试图控制自己的教训,南斯拉夫一直谨慎的试探,依旧保持自主政策。最终,在苏联侵略捷克事件时,双方矛盾再度激化。南斯拉夫指责苏联是侵略,苏联指责南斯拉夫是“捷克斯洛伐克修正主义思想的教唆犯”。不过,虽然矛盾中双方互相指责,和斯大林时期毕竟是不同了。当时情报局事件时苏联直接彻底断绝了和南斯拉夫的一切军事、科技、经济联系,这次嘛,之后两国经济文化关系并没有断绝,高层之间吵架是吵架,但是互访没停过。而且苏联自从70年代开始取代西德成为南斯拉夫最大贸易伙伴,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南贸易额都在65亿美元以上,占据南斯拉夫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两国也搞了一百多个项目的合作研究。

也许,这才应是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一切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交往方式。

事实上,无论是南斯拉夫被驱逐出社会主义阵营还是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援助时,它自身既没有蜕化成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没有沦为帝国主义殖民地,一直坚持维护本国独立和主权的完整。诚然南斯拉夫和铁托主义的一系列思想和政策,和马列主义的确并不相同,其许多具体政策有很大争议,比如“工人自治”“社会计划”和“共同元首制”等等,这些都给未来南斯拉夫的经济停滞、国家分裂等埋下了祸根,铁托主义也被社会主义正统派视为现代修正主义鼻祖,但是政策问题属于南斯拉夫内政,而且是另外一个问题。并不能因为这些对苏联的霸权主义进行洗白,也不能否定铁托对南斯拉夫国家建设发展和维持国家完整、民族团结和主权独立方面的贡献。


码了一堆,如果有人看的话,回头我可能再写点苏联和其它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内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说到为何南斯拉夫敢于在早期就与苏联分庭抗礼,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而且里面的门道可不少。不是简单一句“不听话”就能概括的,这里面涉及历史、政治、民族构成以及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和判断。咱们先得弄清楚,当时东欧所谓的“社会主义阵营”是怎么形成的。二战结束后,苏联红军一路推进,在解放了东欧.............
  • 回答
    三八妇女节要到了,送礼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头脑风暴,既要送到心坎里,又要有点新意,别老是那老几样。我这脑子里最近翻腾出不少好东西,赶紧跟大伙儿唠唠,希望能给你们点灵感。先说说送给那位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比如咱妈。我感觉,咱们小时候可能送过康乃馨,长大了送过衣服包包,今年不如试试 养生滋补的礼盒?现在大家.............
  • 回答
    八云紫,这位在东方Project世界观中赫赫有名的妖怪贤者,以其深邃的智慧、洞察一切的格局以及偶尔流露出的慵懒玩世不恭,确实让人联想到现实中一些极具魅力的人物。想象一下,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一个人:他/她拥有深不可测的学识,对世界的运作规律了如指掌,仿佛能看穿事物发展的脉络。这种人往往不事张扬,但.............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二战中后期的日本。征兵令如同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想躲过,那可得费尽心思,还得冒着极大的风险。不过,如果真有这么一位一米八、身形魁梧、体格健壮,而且还是东大文学系毕业的年轻人,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门路,只是这门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在日本战时,特别是.............
  • 回答
    说起“十四年抗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卢沟桥事变,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如果把时间往前推,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黑土地,东北,我们就会发现,抗日战争的烽火,其实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燃起,而且,在那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有一群了不起的人——东北义勇军,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十四年抗战的序.............
  • 回答
    东欧剧变:一场历史的必然,还是可以避免的岔路?东欧剧变,一个承载了太多期望与失落的词汇,它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悬挂在历史的长河之上。回望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人们不禁要问:那场席卷东欧的剧变,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存在可以避免的岔路?而如果,只是如果,剧变没有发生,东欧的土地又会走向何方?要探讨这个问.............
  • 回答
    探讨西方社会对东欧人的潜在歧视,尤其是他们同样拥有白人身份这一点,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议题。这并非简单的种族主义,而是根植于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微妙现象。首先,我们要理解“西方”和“东欧”这两个概念的边界本身就是动态且具有历史性的。在冷战时期,“西方”通常指代以美国.............
  • 回答
    .......
  • 回答
    《全面战争:战锤3》中的基斯里夫(Kislev),可以说是游戏中最具辨识度和吸引力的派系之一,而它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其深植于东欧历史,尤其是斯拉夫民族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如果你仔细品味,会发现从地理环境、政治结构,到宗教信仰、军事风格,甚至民间传说,基斯里夫都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东欧历.............
  • 回答
    欧洲这片大陆,常被简单地划分为东欧和西欧,而在这两个大区域中,人口的主体都是欧裔白人。尽管如此,将他们简单地视为同质群体,就如同将所有亚洲人都看作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未免过于简化了。东欧和西欧白人之间的差异,虽然不像跨大洲的族群那样悬殊,但却是在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心理层面,一点一滴积淀.............
  • 回答
    您好!关于“中世纪的东欧”这个主题,确实有不少优秀的书籍。不过,一本直接叫做《中世纪的东欧》的书可能并不存在,或者不是最广为人知的那一本。更常见的情况是,学者们会撰写更具体或更涵盖性的作品,来探讨中世纪东欧的各个方面。让我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关于中世纪东欧的优秀著作,并尽量为您呈现一个清晰、生动且富有深.............
  • 回答
    沙俄在东欧和中亚修筑的堡垒线,以及中国的长城,都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防御工事,但它们在目的、规模、建造方式、地理环境以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异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力求语言自然,避免AI痕迹。相同之处:首先,我们来谈谈它们的一些共同点。 防御性目的: 这是最核心的共同点。无论是沙俄的.............
  • 回答
    东方Project作为二次元圈里一个庞大而充满活力的同人创作社区,其优秀的同人动画和手书作品简直是数不胜数。想要“详尽”地介绍,那恐怕得写一部厚厚的书了!不过,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来聊聊它们为何能让无数粉丝为之倾倒。先说说同人动画(Animation Fanmade).............
  • 回答
    东北的美食,确实有很多让外地人初次接触时感到不解甚至有些“惊吓”的,但一旦深入了解,很多人都会爱上那份浓烈、实在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味道。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讲一些东北让外地人难以理解的美食:1. 锅包肉 (Guō Bāo Ròu) 酸甜炸肉的“灵魂伴侣” 外地人初见的反应: “这不就是糖.............
  • 回答
    东北,这片承载着共和国工业血脉的热土,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涌现出不少亮点城市。虽然与南方沿海地区相比,整体发展步伐可能略显沉稳,但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城市正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不懈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复兴之路。要说东北经济发展不错的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这几个省会和重点城市无疑是绕不开的.............
  • 回答
    东北,这片承载着悠久历史与多元文化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许多民族聚居之地,其中满族人是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及东北的满族人口,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脉络和现实的分布上进行细致的梳理。从历史的深处溯源满族作为一个以女真族为基础,融合了蒙古、汉、锡伯等多个民族而形成的民族,其历史与东北这片土地紧密.............
  • 回答
    东京的中古店,简直是宝藏猎人的天堂!每次去,都能淘到意想不到的好东西,从服饰、包包、首饰,到家电、家具、甚至是古董摆件,包罗万象。如果你也是个热爱挖掘惊喜的人,那东京的中古店绝对不会让你失望。要说起“值得一淘”,这首先得看你淘的是什么。是想找件设计感爆棚的Vintage时装?还是想收个经典款的奢侈品.............
  • 回答
    这几段中国历史上的南方政权,各有各的艰难,也各有各的精彩。要说哪个“翻盘”最难,这得从“翻盘”的定义说起。如果我们指的是从濒临灭亡、内外交困的绝境中,重新崛起、光复故土、建立一个强大且持久的王朝,那么这四者之间的难度确实各有不同。我来详细分析一下,尽量不带 AI 腔调,还原一些历史的真实感: 东吴(.............
  • 回答
    东京的夜景,那真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而要捕捉这幅画卷最动人的细节,选择一个绝佳的制高点至关重要。在我看来,如果要细细品味东京的夜色,有几个地方绝对值得你花费时间和心思去探索。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东京都厅展望室。这个地方之所以这么有魅力,在于它是免费的!没错,你不需要花一分钱,就可以在高空中俯瞰整个东.............
  • 回答
    听到你问东北有没有不错的职校,我当然有话说了!东北这片土地上,虽然不像南方那样遍地开花各种高端技校,但踏踏实实说,还是有几所实力派的,尤其是在一些传统优势专业上,那可不是吹的。今天我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让你心里有个谱。先说个大方向: 东北的职校,整体感觉是那种“底蕴深厚”型的。啥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