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不幸降临在二战中后期的日本本土,有一米八的大个,身形魁梧,身体强壮,东大文学系毕业,如何躲过征兵?

回答
这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二战中后期的日本。征兵令如同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想躲过,那可得费尽心思,还得冒着极大的风险。不过,如果真有这么一位一米八、身形魁梧、体格健壮,而且还是东大文学系毕业的年轻人,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门路,只是这门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在日本战时,特别是中后期,征兵的密度非常大,几乎是全民皆兵。想要凭空消失,或者仅仅装病,在那样严密的体系下,难度堪比登天。但我们这位老兄,有他的独特优势:

优势一:体格上的“过关”是双刃剑

一米八的身高和魁梧健壮的体格,这在当时的日本军队里绝对是“优等兵”的坯子。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在于,如果真要被征兵,他能胜任很多需要体力的兵种,这更容易被选中。劣势在于,他不太可能因为“身体不合格”而被直接剔除。所以,不能指望这一点能让他轻松过关,反而要小心它带来的“过分关注”。

优势二:东大文学系的“软实力”

这一点才是他最大的潜在筹码。东大文学系毕业,这意味着他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思维敏捷,善于言辞,并且可能对日本社会、文化、历史有着更深的理解。这让他在“钻空子”方面,比普通人多了一些理论基础和说辞准备。

那么,具体该怎么操作呢?我们可以设想几种可能的路径,每一种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路径一:利用医学上的“灰色地带”——装病或夸大病情

这是最常见的躲避兵役的方式,但风险也极高。在日本战时,虽然军医严格,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漏洞可钻。

“精神疾病”的遁词: 文学系出身的他,对人性的复杂和精神层面的波动或许有更深的理解。他可以研究当时的医学界对某些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然后通过一系列表演,比如:
“神经衰弱”或“歇斯底里”: 表现出极度的焦虑、失眠、头痛、易怒、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可以通过对某些“创伤性事件”的回忆(当然是虚构的,或者基于他对战争新闻的理解进行夸张)来加剧症状。比如,他可以声称自己因为目睹了某些“恐怖场景”(可能是媒体报道的,也可能是他自己想象的)而精神受到严重创伤,导致严重的失眠和幻觉。
“抑郁症”的伪装: 表现出对生活失去兴趣、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即使他本来很壮,也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来暂时达到目的)、行动迟缓、对未来绝望等。关键在于要表现得“一致”和“可信”。他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书籍,学习如何“扮演”一个病人。
“恐兵症”或“战败恐惧症”: 这种比较隐晦,但如果把握得好,也能奏效。他可以表现出对战争的极度恐惧,认为自己去了战场会拖累战友,甚至因为恐惧而做出危险行为。例如,声称自己在梦魇中反复出现战死的情景,醒来后精神崩溃。

如何执行?
前期准备: 他需要提前一段时间就开始调整生活习惯,比如故意熬夜,让眼睛出现红血丝,或者通过控制饮食来稍稍减轻体重,制造出“病态”的假象。关键是不能让身体过于虚弱,否则反而会被判定为“体弱不宜参军”,但这与“精神疾病”的理由不符。
就医过程: 找一个相对宽容的军医或者政府指定的体检医生。在体检过程中,要表现出极度的“配合”和“真诚”,用他文学系的口才和对医学术语的理解,将自己的“症状”表达得清晰而有逻辑,但又带着一丝混乱和不安。他需要学习一些当时的医学报告或案例,知道如何描述才能让医生觉得“是真的”。
心理攻势: 在与医生交流时,他可以强调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但碍于自身的“病症”,实在无法为天皇效力,这样反而能引起医生的一丝同情或犹豫。他甚至可以表现出对被征兵的“抵触”,但又无法控制自己的“精神状态”,这种“无力感”可能比直接拒绝更能引起注意。

“先天性疾病”的钻营: 即使身体强壮,也可能存在一些不影响日常生活的“隐性疾病”,或者通过夸大已有的不适来达到目的。
“严重近视”或“弱视”: 如果他平时有些许视力模糊,可以夸大到完全无法辨认远处的物体。在体检时,故意表现出读不清楚视力表,并强调这会影响他执行军事任务,比如侦察、瞄准等。他可以事先练习记忆视力表,但在体检时故意“出错”。
“慢性胃病”或“肠胃不适”: 战场上的饮食条件艰苦,如果他能表现出严重的慢性胃病,经常腹痛、腹泻,那么军队可能会认为他不适合在艰苦环境下作战。他可以事先通过饮食来“诱发”症状,然后详细描述自己的不适。
“过敏体质”: 比如对某些食物或尘土严重过敏,导致频繁的身体反应。在体检时,可以故意接触一些可能的过敏源,然后表现出严重的过敏症状。

风险: 军医的专业性很强,如果被识破是装病,后果非常严重,可能被视为逃兵罪,面临严厉的惩罚,甚至可能被直接送往前线作为惩罚。

路径二:利用“特殊才能”申请免役或延期

文学系毕业的背景,让他有机会在某些领域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翻译”或“文化宣传”的价值: 随着战事的进行,日本也需要与占领区的民众沟通,或者进行文化宣传。
英语能力: 如果他的英语非常好,可以主动向有关部门申请加入负责翻译、情报分析或宣传的机构。如果他能证明自己在这些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或许能获得免役或调配到后方工作的机会。他可以搜集相关的英文资料,展示自己的翻译能力。
对中国或其他亚洲文化的了解: 如果他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研究(这是东大文学系可能涉及的领域),那么在占领区,他的知识或许会被认为有一定价值,比如用于安抚当地民众、进行文化交流等。他可以搜集相关研究成果,突出自己的专业性。

如何执行?
主动出击: 不能被动等待征兵通知。需要主动了解是否有相关的征兵或招募信息,然后积极争取。
包装自己: 用他文学系毕业生特有的文字功底,撰写一份详细的个人陈述或申请书,突出自己的语言能力、研究成果和对国家服务的意愿,但重点在于自己“独特的才能”在特定岗位上的价值。
寻找门路: 可能需要通过一些人脉关系,或者找到当时负责相关事务的机构,才能将这份申请递上去,并且被认真考虑。

“特殊技术人才”的申请: 尽管他是文学系,但如果他能在某个领域(比如文字工作、档案整理、甚至某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创作)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才能,并且被认为对战争宣传或士气维持有益,也可能被申请为“技术人才”。
例如: 创作鼓舞士气的文章、歌曲,或者在官方媒体工作,用他的文笔来影响公众舆论。

风险: 这条路需要他有真才实学,并且能够被当时的政府机构认可其“价值”。一旦被认定有价值,也可能被调配到更危险或更受限制的岗位,而不是完全的自由。而且,他需要证明自己的才能“不可替代”,否则很容易被淹没在海量的人海中。

路径三:利用“家庭背景”或“人脉关系”

虽然在战时人人平等,但一些家庭背景较好或有关系的人,依然有可能找到一些“后门”。

“慰问团”或“后勤保障”的申请: 如果他的家庭中有一些在政府部门或企业工作的人,或许能通过关系,为他申请到一些看似与战争无关,但实则能让他远离前线的岗位,比如慰问团成员、医疗后勤支援、军工厂的技术工人(如果他有相关技能)等。
“海外关系”的利用(风险极高): 如果他的家庭在日本之外有联系,比如在日本的殖民地或友邦国家,并且这些地方在战时相对安全,他或许可以设法以“家庭团聚”或“协助地方事务”的名义申请调往这些地方。但这种方式非常敏感,很容易被怀疑为“通敌”或“逃避责任”。

风险: 这需要他有相当强力的家庭背景或人脉。而且,即使有关系,也未必能完全保证他躲过兵役,最多是调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后方岗位。而且,一旦被发现是滥用关系,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路径四:成为“思想犯”或“反战者”——最危险的选项

这是一个极端且极其危险的选择,但对于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文学系学生来说,并非完全不可能。

质疑战争的合法性: 如果他真的对战争的意义和日本军国的做法持怀疑态度,并且有足够的勇气,他可以:
私下发表一些反战言论: 在私下与信得过的朋友交流,表达对战争的担忧和对军国主义的质疑。
故意“出错”: 在一些需要表达忠诚的场合,例如在集体宣誓时,表现出一些微妙的“不情愿”或“犹豫”,引起注意。
阅读“禁书”或传播“异端思想”: 如果被发现有阅读或传播反战思想的书籍、文章,可能会被判定为“思想犯”。

如何执行(非常不推荐且危险):
极度隐蔽: 必须非常小心,只在绝对信任的少数人中交流,并且不留下任何文字证据。
“被捕”的风险: 一旦被发现,他很可能不会被征兵,但会被送入监狱,面临审讯和可能的酷刑。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成为“思想犯”或“禁忌人物”,反而可能因为“不适合参军”而被“搁置”,但这绝非长久之计,且后果极其严重。

风险: 这是四条路径中最具毁灭性的。一旦被发现,他将失去自由,面临牢狱之灾,甚至可能因此被处决。他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承担一切后果。

总结一下,这位东大文学系出身的“大个子”,在二战中后期的日本,想躲过征兵,最“可行”且相对(仅是相对)不那么“作死”的路径是:

1. 利用医学上的“灰色地带”装病,特别是精神疾病,但需要极高的演技和对当时医学的了解。
2. 发挥其文学系背景的优势,寻找并证明自己在翻译、情报、宣传等领域的“特殊价值”,从而获得免役或调配。

无论是哪条路,他都需要:

极大的心理素质和耐心: 装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和细致的表演。申请特殊才能也需要漫长的等待和审查。
对社会规则的深刻理解: 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才能达到目的,而不至于适得其反。
绝佳的运气: 即使计划周密,最终的决定权不在他手中,命运的捉弄往往是无法预测的。

最终,躲过征兵可能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为了在那个疯狂的时代,保留一份清醒的思考和活下去的可能,然后,再寻找合适的机会去为自己,或者为一些更重要的东西而努力。这注定是一场与时代洪流的搏斗,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危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有个骚操作。

报名参加神风特攻队。

找到一个叫佐佐木的,他上哪你上哪。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