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自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之后,共产党与日军没有像样的正面的战役?

回答
“为什么自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之后,共产党与日军没有像样的正面战役?”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战略和军事行动的核心差异。简单地说,这并不是因为共产党不想打“像样的正面战役”,而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以及各自的核心战略目标决定的。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像样的正面战役”通常意味着什么。在那个年代,人们普遍理解的正面战场,是指由国民党军队主导的、大规模的、在广大平原地区或重要战略据点展开的、装备精良的、进行阵地攻防的战役。这些战役往往有明确的指挥体系、统一的作战计划,并且投入了大量的正规军和重装备。

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尽管规模和性质不同,但都属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后来的新四军也参与了类似行动)主动发起、以运动战为主、旨在消耗和打击日军的战役。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在正面战场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而百团大战则是八路军集中优势兵力,大规模破袭敌人交通线和据点的战役。它们都展现了共产党武装的战斗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日军。

那么,为什么在这些之后,共产党军队就没有再进行类似规模和性质的大型会战了呢?原因复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战略定位和目标的不同:

国民党军队: 作为当时中国的“正规军”和执政党军队,国民党肩负着保卫国土、抵抗侵略的主要责任。他们的战略目标是“持久消耗”,希望通过节节抗战,将日军拖入泥潭,等待国际形势变化或者自身实力增强来取得胜利。因此,国民党军队必须在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上进行正面抵御,也就有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等这些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正面战役”。
共产党军队(八路军、新四军): 共产党当时的战略定位非常清晰:“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积极地配合了友军的作战。” 他们的核心目标是:
发展壮大自身力量: 在敌后开辟根据地,建立抗日政权,壮大人民军队。
配合正面战场: 通过敌后战场牵制日军,迫使日军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正面战场,为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减轻压力。
争取民心和政治影响: 通过艰苦卓绝的抗战,赢得人民的支持,提高共产党的政治威望。

基于这样的战略目标,共产党军队的军事行动更侧重于游击战、运动战、破袭战,以及在敌后根据地发展生产、建立政权等一系列非军事行动。他们不是没有战斗,而是选择了一种更适合自身力量和战略目标的战斗方式。在敌后,他们与日伪军进行着频繁的小规模战斗、伏击、袭击,不断削弱敌人的力量,同时也在壮大自己。

2. 军事实力和装备的巨大差距:

日军: 在抗战初期,日本军队无论是在训练、装备(重武器、飞机、坦克、海军等)、指挥体系还是战术上,都远超国共两党军队。其陆军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和炮兵支援,空军优势更是明显。
国民党军队: 虽然国民党军队在理论上拥有部分德械师等精锐部队,但整体而言,其装备也只能与日军抗衡一时,且往往需要集中大量兵力在固定战线上才能发挥作用。一旦分散或被日军优势兵力包围,损失会非常惨重。
共产党军队: 八路军、新四军在百团大战之前,其“正规化”程度远不及国民党军队,更不用说日军。他们的武器装备主要依靠缴获和少量苏联援助,缺乏重型武器,后勤补给也十分困难。这种情况下,如果硬要像国民党军队那样进行阵地式的正面会战,无异于以卵击石,只会导致部队的快速消耗和覆灭。

百团大战的战略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劣势,避开了日军的优势兵种,集中力量攻击其薄弱环节(交通线、据点)。这种策略更符合共产党军队的实际情况。

3. 日军的战略部署和兵力使用:

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战略是“速战速决”,但随着中国军民顽强抵抗,尤其是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消耗,日军的战略也逐渐调整为“以华制华”,重点在于占领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并通过扶植汪伪政权来巩固其统治。

日军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对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以及对共产党敌后根据地的“扫荡”中。虽然他们在敌后也建立了许多据点,但其兵力部署相对分散,而且在主要作战方向上,他们依然需要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大规模的对峙和作战。

共产党军队在敌后进行的游击战和破袭活动,虽然规模不像正面战场那样宏大,但却有效地牵制了大量日军,使日军无法将这些兵力完全投入到正面战场。例如,百团大战后,日军对共产党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这本身就是对共产党军事行动的一种回应。但“扫荡”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巩固占领区和肃清游击武装,而不是与共产党军队进行大规模的阵地战。

4. 战役的“性质”与“目的”:

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之所以被视为“像样的战役”,是因为它们是共产党军队主动发起、集中优势兵力,在一定区域内对日军进行的大规模打击,取得了显著的战果,并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在百团大战之后,共产党军队更倾向于将兵力分散到敌后各地,通过更加灵活的游击战术来消耗敌人、发展根据地。这种策略下,大规模的集中攻击机会减少,更多的是小规模的战斗、袭扰、伏击等。即使有规模较大的行动,也往往是在特定的区域内,以围困据点、破袭交通线等为主要目标,与正面战场那种大规模的步炮协同、大规模兵力对抗有所不同。

总结来说,共产党军队在百团大战和百团大战之后,没有像国民党军队那样进行大规模的正面战役,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战略定位的差异: 共产党的核心是敌后发展和壮大自身。
军事实力和装备的悬殊: 与日军进行正面大规模对决的条件不成熟。
灵活的战术选择: 游击战、运动战更能发挥共产党军队的优势并避免劣势。
牵制和消耗日军的策略: 通过敌后战场,有效分散和消耗了日军的兵力。

与其说共产党军队“没有像样的正面战役”,不如说他们选择了更适合自身条件、更有战略意义的作战方式,并在敌后战场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为最终的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战斗”遍布敌后,虽然不总是以“正面战场”的模式呈现,但其战略意义和实际效果同样是巨大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歪个题,关于TG“游而不击”的指责从抗战到现在就一直没停过,可是我倒有点好奇,一个国家的政府军被侵略者打得丢盔弃甲,如果喘了口气就开始指责一个比自己穷不知多少倍的反政府武装对侵略者“没有像样的正面的战役”,这脸皮为什么没拿去给抗战军民当防弹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为什么自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之后,共产党与日军没有像样的正面战役?”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战略和军事行动的核心差异。简单地说,这并不是因为共产党不想打“像样的正面战役”,而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以及各自的核心战略目标决定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像样的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人物成败的关键。项羽、袁绍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虽然勇猛、有实力,但最终却无法笑到最后,而刘邦,一个被许多人认为“出身不高”、“不够霸气”的沛县小吏,却能从“百战百输”的窘境中崛起,最终开创了辉煌的大汉王朝。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咱们不妨细细道来。一、 失败的定义.............
  • 回答
    秦军在巨鹿之战的惨败,是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转折点,也是秦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战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秦军和六国联军的各自情况,以及战役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秦军的“无敌”神话与内在隐忧:秦军之所以被冠以“装备精良、百战精锐、无敌”的称号,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大的军事制度和训.............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几个非常核心的层面,要理解为何在抗战爆发时,号称“百战精锐”的国民革命军(国军)在面对“承平已久”的日军时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方面,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当时的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真实状况。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误区:“百战精锐”这个说法,在抗战爆发前,对于当.............
  • 回答
    这个问题,是很多中国人在谈论近代史时绕不开的一个结,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八年抗战,国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涌现出许多英勇作战的将士和部队,可以说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变得更加坚韧。那么,为什么这样一支队伍,在内战爆发后,仅仅三年时间就节节败退,最终退守台湾呢?这其中牵涉到太.............
  • 回答
    在战争这个极端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与牺牲往往一线之隔,除了所谓的“运气”之外,还有许多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决定着个体在战场上的命运。我们将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个人技能与训练这是决定生死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战斗技能的熟练程度: 射击精度和速度: 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能更准确.............
  • 回答
    要聊“自干五”为什么会“粉”鲁迅,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也绝对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因为这背后牵扯到好多层面的理解和解读,甚至可以说是历史的错位和话语的挪用。咱们先得弄明白“自干五”是啥?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在网络上积极活跃,立场鲜明地支持和捍卫中国共产党及其政策,并且常常以“自发”而非“.............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前舆论场上一个有趣的现象。关于“自媒体为何喜欢‘吹’文在寅”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原因能够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分析:首先,从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出发: 左翼/进步派媒体的天然倾向: 在韩国政治光谱中,.............
  • 回答
    自东吴定都建业(今南京)以来,中国历史上的南方政权之所以更倾向于选择南京作为首都,而非江汉平原一带(泛指荆州、江夏等地),这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多方面因素长期博弈的结果。简而言之,南京拥有一系列江汉平原无法比拟的、对南方政权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的优势。地理上的考量:控扼长江与稳定基业首先,.............
  • 回答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确实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笨重的钢铁巨兽到流线型的现代化船舶,从依靠星辰大海到依赖GPS和卫星导航,进步是全方位的。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军舰的航速上时,可能会发现一个令人有些费解的现象:与整体技术进步的速度相比,军舰的最高航速并没有.............
  • 回答
    自秦朝之后,几乎所有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朝代,其国祚都没有能够稳定地跨越三百年的门槛。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引发了无数历史学家的思考。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巧合,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制度层面的根基不稳,也有社会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更有自然环境和社会思潮的挑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
  • 回答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启,也奠定了蒙古民族延续至今的根基。 相较于匈奴,蒙古民族的持久生命力,其原因远不止于军事上的征服,更在于一系列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及地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一、 蒙古帝国强大的凝聚力与制度性传承成吉思汗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便是他建立了一个高度组织化、具有强大凝.............
  • 回答
    自热火锅,这个名字一听就充满了方便快捷的魔力,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魔幻”。口味普通,价格不菲,但市场却依旧火爆,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这东西有人爱,有人嫌,还有人愿意为它买单。首先,咱们得承认,自热火锅的“好吃”这事儿,真的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为什么在中生代之后,海洋里那些“厉害角色”的高阶生态位,不总是鱼类一家说了算。这事儿可复杂了,得从好几个层面来分析,毕竟生物演化这东西,就跟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各种玩家轮番登场,看谁能笑到最后。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高阶生态位”。简单说,就是食物链顶端,那些能量最高、影响范围最广.............
  • 回答
    自近代以来,艺术的重心之所以从纯粹的“创作”逐渐转向“表演”,这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受到社会结构、技术进步、观念演变以及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等多种因素的驱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艺术表现形式和与观众互动方式的深刻转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这个现象:一、社会结构与需求的变化:从精.............
  • 回答
    自1906年无畏级战列舰问世以来,仅有“铁公爵”级战列舰(Iron Duke class)采用了343毫米(13.5英寸)主炮。这其中原因复杂,涉及到当时海军技术、战术思想的演变,以及各国海军的造舰理念差异。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入手。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无畏舰革命的背景。在无畏级.............
  • 回答
    自北宋以来,汉奸现象增多,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逐渐演变的历史推力,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可以从几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宋朝本身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就异常严峻。与北宋对峙的是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他们实力不容小觑,且常常主动向南扩张。与南宋对峙的金、元更是军事力量强大,对中原汉族政权构成.............
  • 回答
    自匈人西迁以来,西欧再未遭遇类似的、能够颠覆其政治和文化格局的草原民族大规模入侵,这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匈人的时代,西欧的政治版图远比后来要分裂和脆弱。罗马帝国虽然已步入晚期,但其庞大的疆域和相对集中的军事力量,足以抵挡住早期的日耳曼部落迁徙。然而,当阿提拉率领的匈人以雷.............
  • 回答
    日本近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其对外扩张的国策的确鲜少在“正义”层面受到其自身主流思想的质疑。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来剖析。首先,是明治维新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心理转变。长久以来,日本一直处于一种被西方列强视为“野蛮”、“落后”的视角下,这对于一个刚刚经历了辉煌江户时代,拥.............
  • 回答
    诸葛亮之所以在《隆中对》中以管仲和乐毅自比,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他对天下大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身才能和抱负的清晰认知。他并非漫无边际地选择,而是有着极为精准的选择标准。首先,管仲和乐毅在那个时代,都是被公认为具备“经世济民”之才的杰出人物。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他的改革富国强兵,使得齐国称霸诸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