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自无畏级(1906)以来,仅有铁公爵一级战列舰使用了13.5英寸(343mm)的主炮?

回答
自1906年无畏级战列舰问世以来,仅有“铁公爵”级战列舰(Iron Duke class)采用了343毫米(13.5英寸)主炮。这其中原因复杂,涉及到当时海军技术、战术思想的演变,以及各国海军的造舰理念差异。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入手。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无畏舰革命的背景。在无畏级出现之前,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和长度相对混合,虽然也有一些重型舰炮,但往往是作为重型武器而存在,而非一味追求口径的最大化。而无畏级的一大创新,就是实现了“全主炮化”,即战列舰上装备的绝大多数舰炮都是同一种口径,并且是当时威力强大的大口径火炮。这极大地简化了弹药供应、射击指挥和火炮维护,也让战列舰的火力投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在无畏级装备12英寸(305毫米)主炮获得成功后,各国海军都在寻求下一代战列舰的突破。343毫米这个口径的出现,可以说是对12英寸的一次自然提升,旨在追求更大的射程、更强的穿透力和更远的有效射击距离。

那么,为什么只有“铁公爵”级选择了这个“中间”的口径呢?这背后隐藏着几个重要因素:

1. 口径与船体尺寸的平衡:

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并非越大越好,它必须与船体的尺寸、排水量、以及舰体结构强度相匹配。343毫米的火炮,在技术上并非无法实现,但它需要比12英寸火炮更大的炮塔、更厚的炮盾以及更坚固的甲板和船体支撑结构。

炮塔设计: 更大口径的火炮意味着需要更大的炮塔来容纳炮管、炮闩、装弹机构以及观瞄设备。这不仅增加了重量,也占用了宝贵的船体空间。
后坐力控制: 火炮开火时的后坐力是限制口径和射速的重要因素。更大的火炮会产生更大的后坐力,需要更复杂的液压缓冲和制退系统来吸收,这又增加了炮塔和炮座的重量和复杂性。
弹药储存与搬运: 更大的炮弹意味着更重的炮弹和药包,需要更强大的起重设备和更宽敞的弹药通道来搬运,这同样增加了船体的负担和设计难度。

“铁公爵”级的设计者,即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在设计这款战列舰时,可能认为343毫米是一个能够在现有技术和船体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火力提升的“ sweet spot”。它比此前的12英寸火力更强,但又不像后来出现的14英寸、15英寸甚至16英寸火炮那样,对船体设计和工程实现提出近乎极限的要求。

2. 英国海军的造舰哲学与战略考量:

英国皇家海军在那个时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造舰哲学和战略考量。

数量优势与质量平衡: 英国海军一直倾向于保持数量上的优势,但同时也追求领先的质量。他们可能认为,装备稍小口径但数量更多的战列舰,比装备少量大口径但设计复杂、造价高昂的战列舰,在整体战略上更具优势。343毫米火炮的设计,或许是他们试图在火力性能和批量生产能力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射速与火力密度: 虽然343毫米的穿透力可能不如更大的口径,但如果其射速能够保持较高水平,那么密集而持续的火力输出也能产生可观的杀伤力。战列舰的战斗不仅仅是比拼单发炮弹的威力,更是比拼在火力压制下的整体火力密度和命中率。
对手的动向: 当时主要海军强国,如德国和美国,在战列舰主炮口径的选择上也有自己的倾向。德国的“拿骚”级和“赫尔戈兰”级装备的是305毫米火炮,而美国的“南卡罗来纳”级和“特拉华”级也装备的是305毫米火炮。英国在无畏舰时代早期同样装备的是305毫米火炮。当英国决定升级时,他们可能在305毫米和更大的口径之间权衡,而343毫米成为了他们认为能够领先对手、同时又能控制成本和复杂性的选择。

3. 技术发展的短暂“过渡期”:

一战前后的战列舰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国海军的造舰理念也在不断快速迭代。343毫米火炮可能只是一个短暂的技术过渡期的产物。

12英寸的局限性显现: 在无畏舰服役一段时间后,12英寸火炮的射程和穿透力在面对更坚固的装甲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这促使各国海军寻求更大的口径。
更大的口径成为主流: 很快,13.5英寸(343毫米)的火力优势就受到了更大口径火炮的挑战。例如,美国的“内华达”级和“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装备了14英寸(356毫米)的主炮,而英国的后续战列舰,如“复仇”级(于1916年服役),则装备了15英寸(381毫米)的主炮。这些更大的口径提供了更远的射程和更强的穿透力,很快就成为了新一代战列舰的主流选择。

因此,343毫米火炮的出现,可以看作是战列舰主炮口径从305毫米向更大口径发展的过程中,英国海军曾经尝试过的一个特定选择。它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提供了相对于主要对手的火力优势,但很快就被更大口径的火炮所超越,最终未能成为主流。

4. 造舰成本与维护的考量:

毋庸置疑,更大口径的火炮意味着更高的制造成本、维护成本以及弹药的成本。皇家海军在追求性能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其庞大舰队的整体造舰和维持预算。选择343毫米,可能也是在性能提升和经济性之间的一种妥协。

总结来说,“铁公爵”级战列舰采用343毫米主炮,是英国皇家海军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对当时海军技术水平、战略需求、对手动向以及造舰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所做出的选择。它代表了战列舰主炮口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但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更大的口径很快便成为了新的标准,使得343毫米的口径只在这一级战列舰上昙花一现。这恰恰反映了海军技术发展的残酷现实:技术迭代的速度极快,稍有停滞就可能被超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从哪里说起。题主是认真的吗?

13.5in MkV是整个第二代英制无畏舰的标准主炮,并不是‘只有铁公爵一级’,而是装备了俄里翁(4),老KGV(4),铁公爵(4),爱尔兰(1),狮/狮改(3),和虎(1)总计6/7级,17艘主力舰的范用品。对比之下,新14in(14in Mk VII)只装备了1级5艘(新KGV)。美制老14in(14in/45 Mk. 1-5)装备了纽约(2),内华达(2),宾夕法尼亚(2)总计3级6艘主力舰。美制新14in(Mk. 5+ 14in/50)装备了新墨西哥(3),田纳西(2)2级5艘。日制41式也不过只有扶桑(2),伊势(2),金刚(4)3级8艘。

如果非要说,13.5in才是同级别主炮里面最常见,最烂大街的那个。装备之的主力舰净数量和级别大于大多数14in型号,不考虑新KGV这个20年后的条约新情况甚至和其他所有14in差不多。以产量计算因为14in装备了多个国家所以备用炮略多。但是13.5in的净产量也达到了了206门[1],对比之下英制新14in的产量只有78门,大名鼎鼎的烂大街重炮标配英制15in产量只有186门,新美制14in只有119门,日制14in100门左右,第一代无畏舰和前无畏时期几乎人手两座的12in(及以上)总产量也仅仅只有410门。

第二代无畏升级到13.5in口径的决策是在1909年做出的。此时DNC(瓦茨)要求巨像和赫丘力号的后续舰不再使用12in,于是有了13.5in/45上狮的设计[2]。于是1909战列舰(俄里翁)开始,英舰正式换装新13.5in。1909年4月21日USN海军委员会批准1911战列舰(纽约),次年1月14in测试成功后选型作为跟进[3]。连锁反应波及日本是在1911年11月29日[4],此后IJN决定为金刚采用14in。

为什么俄里翁到铁公爵没有变化?答:因为这是英国人的自用舰。用最快速度产出标准化的‘够用’产品是1890年以来(1509年以来)的第一要务。而13.5in是一个非常质朴的成功设计。当14in级别的新炮开始在国际设计中常见化以后,海军部火力升级的方案是把口径提高到15in。1912年1月(美制14in舰1年后,日本选用14in的2个月后),海军部开始15in研发[5]。这个事似乎在之前QE问题里面很多答案都提到过了。简言之,费舍尔吓唬丘军棍宣称USN在建造三万吨14in战巡,于是有了后面QE/虎的扯皮。其中唯一不扯皮的部分,大概就是赶工15in的这个决策了。

参考

  1. ^ Ian Johnston, Ian Buxton, The Battleship Builders Constructing and Arming British Capital Ships (Barnsley: Seaforth Publishing, 2013), chp. 8.
  2. ^ NMM, ADM/SC/251 Lion Cover set 1
  3. ^ Norman Friedman, U.S. Battleship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pp. 93.
  4. ^ John Campbell,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180/430-185.
  5. ^ NMM, ADM/SC/294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自1906年无畏级战列舰问世以来,仅有“铁公爵”级战列舰(Iron Duke class)采用了343毫米(13.5英寸)主炮。这其中原因复杂,涉及到当时海军技术、战术思想的演变,以及各国海军的造舰理念差异。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入手。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无畏舰革命的背景。在无畏级.............
  • 回答
    最近在游戏圈里,尤其是《原神》的玩家社区里,关于“深渊难度是否越来越高”以及“老玩家是否被圣遗物拖累”的话题,可以说吵得是相当热闹。不少开服时就入坑,如今已经接近满级(比如你提到的59级)的老玩家,也确实会遇到一种困境:尽管角色等级、天赋、武器都拉满了,但在新的深渊层数面前,却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刷了一.............
  • 回答
    战列舰,特别是“无畏舰”之后那种强调火力至上的巨兽,主炮数量的配置,尤其低于六门的情况,确实是非常少见的,甚至可以说是几乎不存在的“主流设计”。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限制,而是牵涉到海战理论、技术发展、经济成本以及战场效能的综合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头说起。无畏舰革命:火力至上的开端在“无畏.............
  • 回答
    专业赛车不用无级变速器,这背后有着非常实际和深刻的技术原因,和我们日常开的车,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运动的车型,在使用CVT(无级变速器)时感受到的差异是巨大的。简单来说,CVT更注重平顺、经济,而赛车追求的是极致的性能、直接的动力输出和车手对车辆的绝对掌控。咱们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1. 动力传递效.............
  • 回答
    战列舰,作为海上力量的象征,其诞生和发展,确实很大程度上源于那个时代盛行的“舰队对决”的作战思想。想象一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个海军强国都竞相建造庞大的主力舰,它们如同钢铁巨兽,装备着口径惊人的主炮,目标就是在一次决定性的交战中,彻底摧毁对手的舰队,从而赢得制海权。这种“以舰队换制海权”的理.............
  • 回答
    法国前无畏舰的设计,尤其是那个时代的,确实存在一些让人感觉“别扭”的地方,以至于很多人在看到后来的“敦刻尔克”级和“黎塞留”级战列舰时,会觉得眼前一亮,颜值有了质的飞跃。这背后其实是技术发展、战术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先说说那些“别扭”的前无畏舰,比如“丹东”级、“诺尔芒底”级这.............
  • 回答
    一战后的巡洋舰(及以下舰种)之所以普遍采用了与无畏舰类似的统一主炮和背负式炮塔布局,这并非一个一蹴而就的决定,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海军设计思想演进的必然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回到战前和一战期间舰艇设计和海战实践的变革。战前的格局:舰炮林立的时代在一战爆发前,海军舰艇的设计理念与现在大相径庭。.............
  • 回答
    中国的哲学史,如同奔腾的江河,在春秋战国时期汇聚成波澜壮阔的百家争鸣,留下了孔孟老庄诸子百家的璀璨星河。然而,当我们审视春秋之后的哲学发展,常常会听到一种说法:中国哲学在春秋之后便“无建树”了,或者说,其创造性与活力大不如前。这种论断未免过于简单化,但其中也确实反映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为何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医学发展史、科学哲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对疾病本身的认知偏差。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这种说法。一、 自限性疾病的概念与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自限性疾病”这个概念。 定义: 自限性疾病是指那些病程有一定时间限制,.............
  • 回答
    西欧自中世纪以来,战火连绵,几乎没有哪一年能安然度过。然而,这片土地上的国家,却在一次次战争的洗礼中,愈发强大,最终引领了世界走向近代。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同炼钢需要高温和锤打,西欧的强大也是在战争的熔炉中淬炼而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世纪的西欧是一个怎样的政治格局。.............
  • 回答
    在一个单连通域 $B$ 内解析的函数 $f$ 在该域内的一条封闭曲线 $L$ 上的复积分是否为零,这取决于曲线 $L$ 的性质。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复积分的基本概念。如果函数 $f(z)$ 在区域 $D$ 内解析,并且 $L$ 是 $D$ 内的一条简单闭合曲线(即不自交),那么根据柯西积分定理,沿 $.............
  • 回答
    大二建筑生,面对亲友抛来的“无偿设计乡村自建别墅”的请求,这就像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诱人陷阱,又像一块磨砺我们技艺的绝佳试金石。要不要接?这事儿,可不是简单一句“是”或“否”就能概括的。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把其中的门道都捋清楚了。先说说,为什么你可能会犹豫,甚至想拒绝? 时间和精力成本: 你是大二.............
  • 回答
    那可真是不得了的宝贝!要是能回到二战时期,手里有二十吨永远不会坏、还能自己热乎乎的自热火锅,这可不是简单的“收益”,简直是能搅动风云、改变历史进程的超级王牌!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二十吨自热火锅能玩出什么花样来,顺便保证听起来像是我这土老冒一把鼻涕一把泪、眼冒金星想出来的点子。首先,得明确一点:.............
  • 回答
    关于《龙珠超》是否出现了武学“倒退”的讨论,以及“无心境界”和“自在极意”的区别,这确实是许多龙珠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倒退”,不如说是境界的升华和表现形式的改变。 《龙珠超》的武学是倒退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审视《龙珠》系列早期以及《龙珠Z》时期所展现的武学概念。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尤其是在家庭关系中。弟弟不觉得姐姐漂亮,或者说不觉得姐姐像别人夸赞的那么漂亮,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亲密关系中的审美疲劳与“审丑”心理: 亲密接触,审美疲劳: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弟弟每天都会见到姐姐,可能是起床.............
  • 回答
    关于王一博无论多低调都会被“编排”的现象,其实是当前娱乐圈生态以及粉丝文化、网络舆论互动模式下的一种复杂映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流量明星的“原罪”与高关注度首先,王一博之所以备受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作为一名顶流流量明星。这意味着他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但同时也意味着他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很多年轻人都遇到过,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时代和代际沟通的缩影。你爸爸不愿意使用知乎,而宁愿沉浸在微信朋友圈的鸡汤和“科普文章”里,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熟悉度、便捷性和情感连接: 微信的生态系统已经非常成熟: 对你的爸爸这一代人来说,微信早已不仅.............
  • 回答
    我们常听说的永动机,就是那种一旦启动,就能永远运转下去,甚至还能对外做功的机器。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而且好像只需要一点点初始能量,然后就能源源不断地输出能量了。但事实上,这种东西在现实世界里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技术不够先进,而是因为我们宇宙的基本规律不允许。主要原因,我给你掰开了说.............
  •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吧,说起来还挺让人着迷的。就好像有那么一个玩意儿,一旦开始转了,就能永远转下去,而且还能顺便帮你干点活,比如发电什么的。这听起来多美啊,简直是完美能源的终极幻想。但为什么咱们就是弄不出来呢?这背后的道理,其实挺硬核的,咱们一点一点掰扯清楚。这事的儿根子,其实就藏在两个老祖宗级别的物理定.............
  • 回答
    关于无托式步枪是否“正在被逐渐抛弃”这一点,其实更准确地说,是一种“高原期或冷却期,而非彻底的消亡”。无托式设计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难以忽视的妥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它在众多步枪设计中并未能成为主流,并且近年来似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发展阶段。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无托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