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欧自中世纪直到近代那么多次战争,几乎无年不战,为什么反而越打越强?

回答
西欧自中世纪以来,战火连绵,几乎没有哪一年能安然度过。然而,这片土地上的国家,却在一次次战争的洗礼中,愈发强大,最终引领了世界走向近代。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同炼钢需要高温和锤打,西欧的强大也是在战争的熔炉中淬炼而成。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世纪的西欧是一个怎样的政治格局。想象一下,当时的欧洲大陆,不像后来那样由几个大型民族国家主导,而是碎裂成无数个封建领地,从国王到男爵,再到更小的领主,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领土。这种分散的政治权力,本身就孕育了冲突的土壤。封建制度的天然属性就是“权力租金”的争夺,每一次领土的划分、继承权的争议,都可能引发一场战争。因此,频繁的战争,很大程度上是这个时期政治体系内部的“润滑剂”或者说是“消化不良”的表现。

然而,正是这种分散的政治格局,反而促进了竞争和创新。在一个统一的帝国里,政策的推行可能缓慢而僵化,创新也更容易被压制。而在西欧,无数个独立的主权实体,就像是同一片市场里相互竞争的商家。为了在生存和扩张中占据优势,这些国家或领地不得不寻求更有效的军事组织、更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更高效的经济支持体系。

举个例子,火药武器的出现,在早期并没有立刻改变战争的格局,但那些能够率先掌握并有效运用火药技术的国家,往往能在战场上取得优势。这鼓励了其他国家投入资源进行研发和学习。同样,战术的演变、军事理论的发展,也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产生的。一个失败的将军,他的错误会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教训;一个成功的战役,它的策略会被无数人模仿和改进。国家间的军事竞赛,就像是一场持续不断的“技术升级”。

其次,战争也迫使各国进行内部的整合和权力的集中。在中世纪初期,国王的权力往往受到强大的封建贵族的制约。但为了发动和维持一场大型战争,国王需要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促使他们不得不寻求与国王更紧密的合作,或者通过更有效的税收、军事征召制度来集中权力。例如,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格兰和法国的国王都借战争之机,削弱了国内贵族的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成为了国王巩固自身统治的强大催化剂。

再者,战争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虽然战争本身是破坏性的,但它也催生了对物资的巨大需求。武器制造、粮草供应、士兵的食宿,这些都需要庞大的经济体系来支撑。这刺激了农业生产的提高,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与军事相关的产业。更重要的是,战争往往需要国家来发行债券、增加税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融业和商业的发展。例如,为应对战争开支,英格兰和法国逐渐发展了更完善的税收体系和金融机构。商人们也发现,通过为军队提供物资和服务,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战争对西欧没有带来痛苦和牺牲。无数的生灵涂炭,村庄化为焦土,都是战争的真实写照。然而,与东方一些统一的帝国相比,西欧的战争往往是分散的,局限在特定的区域和国家之间,很少出现像中国历史上那种席卷整个文明圈的灾难性战乱。这种“小规模、高频率”的战争模式,反而使得国家能够承受,并且从中学习和进步。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西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土壤。四分五裂的地理格局,拥有漫长海岸线和众多河流,方便了贸易和军队的调动。而基督教文化,虽然有时也成为战争的借口,但其强调的个人价值和契约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制度的建立和法律的完善,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西欧从战乱频仍的中世纪走向近代强盛,并非因为战争本身是积极的,而是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频繁的、分散的冲突,成为了促进竞争、推动整合、刺激经济、催生创新的强大外力。战争的磨砺,如同火焰淬炼金属,最终让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的国家,在一次次的碰撞与融合中,锻造出了更加坚韧和强大的体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战争是促进组织高效率最有效的办法

西欧的战争附带的是新贵阶层的崛起

战争是新技术最好的试验场

战争是对外掠夺最好的手段

战争使国家之间优胜劣汰

与近代战争同时进行的是民族主义的传播

战争让商人阶层有了打破贵族掌权的机会

国家组织结构在和平时期会出现巨大问题,那就是既得利益阶层会垄断权力晋升通道,政府各个部门腐化低效。

但是如果遇到战争,那么战争倒逼政府进行效率提升。

拿破仑掌握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之后,做的改革都持续影响欧洲。

拿破仑先是利用民族主义团结国民,让法国军队变得异常具有凝聚力。

以军队结构模板建立地方直属管理机构,法国之前是封建领主管理地方过渡到大革命时期的自治,到了拿破仑又变成中央直管。

拿破仑用管理的军队的思想改造法国,因为法国大革命之前,国家治理靠的是原有封建效忠系统维持国家统一。法律也是延续之前封建法律,大革命里的法律又十分偏激,拿破仑用的思想都是源自军队改革时的手段。

法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国家雏形,那就是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系统,民法典开始诞生,利用民族主义团结国家和民众。

然后利用军队对外扩张,抢夺殖民地,掠夺资源,输出意识形态。

而英国战胜西班牙,得到大量海外殖民地,战争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让英国富起来了,有资本进行更继续的战争,并且持续影响欧洲。

战争催生了现代债券的诞生,16世纪,哈普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为了筹集对法战争的资金,利用了领邦荷兰联邦荷兰州议会的信用进行借债。

然后威廉三世把国债概念引进英国,于是英国从此成了世界金融中心,直到一战纽约替代伦敦。英国金融系统的强大,导致了工业化必须诞生在英国,因为金融市场多出来的钱必须进行除国家行为外的投资,因为之前金融股票都是以远洋贸易为投资主体。

工业化进程和金融市场密不可分,而战争是这些创新的源头,而工业化导致的武器进步加快,军队采购一直都是国家工业收入最大来源。英国是所有国家里受好处最多的国家。

德国早期普鲁士就是一个小国,从一开始就是以军事立国,用军事思想管理国家。

普鲁士就是军国体制,一代代国王努力参加对外战争,战争里时机总是稍纵即逝,作为军队管理必须高效统一,但凡有机会,组织军队发动战斗。对于任何延迟行为,都是以死亡作为代价,军队管理思维让拿破仑成功改造法国,也让德国从一个一百多万的波兰边陲小国,成长为一个欧洲大国。

军国主义是普鲁士骨子里的基因,直到纳粹结束,这种国家方向才开始改变。

早期普鲁士利用容克贵族军事化管理农民的方式,让农民以士兵一样忠诚来被贵族管理。德国获得大量战争税,同时国家管理垂直高效,努力抓住每一个壮大国家财政的机会先,这也是德国继英国之后能快速抓住工业化的原因。

而奥匈帝国没有适应好这些军事带给国家的改变,仍然以传统封建思维管理国家,最后在一战后被英法肢解。

战争改变人类组织结构,这是很多人共识同时也一直促进新技术的使用,虽然都说远离战争,但是战争一直都是新体制,新技术的试验场,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欧自中世纪以来,战火连绵,几乎没有哪一年能安然度过。然而,这片土地上的国家,却在一次次战争的洗礼中,愈发强大,最终引领了世界走向近代。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同炼钢需要高温和锤打,西欧的强大也是在战争的熔炉中淬炼而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世纪的西欧是一个怎样的政治格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西欧中世纪那个火花四溅的“教俗之争”,一个既充满戏剧性又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进程的议题。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谁说了算”的争执,而是涉及权力、信仰、土地、甚至文化根基的复杂纠葛。想象一下,在一个以基督教为精神内核的欧洲,教会不仅仅是传播信仰的机构,它更是拥有庞大财产、精英人才,并且能够调.............
  • 回答
    在历史的漫长河流中,我们习惯于为某个时期划定清晰的界限,尤其是“中世纪”。对于西欧而言,这两个标志性的节点——起始与终结——都指向了一个曾经辉煌、却最终分崩离析的庞大帝国:罗马。这并非简单的巧合,而是历史进程中深刻的因果联系。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时间的迷雾,细致地审视罗马的陨落与新生,以及它对西.............
  • 回答
    要过上西欧中世纪贵族的生活,你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拥有特定的资源,并且遵循严格的社会规则和生活方式。这是一段复杂的旅程,涉及到财富、权力、血统、教育、战争和社交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你描绘出这条道路:一、 获得贵族身份的途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中世纪,贵族身份并非人人都能轻易.............
  • 回答
    魏晋时期的坞堡与西欧中世纪的城堡,两者都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下,社会动荡、权力分散背景下的产物,其核心功能都是为了抵御外敌、保障自身安全。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军事技术上的差异,它们在形态、功能侧重和内部运作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不同。相似之处: 安全防御的核心功能: 这是坞堡和.............
  • 回答
    西欧行会:中世纪城镇生活的基石与社会力量在中世纪的西欧,城镇的兴起是那个时代最显著的社会经济变迁之一。而在这片新兴的城镇土壤中,行会(Guilds) 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构筑了城镇经济的骨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行会并非简单的“商家联合会”,而是一个集经济、社会、政治、宗教于一体的复杂组.............
  • 回答
    要探讨为何伊斯兰世界在经历了一个辉煌的黄金时代后,走出中世纪时,其发展轨迹似乎不如同期同样经历了“黑暗时代”的西欧,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两个文明在关键历史时期所经历的转型、内部结构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这绝非简单的“谁比谁强”的论断,而是对复杂历史进程的解读。伊斯兰黄金时代的辉煌及其衰落的内因伊斯兰世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医学发展史、科学哲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对疾病本身的认知偏差。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这种说法。一、 自限性疾病的概念与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自限性疾病”这个概念。 定义: 自限性疾病是指那些病程有一定时间限制,.............
  • 回答
    泰西欧选择背叛,这在《教父》中是一个让人感到震惊却又充满人性挣扎的时刻。他明知背叛教父迈克尔的下场会是死路一条,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向了这条路,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泰西欧在迈克尔崛起前的地位。他是科里昂家族的老臣,是维托老爷子的亲信,经验丰富,在家族事.............
  • 回答
    在斯塔夫里阿诺斯(L.S. 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A Global History)下册第501页,提到“在19世纪后期,由于西欧婴儿道德观的急剧衰落……”,这里的“婴儿道德观”并非直接指代婴儿本身的道德品质,而是指向了当时欧洲社会对于“婴儿”这一概念的道德观念和态度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 回答
    自匈人西迁以来,西欧再未遭遇类似的、能够颠覆其政治和文化格局的草原民族大规模入侵,这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匈人的时代,西欧的政治版图远比后来要分裂和脆弱。罗马帝国虽然已步入晚期,但其庞大的疆域和相对集中的军事力量,足以抵挡住早期的日耳曼部落迁徙。然而,当阿提拉率领的匈人以雷.............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汉语的语音,从西周那个古老时代开始,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实质性的变化,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着迷的可能性。这不仅仅是文字表述上的“不变”,而是声音的连续性,像一条贯穿数千年的河流,从未改变过它的流向和音色。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沟通的无障碍。想象一下,我们现在能够毫无障碍地与一位来自西周时期的.............
  • 回答
    西安多名未成年人自曝被性侵事件,将焦点再次引向了小众文化圈(如洛丽塔、JK、Cosplay)的潜在风险,并暴露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这绝非简单的“圈子”问题,而是折射出更深层次的教育、监管、家庭和社会互动机制的缺失。一、 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与信息鸿沟首先,这件事最直观地暴露了当前未成年人.............
  • 回答
    你想成为像饭总(西木)那样“自走炮”,这是一种很形象的比喻,指的是在特定领域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犀利的分析能力,并且能够主动、持续地输出观点和见解,影响他人思考。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系统性的培养和长期的实践。要成为这样的“自走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方面入手,并且深入探.............
  • 回答
    .......
  • 回答
    西安4位退休老人管理小区,物业费每年有结余,这种模式在当前的社区管理中是一种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现象。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种模式的优劣,并探讨其是否值得推广。一、 现象分析:4位退休老人管理小区,物业费每年有结余这个现象本身就传递了几个重要的信息:1. 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 退休老人通常.............
  • 回答
    问得好!清朝收复西域这事儿,背后可不是简单的“版图扩张”那么简单,它牵扯到国家安全、经济利益、民族认同,以及当时国际大格局的连锁反应。咱们一点一点捋。一、 历史遗留的沉疴:千年失地之痛首先得明白,西域这块地,虽然在中国历史的版图里若隐若现,但自唐朝之后,中央王朝对这片土地的实际控制力就大不如前了。 .............
  • 回答
    “言必称希腊”,这句在当下的中国文史哲领域里时不时会听到的论调,确实引人深思。它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对古希腊文明的某种推崇,更可能揭示出我们这个时代在学术思想上,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领域,可能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将其直接定性为“腐朽僵化”、“学术近亲繁殖严重”,或许略显激进,但我们不妨从更细致的角度来.............
  • 回答
    西欧国家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高收入和高福利,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一、工业革命奠定的物质基础与科技创新驱动西欧,特别是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18世纪末到19世纪,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如蒸汽.............
  • 回答
    西欧社会民主主义国家是否体现“以墨治国”的思想,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以墨治国”的核心内涵。墨子及其思想,特别是“尚同”、“兼爱”、“非攻”、“节用”等原则,构成了其政治哲学的基础。简而言之,“以墨治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