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着用一种简单的逻辑给大家解释一下。
人的生活质量有3个部分组成:
1,享受的物质。2,享受的服务。3,其它:包括休息时间,安全感这些。
在很多从物质匮乏年代的计划经济过来的人的看法里,物质是第一位的,进厂和996就是围绕这个思路进行。你必须承认996的流水线的物质产出比965的产出高。
计划经济的问题在于,物质生产可以计划,服务生产极难计划,因为它无法保存。所以大多数浪费在服务这块,所谓人浮于事。
计划经济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要解决生活质量问题必须提高消费,本质上是为了消除社会的无效劳动。
当所有人都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生产,却没有时间或者金钱去消费的时候,服务的错配是很强的,会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比如一个饭店没有人来和有人来之间的差别。这一点也会进而影响休息和幸福感,减低整体的社会生活质量。
中国的问题在于虽然服务生产也很高(毕竟物质生产可以请欧美人帮着消费),但是本土消费不旺盛,富人消费不过来,中产没钱没时间消费,造成了极大的生产浪费。
发达国家的优势在于他们进入发达阶段更久,在消费端理的更顺,服务这块浪费的比例更少,虽然他们工作时间更短,但是有效的服务时间并不更短,反过来推动了他们的单位服务产出。
本质上不管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都是一样的:最小化社会生产和需求的错配。社会生产到服务端的消费匹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西欧这些国家以高福利和高消费推动生产和消费的匹配优化,浪费更少,让他们的生活质量更高。为什么有人说西欧才是社会主义,不是没有道理的。
美国和欧洲其实是不同的例子,美国也是不断推进消费,但是福利占比小,美国主要是生产力推动更强,我个人看法里美国的玩法前提是生产力仍然能发展,如果不能,就会转进西欧的模式。
现代社会发展其实有几个阶段:
第一级是今天的非洲南亚,那里其实是大量的生产要素(不管是人力土地还是自然资源)没有接入国际生产体系。那里你就是努力也不知道怎么努力,更通俗点是卖也没人买。特征就是人力便宜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不存在什么零工和日结。
下一个阶段就是中国东南亚土耳其墨西哥,完成了生产要素的全面接入,可以灵活的把一切资源都切换成钱。但是这个阶段只是着重于生产,大量的接入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下一个阶段就是发达国家,不断进行生产和消费端的匹配优化。一方面不需要那么多生产,一方面让生产能到达需要的人手里。这个阶段有个特征就是虽然所得未必见得很高,但是工作时间在缩短。
女儿期末考试考了年级第二名,我表扬了她、发了个红包,并勉励她继续努力;没想到女儿把红包一扔,说:爸爸,我不想努力学习了。
我:为什么?
女儿:学习太辛苦了,每天要上8节课、晚上还有自习,节假日也得补课,我就不应该享受快乐的童年吗?
我:你说的有道理,但是如果你不抓紧时间学习,那你就很有可能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的工作,长大以后生活困难……
女儿:那为什么李叔叔家的女儿说努不努力无所谓,前段时间还去呼吁“周五停课”?
我:那是因为你李叔叔家里有钱,足够他女儿过好日子啊。
女儿:李叔叔家为什么那么有钱呢?
我:他家十几年前就投资了好几家菜市场和工厂,当然不愁钱花。
女儿:那爸爸你那时候怎么不投资呢?
我:当年你爸爸才刚刚吃饱饭,能吃顿肉都开心了,哪里有钱去搞投资?
女儿:那李叔叔投资的钱是哪来的?
我:我以前不是告诉过你么,李叔叔的爸爸趁着当年管理还不健全的时候做了很多犯法的事情,走私啊盗窃啊甚至抢劫啊,攒了很多家底……
女儿(打断我):不!爸爸你骗我!我听李叔叔的儿子说了,他爷爷当年就是靠做生意赚钱的,我们班好几个去过李家的同学都为他作证。再说了,就算李爷爷当年用非法手段赚了些钱,几十年时间也该花完了吧?怎么能说现在李家还是享受那时候的红利呢?
我:问题是——正因为你李爷爷坑蒙拐骗搞到了第一桶金,李叔叔才有钱去投资啊!
女儿(不屑):我看你是为你的无能找借口!我觉得真实原因就像我们班那几个去过李家的同学说的那样,是李家比我们家更聪明、分配制度更合理。比如今年过年他女儿就拿了一千块红包,而你只给我三百块,哪里能激励我努力学习呢?你应该向李叔叔学习,多给我一些正向激励,这样我学习才有动力……
我(无奈):好吧,那我也给你一千块红包的话,咱家二楼的防盗窗就没钱装了啊。
女儿:那我不管,谁叫你那么无能?二楼的防盗窗也要、我的红包也不能少!不给我就上网骂你!叫上那几个去过李家的同学一起骂你!
我:……
当初美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然后有个二愣子叫福特,丫发现进入汽车市场以后想象中的工人买低端车的情况不存在,然后经过调查发现,工人们不买车的根本原因是——用不着,周日一天休息工人们会全部用在整理家务和休息上,根本不会开车去干啥。所以福特就在自己的工厂率先发明了双休,并且打出口号“让所有的福特工人用上福特车”,全美的资本家笑得牙都碎了——还有资本家自己去砍劳动时间的,这二愣子是真疯了。
结果第二年,不光福特的工人大部分买了福特车用于周末郊游、野餐、看电影、逛公园,五天工作的工厂甚至比六天工作时效率还上升了20%。这才是从美国开始全球逐步推行双休的根本原因。
不会真有人不知道8小时工作比996效率至少翻一番吧?
你以为的高科技:
移动支付,高铁,互联网,所谓共享经济。
事实上:
移动支付实际上是商业模式的胜利,一个二维码比一台poss机相比成本是0。西方poss机推开很久了所以没有这个市场需求。
高铁,当年引入技术的时候你以为阿尔斯通和西门子都是谁家的?
互联网,目前大多数公司还是处于搬运美国已有产品的水平上,抖音是唯一一个例外。而且互联网公司说穿了大部分卖的还是广告……
共享经济,西方普及的慢主要还是法律因素,比如自行车不能到处乱停放,押金不能乱收,不然公司要担责任的。
西欧国家的高科技是什么呢?
丹麦,一共500万人口的小国,农业牛逼到飞起,种猪,雪貂个顶个赚钱。
卢森堡,一个大公国,高端冶金工业到现在还是优势产业。
荷兰,ASML就不说了,飞利浦这种,你以为人家是米家plus,实际上医疗影像仪器的大拿,这不是高端技术?
瑞士,更是牛逼到天上去的高端产业,工业占比27%+,只比世界工厂的天朝低10%。各种精密机床,原研药企业,人家不是只有旅游业银行业和造手表。
人家为什么富,现在明白了吗?
你以为法国服装香水是主要产业,没看到核电,铁路,航空,船舶和军火,还服日德都不服法国?法国和这两家比都不算一个等级的。
核电:法国目前将近60个核反应堆,19个运行的核电站,一个和四川省差不多大的国家,核电发电量比全中国还高,电力不仅满足自身工业,还供应给德国之类的周边国家,中国核电建设初期也是引进法国的技术,才形成自身技术。
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法国的TGV(高铁)已经投入运营了,已经是40年前的事情了。
船舶:法国海军集团曾经一度垄断大型船舶市场,到现在韩国和中国也不过算是在法国人手下打工。
军火:从轻武器到航母,从战斗机到洲际核导弹,法国不仅应有尽有,虽然比不上美国和当年的苏联,至少在军火市场上还卖的不错。
最后还是让你多读点书,你引以为豪的高端人才比例和996就是个笑话,用资本主义的规矩玩,996这种方法是要把自己玩死的。
再补个刀:以上都不算是法国享受高福利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国税收和福利系统效率和某些国家相比对象准确,效率极高。
祖宗遗德呗。
不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基本上也差不多了了吧
新中国的人为什么会感觉特别累呢,就是因为60后到10后这批人生生卷出了别人二百年的发展历程。这还只是工业化的卷。
中国人为什么四五十年卷完基础工业化一二三四次工业革命过的还是不如欧美人呢?
那就是因为时间的问题,速成的鸡和土鸡都是鸡,营养差一点的区别了
首先是没有足够的时间积累财富,00后的日子好过就是因为70,80后基本白手起家,90后开始 部分积累,00后一般至少有两代人积累了。
其次是高端的东西就是要时间来搞的,靠短时间卷,很难玩,这个不止是高端科技,还有高端品牌。一个做马具的爱马仕,人家就是能一个包换你一卡车包。这玩意没时间沉淀下来,就纯找抽。
还有祖宗遗德,人口扩散出去了,央格鲁撒克逊脉,拉丁脉,日耳曼脉,斯拉夫脉,哪个也没我们华夏脉的人口多啊,哪个占的地方都比华夏脉的地盘大,人均资源多的多。
蛮荒时代人家占领土地,现代人家用文明守护土地。没办法,老祖宗落下的,后人就得补课。
祖宗建设总是筚路蓝缕,但是败家这玩意可太快了,我有预感,欧洲不到五十年,就会被来自东方的中国,和同宗同源的北美挤爆!
在90年代,就有人开始说中国人如果过上他们的生活,地球承受不住。
这句话说的只对了一半。是中国人过上他们的生活,他们还继续享受同等的生活,地球承受不住!
未来趋势就是他们下滑,我们上升,至于下滑上升到什么程度,看地球承受能力,也看国运。反正美式那种浪费是不可能的,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教育就不允许。
中国现在国内卷的差不多了,要卷向国外了,做个预测,
美国霸权不会存在,但是凭借强大的资源基础,和后花园拉美,美国还是可以做一个地区性大国,上三常稳稳没问题。祖宗留下的太富了。位置也太好了,大平原,中纬度,两面海。
中国卷向世界,拉着全世界一起卷,然后以丰富的经验击败他们。
至于老欧洲贵族嘛。卷是卷不动了,只有卖卖奢侈品,卖卖贵族文化过生活这样子了!
新能源汽车就是在挖日韩欧的根,一边用着他们白左环保口号,一边挖着白左的根。
再做个预言,新能源汽车必然淘汰燃油车!
丰田大众能转型快的话,还能有条活路。
bba下滑,但是卖标也能活
psa,两田,大众,马自达,福特,通用。都死定了。
中国的厂商会用卷手机那种方式卷汽车。
汽车比手机复杂无数倍这种说法没问题,但是最难的就是发动机系统,这个用电池解决了,其他的什么底盘,车机等等都是细枝末节。
内燃机卷不过你,我就换个赛道卷,提出这想法的真就卷王。
想象一下,占德国日本gdp10%的汽车工业没了,一半的工业没了
人只有两种需求,就是吃和玩。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
一个人只能生产一个人的食物,
你不劳作你就死。
现代社会生产力极度发达,
一个人可以生产两个人的食物。
于是产生了两种分配方式,
一种是限定每个人的工时,每人劳作半天,玩半天,人人平等。
另一种是五十个人团结起来压迫另外五十个,
于是五十个人负责玩,另外五十个负责劳作。
西欧是第一种。
因为人家发达了
你要是科技等等的综合实力像越南这样就给高福利,早晚政府破产
我认为有四个原因:
1.有尖端的,垄断性的技术
2.人少
3.经济好
4.没有很多严重的威胁治安和社会的人群
而且大多数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不论体量大小,都掌握一定的尖端技术,而且在某个领域搞得很精,除去德法(意)两个半全才,其他国家都是仅在某个领域做的精,但是可以凭借这个在全世界割韭菜,不像某国,摊大饼式开发,结果真正有成果的没几个,浪费了那么多钱
举几个例子,我国高铁使用的ctc-s系统就是瑞士的,英国和几个小弟经济,医药和航发(如罗罗)做的精,以前航空航天也不赖,波兰的索拉瑞斯客车和自产动车组,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达电牵引系统,电控方案,有轨/无轨电车,荷兰的电控系统,意大利的汽车、动车组(甚至菲亚特的etr500系就是我国crh5型动车组的原型),德法两个全才的成就更是数不胜数,比如高速动车组,飞机起落架,飞机整机,航发,汽车,电牵引系统,电力系统,核电,核动力,军工等等,这些有很多都是感受不到或是不容易被注意到的,但是你离不开它,在不经意间就给了它钱,虽然是一个看上去无足轻重的小国,实则全世界都离不开它,全世界都给它付钱,那么这个国家还愁没钱给国民发吗?某国要是什么时候也能搞出一个垄断性的技术,并且人不多的话,那么某国人也可以享受高福利,但问题是其他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我所说的四个条件(我也不说死了,不过其他国家我没想到可以符合以上几个条件的)
家底厚,结构优,蛀虫少
知乎的小朋友真的很多,不仅仅是提问题的人,还有很多评论的人皆是如此
很多答主说的很明白了,几百年前的烧杀抢夺,一两百年前工业革命的积累造就了富庶的西欧
烧杀抢夺,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如果原始积累这个词都不懂的,也就不需要讨论这个问题了
接下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
英国生产了大量的商品,问题是西欧人口有限,英国本土市场更是匮乏,怎么办?卖出去!
随即,日不落帝国诞生,其他的西欧各国虽然也工业革命了,但是先发优势就是在这里,等你的革命完成了,人家已经把蛋糕分完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样如此
然后,一战爆发,我们要记住,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钱,一战,就是为了重新分配蛋糕,二战亦是如此
接着,回到现在,西欧各国的高收入,来源于对生产资料的把控,我有先发优势(专利),你不能生产我专利下的东西,必须要征得我的授权
授权要交保护费吧?好,专利是人家的,你只能干苦力,苦力才挣几个钱?还得给人家交保护费
一共赚1000,你得分人家900,自己留100,人家900拿回去,500拿去做研发继续搞专利,400留着发福利
我们呢?100拿回来扣扣搜搜的节衣缩食的用
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先发优势,如果不是一战二战把欧洲打烂了,现在的欧洲只会更富,哪里会有美国什么事
从新中国1949年建国开始算,我们走了73年,从改开1978年算,我们才走了44年
我们44年凭什么能赶得上人家几百年的积累?还真以为美国那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谁都赶得上?
看看中国的地缘位置吧,北有俄罗斯,东有美国的两个狗腿子和一个不安分的小老弟,南边一大群猴子等着挖你的肉,西边也没几个好相处的,就这,愣生生给盘成现在这样,真就不懂你们脑子里在想什么
还是那句老话,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通知修改,我再发一遍
——
噗哈哈哈,经典996就一定比人家5点下班的人强。
不会真有人以为996带来的进步,就比那些一天工作3-4个小时的人强吧?那可太天真了。
本来一个社会里,大家合理的工作时间是8小时,既能保证工作效率,也能兼顾家庭和生活,但实际上大多时候,一个人一天真正高效的工作时间,可能只是一天里某1-2个小时的时间段,其他时间也就是划水摸鱼。
Deadline有时候效率更高。
这是因为人类这种生物的出厂设定,就是需要休息的,休息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能保证充沛的精力去投入下一阶段的工作。某一个时间段的灵感和效率爆发,都是在足够的休息基础之上。
996,007这种反生物规律的工作模式,不存在所谓的灵感爆发和效率爆发,只能在不断重复机械式的灌水工作而已。互联网的996和007,只是一堆码农而已,你真让他们去创造点新东西来,凭他们一周可能就休息一天?躺床上都不想动了。
而且996,007带来的危害,是整个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下降,走的是一个下降的螺旋。
本来正常一天8小时工作,你拿着匹配8小时的工资,能养活自己,能兼顾工作和家庭,业余生活。你工作之余,可以下班去逛街,可以去逛商场,可以去路边小店,夜市小摊消费。
但现在你996了,你工作之余,其他生活的空间基本就都没了,你可能工资会增加50%,比如老板可能把3个人的工作安排给2个人做,甚至2个人工作安排给1个人做。你工资是可能增加,你觉得很爽。但你有想过一点吗?
那个因为996工作量调整,而失业的人会怎么样?
他也要生活,他也要钱生存,他也要吃穿,所以他一定会降低自己的薪资要求去参与职场竞争。
本来10K的工作岗位,他8K就干了,更甚至还有5K就干的,老子卷死你。
这个结果会怎么样?
大家一起卷,职场人的工资往下走,带来的结果就是,他们去消费的时候,小摊小贩商户老板赚的钱变少了,他们赚的钱变少了,他们去消费别家产品的时候,别家老板赚的钱也少了……
于是所有人都在抱怨,赚钱变得更难了。
整个社会在走一个下降的螺旋。
本来正常社会,是你拿着工资去消费,小摊小贩商户老板赚的钱应该是随着你收入上涨而增加的,他们收入增加了,去消费别家产品的时候,别家老板收入也随之增加……整个社会走的是上升的螺旋。
还真有人以为996能有多好,是,你爽了,工资增加了,其他人死活关我屁事。可是整个社会的向上力在下降,你又能好哪去?
我从来没听说过产业升级是在走下降螺旋的时候完成的。
8月零售数据2.5%,消费已经凉凉。
你要产业升级,要创造高薪岗位,你再牛逼的产品,生产出来总得有人买吧?大家都没能力消费,你卖给谁?卖给空气?指望卖给空气后,回款继续投入研发?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难道是打游戏刷挂机时间?一天只要刷够多少时长,就自动升级了是吧?
难道不是研究十年,可能都比不上某一天某一个小时里那短暂的灵感爆发?
科研比的是质,不是量,靠996是刷不上去的。而且科研很多时候会有“意外”发现,你今天用的很多东西,起初都是意料之外的结果,当然不一定都是好的就是了。
每次我看到有人说欧洲人怎么懒,比不上996的秘鲁,我就非常想笑。
一群反生物规律的人,指着一帮正常人类,说人家比不上自己,生产队的驴直呼内行哦。
不会真有人看了点营销号的文章,就真以为欧洲国家都是金融空心化吧?
被天天乳法的法国,核能和原子能工业相当牛逼,航空产业也是一流(空客),还真有人以为他就剩个香水了,真够逗得。
英国的生物医药水平也是顶尖的,你手机用的架构,ARM也是英国的,真当全世界在他那里开的研究机构都是摆设?
口头上调侃下就得了,还当真了。
——
有些人差不多得了,硬扯什么发达国家几百年前的殖民积累,搞笑不搞笑。
照这个逻辑,你怎么解释新加坡?你怎么解释德国?你怎么解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新加坡建国时间比新中国还晚呢,他的电子,化工医药,甚至军工都还可以,你要说他掠夺谁的?是不是要推给马六甲海峡收租金?那马来西亚也有马六甲海峡,怎么没见马来西亚比新加坡强?
差不多得了,研究问题的时候不认真研究问题,动不动就甩锅,要不就对着几百年前的空气扯犊子,就算有积累,也早就霍霍完了。
——
额外写点其他相关内容,看着乐呵就好,不用太在意(因为内容可能会刺激到一些人)
——早几年前我在贴吧玩的时候,有几个人(惯例提到的那几个追着我咬的家伙),提到欧洲为什么发达,有关教育部分的时候。
我当时说过国内高校的学科问题,这几个人呢,嘴巴上说【我赞同他关于学科划分上的观点,但是XXX……】
实际上就是不赞同。
然后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不赞同,表现之一就是给我说了起码二十次泰晤士报的那个高校排名(就是清北排亚洲前几,压过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那个排名)
我当时直接说:我不信这玩意。
然后他们特别着急,急得要死,用各种手段和言辞,掐着我的脖子要我信这个排名。
我为什么不信泰晤士那种排名呢,我当时给出了依据,并一而再再而三反问过他们,他们根本回答不上来,最后只能转向人身攻击,给我扣帽子。
依据——
1、泰晤士报这个排名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排?
按照学科划分的话,那么就国内这种稀烂的学科划分,凭什么国内高校能排这么高?
如果按照论文数量排的话,那参考指标是什么?水论文也是论文啊,如果只要数量就能刷上去排名的话,那随便水一堆论文上去,三流大学也能踩在清北东京大学头上啊。
还有那个留学生指标,请问留学生指标和学术教育水平,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2、高校排名里,留学生指标是个很重要的部分,有些学校为了所谓的国际排名,引进了一堆“高端留学生”进来,对实际的学术水平有帮助吗?没帮助,可为什么排名却提升了呢?
而且,欧美学校收的留学生和中国学校收的留学生,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欧美学校收的留学生,大多是中国来的,不乏高考在国内排前列的。可是中国收的高端留学生,连个汉语都不会讲。
欧美收的中国留学生,在提升学校的水平,中国收的留学生,在降低学校的水平。
都不是一样的情况,可是反应在留学生指标上却是一回事,看人头数量,那你这个排名不是来搞笑的吗?
3、高校排名上,综合类大学的排名正常比单一学科大学排名高,这公平吗?
一点也不公平,像中科大这样偏科的学校,实际成果做得好,成果应用也比较多,凭什么排名不如清北之类的?就因为他不是综合类大学吗?
如果综合类大学,只要学科多搞几个凑数,排名就能刷上去,那就是只要数量不要质量?
可是科研水平,什么时候看得是数量?
你这排名到底依据是什么?
我当时就随便提了这几个问题,就把他们给难倒了。
泰晤士报那种排名,水分大得不得了,而且英国人给自己的学校排名也很高,另外英国人也聪明,有时候中国一些高校的人请他们机构的人吃个饭,给点钱,排名就能提升上去。
反正最后你高兴,我高兴,大家都高兴。
至于是不是大学教育水平真上去了,谁在乎?
除了像我这样个别较真的人,说实话出来,还老挨骂。
一个国家在发展初级阶段,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你996搞人力积累,那还说得过去。可是中国都已经过了那个阶段,还在那里讲究996和数量,企图靠卷,就能卷死欧美。
你搁这做什么美梦呢。
——给讲个不太好听的笑话,是某个答主的回答,具体是谁我忘了。
内容是这样的。
他所在的公司和行业,在2006-2008年那会儿,国内公司技术水平一般,和国外公司差距较大,但是那时候有行业协会干预,所以那时候大家的产品卖得不是很便宜,但也不是很贵,适中的价格。虽然技术上大家一般,但国内公司都有的钱赚,日子过的都不错。
后来,行业协会被搞没了,没了干预以后,大家开始疯狂恶性竞争。
到了十年后的2018年,国内公司的技术水平远不是当年能比的,和国外公司的差距也缩小了不少,但是国内公司产品价格卖的甚至比当年还便宜。而国内公司还在盈利的,10%都没有了,大家都在亏损,并且一直在亏损,越亏损越厉害。
前两月,很多出口企业恶性竞争,价格甚至比19年还低,低价竞争抢海外市场,当时原材料价格已经涨了很多了,但这些企业为了打垮竞争对手,各种内卷,结果就是出口企业疯狂亏损。
问:你为啥干不过别人?
答:你TM就没想过用正常的手段竞争,只要一个正常的市场波动你就死掉了,你凭什么有竞争力跟我争?你一不靠产品质量二不靠产业升级,想着就是靠低廉的人口红利和低价竞争,那我投入那么多资金搞研发是脑子坏掉了吗?
三流国家定义“发达”,二流国家定义“市场”,一流国家定义“自己的”
华山派定义凭什么
知乎定义专业
光看见人家拿高福利了,怎么也没看着人家当初搞工运,各种国王的各种军队直接把大炮拉进城里用榴霰弹对人群轰呢?
有一说一,19世纪那会儿,在闹市区/街头巷尾或者花园广场使用大炮可算是常规的不能再常规的操作了,从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到1832年小革命再到1848年意大利独立战争再到1871年巴黎公社。大凡此类时刻君主的回答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大炮,如果有别的答案那就是更大磅数,更长射程,一次装填弹丸更多的大炮
换个不那么血乎刺啦的例子,为什么进城务工人员的利益和退役军人的利益更能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帮助?而格子间社畜的生存状态直到最近两年才进入公众的视线,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为什么某些天天跪着的贵物只能喝洗发水喝到酒精中毒最后冻死在皇土上——谁让他们爱跪着呢。所以说一边被沙皇的马刀砍着一遍帮沙皇打起义军的人活该世世代代活的像牲口。
地上有五本儿书呢筒子们,别忘了这一点
我非常好奇的问一句,中国各个城市的晚高峰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些下班的人都不是中国人?住城中村的是中国人,,,哪些住自己房子的小区住户就不是中国人?
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供给(生产)不会自发创造需求(消费)
需求才会自发创造供给
首先,答案很简单:公有制成份高。法律上写个私有的未必是私有,你爸妈还说压岁钱是你的呢。现代国家中所有企业都是和政府共有的。你企业的利润要上交一部分给国家,你企业雇人签合同要按照政府规定的条件来只许高不许低,你要解雇人,得按政府规定给予补偿。分你利润还给你定规矩,你说企业是你私有的?政府这个凌驾于董事会之上的超级董事究竟在你的企业中占了多大股份,这个可能很难量化,但它绝对是占了不小的份额。然后这部分股份他是怎么管理的?欧洲的民主程度比不上我国,比美国可高不少,可以说政府占的这些份额接近全民所有即公有。
其次,公有制的弊病在欧洲的制度下也是存在的。90年代以来欧洲的衰退是肉眼可见的。即使讲人均和中国的差距也是迅速缩短。科技上,差距也在飞速缩短。资本主义条件下谁对无产阶级不够狠谁就被淘汰。这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真相。只不过欧洲底子厚而已,其他没啥底子的国家除非天选之地,能有一个学得起欧洲的?
最后,反对一种价值观:因为955效率高,所以支持955。假如007效率高,你准备支持007吗?假装劳资之间利益是一致的,不过是一种洗脑手段而已。我支持公平优先。
别问,问就是以美国为头目的西方掠夺全世界人民的血肉来供养他们自己。这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不存在别的可能性。
有时候,你想的太多只会让自己越活越痛苦,因为我们都是无力的普通人。
一、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和随之而来的超额利润。
二、由前者带来的国际关系优势位和技术壁垒。
三、内部较为平等和均衡的劳资话语权。
四、由前三者带来的比较完善的科研体系和较放任的社会氛围。
五、前四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不能享受高福利是因为需求不足的时候,
还是一个个觉得人家是因为生产力高生产质量好垄断了市场实现的……
至今还认为欧洲福利好是因为祖宗积蓄多……
就他们那个弹丸小国,祖上抢来的早嚯嚯没了……
经济不是生产,经济是循环。
高福利,是为了帮助更好地循环。
循环产生财富,交换产生财富,你用你种的米换我写的代码,这个过程产生财富,
你种大米不吃,我写代码不用,都是“单方面生产和消费榨干社会财富”的行为。
你是不是想听欧美剥削第三世界人民这种话?
那你就每天说一遍不就好了。
欧美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凭什么不富裕。
你以为的高科技:
养貂、养牛、种子、挖矿、种牧草、光刻机、精密机械……
实际上的高科技:
生物工程、通讯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高速轨道交通……
工业的本质是什么?是标准化生产制造能力,是大规模下的低成本高效率。离开规模谈高科技真的是耍流氓。
说工业就聊996血汗工厂,说创新就谈小众市场产品,这是一小撮人的底层逻辑。
为啥欧洲这样?因为有规模效应的全球产业,先被霉国碾过,躺平了,现在又被中国蹍。欧洲优势产业并不是增长趋势,而是越来越少。
我知道不少国内中小公司,利润率比知名大公司全球500强高多了,但并不表示这些中小公司比这些大公司强多了,只是对市场的一种适应而已。
目前国内产业化规模化红利正在越来越集中,小规模市场正在被投资越来越注重,这才是欧洲最怕的事情。当决定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上下游都被碾过,剩下的就连小众市场都吃不上了,只有边缘产业、农副业、服务业、娱乐业的时候,固然可能还可以吃肉,但顶天只能是肥羊了。
下一轮工业革命的入场券已经是亿级以上人口的国家才有可能拿到,欧洲照目前散装的状态,除了收碳排税已经没有别的抵抗力,然而有能力拿入场券的中美,在这上面是有默契的。
不具备全产业链能力,也就意味着必须交出了战略主导权。霉国靠着铸币税养着军工全产业链能力,从而维持铸币税征收权,这个游戏已经快玩不下去了。
羊毛何时割,只是时机问题,不是割不割的问题。
至于依赖度,实体清单拉出来,欧洲想吃肉也没机会吃,只能成为筹码。君不见澳洲的订单,霉国吃了多少。
有追更的同学,那就再瞎说点体会。
现在欧洲安全极度依赖霉国,这是显而易见的。举个例子:法国航发上限就是中推,德国已经没有航发了,英国还有点家底,但大推也几乎后继无人了。航发只是个缩影,对欧洲来说,能保持一招鲜已经是极限,很难体系竞争了。
疫情前几年恰好因为工作及生活的原因,走了十几个欧美国家,反而从有移民意向转向坚定的国内党,或者说成为所谓的“粉红”。
欧洲那边的实际体感,或许有的人看到的是衣食无忧、生活富裕、不用奋斗,但我的体感是:好听的说法是福利好,不好听的说法是不思进取。整体已经失去活力,社会固化,移民问题严重。就好像以前的说法“老大帝国”。
续更,答一波吧。
作为体会过家里长辈在90年代中期迎接下岗潮的一代,体会过限电停电保生产,体会过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的一代,年轻时愤世嫉俗,以为西方的一切都是更好的一代。对于整个变化的过程体会更多。
自己就是成长过程的参与者,从来没觉着得来的都是理所当然,每一点进步,还真都是辛苦所得。犹记得刚工作时为了赶一个项目的进度,一周睡眠不到8小时,或许,有些人会说这是内卷,甚至当时的自己也非常不忿于分配的不公,但这就是很多人当时的状态。现在回过头去看,所有的这种状态,都不是无用功,毕竟有超过百年的积累优势要追赶。
00年代初期,跟某欧美合作方推进一个项目,被瞧不起、被俯视、被表面礼貌却从骨子里瞧不上。这并不因你从情感上更贴近对方,更认同对方的观点而改变。
即便是10年代中后期,在欧美走一圈下来的体会,仍旧有浓烈的傲慢和偏见的感觉,不禁有疑问,说好的平等皿煮滋油呢?
直到某年去了一趟班加罗尔参会,开始理解这种傲慢从何而来,从心理上的优势获得满足感,这或许也是个幸福感的指标。
中间创业一轮,不成功,属于拿了投资没花好的那种,以为的大家一起做事情,分配公平,目标一致,就可以解决问题,才发现即便分的再多,再民主,大家都还是各有各的想法,最终南辕北辙。
回归打工行列,日子虽过的压力小了很多,也有了很多时间回过头来,读书、反思,看到的世界自然又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看到的世界也大相径庭,对于自己来说,或许打工是一种休息和调整,再创业才是一种修行。
再创业已经是疫情进行时,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很多。现在的体会是,总有一部分先行者,已经在路上走的很远,或许当时看不懂,5年10年以后,才能发现其中深意。
社会问题如同科学问题,现在也在宏观与微观的统一研究中,正如双缝干涉实验那样,具体观察到个体问题,是一种形态,放到社会整体问题,又是一种形态。
具体到微观研究,中国崩溃论谈了20年,放大到宏观研究,中国威胁论也谈了20年。
有更好的目标,好事,不追赶并超越,岂不无趣?当然,向无人到达的未知领域探索,更有趣。
再更,忙完一天,好家伙,要看剖腹的真不少,还有私信开骂的。
错了,有罪,开过滴滴顺风车是我的原罪,不该妄议高端话题,可以放过了吗?我吃了两碗粉,不是一碗,刀子请收回去吧。
人家600年的积累 凭什么不能
理论上来说,我国工人一刻不停的只知道生产,大量创造社会财富,很快就会富起来。
看起来物资生产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富裕,实力越来越强。
然而生产归生产,物质水平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这些丰富的物资并没有用。产品再精美、再丰富,也只能白白堆在仓库里浪费,甚至最后不得不扔掉。
我们甚至还要去求洋老爷印点美元,白白的送给他们,才能尽量避免浪费一些物资。倘若他们不要,就会造成更大的浪费,以及很多中小工厂破产。明明我们是供给方,我们有实物产品,却要看他们的脸色。
变得富裕,不断输出各种产品和服务,这种经济模式是行不通的,越生产越会导致浪费,哪一个国家都一样。越生产,市场越饱和,价格下跌越厉害,贬值越快,吃力不讨好,不论该产品是高科技、香水、服装、保时捷、钻石、石油等。
追求不断生产的国家最后必须崩溃,这也是青年中年马克思的宿命论+崩溃率。
只有强调消费的国家,才会变得真正富裕起来,科技才会创新,产业才会升级。工人不断被强迫做工,是没办法产生消费的。
欧洲之所以高福利,背后是高额的赋税
比如德国,以前羡慕这儿的人可以躺平,可以不用996,得了大病不怕倾家荡产,后来才发现,在德国只能躺平,不然分分钟会被气吐血。
1)工资,基本上所有人到手工资只有60%,如果你是单身+高收入,那基本只有一半。如果你是超高收入,即使你有家庭,也还是只有一半。汉堡弟弟年薪14 万欧,人民币大概110 万左右,两个孩子,老婆当了几年家庭主妇在家照顾孩子,就这,到手只有7.5 万欧,人民币大概58-59 万,年薪直接砍半…
2)德国医保巨贵无比,如果是高收入者,那就一个字:惨! 关键你享受的服务是和低收入者是一样的。而且不是说你退休了就不用交医保了,这个医保你是每个月都要交的,直到你挂。
3)房屋保险,如果你买了房,每年要交房屋保险,不知道是不是法律强制要求,反正每个德国人都买的,房屋保险并不便宜。
4)房屋税,这个才呵呵呢……如果买了房,每年都要交房屋税,直到你卖掉。
5)车税,德国车倒是便宜,但是还有税呀你买了车,每个月要上保险,其次每个月还要交车税,一辆奔驰E系,每个月税在150-250 欧, 人民币1170- 1950,你想想,这车你开十年,你要上十年税……
6)养老金,哈哈哈哈哈,你以为你退休了就可以不用上税了嘛?不不不,你的养老金还要上税,还要接着交你的医保,基本上最后你的养老金也就够吃饭+交水电费,可能连房屋保险和房屋税都交不起。
7)养老院,德国养老院也贵到飞起,每个月在4000 欧这样,人民币31000。你的医保或者护理险会报销一部分,剩下大部分还是要自己出,如果你出不起,那你可以卖房,如果你连房都没有,那这个时候政府可能会给你出,政府只接济穷人,最惨的是中产
目前只想到这些,总之在德国,什么都要上税,没有一天不在上税,高福利社会是靠税收支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