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有意思的问题。类似问题我没有经历过,我只能凭感觉给点自己的建议。
首先,我觉得问题描述有一个问题,就是相较国人,其实外国人和ABC反而更不看重出身背景,因为他们的社会较为个人,也更平等,父母的支持没有国内这么竭尽全力,也不需要。所以这条路别一上来就堵死。去接触,不成又没损失怕什么。
第二,克服内心的自卑。家穷,确实会造成极大的自卑,我自己就是。但是家穷其实也是优势,只不过这种优势在一般人眼中难以发现,需要极有钱或极有权的人才能认识到。这种群体不需要你在物质上给他什么,他看中的是你有没有他/她不具备的。我们省的首富(最差也是前三),曾打算招我为女婿,我妈婉拒了。其实就是这么个理。条件一般的,看中你的条件;条件很好的,看中你有没有正念,反而对出身不那么介意。
最后,多走出去。我和我弟参加过美国华人教堂的活动;里面人很多,女生分两种;第一种就是国内来的,快毕业了,来教堂是想留在美国……这类我觉得就算了,别接触,浪费时间。还有一类就是当地华人家庭,美国华人晚生晚育的多,看着像她爷爷奶奶,其实是她爸爸妈妈,这些人中有些挺靠谱的。但这个要看城市,小城市不一定有圈子。
题主的观察力很敏锐。 不过我觉得有点过分担心。 可以说,这个群体是MITBBS上所谓的“北美猥琐男”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随着中国本身的阶级凝固,大学产业化等,这个群体是相对越来越小的。 我20年前来美国后认识的一些博士正如题主说的一样。来自老区,拿着半奖,住着客厅,勒紧腰带每月往家寄钱的。 20年后这种人至少我个人已经没有认识的了。
至于这个群体如何找对象, 我觉得 @艾鞅 说的非常精辟。
书都读到phd了,应该学会两件事:
一是认清自己,包括但不限于客观评价自己以及异性的潜力,能力,家境,未来发展路线等
二是学会说话,别以为自己说了几年英语在实验室沟通无障碍就觉得自己语言关过了,实际上太多人说了一辈子汉语也没搞明白到底要怎么说话。先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再学会如何与异性交流,再去研究怎么找对象的事吧。
我这里就展开解释一下。
来自家境贫寒的朋友经常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把自己家境贫寒当耻辱,然后反向预设其他人的立场。 我理解这是因为他们成长过程中很大概率会遇到有人拿着贫穷攻击自己而感觉屈辱的经历。 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与自己的成长环境和解。 即,你成长在一个贫寒的环境并不是你的错,这个环境也造就了你的很多优势,例如共情,谨慎,节俭等,而这些也是可以被欣赏的闪光点。
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身高1米64啊 :-) 个矮和贫穷在一些人眼里是一样的原罪。 是被明说不考虑的。是被语言攻击的。 然后呢? 我不还是以高中毕业身份把我那眼睛不好的博士领导拐回家了?
穷是一个状态,但不是一个恒定状态。 这点就比矮强了(自黑模式)。 正视它,没必要藏着掖着。 作为一个在美国的理工Ph.D 男,无非就是原始积累点比人家晚几年而已。 毕业后几年8-10万年薪(看地区)肯定是有的,不搞妖蛾子最后是个中上产也没任何问题。无非就是买房早几年晚几年的问题。 这点大家都知道。 既然如此,为啥对现有的贫穷那么敏感呢? 朋友来约,真没钱时明说我穷,去不起,我攒攒的话可以下次一起。大家也都会理解,甚至愿意凑凑钱带你一起去玩,毕竟大家一起玩的开心比那点钱重要的多,不是么? 真正工作了,学生时代那点钱算得了什么? 旅途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大家,绝大多数人也都会承情。 而这种不骄不馁的态度本身对很多女性就有吸引力。
我一个家里有矿的学妹怎么看上她老公的? 因为一群朋友去玩划船,她老公(当时还不认识)确认所有的人都穿上救生服,结果自己忘了,掉水里后发现他是整个组里唯一一个不会游泳的。。。被水性很好的学妹美女救狗熊后臭骂了一通。 对彼此留了很深的印象(这个二货忘了自己也要帮别人),最后就走一起了。他也没啥超好的家境,但这就是缘分本身。
所以说,越是能够客观评价自己能力,家境,未来发展路线的人,越是心态平和,可以对拿着一时间无法改变物理状态侮辱自己的人一笑了之。 这只能说明对方的浅薄和不可交。通过这个也可以判断真正的朋友在哪里。 这有什么不好的。 至于羡慕富家子弟几天换美女女友,嫖妓等。 那只能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牌,他有可以浪费的,我没有,所以更要打好自己已经有的而已。 一个人追求的不应是成为"让人羡慕“的别人,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一条是道的话,第二条是术。
很多出身贫寒的同学给自己添加了太多的预设立场。 题主问题里就有体现
在开放的美国,他们却连女生的手都没牵过。
找其它国家的女生或者ABC吧,因为文化差异,很难沟通。
找自费的本科或者硕士女生吧,因为她们几乎都是大城市的,家境富裕,而他们之前都在学习改变命运,兴趣面很窄,很难有共同语言。
找同样的理工科PhD女生吧,但是理工科本身就男女比例悬殊。
我也穷啊,借住过别人家漏水的地下室,和青蛙为伴。 去农场割玉米,修牛棚。 全身臭味熏天,三天没吃饭。 因为闻啥都是牛粪味的。 但我从不觉得我精神上比任何人矮。
各个种族的女生我都有认识好友。 我也愿意去了解对方的文化。 既认识家里很穷的红脖子女孩,也认识父亲和小布什是耶鲁同学的女孩;谈的女友也有家里豪富,现在领导家就是普通煤矿工人。 领导就是理工科PhD 女生。。。
很重要一点就是坚持自我,文化差异如何?有兴趣了解对方的文化么? 对方有兴趣了解你的文化么? 都有,自然成为朋友。可以沟通。
家里很富裕/贫穷? 尊重她们的生活方式,但不卑微自己的。 和穷的朋友出去,直接说这顿我请,不用管,不过你得给我买杯可乐 :) 和富得朋友约,直接说这地方我可去不起,不过我回头可以请你去个隐蔽得小墨西哥馆,有好吃得牛舌taco.
理工科女博士又不是恐龙,了解一下兴趣,爱好,互通有无啊。
精神的平等是友情的基础。 再往后走才是其他的互动方式。 因为哪堆预设立场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交流,找不到朋友/对象,怪谁呢?
不平等就没有朋友,只有奴才。 这一向是我的看法。
一个精神平等,懂得共情,让其他人能开心和放松的人,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我都不觉得他会缺朋友,也不会缺情缘。 重点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成长环境。不是必须身高180+脸像鹿晗,多金霸气总裁才可以坐拥所有的选择的。 good to be him, you only need to be a better yourself.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