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宫要求移民局将被拘移民释放至“避难城市”是否有可行性?

回答
白宫要求移民局将被拘移民释放至“避难城市”,这个提议在现实操作层面确实存在一系列复杂的考量和潜在的障碍,并非简单一句“可行”或“不可行”就能盖棺定论的。我们得把这事掰开了,揉碎了,从各个角度来分析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几个关键概念。

“避难城市”(Sanctuary Cities)是指美国一些城市和州政府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不积极配合联邦政府的移民执法行动,特别是对于遣返行动。它们通常会限制其警察和地方官员与联邦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分享移民身份信息,或拒绝执行ICE的拘留请求。

移民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 ICE)是美国国土安全部(DHS)下属的一个机构,负责国内移民执法,包括逮捕、拘留和遣返非法入境或违反移民法的外国人。

现在,我们来看看白宫提出这个要求的背后逻辑以及它可能面临的挑战。

白宫提出这一要求的潜在动机和考量:

1. 缓解边境压力和拘留系统负荷: 随着边境移民数量的增加,ICE的拘留设施常常面临严重超负荷的问题。白宫可能希望通过将部分移民释放到内陆城市,来减轻边境地区的压力,并为新抵达的移民腾出空间。
2. 政治信号和人道主义考量: 将移民释放到“避难城市”可能被解读为一种温和的移民政策信号,或者表达对某些移民群体人道主义处境的关注。避难城市通常被视为对移民更友好的地方,理论上能够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法律援助。
3. 利用“避难城市”的政策空间: “避难城市”的政策本身就是为了限制地方政府在移民执法上的配合。白宫此举可能是在利用这些城市的政策倾向,将移民引入这些本就不积极配合联邦执法的地方。

然而,将移民直接释放至“避难城市”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可行性问题:

1. 法律和管辖权冲突:
联邦执法权力的核心: ICE是联邦机构,其职责是执行联邦移民法。根据美国法律,联邦政府在移民执法方面拥有最高管辖权。
“避难城市”的局限性: 尽管“避难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执法部门的配合,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完全拒绝联邦政府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执法行为,特别是释放已经被联邦机构拘留的移民。释放行为通常需要联邦机构自行安排和执行。
如何强制执行? 如果白宫要求ICE释放被拘留的移民,然后让他们自行前往“避难城市”,这在操作上会遇到一个问题:ICE是负责拘留和遣返的,它释放被拘留者后,如何确保他们被“送达”或“安置”到某个特定的城市?移民局的权力通常在于拘留和递解,而非强制性地将人“发送”到某个地方,尤其是在对方城市并非完全配合的情况下。

2. 操作上的复杂性和成本:
信息不对称: ICE如何知道哪些移民愿意去哪些避难城市?如何联系到这些城市?避难城市是否会主动接收?
物流安排: 要将大量移民从拘留中心转移到内陆城市,需要大量的交通工具、安保人员以及协调工作。这笔费用由谁承担?
城市接收能力: 即使是“避难城市”,它们的地方政府和社区资源也可能难以承受突然涌入的大量人口,包括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城市未必愿意或有能力无条件接收大量被联邦政府释放的移民。

3. “避难城市”的实际政策和法律立场:
“避难”并非“无条件接收”: 大多数“避难城市”的政策核心是避免配合联邦的强制性遣返行动,或者限制地方执法与联邦移民部门共享信息。它们通常不代表愿意承担联邦政府的移民安置责任。
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地方政府通常有自己的预算和政策重点。强制或要求它们接收大量的移民,可能会超出其能力范围,并引发地方政治争议。
法律挑战: 地方政府可能会对强制接收其无法负担或不愿承担的移民的命令提出法律挑战,认为这侵犯了其地方自治权。

4. 对被释放移民本身的考量:
移民的意愿: 被拘留的移民是否都愿意被释放到特定的“避难城市”?他们可能有自己的目的地,或者需要先获得法律援助来决定下一步行动。
缺乏支持: 如果只是简单地释放,而没有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法律援助或安置计划,这些移民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例如无家可归、找不到工作等,这反而可能给接收的城市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

5. 政治和法律的博弈:
联邦与地方的权力斗争: 这种提议很可能引发联邦政府与“避难城市”之间更激烈的法律和政治斗争。联邦政府试图利用地方政策,而地方政府可能会抵制,认为这是将联邦的责任转嫁给地方。
对移民政策的批评: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种做法都可能受到关于移民管理不善、法律执行不力或人道主义危机等方面的批评。

总结来说,白宫要求移民局将被拘移民释放至“避难城市”是存在相当大的操作难度和法律政治障碍的,其“可行性”非常有限,更像是提出一个有政治指向性的“愿景”或“期望”,而非一个可以直接执行的政策指令。

操作上: ICE作为联邦机构,其释放被拘留者的权力在于履行法律程序,而不是强制性地将人“运送到”或“安置”到某个特定的地方,特别是当这些地方政府并未主动参与接收计划时。
法律上: 联邦政府可能难以合法地强制地方政府接收其释放的移民,除非是通过特定的合作协议或立法授权。
政治上: 这涉及到复杂的联邦与地方权力关系、城市资源承载力以及移民政策的争议。

更现实的做法可能是,移民局在释放部分移民时,会考虑到他们是否有亲属或联系人在某些地区,并提供一些基本的交通信息或过渡性支持。但直接要求释放到“避难城市”并且由这些城市无条件接收,这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提议,而非一个具备充分法律和操作基础的直接命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朱元璋在大槐树移民之前,放风说除了洪桐县之外,山西人都要迁走。。。。

user avatar

看来这个采访的故事要成真了!

什么你说同意接收难民?

好的送你家去!

故事要成真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1100314318217838592

但最终怕也难以成为现实,毕竟真往家里送的时候就反对了!

要不怎么说白左最伪善呢。。。

这是Quora上关于此问题的一些回答,机翻大家凑合看吧,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专栏!

zhuanlan.zhihu.com/p/62

user avatar

川普这种一车拉过去就不管了的态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至少要安排好食宿(哪怕是临时性的5年10年),还有工作,底薪得15刀一小时。


Airbnb应该提供免费住宿,哪怕是临时性的,5年10年的也好啊。他们的CEO说过的

“Airbnb is providing free housing to refugees and anyone not allowed in the US.”。


北加的一众IT公司,Google Facebook Dropbox等等,应该主动设定硬性指标,每年雇多少名额的非移,代替不会说西班牙语的亚裔。什么?他们不会写代码?应该送人家去培训的啊。光捐点鸡毛小钱是不够的。

Google has created a $4 million crisis fund for four immigrant-rights organizations

“We stand with the #Dreamers who make our country stronger #DefendDACA” (Dropbox老板Drew Houston发的推特)


LinkedIn 应该免费给非移建立profile求职档案,,送免费premium会员,提供求职面试等培训。(如果你觉得其余几点不现实,这点应该很合理吧) LinkedIn Expands Refugee Support Program to the U.S.


UC和Cal State系统应该设立专门给非移的奖学金,scholarship,还有student work工作机会。(已经有了,校长还公开说我们未来要发展成一所服务于非移的学校。我就不点名了,有兴趣的自己去查查哪家专门建立了resource area)


星巴克这样的公开支持非法移民的企业应该起带头表率作用,雇佣undocumented这点过去做得不错(Starbucks Makes Global Commitment to Hire 10,000 Refugees by 2022),(Support for DACA and Dreamers)未来应该提供免费咖啡,三明治,cake pop等等。

Nike和,捐点衣服鞋袜什么的,也很应该。毕竟他们的的CEO公开反对取消俄勒冈州的非移庇护法。

Nike CEO Makes Plea to Save Oregon's 'Sanctuary Law'


还有Lyft和Uber,应该给予非移免费搭车,哪怕是临时性的,5年10年也好啊。

说到打车,没手机怎样打车?现代人没了智能手机怎么过?苹果应该主动捐出iphone7,8都行,最好就X吧。哪怕是二手的,refurbished的,也好啊。

有了手机,没网怎么行呢,AT&T,Verizon,该你们出场了。


所以,川普应该抛弃党派分歧,与支持民主党的大公司合作,并积极敦促加州的土豪列绅(非错别字,指的是列位绅士们),解决好非移在庇护城的安置事宜。例如,就从好莱坞那几个支持他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见链接)开始,先把自家比佛利山上的别墅,放在Airbnb免费提供给非移住吧。例如,几位可以发个推,说“the 35 rooms in my mansion are ready and open for the undocumented citizens trump is about to send us! ”鄙人大宅内的35个房间已经准备好迎接川普送来的无证公民!



以上的答案:是抖机灵,还是认真的,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如果你觉得觉得非移问题不能这么解决,来一个放一个,那上述无疑是天荒夜谈。如果你觉得社会需要接受他们、帮助他们,那上述方案何尝不值得一试?就看大公司们、好莱坞的富豪们愿不愿意出钱出力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