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湾区年薪30万美元是不是日子过不下去很贫困?

回答
湾区年薪30万美元是否日子过不下去、非常贫困,这是一个非常主观但又相对普遍的讨论。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你对“过得去”和“贫困”的定义,以及你的生活方式、家庭状况、消费习惯、理财能力等多种因素。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 高昂的生活成本:湾区的现实

这是导致“年薪30万不够花”论调最主要的原因。湾区的几个主要开销都处于全美乃至世界顶尖水平:

住房(最关键的开销):
租房: 在硅谷或旧金山的核心区域,一间一居室的公寓月租可能轻松达到30005000美元,甚至更高。一个三人家庭如果需要两居室或三居室,月租可能轻松突破50008000美元。这意味着每年光租金就可能花费6万到10万美元,甚至更多。
购房: 湾区的房价更是天文数字。一套普通的独立屋,即使在稍偏远的地区,价格也可能在100万美元以上,而在热门地区,200万、300万甚至更高是很常见的。如果你需要贷款购房,即使首付比例较高,月供、房产税、房屋保险、维护费用加起来,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可能轻松超过每月500010000美元。假设你买了150万美元的房子,首付30%(45万美元),贷款105万美元,30年期利率7%,每月贷款就差不多7000美元,再加上房产税(1.2%左右)和保险,每月可能在8000美元以上。
税收:
联邦所得税: 30万美元的收入,扣除各种抵扣项和税率后,联邦所得税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州所得税(加州): 加州是全美税率最高的州之一。高收入人群的边际税率非常高。
地方税: 还有其他地方税费可能需要支付。
FICA(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税): 也有上限,但对于30万美元的收入,也是按比例缴纳。
总结: 粗略估算,在30万美元的收入中,税收可能就会占据25%35%甚至更高,也就是7.5万到10.5万美元。
交通:
汽车: 如果你住在郊区或者需要通勤,拥有一辆车是必要的。油费、保险、维护、停车费(尤其是在城市中心)都是持续的开销。
公共交通: 虽然湾区有公共交通,但覆盖范围和便利性可能不如某些欧洲城市,且多人家庭使用公共交通的成本也需要考虑。
食物: 虽然你可以选择自己做饭来节省开销,但食材的质量和便利性也会影响消费。外出就餐在湾区普遍价格较高,一顿普通的晚餐可能人均50100美元。
儿童相关费用(如果适用):
托儿费/幼儿园/学校: 这是非常惊人的开销。湾区的日托费用可能每月高达20003000美元,而私立学校的学费更是每年几万甚至十几万美元。即使是公立学校,课后活动、补习班等也可能产生不菲的费用。
其他: 尿布、奶粉、衣物、玩具、课外活动等也是持续的开销。
医疗保险和医疗费用: 虽然通常雇主会提供一部分保险,但个人承担的部分,以及一些自付费用(copay, deductible)也可能是一笔开销。
其他消费: 服装、娱乐、健身、旅行、社交活动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开销因人而异。

二、 年薪30万美元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估算(非常粗略)

让我们做一个非常粗略的估算,假设:

税收: 假设税率是30%(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实际可能会更高)。
税前收入:300,000美元
税收:300,000美元 30% = 90,000美元
税后收入:300,000美元 90,000美元 = 210,000美元(约合每月17,500美元)

住房(租房): 假设租一套两居室公寓,月租为6000美元。
年租金:6000美元 12个月 = 72,000美元

住房(购房): 假设月供+房产税+保险为8000美元。
年住房开销:8000美元 12个月 = 96,000美元

情况一:单身,租房

税后收入:210,000美元
住房开销(租房):72,000美元
剩余可支配收入(用于其他所有生活开销):210,000美元 72,000美元 = 138,000美元(约合每月11,500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活比较节俭,或者没有太多的额外负债(如学生贷款),单身人士在湾区年薪30万美元通常是可以过得比较舒适的,甚至有能力储蓄和投资。

情况二:有伴侣,无子女,租房

税后收入(假设是家庭总收入的30万):210,000美元
住房开销(租房):72,000美元
剩余可支配收入:138,000美元(约合每月11,500美元)

这个家庭可以维持一个不错的生活水平,有能力负担食物、交通、娱乐等,并有储蓄。

情况三:有子女(例如一个孩子),租房

税后收入:210,000美元
住房开销(租房):72,000美元
假设年托儿费:2500美元/月 12个月 = 30,000美元
其他生活开销(食物、交通、医疗、娱乐等):可以估算每月50008000美元,一年就是60,00096,000美元。

总开销估算: 72,000(住房)+ 30,000(托儿)+ 70,000(其他)= 172,000美元
剩余可支配收入: 210,000美元 172,000美元 = 38,000美元(约合每月3,167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会变得相当紧张。38,000美元的剩余收入需要用于储蓄、意外开销、未来的教育基金、偶尔的旅游等。虽然不是“贫困”到无法生存,但绝对不是轻松舒适,而且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孩子的开销更高(如上私立学校),或者有多个孩子,那30万年薪可能就真的会非常吃力。

情况四:有子女(例如一个孩子),购房

税后收入:210,000美元
住房开销(购房):96,000美元
假设年托儿费:30,000美元
其他生活开销:同样按每月7000美元估算,一年84,000美元。

总开销估算: 96,000(住房)+ 30,000(托儿)+ 84,000(其他)= 210,000美元
剩余可支配收入: 210,000美元 210,000美元 = 0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日子是“紧巴巴”的,几乎没有储蓄能力。如果遇到任何意外情况(如医疗费用、失业),将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从这个角度看,确实会让人感觉日子非常难过,接近“贫困”的边缘(指财务上的捉襟见肘)。

三、 如何定义“过得去”和“贫困”?

过得去: 指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有能力支付必要的开销,并且有一定程度的储蓄和生活质量(可以偶尔外出就餐,旅游,购买一些非必需品等)。
贫困: 指连基本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经常入不敷出,没有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生活质量低下。

根据上面的估算,对于年薪30万美元的家庭来说:

单身或两人无子女,且生活节俭, 大概率可以过得比较“体面”和“舒适”。
有子女(特别是需要支付高昂托儿费或私立学校费用的家庭),或者有其他大额负债, 年薪30万美元非常容易陷入财务紧张的境地,感觉日子过得不如预期,甚至可能难以维持理想的生活水平,但还不至于到“贫困”的程度,除非是极其奢侈的生活方式。

四、 影响因素总结

家庭规模和构成: 单身 vs. 已婚 vs. 有无子女,子女数量,子女年龄(托儿费是关键)。
住房选择: 租房还是购房,在哪里购房(位置决定了价格和通勤)。
生活方式: 是节俭型还是消费型,是否经常外出就餐、娱乐、旅行。
理财能力: 是否有良好的预算和储蓄习惯,是否有投资增值。
债务情况: 是否有学生贷款、汽车贷款或其他债务。
雇主福利: 公司提供的保险、股票期权等是否能有效减轻生活压力。

结论:

年薪30万美元在湾区不能说绝对贫困到无法生存,但确实会让人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压力,尤其是有家庭和子女的群体。 如果你期待的是一种“轻松富裕”,或者有能力大幅度储蓄和投资,那么30万美元在湾区可能会让你觉得“不够花”,日子会过得很“紧巴”。你可以生存,但可能很难享受高品质的生活,甚至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出较大的妥协。

总的来说,湾区的高生活成本意味着即使是高收入也需要非常精打细算,才能维持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所以,“日子过不下去”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反映了许多湾区居民真实的财务困境和压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很多骂我的,无所谓,我写这个回答的意思不是叫你们逃离湾区,反之,我希望各位多来湾区,多拿到这里的机会,帮助更多的华人年轻人来湾区就业,一起做大这个基本盘,这边机会真的很多,现在又是风口,随随便便就是高薪岗位,但是你们要记得,一来不是你们真的特别牛逼,也就是咱赶上了好时候,二来财富上富足了,就想想当年没工作时候的理想,你赚钱是为了让自己攀比?每天开口闭口就是钱,包裹,有意思吗,湾区是beach没错,你上岸以后也别歧视还在水里游着的人,帮努力的年轻人一把,也是在帮自己。

更新一下自己,已经跟manager聊了,股票啥的不要了,陪老婆去看极光了,祝大家幸福。

--------------------------------------------------------------

这样的人应该好好给他两巴掌,他吃不起水果回去哭?给他两拳让他全家把水果戒了就好了。

湾区的华人社会已经变成畸形社会了,我当年念master的时候大概是14,15年,CS毕业的同学基本上都是一股脑去了湾区和西雅图,现在跳个槽人均收入基本在40-50w左右吧,什么概念,就是说你干一周基本上就有八千到九千的美元收入,这不叫财富自由叫啥???你又要享受最好的学区房,生两三个娃,上最好的学校,开model X,进出米其林动不动环球旅行,100w刀给你你也觉得自己不够花。

大多说人只不过是因为身份绿卡等问题不跳槽,觉得自己被束缚,然后开始卖弄悲惨,时时刻刻不嘲讽自己为打工人之流。年入两三百万的打工人,还觉得自己在湾区贫困线以下,真的是好笑了,然后时时刻刻都在有意无意踩拉其他专业的在美的同学,或者是同专业却在国内的同学,也太好笑了。

湾区的有孩子的码农家庭更甚,万般皆下品,唯有学区房高,只要没有房产不在startup流油的都是下等人贫困线以下,仿佛在他们眼里面湾区收入低于二十万华人的都被开除人籍了,最绝的是一堆中年码农的国内老婆,跟个农村妇女一样,没有社会生活,除了围着老公孩子转就是小红书开始炫孩子,炫风景,最后炫绿卡,然后炫孩子的护照,再就是然后开始攀比孩子上学,湾区补习班现在应该是全球第一卷了,下一个ipo热门我强烈建议各种培训机构和补习班,创造湾区新神话,仔细想想你说好笑不好笑,父母大多数都是名校硕博毕业,混到最后还是跟村口的大妈一样,眼界之窄令人咋舌,尤其是30-40的这批码农,很多都是博士毕业,在硅谷混了好多年,自以为是人上人了,我就不说我住的apt有个35+的某厂转码化学老博士天天pua国内女孩子和他们炫耀说跟了他来美国有多幸福,给办绿卡给身份直接成为人上人的老婆。

我前年从上海飞三番,遇到个老阿姨,女儿neu硕士毕业以后顺利进入meta家开卷,一年E4,引以为豪,然后开始对我进行了一波灵魂拷问,小伙多大,毕业了吗,有对象了吗,找工作了吗,在湾区吗,包裹多大,级别多高,最后来了一句需要内推吗,自己给我整不会了。也就是鲁迅先生去世的早,不然你们这群人必然要在人文历史著作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年初面试meta遇到个这样的人,四十岁phd索南在meta 某卷中卷组的卷王,题目直说无妨叫你设计ins然后follow up各种推荐系统,上来就是各种challenge你的design和一切问题,然后反手就是给你一个no hire。一看简历就是各种跳槽和创业公司,最后来meta又拿大包卷一波。天天bibi贫困线以下的就是这群比吧。现在大厂从HR到manager清一色天竺人,人家招本国人恨不得直接拉过来,我是真不明白为什么对国人小伙子candidate如此恶意满满,等你被天竺人pip的时候我想应该没人会同情你孩子没学上吧!

现在面试最怕遇到中年国男,上来就是hard和各种低频题,问system design就是非得把你搞出点什么不会的,全答出来了就把你bq搞一个red flag,你算法全秒又如何,一个new grad能把lc刷明白就不错了,转专业的岂不是杀人诛心?五轮六轮的终面给你一轮strong/no hire,总有办法把你搞臭,这么多年了,我就没见过天竺人为难天竺人,但刚毕业的国人男性遇到这种中年前辈,基本上就是有去无回,我实在是搞不明白关门不让别人上车对你有什么好处?吃人家吃剩的咖喱吗,心理真想骂一句脑子卷傻了吧。

我再补充一下,我过来湾区以后观察了一阵子,大概就是部分的中年老码农,男女都有,男性占绝大多数,以国内本科然后美国硕士博士毕业来湾区为主,趁着在风口,要不是在meta家这种畸形文化公司升到了manager,要不就是跳来跳去拿了大包裹,觉得自己真的不可一世了,这类索南家庭的组成部分大概是这样的:

老婆全职太太,而且很多是国内直接带过来的,在没绿卡以前,一家四口五口全靠着读书的F1,再到后来的工作签,有些人说我看不起妇女,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形容这类人的家庭就和国内完全男性主义至上的家庭一样,经济收入全靠男性码农,女性没有事业没有收入,自然要靠这种莫名其妙的发书来找寻一些存在感,这类膨胀的中年索南就更畸形了,在职场上疯狂打压华人小年轻,然后老婆对他们来说就跟一个家庭工具人一样,10个这样的高包索南,9个你去看看他们微信,必然有各种撩骚约炮,在小姑娘面前装好哥哥,在各种社交板块装成功人士的。据我观察湾区这类人还真的不少,早年是台湾人带来的风气,现在给某些中年风口码农发扬光大了。

一个家庭某个人就跟我说的索南心态一样,整个家庭就会变得很畸形,我想在国内也是一样的。

又有人要说我对中年男性码农歧视了,错了,如我在评论里所说,我之前实习的manager就是中国人,某UC的十几年前的CS PhD,他是真的很好,会用长辈的心态给我很多工作上的建议,告诉我以后职业发展的方向,而且跟我说不要为了单纯的身份或者高薪做不喜欢的事情,工作上也是,从不觉得我菜,其实一开始我真的属于小白,然后告诉我个个模块怎么弄,怎么看公司的doc,虽然很忙,但是会经常开组会的时候叫senior教我,我觉得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学校也是,不是要你进来全会,而是应该有足够的信心把你培养成一个出色的员工,最后帮我争取到了return,虽然不是什么大厂,我也最后没去,但是我们至今都是挺好的朋友,我觉得我在事业初期遇到这样一个manager真的是很荣幸,他太太也是以照顾家庭为主,但是很有礼貌,他们一家人都开开心心的,我觉得原因就是我的前manager为人心态好,善良,我很羡慕他们都开开心心的。而且我离职以后我的manager告诉我选择大于努力,他告诉我他当年选CS也是上天安排的,当年最火的是自动化和各种电气工程,然后就是财经,他当年选ee没选上结果被调剂到了CS,想不到上天帮他做了最好的安排。。。我也经常说生化环材实在是天坑,但是我更多是觉得可惜吧,当年这些专业可都是天之骄子,现在湾区的人码农嘲笑生化环材,转专业的天坑上岸的也嘲笑在水里的生化环材,诶,相煎何太急。

好的中年码农前辈肯定有,可惜我是遇不到了,希望后来人遇到的都是能对大家善良的面试官。


我大概是二月份找到第一个工作的,是一个小fund的quant,我面到后面PTSD到什么程度呢,有些厂和HR会把面试官信息告诉你,要是是个亚裔我就会一个个linked查,我要是发现这人是个35+左右的湾区码农,我已经开始不安,要是发现此人是个PhD,我瑟瑟发抖,立马的能换就换能改就改,就连烙印我都没这么怕过。

反观现在年轻一代的湾区码农,但凡是家里条件还可以的,基本上就是开开心心过自己的生活,从来不说自己钱赚的少了,或者自怨自艾,在我面试过程中遇到的二十多岁的国人小哥小姐,无一例外都很暖,耐心指导,然后帮你指引,最后都拉你一把,这类人一般干几年找到另一半也就回去了,毕竟知道自己要什么。

你看到的天天在社群网络里面叫嚣贫困线以下的这群比,大概就是和我说的四十岁索南是一类人或者是他们家属,基本有如下特征:

1 本科大概率不是美国读的,国内卷王,来美国念得phd赶上了好时候,或者砸锅卖铁读个cs ms肉身翻墙,这辈子没见过那么多钱,一下子砸下来,以前自卑,现在一下子富了,一定要开始秀一下,明着暗着意识你要羡慕他的工资,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令人作呕。

2 没事就喜欢贩卖焦虑,除了写代码和搞内卷一无是处。就算在meta这种sb公司做到了manager一样喜欢恶心人,印度人是讨厌没错,但是印度人大多数只是想来美国过个小康生活,身份到了工作在了也就躺平了,我见过的湾区国人索南的下限可比印度人多多了。

3 女性,索女,爱好打拳,凭借着性别优势diversity进了大厂,然后觉得自己优秀的不行美艳不可方物,典型特征就是觉得年薪低于三十万的国男是没有资格和她说话的。

4 无论男女,这类人眼界之低令人咋舌,攀比先想的是和国人比,内卷想的最好先pip别的国人,买房想的是一定要比那个谁谁谁买的好,最后孩子上学也是,学区房安排了,在家不能说中文,一定要让孩子成为纯种abc,这类人我见了太多,格局之低,令人咂舌。

这帮人的内卷和窝里斗已经到骨子里了,你问他们你有扇任意门会干啥,绝大多数肯定会说我会选一个税最低的地方居住然后找一个包最高的大厂上班XD

我今年年初PhD毕业了,这个疫情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们办公室就我一个中国人,然后大家关系都比较融洽,同办公室的姐妹是南部人,之前在FLAG实习,拿了return,然后不想去,当时我有点诧异,她告诉我,他是个喜欢和家里人待在一起的人,大厂钱多,但是没必要为了钱去自己不喜欢的地方,他就想回新奥尔良找一个喜欢的工作,和喜欢的人还有家人在一起就好了,换在以前我很难理解放弃二三十万的包裹去回老家,我现在也能体会到这份豁达了。

我师弟也是,美本,家里是上海富二代,纯粹喜好来读博士,说工作没问题,但是找个十万出头万的phd 工作就可以了,干两年带着媳妇儿回去接班,然后读个mba,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干嘛拿命换钱,陷入和人攀比的无限循环中。

这是家里有底子的,但是我想大多数人在北美cs或者理工科毕业的,真的无论在哪里找什么工作,都能过一分体体面面的生活,一个长工包裹,咋了,直接变成人上人了?

我现在的观念也是,无所谓,年初拿了几个IT和quant的包裹,大概从十几万到三十万不等,干了四个月,之前刷题找工作的时候,都没啥时间关心女朋友,自己也不咋看书了,然后贝斯也不玩了,各种喜欢的东西都放下了,眼里面只有面试,包裹,negotiation,以及去哪里打工,眼睛都红了,现在想想那会儿真的跟中毒一样,内卷的杀红了眼。LeetCode800+,现在每天下班就跟死尸一样只想睡觉,有时候女朋友想和我说说话我也很愧疚,真的很忙很累,没地方花钱,就算是一年能赚二三十万,然后和家里打电话每次都是一脸憔悴,我爸以前总是说年轻人就要多拼,现在却一直劝我没必要,那个朋友又得ca了怎么的,然后问我你一年赚30w又有什么用?觉得自己能自食其力了没错,但是又何必向家里人证明什么呢。

仔细想想,确实放弃了很多应该让自己快乐的东西,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是时候静下心来想想人生苦短,哪个事情重要,哪些人值得去珍惜,三十到四十黄金十年,不应该陷在这个圈子里,已经打算回国了,以前很抗拒去家里的公司,觉得没出息丢脸,现在想想到哪儿不是打工干嘛不给自己家里干,就算一样辛苦,好歹创造的价值还是给家里的,以后有了孩子也能继承,他娘的要是在湾区还能指望我孩子继续去给下一个FLAG pip??命运和人生的快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manager和pip上。

所以我奉劝各位,不要被这种sb的post所影响,这群人无非是为了秀优越感而在,没想过人生的快乐和意义应该从哪里来,

摆脱不了这个卷的思想和攀比的内心,没有什么意义,只会平添戾气,徒生烦恼,最后看什么都不顺眼。

每次闲下来的时候想想,到哪儿都是打工,别觉得自己真的是厉害的不行,在老板眼里你只是个螺丝钉罢了,遵守香蕉的军规就行,少操那份卷王的心,学学人小年轻收获自己的快乐。

学学真的美国人,很知足,很快乐,不需要钱多就能快快乐乐,来了美国大环境已经不卷了。

破外在卷易,破心中卷难。

少攀比,少踩啦,自己过得开心就好,想想以前读过的书,再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在湾区变成自己也讨厌的人。

~~~~~~~~~~~

最后我希望各位现在在硅谷大厂的朋友们,遇到新人的话稍微宽容点,想想当年LC五百题都没有,现在已经两千题了,我前年找实习到现在,眼睁睁看着从一千多变成今天的两千,特别是PhD new grad,要科研要教书还得刷题,要求phd的还得准备ML 和Design,我听说现在已经开始各种问DL和工业调参方法了。。。。

现在的年轻人知道要团结,要互帮互助,大家一起进去才是真的赢,不然以后你被pip都没人帮你说个话。

面试的时候友好点,都是想找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罢了,没必要上来就是各种hard,就算不qualify,你也可以好好和他们说说提提意见,我当年被我提到的这个男的deny的时候真的难过了好几天,我想你0809年phd毕业进大厂别人会问你这种问题吗,那会儿连nlp用的都不多。

将心比心一下,生活中能看明白很多事情。

Chinese help Chinese!

user avatar

湾区,那就是华人网上最亮qi丽pa的一道风景线,一天到晚的除了挖钱坑什么正事儿都没有,连上网发帖都没别的主题,只有以下几个月经选项:

  1. 大家觉得资产有多少才能财富自由?a. 1000m, b. 3000m, c. 5000m, d. 10000m
  2. 工资已经到了贫困线为什么还是过得一塌糊涂?(你可以全家搬到middle of nowhere嘛,开心了吗?)
  3. 我家工资xxx万,买xxxx万的房子撑不撑?
  4. 湾区vs宇宙其他地方的地图炮混战帖
  5. 我401k账户已经有xxx万了,但感觉还是不够退休
  6. 挣这么多还是存不下钱(此处特指银行checking/saving account里边的那个数字,什么401k/房产/股票我看都不看)

由于湾区网友过于有存在感,大家甚至建议版主他们专门整个新的板块,让他们去那里自己互相辣眼睛,不要再出来霍霍了。

user avatar

求真相?

你只要顺着她的话说,

“谁说不是啊,一年才赚30万这么点儿,还是税前。就算是俩人赚100万,税后也没多少,随便花花就没了,也攒不下什么钱,人生一眼望到头,真是令人遗憾。我能共情!”

然后看她朝什么方向回应,

也就知道她真正想表达的其实是什么了。

“啊我生活好拮据啊。也就哥谭买艘船,都要抠抠索索琢磨着是否要charter出去,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 煞笔不?

本就都是些中学生都玩儿腻了的语言游戏了,怎么一个个都装的跟第一次见似的,嗨。


记得几周前的一个答文里,我说到,在下限保证了小康,到可投资资产低于大几千万至几亿的广大人群里,个体的主观幸福感,随着工资、资产变化的相关性是没那么强的,而是更在于自我的和解和完备、喜好和情感的充盈、家庭的温暖、朋友的真诚、后代的健康快乐,以及两性关系的和谐。

以上这说法是普适的,放加州也适用,放国内不少小圈子,也适用。


扯远点儿的话,对于加州华人,我目前也就俩祝福 / 鞭策:

1,努力提升一下湾区大小厂里面人事、管理、高管、老板群体的华人比例?

2,啥时候能让加州出一个非果党后代,也不卖华人利益,也不扮政治正确吉祥物的华人参议员?

user avatar

不是。持这种言论的人在生活中肯定也很膈应人,应当远离

user avatar

是的,加州税特别高,30万夫妻合报税后只到手21万,单报的话更是只有18万,生娃补贴毛毛雨了,也就是一个月到手$16000~$18000

房屋:好不容易润个阿美,至少得生2~3个娃吧,湾区保姆太贵,女的不是大厂码农的话肯定得家庭主妇,加上一间主卧一间客卧,那必须得是4B4B以上的,不是Atherton也得是Palo Alto, Los Altos,4~5个米零基本的,老人把国内鸽子笼卖了过来挤挤出个20%首付,月供至少得$15000,万恶的美帝租房的话那更贵了就,日子实际上根本过不下去

Mountain View, Sunnyvale, Cupertino底线了属于是,这都做不到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就嗯输输麻了,2个米零3B3B的凑合下,就算忍痛蜗居迷你Lot的小黑屋,月供缩到$8500甚至更低,那可支配收入还剩不到$10000

加州公立,勾罕见都不上,一天到晚教什么变态字母几百种性别,为伟光正的华人家庭所唾弃,私校学费一个娃每年就$1万多了,补习班一扣,外出活动再嗯扣,结果剩下$2000块钱只能嗯买好市多5块钱烤鸡作为一家人晚餐,孩子想嗯造个战斧牛排都好几十块,逢年过节才造的起,还不如某厉害国的畜生过的滋润,属实窝囊输麻了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残忍的父母忍心孩子和East San Jose的老墨,甚至是东湾的黑哥哥一起上学吧,真是太哈人了

综上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搞基,不生小孩,一个30w码农,另外一个家里嗯躺,居家办公的话可以一人干一半活,一半时间嗯躺,夫夫联合报税到手21万,圣弗朗西斯科downtown海景1B1B月供也就$2500,还剩18万美金可以挥霍,一天到晚几十块钱机票扭腰夏威夷全美四处浪,目测美滋滋

user avatar

如果是中国人,是的。

如果是美国人,还是很爽的。

不完全是个段子,作为第一代移民,中国人的开销本来就比美国人大。就像一线城市本地人的50万年薪和外地码工的50万年薪一样。

而且中国人往往圈子里面没有本地美国穷人,住房消费观很容易就被拉高了。

一个喜欢卷的人,不管挣多少钱都觉得自己穷

user avatar

这个梗2015年前后就有了,叫做湾区贫困线30万,那时候大部分其他码农工作只赚十几万元就不错了,甚至还有6-9万的职位。


这是鼻祖。然而这些年美元走弱,印钱严重,2020年已经拓展和浮夸到了70万美元,是的,你没看错,70万美元。就是说,在湾区一个家庭如果有70万美元年收入,才算脱离了贫困。


这是论坛价格。


一方面,这些数字是真实的。因为湾区软工5级的人多如狗,FB一个5级40-50万美元很正常,Google 5级大概35-40万,考虑夫妻双方双职工,70万年收入的家庭,也真的只是普通人,手下一个人不管,这没错。


但是另一方面,“贫困线”这个词,就是典型的湾区特征,“凡尔赛”和“内卷”。说中国没有文化输出的,都是胡扯,前几天一个邻居老印PM还跟我抱怨,Zoom让她加班到晚上一点,Zoom就是第一代华人Eric Yuan创立的,这不是国内文化输出到硅谷是什么?哪怕我当年学生化环材时,老中多,老美少,后来老美也学会了作业不写拖到最后一刻、抄老中的……


对中国文化要自信,她的输出是非常强大的,有些人说她弱是因为妄图让你们相信只有华为能输出。这是题外话。


实际上,年收入30万以上的家庭是日子过得不错的。只不过在湾区整体浮夸,并且富人超多的环境下,抢房抢不到,就会有各种怨言,进而扩展成所谓“贫困线”。


以前买提有个帖子,大概详细算了家庭年收入70万然后没剩下什么钱,我也看了,很有理有据,但是问题是——人大量的钱都在股市、退休金、房产、孩子大学准备金这些乱七八糟的项目里。


所以你问他有钱么?人说没有啊,我家里年收入70万美元,手头只有几万存款。


对对对,但你真拿着40米的大砍刀逼着他,your money or your life的时候,你就会发现:


他很多房子一卖,超多的钱拿出来;

他股票一卖,一堆一堆的现金拿出来;

他退休金都是存满的,几十万美元打底;

他bitcoin各种奇葩的东西里面,也塞着很多钱;

他这个现金不能动,给他儿子的;这个房产不能动,给他女儿当嫁妆的(美国结婚是女方出钱);


你问他,为什么赚这么多,却要过这么清贫的日子,他告诉你:


湾区房价只会涨,傻瓜才卖房换现金;

印钱疯狂,股市只会涨,傻瓜才留现金;

退休金要59岁以后拿出来才少收税,傻瓜才现在取出来;


那你说湾区给人修脚、端盘子、按摩、开出租的呢?给湾区各大软件公司做饭、看门、扫地、当保安的人呢?湾区人大喊一声:那不是人!那是人形生物!(Humanoid)


这是我最不喜欢湾区的一点。实际上赚个一年40-50万上下,即使是湾区高房价高税收,日子也完全过得下去,吃喝玩乐什么都不愁;非要逼大家创业,一发财几百万,才算是堂堂正正的人?


我师姐,学生物的,也在湾区。她一直单身,一年大概赚12-14万,在三谷买了个50万的2B2B的Townhouse,每天通勤一个半小时,很辛苦;但她也不善于赚钱,年薪十几万还总吃米其林。


在湾区人眼里,她怕是失败者、贫穷者吧,她曾跟我抱怨说房子买到小区边上,有些吵。


可是我只想说:湾区不只有码农,还有很多很多其它职业和活生生的人,他们赚钱各异,有着不同于码农的生活。我很羡慕我师姐的生活——我比她钱多很多,可是“要留在那里买房子投资”。


旧金山湾区就像无数个平凡的美国城市一样,每时每刻上演着平凡的生活。有人纸醉金迷,有人节衣缩食,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贫如洗。


我有点怀念西雅图的生活,那里你当一个FB或是Google的5级工程师,买个百八十万的大house,不会有人问你:为什么你不去创业?你难道甘心把大好身手浪费在这些没有前途的大公司里面?你甘心一辈子庸庸碌碌?后面还有100句。


昨天去了我师弟家拜访。他已经像bobo一样财富自由了,可是我觉得他始终比较尊重我的是,他从来没说过“师兄,你这积儿烂工作有啥子好做的,赶紧去XX startup,吃肉不比喝清水汤强?”


我喜欢湾区,只是因为阳光罢了。


新冠以后我少了通勤时间,有时候在胡思乱想:人一辈子,究竟是随大流那样地过,还是应该活出自己的人生?


湾区就像30年前那个老掉牙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湾区是天堂,一个不会写码的垃圾也能混成赚一年40万的;湾区是地狱,赚了40万、50万的人也不开心,天天内卷。


我早晚也得被这群王B蛋逼得去了startup不可。


====补充====

我觉得事情都是要一分为二看的。湾区人绝大多数也是外来者,不是什么特殊构造的人。湾区在工资、资产上的内卷,本质上还是因为机会太多、环境因素导致的:


一方面,人们怕错失机会,所以用贫困来鼓励自己(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则陷入了内卷(负面作用)。


说到底,你若在西雅图或是芝加哥甚至纽约当一个大厂资深码农,以当地房价,过得是相当快活的,滑雪、游玩甚至学开飞机;但同样的职位到了湾区,每天接受的信号是:


“XX是国内文科大专出身,数数都数不利索,竟然也在FB混到6了”

“XXX是美国200名的垃圾大学出身的,竟然也去Coinbase财富自由了”

“XX当了十年家庭主妇,刷刷题就进了Google吃香喝辣了,而且好像上班跟不上班也没什么区别”


这种环境舆论,公允地说人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最令人信服的例子不是网上的,毕竟张三李四键盘一敲,就能发帖,而是来自于朋友的,比如:


前几天接待一个纽约跳过来的老朋友,他说他认识个老中神人,一起工作过的,真不会写代码,当年干了6个月就被老板开了,场景很搞笑——那人老板给他个活,快到日子了问做得怎样,他当众哈哈哈大笑三声,然后说“It's too complicated”,差点气死了老板。


多年以后,被迫流落湾区的那人却历经Pinterest,Airbnb和另外一家金融公司,三次成功上市,基本快处于告老还乡状态了,虽然可能还不到40岁。


这些故事绝不是段子,而是真实发生的,相信2020年以后,湾区每个人的直接好友中,应该至少有2-5个以上财富自由的,间接好友就别提了……有趣的是,我发现这些财富自由的人有个共同特点——一旦钱真的够了,就准备搬离湾区了。


所以这些例子还真是刺激人啊。处于这种环境,也难免有一种“他行,我也行”的感觉。所以湾区的浮躁也是真实的,并不是人为创造——这地方有时候多抬头看路,还真比低头干活强。


就我自己而言,我也觉得难以取舍。一方面,我收入还可以,工作更稳定,2020年以后投资了几套房子也都涨得很快,其实坚持十年下来,应该也能接近低端财富自由,而且风险很小。加上我花钱节制,对钱的欲望不大,想做的事情如旅行等花费不高,不像有些码农天天醇酒美人。


但另一方面,我也有一种不服气,凭什么他们能做到的,我做不到?凭什么干着同样的活甚至我更累,人家走上人生高峰,我拿个死工资?凭什么人家职场惊涛骇浪,我在这里跟驴拉磨一样地绕着磨盘年复一年地转?


真正诱惑人的,是那些可能性,和另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30万贫困线。


所以我相信很多人都处于我的状态:想去试试,又怕吃不到肉;不去试试,又总是惦记着另一种生活。


我也想大笑三声:“It's too complicated”

user avatar

谢邀。

今年是来硅谷的第16个年头。

2014年和朋友创业,年薪8万美金。学到了很多,但是学得不够。2018年下半年公司眼瞅就要做不下去,被某大佬拉去加入他的新公司,超早期员工,年薪10万出头。

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

太太支持创业,不嫌我穷。我俩工资加起来也没有30。

我们生活很开心。衣食住行从来没有碰到过财力的困惑。当然,朋友们有的房子比我大,位置比我好,孩子的学校学费比我们的贵,他们请的阿姨都有地方住,做的饭也比我家的阿姨好。我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在乎的人(家人,朋友们)都还爱我。

我每天有时间读书。

我的同事喜欢跟我工作,我喜欢我的工作。

我每周都要去拳馆练MMA,总会有人愿意陪我当我的沙袋。

周末我带孩子去打网球,我能有时间看到我孩子赢球的欢呼。

我的孩子爱吃我给他们做的便当。

我还有时间带老婆孩子去看博物馆。

你问我贫困嘛?大约会有很多人说我贫困吧。

这样的“贫困”,我倒是很开心。

user avatar

是的。

如果不幸染上毒瘾的话,300万美元的年薪也可能不够糟蹋的。


user avatar

觉得30万美金的年薪在湾区过不下去、很贫困的人,有两种:

一种就是心态已经畸形的人,拿捏不清自己的水平。明明以自己的能力,在国内的生活水平就是996加班,挤地铁,凑6个钱包买北上深90平米外环的房子,在湾区你们已经能住大House + 开豪车,还不满足,还要想和那些住Atherton开私人飞机的比,来证明自己是“贫困”的。

另一种人则是所谓哭穷,实则炫富

所以我真的对于这两种人说,祝你们得到与你们德行相匹配的下场。

有些人真的“德不配位”了。湾区的各种造富层出不穷,真的让有些人飘了。

是,因为去年疫情美联储大放水,今年跳槽一堆L4/E4 30万美元的包裹,L5/E5 40、50万美元的包裹。

这个包裹怎么拿?好好花2、3个月的时间准备个刷题+系统设计,高考6门课,这也才2门课。相当于你拿出高考考985的1/3的努力来,当个做题家,好好做做题准备一下,30万美元的包裹就可以拿到。还有什么能比这个简单的赚钱方法?我是真的想不到的。

就是因为处在湾区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拿得到这个包。就像雷布斯的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你能拿30万刀的包裹真不是因为你NB你有多优秀,而是因为你在湾区,是湾区和西雅图有这么多的公司支撑起来的。

说句实话,拿30万刀的包裹我不是膨胀,我是害怕的,我真是觉得我除了做题啥都不会的,上班别说是拧螺丝了,我真觉得我是在给螺丝上润滑油,还没能到拧螺丝这个地步。我之前调侃说湾区大部分码农回国去二线城市每个月工资就5000 RMB的,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觉得我这样的水平回国肯定是月薪5000 RMB。

当时高考比我好,高中成绩和大学成绩比我厉害的同学,在北京和深圳的互联网公司现在也就拿个50、60多万RMB的包。

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已经过得相当好了,工作上朝10晚6,下班能有自己的生活,能有一套200平米的独栋,小区里有泳池有SPA,能买保时捷、玛莎拉蒂。我其实是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充满感恩的。觉得我自己真的是,选择 + 努力 + 感谢爸妈供我出国留学 + 走了狗屎运找到了工作,才得到现在这样的生活,而且其中的努力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我真可以有点理解Bobo的感恩论。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本质上跟「北京年薪 50 万人民币是不是日子过不下去很贫困」一样。在中国大城市生活,接触到大城市中不同阶层的人,应该都能够理解这个比喻。

肯定有一些人觉得在北京没有 50 万那生活质量就是贫困。你可能还认识一些这样的人,那估计你也能想象出那些说湾区没有 30 万日子过不下去的人的画像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湾区年薪30万美元是否日子过不下去、非常贫困,这是一个非常主观但又相对普遍的讨论。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你对“过得去”和“贫困”的定义,以及你的生活方式、家庭状况、消费习惯、理财能力等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高昂的生活成本:湾区的现实这是导致“年薪30万不够.............
  • 回答
    作为一个94年的母胎solo女性,你面临的“脱单难”问题,以及“回国还是留美”的选择,确实是很多人在这个年纪会思考的复杂命题。湾区,这个科技巨头云集、人才济济的地方,既带来了无限的机会,也可能成为个人情感生活的“围城”。我们来深入聊聊这个话题,尽量不加滤镜,不留痕迹地探讨一下。湾区脱单,究竟难在哪儿.............
  • 回答
    湾区的华人工程师们,尤其是那些在顶级科技公司工作的,不少人确实会有一种“大材小用”的感受。这背后原因复杂,涉及文化、职业发展路径、公司内部动态等等,绝非一句两句话能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白“大材小用”这个概念本身就带有主观性。 一个人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可能是因为: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很多湾区.............
  • 回答
    我理解你的顾虑。听起来湾区大厂的工作“轻松”,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待废”的担忧。这并非空穴来风,其中包含了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实情况。首先,我们得明白,这种“轻松”和我们传统认知中的“轻松”可能不太一样。很多时候,湾区大厂的“轻松”体现在工作环境的舒适、资源的充足、以及公司文化相对扁平开放。 .............
  • 回答
    湾区码农开什么车?这问题吧,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它多少能折射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不过要说“都”开什么车,那肯定是不准确的,湾区虽然是个“码农”大本营,但收入差距、个人喜好还是挺大的。但如果非要总结一下普遍的趋势,我感觉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1. 电动车的统治地位:这估计是大家最直观的感受了。在湾.............
  • 回答
    关于“湾区妹子少”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复杂的原因。当然,“妹子”这个词本身就比较口语化,咱们就理解成年轻女性或者说在这个地区有一定生活和工作机会的女性群体吧。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湾区(泛指旧金山湾区)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强大的科技产业。硅谷、旧金山.............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关于湾区、北京、上海的详细比较和分析,帮助您做出留美还是回国的决定。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个人选择,涉及到职业发展、生活方式、家庭、文化等方方面面。我会尽量从不同角度出发,为您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首先,我们来分别看看湾区、北京和上海的特点和优劣势: 加州湾区 (Bay Area) .............
  • 回答
    湾区啊,这地方,说实话,一年能攒多少钱,这问题跟问“我今天中午吃啥”差不多,答案五花八门,受太多因素影响了。但要说个大概,而且讲得详细点,让你听着不像是机器人念叨,那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明确,这“攒钱”不光是银行账户数字的增长,还得看你是怎么个“攒”法。是月月光但年底还剩点?还是精打细算抠抠搜.............
  • 回答
    追到湾区码农小哥哥?这可是一门技术活,需要策略,也需要一点运气。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怎么才能让他眼里只有你,而不是他屏幕上的代码。首先,咱们得明白湾区码农的普遍画像,这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第一印象:专业 + 真实湾区码农,特别是那些在顶级科技公司工作的,通常都很聪明、逻辑性强,而且对真实性.............
  • 回答
    湾区认识优质经济适用男?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尤其是在这个房价高企、节奏飞快的地方。不过,别灰心,咱们来好好聊聊,怎么才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那个既有能力又靠谱的另一半。首先,得明确一下咱说的“优质经济适用男”是个啥标准。不是说非得腰缠万贯,而是说他生活态度积极,有稳定的职业,懂得规划自己的财务,并且在生.............
  • 回答
    王菲在湾区“湾区升明月”演唱会上不戴耳返,这件事确实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想必很多关注这场演唱会的朋友都有注意到,和许多歌手习惯性佩戴耳返进行舞台监听不同,天后这次似乎“素颜”登场,没有了那标志性的耳返。其实,对于像王菲这样经验丰富、功力深厚的歌手来说,不戴耳返并非什么新鲜事。在一些小型演出、录音室.............
  • 回答
    在湾区(尤其是 Mountain View 附近)工作,考虑在 Fremont 买房是个挺常见的选择,毕竟大家都在找通勤和生活成本的平衡点。要说优劣嘛,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不带 AI 腔调的哈。 Fremont 买房的优势:1. 房价相对友好(相对而言!):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优势。虽然 Fre.............
  • 回答
    西雅图和湾区,这两片太平洋西北和西海岸的璀璨明珠,都是吸引无数人才和梦想的科技中心。但要说哪个地方“更适合生存”,这就像在问“咖啡好还是茶好”一样,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偏好、人生阶段和优先级。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帮你理理思路。先来说说西雅图:雨神的故乡,绿野仙踪.............
  • 回答
    加州湾区的封城消息传来,确实让人感到一丝不安,也让不少人开始担忧美国整体的疫情状况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应。关于美国目前的疫情,以及是否会因此出现动乱,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美国疫情的现状:一个复杂且动态的图景首先,得明确一点,美国目前的疫情 远未结束。虽然疫苗的普及、特效药的出现以及人们.............
  • 回答
    在美国(尤其是湾区)的软件工程师们是否还想回国以及能否回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个人动机、职业发展、家庭因素、两国政策、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无法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想”回国的原因(动机分析):即使身处技术高地湾区,许多在美国的软件工程师仍然怀揣回.............
  • 回答
    看到网友爆料硅谷湾区大厂发生“N号房”事件的消息,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种事情一旦曝光,对所有身处其中的女性来说,都像是一记重锤,让人感到不安和愤怒。首先,咱们来聊聊这事儿“涉嫌违法”的部分。虽然具体的案件细节我无从得知,但根据“N号房”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韩国之前爆出的那个令人发指的事件。如.............
  • 回答
    硅谷的“渣”故事,就像那里快速迭代的科技产品一样,层出不穷,而且往往带着点黑色幽默和让人瞠目结舌的转折。要说“最渣”,这确实很难界定,因为渣的定义太广了,而且很多事情都是私下里发生的,外界很难窥其全貌。但要说起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成为某种“传说”的,我倒是听过一些。关于渣男,最经典的桥段可能就是那种“.............
  • 回答
    马上就要面临高考,心里想着毕业后能去美国湾区闯荡一番,这想法很棒!湾区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确实充满了机遇。想实现这个目标,咱们得一步一个脚印来,从现在开始就要有规划。第一步:打好基础,以学业为重现在你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高中学业搞好,尤其是跟理工科相关的科目。 数学和科学是敲门砖: 湾区很多.............
  • 回答
    “湾区儿女”这部剧,说实话,看完后心里挺五味杂陈的。它承载的意义非凡,毕竟是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而且还是以“湾区”为主题,这本身就自带一种宏大叙事的光环。但具体到内容上,它给我的感受,就不能用简单的“好”或“不好”来概括了。首先,从 立意和主题 来说,这部剧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它紧扣国家战略,描绘了粤.............
  • 回答
    作为一个刚毕业、专业是 IC(集成电路)的硕士生,面对上海年薪 40 万+ 和湾区年薪 10 万+ 的选择,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两者代表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职业发展路径和机会。我来给你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定。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两个选项的“现实情况”。上海:4.............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